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維基
熊霜(?-前822年),亦稱熊伯霜,楚熊嚴之子。熊霜元年(前827年),周宣王初立。熊霜六年(前822年),去世,三弟爭立。仲雪死;叔堪避難于濮,少弟季徇立,是為熊徇。
朱履霜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好學(xué),明法理。武則天時,于長安市中見刑人呼冤,乃詳按剖析,兩囚因此得釋,以是名聞京師。補山陰尉,巡察使常委其案獄。后為姑蔑令。著《憲問》五卷,錄刑獄機要。
司馬霜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四百六
霜。天寶時吏部常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88 【介紹】: 即石霜。唐僧。廬陵新淦人,俗姓陳。年十三出家,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就東洛學(xué)律。避世混俗于長沙,至石霜山,人莫能識。后與禪侶入深山無人之境,結(jié)茅宴坐。游學(xué)者尋見之,號哭扣擊,交請不出。如是二十年間,堂中老宿,亦長坐不臥,屹若椔杌,時人謂之石霜枯木眾。
禪林僧寶傳·卷第五
禪師名慶諸。廬陵新淦陳氏子也。生而神俊。標(biāo)致閑暇。年十三。獨游南昌。愛西山。往游覽忘返。沙門紹鑾與語奇之。謂人曰。此兒自奮如此。他日未易量也。容納之。諸事之。十年如一日。乃剃發(fā)。詣嵩岳受具。時洛下毗尼之學(xué)盛。諸睨視講席。良久而去。有勸之者。諸不答。聞湘中有南宗法道。往造大溈。時祐禪師。席下萬指。諸愿籍名役作。勤勞杵臼間甚久。祐見之簸處曰。檀信物不可拋撒。曰不敢。祐俯拾得一粒曰。此非拋撒者耶。諸擬對之。祐曰。勿輕此一粒。百千粒從此粒生。曰即如是。此粒從何生乎。祐為大笑。明日升座曰。大眾米里有蟲。然諸疑終不決。至道吾智禪師所依止。問曰。和尚百年后。有人問極則事。如何向伊道。智喚沙彌。沙彌至。智曰添凈瓶水著。卻問諸曰。汝適何所問。諸理前語。智即起去。諸于是悟其旨。時方為二夏僧。去隱于瀏陽之陶家坊。人無知者。有僧自洞山來。諸問。價公比有何言句。曰洞山曰。初秋夏末。直須向萬里無寸草處去。然對之者。多不契。諸曰。何不道。出門便是草。洞山旋聞其語。驚曰。瀏陽乃有古佛耶。自是僧多往依之。乃住成法席。號霜華山。山去道吾密邇。智公將化。以諸為正傳。棄其眾從諸。諸迎居正寢。智行必掖。坐必侍。智歿時。眾已輻湊如云。謂眾曰。一代時教。整理時人手腳。凡有其由。皆落在今時。直至法身非身。名為極致。而我輩沙門。全無肯路。若分即差。不分即坐著泥水。但由心意。妄說見聞。僧問。如何是西來意。曰空中一片石。僧禮拜。曰會么。曰不會。諸曰。賴汝不會。汝若會打破汝頭。諸坐室中。僧窗外問。咫尺之間。為什么不見師顏。諸曰。我道遍界不曾藏。僧至雪峰。舉似存禪師而曰。石霜意旨如何。存公曰。什么處不是石霜。后傳此語至諸。諸笑曰。老漢有什么死急。諸不出霜華二十年。學(xué)者刻意。師慕至堂中。有不臥。屹然枯株者。天下謂之枯木眾。唐僖宗聞其名。遣使赍賜紫伽梨。諸不受。光啟四年戊申二月二十日己亥。安坐而化。閱世八十有二。坐五十有九夏。葬全身于寺之西北隅。謚普會。塔曰無相。有得法上首兩人。龍湖聞禪師。九峰乾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生廬陵新涂玉笥鄉(xiāng)之陳氏。祖考皆有隱德。諸年十三。禮紹鑾禪師于豫章西山剃落。年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習(xí)毗尼。既而抵大溈山。作米頭。以究心學(xué)。一日諸在寮內(nèi)篩米次。溈山云。施主物莫拋撒。諸云。不拋撒。溈于地上拾得一粒。舉起云。又道不拋撒。諸云。一粒子不多。溈云。須知千粒萬粒。從者一粒生。諸云。千粒萬粒。從者一粒生。未審者一粒。從什么處生。溈山笑歸方丈。至晚上堂云。大眾米里有蟲。 后參道吾問云。如何是觸目菩提。吾喚沙彌。沙彌應(yīng)諾。吾云添凈瓶水著。吾卻問諸。汝適來問什么。諸欲舉前問。吾便起去。諸有省。 后出世石霜。上堂云。法身非身。