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出家隸福州愛同寺。蚤歲即務參詢。尤勤禮誦。一日于拜次。得珠圓瑩。疑非蚌胎所可產(chǎn)。后其寺塑文殊像。因以為額珠尤稱。又嘗得舍利亦異。遂置之南澗塔中。弟子僧常主塔事。能暗誦法華。道督使誦。晝夜不敢輟。至德二年。忽有白氎伽梨一頂。降塔中。如此類。皆不可曉?;蛑^其志誠之所感致也。非歟。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釋懷道。邁德高情慈忍濟物。思乎達法恒爾游方。凡遇通人卑禮求益。及還鄉(xiāng)之日禮佛勤劬。收舉坐具獲珠一顆后置于文殊塑像額心安之。其珠圓瑩且異蚌胎。又冥然降舍利骨。尋分于南澗塔中。洎至德二年。令弟子僧常持法華經(jīng)不舍晝夜。俄有白氎袈裟一領降于塔中。不知其來。此蓋道修練之心感于冥理也。后滑臺守李邕著碑文并書。相次智恒繼居法華院。即懷一弟子也。道行與師相埒。卒后禮部侍郎劉太真作碑頌。褚長文書。次有超悟行弼。皆名望相齊化于閩俗。無不重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0—814 【介紹】: 唐僧。福州長樂人。俗姓王。師事馬祖道一。后居洪州百丈山,世稱百丈禪師。以禪宗與律宗習相異,創(chuàng)設禪院,制定《禪門規(guī)式》,后稱《百丈清規(guī)》,以勵禪僧戒行。卒謚大智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閩人也。丱歲離塵。三學該練。屬馬祖闡化南康。乃傾心依附。與西堂智藏。同號入室。一夕侍祖玩月次。祖云。正恁么時如何。藏云正好供養(yǎng)。海云正好脩行。祖云經(jīng)入藏禪歸海。祖一日上堂。大眾云集。海乃捲卻禮拜席。祖便下座。 海間它往。乍歸詣祖。祖于禪床角。取拂子示之。海云只這個。更別有在。祖放拂子舊處云。你已后將什么為人。海卻取拂子。祖云只這個更別有。海以拂子掛舊處侍立。祖振威一喝。及出世洪之新吳百丈山。參玄之賓麇至。而溈山祐黃檗運。尤杰出。海謂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黃檗不覺吐舌。曰某甲雖不識馬祖。要且今日得親見馬祖。海云汝已后莫嗣馬祖去。檗云。不嗣馬祖。海云作么不嗣馬祖。檗云喪我兒孫。海云如是如是。 每曰。吾行大乘法。豈宜以諸部阿笈摩教。為軌范耶?;蛟?。瑜伽論瓔珞經(jīng)。是大乘律。盍亦從旃。海曰。吾于大小乘中。而博約折中之。務歸于善焉爾。其制謂。于一寺之中。為法堂僧堂方丈而已。法堂所以說法也。僧堂中。設長連床。施椸架。凡同住者。不論高下。咸在掛搭道具于椸架上。坐長連床。晝夜不息。倦則斜枕床唇偃仰。謂之帶刀臥。使不安于寢寐也。長老特居方丈。以示道德之尊。有力役則行普請法。以均其勞苦。天下禪宗便之。皆循守不敢廢至今。元和九年甲午正月十七日示寂。壽九十五。長慶元年。謚大智禪師。塔曰大寶勝輪。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懷海。閩人也。少離朽宅長游頓門。稟自天然不由激勸。聞大寂始化南康。操心依附。虛往實歸果成宗匠。后檀信請居新吳界。有山峻極可千尺許。號百丈歟。海既居之禪客無遠不至。堂室隘矣。且曰。吾行大乘法。豈宜以諸部阿笈摩教為隨行邪。或曰。瑜伽論瓔珞經(jīng)是大乘戒律。胡不依隨乎。海曰。吾于大小乘中。博約折中設規(guī)務歸于善焉。乃創(chuàng)意不循律制。別立禪居。初自達磨傳法至六祖已來。得道眼者號長老。同西域道高臘長者呼須菩提也。