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全后周文·卷二十二
亡名,俗姓宋,南郡人。本名闕殆,事梁元帝,官爵未詳,梁亡出家,為夏州三藏。宇文護迎還咸陽,不知所終。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出宋氏。本名闕殆。世為南郡衣冠望族。弱齡絕意婚。娶任懷游適。每慕阮嗣宗之為人。長事梁元帝。尤見禮待。有制作。帝必稱述。從容御筵。賜問優(yōu)渥。逮梁祚云替。潛跡玄門。逃避塵累。遠客汶蜀。始事兌禪師。兌定學澄明。聲流關鄴。而名以辨慧發(fā)之。是宜其志于道者所趨也。會周少保蜀國公宇文俊。出鎮(zhèn)井絡。供養(yǎng)殊倫。及齊王繼政。敬仰彌隆。邀與謁帝。詔為夏州三藏。然以名文翰可觀。宜從徵拔。任以臺省。而名雅亮卓然。終無磷涅。天和二年五月。大冢宰宇文護。遺以書。名答以鄉(xiāng)國殄瘁。宗戚喪亡。誠得收跡嚴中。攝心塵外。支養(yǎng)殘命。敦脩凈業(yè)。此本志也。寄骸精舍。乞食王城。任力行道。隨緣化物。斯次愿也。不爾安能憒憒。久于塵埃間乎。護得書。知其難動。乃遣書迎之。名達咸陽貴游。奉謁盛筵。厚味日至。名益愧焉。乃擬周廟之制。作文以銘金人之膺。其序曰。余十五而尚文。三十而負譽望。值京都喪亂。冠冕淪沒。海內(nèi)知識。零落殆盡。嗚呼夫其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彫謝。泰山磐石之固。忽焉燼滅。定知世相無常。浮生虛偽。譬如朝露。其停幾何。子是以棄其簪弁。剃其須發(fā)。衣衲杖錫。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慮。棄捐識業(yè)。以求虛寂。庶幾以法界如意之寶。九緘于身。其亦愈于三緘其口者矣。其辭曰。古之攝心人也。誡之哉。誡之哉。無多慮。無多知。多知多事。不如息意。多慮多失。不如守一。慮多志散。知多心亂。心亂生惱。志散妨道。勿謂何傷。其苦悠長。勿言何畏。其禍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將盈纖塵不拂。五岳將成。防末在本。雖小不輕。關爾七竅。閉爾六情。莫視于色。莫聽于聲。聞聲者聾。見色者盲。一文一藝。空中小蚋。一伎一能。日下孤燈。英賢才藝是為愚蔽。舍棄淳樸。耽溺淫麗。識馬易奔。心猿難制。神既勞役。形必損斃。邪徑終迷。脩途永泥。莫貴才能。是曰昏懵。惡拙羨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速崩。徒舒翰卷。其用不恒。內(nèi)懷憍伐。外致怨憎。或談于口?;驎谑?。邀人令譽。亦孔之丑。凡謂之吉。圣謂之咎。賞悅暫時。悲憂長久。畏影畏跡。愈走愈劇。端坐樹陰。跡滅影沈。厭生患老。隨思隨造。心想若滅。生死長絕。不死不生。無相無名。一道虛寂。萬物齊平。何勝何重。何劣何輕。何賤何辱。何貴何榮。澄天愧凈。皎日慚明。安如岱嶺。固比金城。敬貽賢哲。斯道利貞。 又著至道論。淳德論。遣執(zhí)論。去是非論。影喻論。脩空論。不殺論等。有集十卷。盛重于世。不知所終。有弟子僧琨。性沈?qū)?。善音調(diào)。為隋二十五眾讀經(jīng)法主。后于曲池。造靜覺寺。每臨水映竹。體物賦詩。頗有篇什云。
續(xù)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篇三