此是教家極則。祖師門下。全無肯路。但由心意。妄說見聞。盡落今時窠臼。汝等諸人還委悉么。僧問如何是西來意。諸云。空中一片石。僧禮拜。諸云會么。僧云不會。諸云。賴汝不會。汝若會。即打破汝頭。道吾以諸見處深類己。乃躬至石霜就養(yǎng)。會洞山示寂。四方學(xué)者無所歸宿。而卒于諸是賴。如是二十年。堂中老宿長坐不臥。屹若??杌。天下謂之石霜枯木眾。 光啟四年戊申歲二月乙亥。示疾終。享齡八十二。受臘五十九。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之西北隅。謚普會。塔號法相。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xí)禪篇第三之五
釋慶諸。俗姓陳。廬陵新淦玉笥鄉(xiāng)人也。乃祖厥考咸不為吏。清言放蕩焉。諸始十三禮紹鑾禪翁為師。于洪井西山剃?。二十三往嵩山受具戒便就東洛學(xué)毗柰耶。既知聽制。終謂漸宗。回抵南岳入大溈山。次屆云巖遇道吾。垂問知意方為二夏之僧。得石霜山便議終焉之志。道吾躬至石霜山日勤執(zhí)侍往還問答。語在別錄。諸貌古氣真世無能識。時洞山新滅。俄為遠方禪侶圍繞。因入深山無人之境。結(jié)茅宴坐。時眾追尋。倏有見者皆號哭交請出為吾曹。諸將安往。由是晨夕被游學(xué)者扣擊??蔁o希聲以應(yīng)之乎。如是二十年間。堂中老宿長坐不臥。屹若椔杌。天下謂之石霜枯木眾是也。南方謂之叢林者。翻禪那為功德叢林也。為四方清則者無出其右。以光啟四年戊申歲二月己亥示疾終于山院。享齡八十二。僧臘五十九。越三月十五日葬于寺西北隅二百許步。門弟子等結(jié)墳塔作螺髻形。夏四月一日廣化寺釋子處訥。追慕往德恐遺美聲。命南岳玄泰纂錄言行。諸方弟子分行其道焉。敕謚普會大師。塔曰法相。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八六
王惠,字仲迪,號霜筠。合肥人,從兄千戶志調(diào)官,籍于瓊。博學(xué)能文。洪武末用大臣薦至京,以三喪未舉力辭歸隱。著《截山詠史》、《嶺南聲詩鼓吹》諸集。明正德《瓊臺志》卷三六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
曹仿(1478年—?),字汝學(xué),號霜厓,直隸鎮(zhèn)江府鎮(zhèn)江衛(wèi)人,軍籍,明朝官員。弘治十七年(1504年)甲子科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二十六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聯(lián)捷乙丑科會試第一百八十名,三甲第一百九十九名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正德四年二月選授浙江道御史,六年巡按江西,十一年三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十四年多次被彈劾而去職。

人物簡介

維基
岳凌霜(1531年—1623年),字子肅,號雨泉,直隸真定府趙州高邑縣人,民籍。治《詩經(jīng)》,十月初三日生,行三,由縣學(xué)生中式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一百七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三百五十七名,年三十五歲中式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二百九十一名進士。通政司觀政,四十五年十月初授池州府推官,丁母喪,隆慶四年(1570年)四月服除補任萊州府推官。萬歷元年(1573年)八月擢戶部主事,五年二月升員外郎,六年二月升郎中,八年五月升陜西甘州副使。萬歷十一年二月,由陜西副使升為本省苑馬寺卿。十一月,甘肅巡撫王璇疏劾先任西寧道副使岳凌霜貪縱殘虐。吏部覆:凌霜自任副使,多稱其賢,行巡按御史查勘具奏。從之。十三年二月,勒苑馬寺卿岳凌霜冠帶閑住。家居后,布衣蔬食,閉門讀書。又入山深居,絕跡城市者三十余年,本地縣令仰其高風(fēng),屢次造門不得一見,卒年九十三。