然多居律寺中。唯別院異耳。又令不論高下盡入僧堂。堂中設長連床。施椸架掛搭道具。臥必斜枕床唇。謂之帶刀睡。為其坐禪既久。略偃亞而已。朝參夕聚飲食隨宜。示節(jié)儉也。行普請法示上下均力也。長老居方丈。同維摩之一室也。不立佛殿唯樹法堂。表法超言象也。其諸制度與毗尼師一倍相翻。天下禪宗如風偃草。禪門獨行由海之始也。以元和九年甲午歲正月十七日歸寂。享年九十五矣。穆宗長慶元年。敕謚大智禪師。塔曰大寶勝輪焉。 系曰。自漢傳法居處不分禪律。是以通禪達法者皆居一寺中。院有別耳。至乎百丈立制出意用方便。亦頭陀之流也。矯枉從端乃簡易之業(yè)也。所言自我作古。古故也。故事也。如立事克成則云自此始也。不成則云無自立辟。今海公作古。天下隨之者益多而損少之故也謚海公為大智不其然乎。語曰。利不百不變格。將知變斯格厥利多矣。彌沙塞律有諸。雖非佛制諸方為清凈者不得不行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5—785 【介紹】: 唐僧。長沙人,字藏真。俗姓錢。以善狂草出名。嘗于故里廣植芭蕉萬余株,以蕉葉代紙練字,因名其所居曰“綠天庵”。嗜酒,興到運筆,飛動圓轉(zhuǎn),變化多端而法度具備。晚年趨于平淡。其棄筆堆積,埋山下曰筆冢。前人評其狂草承張旭而有發(fā)展,謂“以狂繼顛”,并稱“顛張醉素”。有《自敘》、《苦筍》等帖。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37—? 字藏真,俗姓錢,長沙(今屬湖南)人。幼出家為僧。喜草書。家貧無紙,乃廣種芭蕉,以其葉練字,書藝大進。肅宗時,為吏部尚陟所賞。代宗大歷初。曾至廣州謁嶺南節(jié)度使徐浩。后又入京,求見當時名公,以求進益。顏真卿、張渭、戴叔倫、錢起等,皆作詩文稱賞其草書。卒于德宗貞元十五年(799)以后。《全唐文》卷四三三有陸羽撰《僧懷素傳》,《宣和書譜》卷一九亦有傳,事跡另參見《唐才子傳》卷三及其傳世諸帖。其草書今存10余帖,筆勢圓轉(zhuǎn)飛揚,狂縱放逸,與張旭齊名,世有“顛張狂素”之目。《全唐詩》存詩2首,然小傳則誤為法名相同之唐初律僧。
釋懷玉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許氏。太原人也。出家住郡之崇福寺。少警利。日誦千言。學優(yōu)行峻。非儕類可跂及然志勤脩治。幽并之域。屋廬像設經(jīng)卷之。在教門者。無不致力。三任寺之綱紀。校讎大藏二十馀本。增飾凈土院。代宗時。詔充灌頂?shù)缊鲋鳌U嫜悦胤?。皆有賴焉。后率于寺。壽六十三?/blockquote>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懷玉。姓許。并州人也。少而警利日覽千言。早露鋒芒迥拔儕類。及其長也戒節(jié)踰峻梵場龜鑒。志在修葺無間彼此。夏墟寺宇。經(jīng)有闕而必補。像有凋而遍修。三任紀綱特有崇建。仍校讎大藏經(jīng)二十馀本。祁寒盛暑不廢晨暮。增飾凈土院。興事任力轉(zhuǎn)加殊麗。代宗嘉之。委為灌頂?shù)缊鲋?。真言秘訣有所在矣。春秋六十三。卒于本院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5—816 【介紹】: 或作懷惲。唐僧。泉州人,號柏巖。俗姓謝。德宗貞元初,禮馬祖道一,頓明心要。后上中條山行禪法。憲宗元和三年,居雍京章敬寺,講說禪要,朝官名士日來參問。卒謚大宣教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泉州謝氏子也。