釋亡名。俗姓宋氏。南郡人。本名闕殆。世襲衣冠稱為望族。弱齡遁世永絕妻孥。吟嘯丘壑任懷游處。凡所憑準必映美阮嗣宗之為人也。長富才華鄉(xiāng)人馳舉。事梁元帝深見禮待。有制新文帝多稱述。而恭慎慈敬謙靜為心。每從容御筵賜問優(yōu)異。及梁歷不緒。潛志玄門遠寄汶蜀脫落塵累。初投兌禪師。兌亦定慧澄明聲流關鄴。名乃三業(yè)依憑四儀恭仰。彫純假于禪誦興慮著于篇什。預有學徒問道無倦。會周氏跨有井絡。少保蜀國公宇文俊鎮(zhèn)之。往愛賢才重其德素。禮供殊倫聲聞臺省。后齊王續(xù)部伏敬日增。任滿還雍遂勒歸謁。帝勞遺既深。處為夏州三藏。朝省以名文翰可觀元非玄侶而冥德沒世。將徵拔之。測其器宇有經(jīng)國之量。朝省總議?;蛞酝骷又?。或以情異轉(zhuǎn)之。然名雅亮卓然曾無易節(jié)。天和二年五月。大蒙宰宇文護遺書曰。言念欽屬未敘企積。道體休豫無虧慮耶。蓋能仁處世志存匡救。非先輪回獨尚茲善。既道亞生知才高七步。豈虛緇染沈流當涂。但靈廓妙理三業(yè)同臻。冀思莫二。皂白非感耳。怖解偏執(zhí)贊我時朝。匪惟真俗俱抽。亦是彼我一貫。故令往白。念報雅懷。名答云。辱告深具懷抱。寒暑異域苦樂殊心。輒略常談且陳事實。貧道稟質(zhì)丑陋。恒嬰疾惱因傴成恭。惟道是務不曾棲息。五十二年。自舍俗緣十有五載。萬人歸國皆停都邑。羸病一僧獨流荒裔。無罪可罰無能可使。百慮九思是所未喻。文多不載。又列六不可十嘆息。援據(jù)事敘綸貫始終。書略。結(jié)云。沙門持戒心口相應。所列六條若有一誑。生則蒼天厭之。死則鐵鉗拔之。洋銅灌之。仰戴三光行年六十。不欺闇室況乃明世。且鄉(xiāng)國殄喪宗戚衰亡。貧道何人獨堪長久。誠得收跡巖中攝心塵外支養(yǎng)殘命敦修慧業(yè)。此本志也。寄骸精舍乞食王城。任力行道隨緣化物。斯次愿也。如其不爾獨處丘壑。安能憒憒久住閻浮地乎。護得書體其難拔。乃與書迎還云。法師秉心彌固棲游世表。玄圭啟運。不屈伯夷之節(jié)。蒼精得歷。豈捐嘉遁之志。今遣往迎名達咸陽。貴游奉謁。隆禮厚味彌增常限。以稱謂廣流藏景難伏。誓當棲玄后德。便閑放無累。乃著寶人銘曰。余十五而尚屬文。三十而重勢位。值京都喪亂冠冕淪沒海內(nèi)知識零落殆盡。乃喟然嘆曰。夫以回天倒日之力。一旦早凋。岱山磐石之固。忽焉燼滅。定知世相無常浮生虛偽。譬如朝露其停幾何。大丈夫生當降魔死當飼虎。如其不爾。修禪足以養(yǎng)志。讀經(jīng)足以自娛。富貴名譽徒勞人耳。乃棄其簪弁剃其須發(fā)。衣納杖錫聽講談玄。戰(zhàn)國未寧安身無地。自厭形骸甚于桎梏。思絕苦本莫知其津。大乘經(jīng)曰。如說行者乃名是圣。不但口之所言。小乘偈曰。能行說為正。不行何所說。若說不能行。不名為智者。至于顏回好學勤改前非季路未修懼聞后語。功勞智擾役神傷命。為道日損何用多知。誓欲枯木其形死灰其慮降此患累以求虛寂。乃作絕學箴文。名息心贊。擬夫周廟。其銘曰。法界有如意寶人焉。九緘其身銘其膺曰。古之攝心人也。誡之哉誡之哉。無多慮無多知。多智多事不如息意。多慮多失不如守一。慮多志散知多心亂。心亂生惱志散妨道。勿謂何傷其苦悠長。勿言何畏其禍鼎沸。滴水不停四海將盈。纖塵不拂五岳將成。防末在本雖小不輕。關爾七竅閉爾六情。莫視于色莫聽于聲。聞聲者聾。見色者盲。一文一藝空中小蚋。一技一能日下孤燈。英賢才藝是為愚弊。舍棄淳樸耽溺淫麗。識馬易奔心猿難制。神既勞役形必損斃。邪經(jīng)終迷修涂永泥。莫貴才能是曰惛懵。洿拙羨巧其德不弘。名厚行薄其高速崩。隆舒污卷其用不恒。內(nèi)懷憍伐外致怨憎。或談于口或書于手。邀人令譽亦孔之丑。凡謂之吉圣以之咎。賞悅暫時悲憂長久。畏影畏跡逾走逾劇。端坐樹陰跡滅影沈。厭生患老隨思隨造。心想若滅生死長絕。不死不生無相無名。一道虛寂萬物齊平。何勝何劣何重何輕。何賤何辱何貴何榮。澄天愧凈皦日慚明。安夫岱嶺固彼金城。敬詒賢哲斯道利貞。又著至道論淳德論遣執(zhí)論去是非論影喻論修空論不殺論等。并文多清素語恒勸善。存質(zhì)去華不存粉墨。有集十卷盛重于世。不知所終。有弟子僧琨性沈?qū)徤埔粽{(diào)。