人物簡介

維基
金勵,號霜鐔,河南開封府陳州西華縣人。同進士出身。萬歷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科進士,初授太原縣知縣,二十七年調(diào)陽曲縣,遷南京行人司副,歷戶部員外、郎中,出為寧國知府,擢湖廣徽寧道副使,三十八年改江西副使,養(yǎng)親回籍。四十三年起山東東昌道副使,升參政。四十六年京察為南京科道糾劾去職。揚歷所至,慎己愛民,皆有聲。創(chuàng)書院,延名儒,討論圣賢宗旨,有《風(fēng)行芳規(guī)》、《明手斧鋤》、《吾廬放言》、《秋浦得益錄》等書。
錢策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42 【介紹】: 明廬州府無為州人,字國猷。萬歷二十九年進士。由南京刑部主事歷官貴陽知府,多惠政。升光祿卿,歸里。張獻忠部破城時被殺。
維基
錢策(1569年—1642年),字國猷,一字靖甫,號霜松,南直隸廬州府無為州匠籍。萬歷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進士,授南京刑部主事,東寧侯焦文耀子毆殺奕客李秋,誣以盜,諸司畏勢不敢問,策按其獄,論如法,以此得名。改兵部職方司,以部民力攻漕撫,與諸賢論不協(xié),出為貴陽府知府,萬歷四十年被貴州巡撫胡桂芳參劾屑越職守,肆意妄行,遂聽調(diào)回籍。四十六年十月,以薦起升光祿寺少卿。天啟初,薰蕕雜沓,二年七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三年以京察被令致仕。六年起升南京光祿寺卿,后推操江通政少司寇,不果用。崇禎八年乙亥寇亂,有孤城善后之疏。崇禎十五年壬午(1645年)張獻忠圍廬州,城陷被執(zhí),不屈死之,贈大理寺卿,蔭一孫入監(jiān)讀書。
劉養(yǎng)粹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劉養(yǎng)粹(?—1634年),字粹白,號清寰,一號霜鍔,河南汝寧府固始縣民籍,陜西延安府中部縣人。劉養(yǎng)粹四歲喪父,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河南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初授山東昌樂縣知縣,五年調(diào)任掖縣知縣,崇禎元年行取南京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三年管鳳陽倉,四年升廣平府知府,七年官山西副使,分守汾陽,九月卒于官。
楊世榮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楊世榮,字霜茹,江西臨江府清江縣人,賜特用進士出身。萬歷四十六年舉人,入復(fù)社。崇禎十三年中殿試乙榜,十五年賜進士,未謁選。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六五八
謝元汴(一六○五—?),字梁也,號霜崖。澄海人??谠G,寡言笑。性穎異,讀書過目成誦,博通六經(jīng)子史。明思宗崇禎十六年(一六四三)進士,主試者奇其才,擬館選,以母老辭,南歸。旋聞李自成破北京,北向慟哭。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給事中。以直忤鄭芝龍,革職歸里。南明永歷二年(一六四八),至肇慶謁桂王,復(fù)授兵科給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遠。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隱居豐順大田泥塘。亂定,還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緇入臺灣,不知所終。有《燼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詩集》、《和陶》、《霜吟》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傳。