既落發(fā)進具。而心未入道。貞元初。謁大寂禪師于龍興。即蒙印可。后隱魯之岨崍山。齊之靈巖百家?guī)r中條山等。示徒云。至理亡言。時人不識。強習它事。以為功能。不知自性是個微妙大解脫門。鑒覺光明。未曾休廢。如大日輪。近遠斯照。雖及眾色。不與眾色合。靈燭妙明。非假鍛鍊。為不了故。妄起空花。但如捏目。徒自疲勞。若能返照。無第二人。 僧問。四大五蘊之身。阿那個是本來佛性。惲乃呼其名。僧應諾。惲良久云。汝無佛性。元和三年。上以生辰。仍用大歷詔。凡天下名僧大德。三學通習者。并集萃京師。于是惲于章敬寺毗盧遮那院安置。入麟德殿居上座位。賜齋。后有僧。繞繩床三匝。振錫而立。惲云。是是。其僧到南泉。如前相見。泉云不是不是。其僧云。章敬道是。和尚為甚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汝即不是。汝是風力所轉(zhuǎn)。終成敗壞。 十年乙未冬。忽示疾。十一月十一日卒。壽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門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橋之北源。謚大覺。寶相則塔號也。洛陽司倉賈島文其碑。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懷暉。姓謝氏。泉州人也。宿植根深出塵志遠。迨乎進具乃尚云游。貞元初禮洪州大寂禪師。頓明心要時彭城劉濟頗德暉互相推證。后潛岨崍山。次寓齊州靈巖寺。又移卜百家?guī)r。泉石幽奇??嘤诙U子請問繁雜。上中條山行禪法。為法者躡跡而往。蒲津人皆化之。元和三年憲宗詔入于章敬寺毗盧遮那院安置。則大歷中敕應天下名僧大德三學通贍者。并叢萃其中。屬誕辰多于此修齋度僧焉。暉既居上院為人說禪要。朝寮名士日來參問。復詔入麟德殿賜齋推居上座。元和十年乙未冬示疾。十二月十一日滅度。春秋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門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橋北原。敕謚大宣教禪師。立碑于寺門。岳陽司倉賈島為文述德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九歲出家,住藍谷。年六十余,撰《釋門自鏡錄》二卷。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憲宗元和間僧人。元和十二年(817)游桂林南溪山元巖,題名刻石。又題詩于七星巖棲霞洞。桂林文管會編《桂林石刻》上冊存其事跡,并存其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居廣陵之西靈寺。素與淮南詞客劉隱之友善。寺故有塔。壯麗峻偉。冠絕一方。會昌中。隱之游四明。夜夢。塔飛海上。而信立第三層。憑闌與隱之語曰。今茲送塔過東海。旬日即還。當相見也。未幾。廣陵災。塔因煨燼。隱之歸自四明謁信。信曰。記得海上會晤時否。隱之深以為訝。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釋懷信者。居處廣陵別無奇跡。會昌三年癸亥歲。武宗為趙歸真排毀釋門。將欲堙滅教法。有淮南詞客劉隱之薄游四明。旅泊之宵夢中如泛海焉?;仡櫼娝凰鶘|度。見是淮南西靈寺塔。其塔峻峙制度校胡太后永寧塔少分耳。其塔第三層見信憑欄與隱之交談。且曰。暫送塔過東海。旬日而還。數(shù)日隱之歸揚州。即往謁信。信曰。記得海上相見時否。