為隋二十五眾讀經(jīng)法主搜括群籍采摭賢圣。所撰諸論集為一部。稱曰論場。有三十卷。披帙一閱俱覽百家。亦新學之宗匠者矣。后于曲池。造靜覺寺。每臨水映竹。體物賦詩。有篇什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1 【介紹】: 唐時突厥首領。后突厥骨咄祿可汗之子。玄宗開元四年,默啜可汗卒,闕特勤糾合舊部,殺死小可汗匐俱及默啜親從,擁其兄默棘為毗伽可汗,自任左賢王、突利設,專掌兵馬。卒后,玄宗親為制碑。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百九十九
處木毗匐延闕律啜。西突厥十姓之一。開元二十一年。與拔塞干部落鼠尼施部落阿悉結(jié)部落弓月部落哥舒部落同請內(nèi)附。二十八年。以處木毗匐延闕律啜為右驍衛(wèi)員外郎大將軍。
張邦用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八六二
張邦用,字應闕,福州連江(今福建連江)人。登嘉泰二年進士第,開禧間任興化軍軍學教授。見《淳熙三山志》卷三一,雍正《福建通志》卷二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03—1358 【介紹】: 元廬州人,字廷心,一字天心,先世為唐兀氏。順帝元統(tǒng)元年進士,授同知泗州事,為政嚴明,宿吏皆憚之。入為中書刑部主事,以忤權(quán)貴,棄官歸。尋以修遼、金、宋三史,召為翰林修撰。至正十二年,任淮西副使、僉都元帥府事,守安慶,御來犯軍,升江淮行省參知政事、拜淮南行省左丞。十七年十月,為陳友諒、趙普勝軍包圍。次年正月,城陷,自剄。謚忠宣。為文有氣魄。有《青陽集》。
元詩選
闕字廷心,一字天心,唐兀氏,世居武威。父官合肥,徙家焉。少孤,授徒以養(yǎng)母。與吳草廬弟子張恒游。登元統(tǒng)癸酉進士第二名,除同知泗州。歷任監(jiān)察御史、翰林待制。至正十三年,江淮用兵,改淮東宣慰司為都元帥府,治淮西。起闕為副使,僉都元帥事,分兵守安慶。屢敗諸寇,拜淮南行省左丞。陳友諒合兵來攻,十八年正月城陷,闕死之。舉家赴井,官民將士從死者以千計。事聞,贈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追封豳國公,謚忠宣。廷心留意經(jīng)術,為文有氣魄,能達其所欲言。詩體尚江左,高視鮑、謝,徐、庾以下不論也。篆隸亦古雅可傳,嘗讀書青陽山中,學者稱青陽先生。門人郭奎掇拾其遺文為《青陽集》六卷。同年進士李祁序之,謂廷心以羸卒數(shù)千守孤城,屹然為江淮保障者五六年。援絕城陷,與妻子偕死。孤忠大節(jié)照映千古,為斯文之光。明太祖嘉闕之忠,立廟忠節(jié)坊,命有司歲時致祭。(按忠宣公夫人,宋太史傳作耶卜氏,張美和《元史節(jié)要》作耶律氏,賈良伯《死節(jié)記》作夫人蔣氏。公侄孫宗烈云:叔祖有妾耶律、耶卜氏。叔祖母實蔣氏。子德臣,女安安,皆其所生也。維揚張毅所記如此。
維基
余闕(1303年—1358年),字廷心,一字天心,號青陽先生,河南廬州(今安徽合肥),籍貫甘肅武威,唐兀族,元末政治人物、榜眼和進士。父沙剌臧卜因在廬州(今安徽合肥)當官,于是余闕居住于此。元統(tǒng)元年(1333年)進士。曾擔任泗州同知、翰林學士、監(jiān)察御史,參與編纂《宋史》。至正十三年(1353年)駐扎在安慶,出任都元帥以及淮南行省右丞。至正十七年(1357年)冬,陳友諒包圍安慶。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城破,余闕自殺。元朝贈爵豳國公。