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3詞典 4分類詞匯 29
《國語辭典》:信口  拼音:xìn kǒu
不加思索而任意發(fā)言。唐。白居易〈答故人〉詩:「讀書未百卷,信口嘲風(fēng)花。」《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劉齊禮初入花叢,手舞足蹈,也不知如何是好,海闊天空,信口亂說。」
《國語辭典》:肆口  拼音:sì kǒu
縱口。如:「肆口大罵」?!段倪x。陸機(jī)。演連珠五○首之三八》:「放身而居,體逸則安;肆口而食,屬厭則充?!?/div>
《漢語大詞典》:縱口(縱口)
猶隨口;信口。 明 高攀龍 《與管東溟書》:“自昔圣賢兢兢業(yè)業(yè),不敢縱口説一句大膽話。”
分類:隨口信口
《國語辭典》:白口  拼音:bái kǒu
1.古時(shí)書籍的版式,中央摺縫處稱為「版心」。版心上下各有一橫線,由此橫線至上下邊欄的空格稱為「象鼻」。象鼻中空白的即稱為「白口」。
2.古時(shí)稱演戲者的說白為「白口」。
《漢語大詞典》:率口
隨口;順口。 明 歸有光 《沈次谷先生詩序》:“今先生率口而言,多民俗歌謡,憫時(shí)憂世之語。”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邃雅堂集》:“ 文僖 詩俱率口而出,間有清語,略無作意,而屢言苦吟索句之勞,不可解也?!?/div>
分類:隨口順口
《國語辭典》:趁口  拼音:chèn kǒu
1.隨口?!冻蹩膛陌阁@奇》卷一:「文若虛是個(gè)乖人,趁口答應(yīng)道:『只要有好價(jià)錢,為甚不賣?』」
2.替人做事賺錢混飯吃?!冻蹩膛陌阁@奇》卷一:「朋友家喜歡他有趣,頑耍去處,少他不得。也只好趁口,不是做家的?!?/div>
《漢語大詞典》:趁嘴
隨口;順口。《何典》第一回:“那時(shí)也不曾殻賬這般靈驗(yàn),不過趁嘴造了幾句道:‘倘然生了兒子,便把天尊來做家堂菩薩?!?/div>
分類:隨口順口
《國語辭典》:口號(hào)(口號(hào))  拼音:kǒu háo
1.不起草稿,隨口吟成的詩文。宋。王辟之《澠小燕談錄。卷四。高逸》:「文忠公親作口號(hào),有『金馬玉堂三學(xué)士,清風(fēng)明月兩閒人』之句,天下傳之?!挂卜Q為「口占」。
2.含有贊頌性質(zhì)的贊美詩。多指獻(xiàn)給皇帝的頌詩?!端问?。卷一四二。樂志十七》:「第六、樂工致辭,繼以詩一章,謂之口號(hào),皆述德美及中外蹈詠之情?!顾?。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旦朝會(huì)》:「伴射得捷,京師市井兒遮路,爭獻(xiàn)口號(hào),觀者如堵。」
3.打油詩或順口溜?!队魇烂餮?。卷一。蔣興哥重會(huì)珍珠衫》:「棗陽縣中,人人稱羨,造出四句口號(hào),道是:『天下婦人多,王家美色寡。有人娶著他,勝似為駙馬。』」
《國語辭典》:口號(hào)(口號(hào))  拼音:kǒu hào
1.供口頭呼喊,帶有綱領(lǐng)性和鼓動(dòng)作用的簡短句子。如:「抗議的群眾,一面走一面呼口號(hào),場面極為壯觀?!?br />2.口頭暗號(hào)?!独蠚堄斡洝返谄呋兀骸高@口號(hào)喊出,那大盜就覿面碰著,彼此打個(gè)招呼,也決不動(dòng)手的?!?/div>
《國語辭典》:口占  拼音:kǒu zhàn
口中念出而不用筆墨起草的詩文,稱為「口占」?!稘h書。卷八三。朱博傳》:「博口占檄文?!乖?。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口占一絕,為君送行?!挂卜Q為「口號(hào)」。
《國語辭典》:就地  拼音:jiù dì
1.原處。清。洪升《長生殿》第一七出:「一回呵滾沙場兔、鹿兒無頭趕,都難動(dòng)彈,就地里踠跧。」
2.順勢。《西游記》第三○回:「八戒就地扯個(gè)謊,忙道:『委是想你!委是想你!』」
《國語辭典》:矢口  拼音:shǐ kǒu
1.隨口、信口。漢。揚(yáng)雄《法言。五百》:「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筆而成書。言可聞而不可殫,書可觀而不可盡?!?br />2.一口咬定,堅(jiān)決的表明。清。薛福成《庸盦筆記。卷三。軼聞。良吏平反冤獄》:「疑其有冤,再三研詰,矢口不移。」
《國語辭典》:應(yīng)口(應(yīng)口)  拼音:yìng kǒu
1.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一折:「我將這服孝守,我言詞須應(yīng)口。」元。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說來的話兒不應(yīng)口,無語低頭,書在手,淚凝眸?!?br />2.頂嘴、辯駁?!队罉反蟮鋺蛭娜N。張協(xié)狀元。第二四出》:「(末)兩個(gè)不須動(dòng)手,(生)各請住,休得要應(yīng)口?!埂端疂G傳》第三回:「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口里只叫:『打得好!』魯達(dá)罵道:『直娘賊!還敢應(yīng)口!』」
3.適合口味。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敢酒食肴饌不應(yīng)口么?」
《漢語大詞典》:口對(duì)(口對(duì))
隨口應(yīng)對(duì);口頭回答。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虎圈嗇夫從旁代尉對(duì)上所問禽獸簿甚悉,欲以觀其能口對(duì)響應(yīng)無窮者?!?span id="tuhilse" class="book">《周書·文帝紀(jì)上》:“ 齊神武 問 岳 軍事, 太祖 口對(duì)雄辯?!?/div>
《漢語大詞典》:橫口
猶隨口,信口。列子·黃帝:“九年之后,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 明 徐渭 《書〈草玄堂稿〉后》:“迨數(shù)十年,長子孫而近嫗姥,于是黜朱粉,罷倩顰,橫步之所加,莫非問耕織於奴婢;橫口之所語,莫非呼雞豕於圈槽?!?/div>
分類:隨口信口
《國語辭典》:順口(順口)  拼音:shùn kǒu
1.字句念得很順當(dāng)流暢。如:「這首詩很順口?!?br />2.隨口輕易的說?!都t樓夢》第一九回:「寶玉見問,便忍著笑,順口謅道:『揚(yáng)州有一座黛山,山上有個(gè)林子洞?!弧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傅晷《樋诘溃骸撼燥堄涘e(cuò)了好不──』,說到此處,咽住了,他意思是要說『好不會(huì)帳呢?!弧?br />3.適合口味。如:「這道甜點(diǎn),愈吃愈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