隱之了然省悟。后數(shù)日天火焚塔俱盡。白雨傾澍。傍有草堂一無所損。由是觀之。東海人見永寧塔不謬矣。 系曰。塔焚皆云往東海。海豈納煨燼耶。通曰。五行為物。亦七大性可弗周遍法界乎。順則相生逆則相害。雖逆順各時。與法界同。其分齊證知唯有識耳。且天仙鬼物與人相反。殊勝諸天則定果宮殿。神仙則附物變化鬼神則歆其食氣質(zhì)礙之流火化則得受用也。凡塔剎嚴麗多被鬼神取旃。海若川侯亦非人也。如陳重云殿天火焚。東海人時見殿影焉。又近馬氏霸湖南。末年天冊閣為天火焚。朗州守此夜聞空中呵喝言?;乇芴靸蚤w來也。云中騰沸若千萬人舁荷重物。然累日方潭州火矣。若懷信見劉隱之夢信亦不可測之僧也。
神僧傳·卷第九
釋懷信者。居處廣陵別無奇跡。會昌三年癸亥歲。武宗為趙歸真排毀釋門。將欲堙滅教法。有淮南詞客劉隱之薄游四明。旅泊之宵夢中如泛海焉。回顧見塔一所東度。是淮南西靈寺塔。其塔峻峙校胡太后永寧塔少分耳。塔第三層見信憑闌與隱之交談。且曰。暫送塔過東海。旬日而還。數(shù)日隱之歸揚州。即往謁信。信曰。記得海上相見時否。隱之了然省悟。后數(shù)日天火焚塔俱盡。白雨傾澍。傍有草堂一無所損。由是觀之。東海人見永寧塔不謬矣。
僧懷溢 朝代:五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847—934 【介紹】: 五代僧。福州閩縣人,俗姓劉。劉瞻子。九歲于立磨山出家。后往中岳,歷參名師,終師灌溪志閑,得悟禪旨。僖宗廣明初,被選為十駕前供奉之一,敕賜福田禪師,再賜大自在禪師。昭宗時,賜號光化大師。天復元年,以疾請歸。至江西。鐘傳禮重之,請住龍沙山。后住洪州云蓋山龍壽院,開堂授徒三十余年。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五代間禪僧。嗣白兆志圓,后住安州白兆山竺乾院。與詩僧齊己為友。《景德傳燈錄》卷二三有傳。《全唐詩》存詩2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秭歸人。昭宗乾寧中,至巴東。工詩書,喜作狂草,儒、道、佛以至歌詩、俗語,無不集于筆端。性孤高,或與之語,阿唯而已,以此人稱阿唯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末五代間詩僧。約為福建人。昭宗乾寧初至歸州。能草書,筆法天然,常于寺觀店肆書佛道經(jīng)語及俚俗歌詩。又善言未來之事,間有應驗,州民視為神圣。刺史于公以其惑眾,系獄詰之。乃作詩2首自陳,于公異而釋之。約卒于南平王高從誨時?!?a target='_blank'>宋高僧傳》卷二二有傳?!?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另《太平廣記》卷九八引《北夢瑣言》尚存2句,《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許人。姿性若癡戇。善草書。所至揮染墻壁。乾寧中。見之巴東。言笑動止無常。然所指必神驗。故行旅寓公。皆從問吉兇。荊南大校周崇賓謁入。??就書其刺曰。付皇都勘。方朝廷問罪荊南。而崇賓且入貢。遇其兵南府。遂先執(zhí)之。戮以徇書。押牙孫道能刺曰。付竹林寺。后道能以是年死。而所葬之地。即古竹林寺基也。知州事皇甫鉉。則畫一荷校者。于女子旁。后鉉以娶部民女。焚錮終身。又波斯人穆昭嗣工方藥。童子時。偶侍其父詣浚??e岙嫷朗刻徂藟爻嗽茽睢G沂鹌湎略?。指揮使高從誨牒衙推。后昭嗣果以醫(yī)術。有寵于南平王。使脫道士服。辟為其府衙推。久之乃上詩南平王有曰。馬頭漸入楊州路。親眷應須洗眼看。高氏卒款附。忽題其所居廷前芭蕉葉曰。今日還業(yè)債。州縣無更勘。往來見者。始不以介意。未幾而身首異處。刺史為蹤跡之賊不得。由是知業(yè)債語有在也。眾共茶毗焉。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二 感通篇第六之五