著有《青陽集》六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79 【介紹】: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元末領鄉(xiāng)薦,年已四十八。戰(zhàn)亂隱居,張士誠屢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國子助教,與張美和、聶鉉并稱“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國子監(jiān),教勛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槜李詩系·卷七
瓊,字廷琚,一字廷珍,別號清江,初名闕,字廷臣,崇德人。少穎異,師同邑黃次山及會稽楊廉夫,而學益進。年四十八,始領元鄉(xiāng)薦。張士誠據(jù)吳,累徵不就,隱居殳山,教授生徒。洪武初,徵修元史,同官李敏卿輩服其史才文重京師。壬子,校士浙省,入為國子助教,乞歸。其在史館時,與金華宋景濂友善,凡有撰著,互相推讓,亦一時兩雄也。黃巖方行贈詩有云:殳山仙翁發(fā)如雪,胸蟠太和吐日月。手中鍊石輕女媧,五色曾將補天裂。其推重如此。著有清江集。其詩博大警敏,矯然不群,評其才質(zhì),當不在高、楊以下。有明一代,吾郡詩人林立,以清江冠之,斯無愧焉。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崇德人。洪武初徵修元史,除國子助教。有清江集。
明詩紀事·甲簽·卷六
瓊字廷琚,一名闕,字廷臣,崇德人。洪武三年徽修《元史》,賜金帛遣歸。六年,以薦除國子助教。九年,改中都助教。有《清江集》四十卷。 (《四庫總目》:瓊學詩于楊維楨,然其論文稱「立言不在嶄絕刻峭,而平衍為可觀,不在荒唐險怪,而豐腴為可樂」。蓋雖出于維楨之門,而學其所長,不學其所短,宗旨頗不相襲。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其詩爽豁類汪廣洋,整麗似劉基,圓秀勝林鴻,清空近袁凱,風華亞高啟,朗凈遇張羽,繁縟愈孫蕡,足以領袖一時。鄉(xiāng)曲之言,未免過實。然其詩溫厚之中自然高秀,雖不能兼有諸人之勝,而馳驟諸人之間,實固無所多讓。)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一
普明,字寂照,稱闕禪師。嘉興人。出家嘉善妙常庵,后居杭西山。每靜坐,蛇鼠鳥雀嬉游于前,客至,輒納諸懷以衣覆之。一日歸,妙常語弟子曰:“待桂枝香:我西游也?!睂闷诘茏觼硭?。明方掃地曰:“汝不來,吾幾忘矣?!彼禅Q鐘集眾,作偈而化。
伊溥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蘇州府吳縣人,字紹方。工詩,官四川僉事,后隱居不仕。自號天闕山樵,年八十五,猶日展卷吟詩不釋,徒步涉山不倦。每荷薪歸,以薪易酒,與田夫野老飲酒吟嘯。有《伐柯吟》。
闕膺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奉新人。宣德間知豐縣,勤于民事。
闕清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河南人。弘治中舉人。官平?jīng)鲋P约冃?,為政重農(nóng)愛民。

人物簡介

維基
