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9詞典 1分類詞匯 8
《國語辭典》:馬來西亞(馬來西亞)  拼音:mǎ lái xī yà
Malaysia
國名。位于東南亞,包括馬來半島及北婆羅洲島。面積約三十三萬零兩百五十七平方公里,人口約三千兩四十萬,華僑約占五百五十萬。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信奉伊斯蘭教。以馬來語、英語、華語為主要語言。原為英國屬地,于西元一九五七年八月三十一日獨立,國慶日為八月三十一日。幣制為Ringgit。
《國語辭典》:古晉(古晉)  拼音:gǔ jìn
城市名。為馬來西亞沙勞越的首府。人口約十萬,是華僑集中地之一。商業(yè)繁榮,石油、胡椒、橡樛等皆經(jīng)由此出口。
《國語辭典》:檳城(檳城)  拼音:bīn chéng
Pinang
城市名。位于檳榔嶼島東北部,為馬來西亞主要港口和檳榔嶼州首府。城郊有工業(yè)區(qū),生產(chǎn)錫、大米、椰油、肥皂、電子儀器等。港口輸出錫、橡膠和椰乾。
《國語辭典》:檳榔嶼(檳榔嶼)  拼音:bīn láng yǔ
Pinang
1.島名。位于馬來半島西北岸外海中,地扼麻六甲海峽。面積一百一十三平方公里,當東西航線的要沖。東北岸有馬來西亞最大港口檳城,島內(nèi)輸出品以錫、橡皮、椰子為大宗。也譯作「庇能島」。
2.州名。位于西馬來西亞。范圍包括檳榔嶼島和韋爾萊斯利省。面積約三百九十九平方公里。首府為檳城(Pinang)。
《國語辭典》:世界華文文學獎(世界華文文學獎)  拼音:shì jiè huá wén wén xué jiǎng
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發(fā)起的全球性華文作品文學獎。設立的宗旨是推動華文文學發(fā)展,獎勵優(yōu)秀作家,樹立藝術(shù)典范。每兩年舉辦一屆,評選出一名華文作家為獲獎者,獎金為一萬美元。參選者要為華文作家,國籍不限。評選模式與諾貝爾文學獎類似。首屆于西元二○○一年于吉隆坡舉辦。
《國語辭典》:汶萊(汶萊)  拼音:wèn lái
Brunei Darussalam
國名。位于北婆羅洲西北岸,介于馬來西亞沙巴、砂勞越兩州之間。面積五千七百六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約二十五萬四千。首都斯里巴加灣市(Bandar Seri Begawan)。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主要語言為馬來語、英語。原為英國保護國,于西元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獨立,訂二月二十三日為國慶日。幣制為Brunei Ringgit 。
《國語辭典》:馬來亞(馬來亞)  拼音:mǎ lái yà
Malaya
地名。位于馬來半島南部,是馬來西亞的主體。地處低緯度,全年皆夏,屬赤道氣候。居民以馬來族為主,亦有華人、印度人。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和采礦業(yè)為主。
《國語辭典》:山打根  拼音:shān dǎ gēn
Sandakan
城市名。位于婆羅洲東北部,為馬來西亞最東的海港,產(chǎn)木材、橡皮、煙草等。
《漢語大詞典》:馬六甲
馬來西亞古城。人口46.5萬(1982年),華人占75%。曾為王國都城和東南亞國際貿(mào)易中心。現(xiàn)為馬來西亞重要海港。輸出以橡膠、椰干、水產(chǎn)為主。市內(nèi)有與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三保井、三保廟、三保山等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