釋懷浚者。不知何許人。其為僧也憨而且狂。乃逆知未兆之事。其應如神。乾寧中無何至巴東??G夷懿菔?。筆法天然。或于寺觀店肆壁書佛經(jīng)道法。以至歌詩鄙俚之詞。靡不集其筆端矣。與之語阿唯而已。里人以神圣待之。刺史于公患其惑眾。系獄詰之。乃以詩通狀。辭意在閩川之西東。然章句靡麗。州將異而釋之。又詳其旨疑在海中。得非杯渡之流乎。行旅經(jīng)過必維舟而謁焉。辯其上下峽之吉兇貿(mào)易經(jīng)求物之利鈍??妥討┢?。唯書三五行。終不明言。其事微密驗。時荊南大校周崇賓謁之。書遺曰。付皇都勘。爾后入貢因王師南討。遂縶南府。終就戮也。押牙孫道能謁之。書字曰。付竹林寺。其年物故營葬于古竹林寺基也。皇甫鉉知州。乃畫一人荷杖一女子在旁。尋為取民家女。遭訟錮身入府矣。有穆昭嗣者。波斯種也。幼好藥術隨父謁之。乃畫道士乘云提一匏壺書云。指揮使高某牒衙推。穆生后以醫(yī)術有效。南平王高從誨令其去道從儒。簡授攝府衙推。屬王師伐荊州??D藶樵娚夏掀酵踉弧qR頭漸入揚州路。親眷應須洗眼看。是年高氏輸誠于淮海。遂解重圍。其他異跡多此類也。嘗一日題庭前芭蕉葉云。今日還債業(yè)。州縣無更勘窮往來多見殊不介意。忽為人所害身首異處。刺史為其茶毗焉。
神僧傳·卷第九
釋懷浚者。不知何許人也。憨而且狂。乃逆知未來之事。其應如神。乾寧中無何至巴東。且能草書筆法天然?;蛴谒掠^店肆壁書佛經(jīng)道法。以至歌詩鄙俚之詞。靡不集其筆端矣。與之語阿唯而已。里人以神圣待之。刺史于公患其惑眾。系獄詰之。乃以詩通狀。辭意在閩川之西東。然章句靡麗。州將異而釋之。又詳其旨疑在海中。疑為杯渡之流。行旅經(jīng)過必維舟而謁。辨其上下峽之吉兇貿(mào)易經(jīng)求物之利鈍。客子懇祈。惟書三五行終不明言。事后多驗。時荊南大校周崇賓謁之。書遺曰。付皇都勘爾。后入貢因王師南討。遂縶南府終就戮也。押牙孫道能謁之。書字付竹林寺。其年物故。營葬于古竹林寺基也。皇甫鉉知州。乃畫一人荷校一女子在傍。尋為娶民家女遭訟錮身入府矣。有穆昭嗣者。波斯種也。幼好藥術。隨父謁之。乃畫道士乘云提一匏壺。書云。指揮使高某牒衙。推穆生后以醫(yī)術有效。南平王高從誨令其去道從儒。簡攝府衙。推屬王師伐荊州??D藶樵娚夏掀酵踉弧qR頭漸入揚州路。親眷應須洗眼看。是年高氏輸誠于淮海遂解重圍。其他異跡多此類也。嘗一日題庭前芭蕉葉云。今日還債業(yè)。州縣無更勘窮往來多見殊不介意。忽為人所害身首異處。刺史為其茶毗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九 遺身科
江南人。髫年北游。獲落發(fā)。聽講致名位。尤通法華。誦持專至。后禮僧伽像塔至泗上。太平興國八年。詔宦者李神福。以幡華上供。且奉感應舍利。至寺附新塔以葬。德因誓。以軀命供養(yǎng)。乃先舍衣盂資生之物。悉以飯僧。然后服以灌油紙衣。拜辭大眾。手持雙燭。登積薪上坐。待煙??之熾。而誦經(jīng)不輟。既而身摧聲息?;覡a迸散。噫亦可謂勇猛精進者已。則是年四月八日也。頃之神福旋京師。具以事聞。上為之動容。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遺身篇第七