史闕疑(1515年—?),字子慎,順天府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民籍。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順天鄉(xiāng)試第六十九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聯(lián)捷丁未科會試第二百三十四名,二甲二十四名進士。次年授任浙江安吉州知州,升戶部員外郎,官至四川按察司安綿兵備僉事。隆慶四年(1570年)因被御史王廷瞻論其貪縱,樂陵閒住
顧闕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蘄州人,字子良,號桂巖。顧問弟。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授刑部主事,累官福建按察司副使。與兄并致仕歸里,治經(jīng)籍,尤精《》、《》。有著述。
維基
顧闕(1528年—1613年),字子良,號桂巖,湖廣蘄州(今湖北蘄春)人,祖籍江浙昆山(今江蘇),明朝心學家、理學家、政治人物,進士出身。湖廣鄉(xiāng)試第六十七名。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登進士第二甲第七十四名。刑部觀政,授刑部主事。歷升南京吏部郎中,隆慶五年(1571年)正月升福建按察司副使。
闕成章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闕成章(1536年—?),字孔裁,號斐川,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人,匠籍。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應天鄉(xiāng)試第五十一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聯(lián)捷戊辰科會試第三百十七名,三甲第二百四十七名進士。授錢塘縣知縣,官至兵部員外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湖廣桃源人,字褐公。崇禎七年進士,官南安知縣,以親喪歸。自此閉門著書,絕意仕進,聲望頗重,因授翰林院編修,未赴任而卒。有《蟛蜞館文》、《蝌蚪詩》、《馀仙草》等。
維基
闕士琦(1598年1月21日—17世紀),字褐公,湖廣常德府桃源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闕士琦曾祖闕臣,祖父闕東曉,父親闕來賓,為諸生時已經(jīng)有文名,天啟四年(1624年)中舉人第四名,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士,都察院觀政,陳情養(yǎng)母而不任官,到十年(1637年)獲授南安知縣,在當?shù)貝勖穸Y士,以長厚為治,其時鄉(xiāng)間奸民藉著賦稅太重,聚眾請求他禁革,實際上為了制做亂局,他卻毅然斥罵對方,眾人一擁而出上徑奪以去,上級知道后,明白他長厚,然而也無法懲罰奸人,不久因為母親逝世回鄉(xiāng)。服闕后他打算赴京,到達揚州就遇上惡兵強行拿取其船,他嘆息:「時事如此,尚復何為?」于是回家,南明永歷帝年間徵任為翰林院檢討、編修,著有《桃源索隱》、《捕鯉亭三草》、《道學參同》、《金剛經(jīng)注疏》、《鐵鹿草》等作品,但多數(shù)已散失。弟弟闕士琳,副貢,曾任石門知縣、監(jiān)軍僉事;從子闕聞,隆武二年舉人,在岳山出家為僧,不接受清朝徵召,八十四歲去世。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闕疑,字枚占,號蘿岑,舒城人,雍乾間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