維基
謝元汴(1612年—1668年),又作謝元忭,字梁也,又字途野,號霜崖。廣東澄??h人。明末及南明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幼隨父宗礦侍養(yǎng)隴州。六歲父攜歸鄉(xiāng)授學(xué),性聰敏,九歲能屬文。父卒,母守節(jié)撫之。十歲祖應(yīng)詔卒于官,家中落。元汴以孤子奉母,性至孝,能承母意。崇禎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舉人、十六年(1643年)赴試京師,由于兵亂,道路阻絕,由鎮(zhèn)江轉(zhuǎn)蘇杭,游虎丘、西湖而歸。當(dāng)科會試改至八月,遂再赴禮闈,成癸未科進士。以念母,請假歸。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李自成陷京師、崇禎帝自縊消息傳來。謝元汴北向慟哭。又遇土賊黃海如攻陷澄海,不能歸,遂由揭陽至潮州。有仆人來,始知妻劉氏罵賊而死,家人分竄,有鄰俠護送其母至南澳得脫。八月間道走漳州,迎母至潮州,僦屋而居。元汴不意數(shù)月之間,國破家亡,憂時念亂,形諸叱咤。母知其意,勖以大義。弘光元年(1645年)六月,隆武帝在福州監(jiān)國,元汴投袂而起,辭母趨赴,九月至福州,授兵科給事中,上《朋黨策》,十一月奉旨宣慰兩廣,充冊封二藩副使,便道奉母回潮。丙戌(1646年)二月至肇慶、梧州,遂抵桂林,有降紳希鄭芝龍意彈劾他,遂革職還潮聽勘。永歷帝時期,復(fù)任兵科給事中。己丑(1649年)五月奉命以監(jiān)軍募兵平遠,聯(lián)絡(luò)宗人謝志良、謝良友等。庚寅(1650年),廣州破,永歷帝出逃南寧,繼入緬甸,元汴仍往來潮循之間,日謀抗清。癸巳(1653年),郝尚久反正,元汴與李士淳、羅萬杰等響應(yīng),尚久兵敗,元汴乃奉母躲避于豐順之大田,授徒以食。居大田七年,期間曾至廣州,知永歷已亡,反清勢力逐漸覆滅,遂謀奉母歸潮州。但家已被戍兵所占,聞知潮州知府吳穎優(yōu)禮賢士,作詩貽穎為請,乃得還。吳穎欲以元汴任鄉(xiāng)飲賓,清刑部尚書杜立德與元汴是同年進士,貽書勸駕,皆不受。戊申(1668年)十一月卒,年五十七,而母尚存。著《霜山草堂詩集》,入清為禁書。

人物簡介

維基
李令皙(1613年—1663年),原名木實,改名本實,字木生,號霜回,后改為令皙,浙江湖州府安歸籍,長興縣人。明末清初文人。天啟四年(1624年)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進士,任江陰知縣。明亡后,莊廷鑨私修《明史輯略》,請李令皙作序,題茅元銘、吳之銘、吳之熔、李濤、茅次萊、吳楚、唐元樓、嚴云起、蔣麟徵、韋金佑、韋一圍、張篙、董二酉、吳炎、潘檉章、陸圻、查繼佐、范驤等十八人于其上,又說明此書是根據(jù)朱氏(即朱國禎)的原稿增刪而成。順治十八年(1661年)為歸安知縣吳之榮告發(fā),鰲拜責(zé)令刑部滿官羅多等到湖州徹查??滴醵辏?663年)正月二十日農(nóng)歷舊年,前來李令皙拜年的客人絡(luò)繹不絕,李家百馀人連同拜年的親友皆遭逮捕。這時廷鑨已死,被掘墓刨棺,梟首碎骨。此事牽連甚廣,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二十六日(6月31日)李令皙被凌遲處死,其子李礽燾等四人皆斬殺,史稱「莊廷鑨明史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20—1686 【介紹】: 明末清初浙江烏程人,字雨若,又字月函,號俟庵,又號漏霜。年十七為諸生,撰《夕惕篇》以自勵。嘗從黃道周學(xué)《》。明亡后為僧,號南潛,字寶云。詩清淡荒遠,草書尤奇。有《補樵書》、《七國考》。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五十二
戴碩,字孔曼,號霜崖,桐城人。諸生。有《小園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