釋懷德。本江南人也。髫年離俗謹愿飾身。誦通法華經(jīng)得度。自爾雖登講肆終以誦持為專務。晚游泗上禮僧伽塔像。屬今上遣高品李神福赍幡華上供。并感應舍利至葬于新塔下基深窟中。德遂誓焚軀供養(yǎng)。先罄舍衣囊供身之物。齋僧一中。然后自衣紙服身纏油蠟禮辭僧眾。手持雙燭登柴??中。發(fā)火誦經(jīng)。觀者莫不揮涕。德至火熾熛高。其身聊側。猶微聞誦經(jīng)之聲。一城之人無不悲悼者。淘汰舍利甚多。乃太平興國八年四月八日也。使臣回奏。上為之動容焉。論曰。界系之牢不無我所。浮生之命連在色身。皆自貴而輕他。悉己多而彼少。而增靳固。但長慳貪。若驪龍之吝珠。猶??牛之愛尾??紫Т溆瘅曜o香臍也。其如儒氏彝倫孔門徽典。以己私之饑體曰父母之發(fā)膚。不敢毀傷恒知保慎。復有好自標遇三年不見于門生。且事尊嚴一坐不垂于堂廡。及乎心游方外教脫域中?;虼笊浦顺伞7切№┲芙O。許友以死殺身成仁。漸契不拘將鄰直道。至有黜禮樂薄忠信去健羨飲淳和。乃有洗耳辭榮抱石沈水。與儒則一倍相反。于釋則分寸相鄰佛乃為物捐軀利生損命。與其不拔脛毛為利也。伏臘殊時。與其惜父母之親體也。參辰各見如此乃驗教之深淺行之是非。譬猶出泉貨而既多入息利而不少。我世尊因地也。初唯減口次則脫身。車服越共弊之心。象馬過借人之乘。輟食菜之地判受封之成。用若拂塵舍猶脫屣。復次唼膚待飫剜自副求?;蛑溉灰粺??;蛏砭倥L。救羸虛之虎?;L偉之魚。因超劫歸彌勒之前。先成佛享釋迦之位。皆從旋習始外財而終內(nèi)財。及熟善根變難舍而成易舍。夫輟外財外財難舍。難舍凡夫也。捐內(nèi)財內(nèi)財易棄。易棄菩薩也。須知三世諸佛同贊此門。是真實修。是第一施。豈不見僧崖菩薩安詳陟于柴樓。大志道人慷愷焚其腕骨。人皆難色。彼有易容。蓋累世之曾為。致今生之又舍。舍而復舍。估七寶以非珍。空而又空。以三輪之絕軌。乘茲度岸。是曰真歸。得金剛堅固之身。留玉粒馱都之應。今之錄也。藏則當乎炎暑裸喂蚊虻。壽則試其浮圖坐中圓寂。定蘭感天王而還眼。鴻休拒大盜以償冤。明飼獸而破慳。超然燈而燼指。加其舌根不壞身溺不沈。入薪塔而。自焚露赤軀而受咋。以前諸德也。念業(yè)異熟為所依趣。知身是幻幻體何憑。悟質(zhì)如漚漚形暫起。幻從心造假偽相尋。漚散水澄浮沈互有。是故大圣幾生所計。小乘潤生盡期。貴息苦依思除我倒。非謂視同糠秕觀若塵炱。譬之寄習學于茅廬附彎弧于土垛。為選登云之路。為求出塞之功。然后賜宅一區(qū)門羅八戟。方云貴土始利封侯。以其乳哺之囊轉(zhuǎn)得那羅之器。亦復如是或曰。用斯聲教化我中華。得非韓吏部所患非楊即墨而況加其佛乎。攻乎異端斯害孔熾。對曰。正談仁義則道德相懸。正說苦空則忠信可薄。還借韓之譬況。坐井窺天非天之咎??组T大旨未能知生焉能知死。莊子曰。勞我以生息我以死。若觀鼓盆而歌似知不死焉。二教曾不言人死神明不滅。隨其善惡業(yè)緣受報。故有好丑。若由業(yè)因也。是用將粗易細以弱商強售莧陸之脆形。博華鬘之珍服。既熏當種而起現(xiàn)行。生勝已生報強前報。刳肉眼而招佛眼。割凡軀而貿(mào)金軀。尼拘之子至微。蔭車之形不少。是為真語。非謂食言。菩薩利他適足以學。或曰。夫行然鍊。善人則不疑。其有不善之人。慣嘗刲割。謂疼痛。為詼諧??笆芰柽t。謂炙炮為戲劇。或敩人而偶作。或誑世而強為。此則栽何善根。自求辛螫耳。對曰。雖則頑民喜忍惡少耐傷。且經(jīng)念以然燒。或淺誠而喂飼。冥招善報。已種良因。以浮泛心得浮泛報。昔有女子戲披袈裟。婆羅門醉著法服。其緣會遇道果終成也?;蛟?。義凈傳譯重累再三。今勿然煉。伊人親游西域備熟方宜。至乎教乘罔不詳究。不許毀傷何邪。對曰。此專縛阿笈摩之教。安能沮壞摩訶衍法耶。設或略舍內(nèi)財決定當圓檀度。故莊嚴論云。若能施自身命則為希有。成菩薩檀度也。將知四輪出世十善行時。有道則堯下足淳民。奉孝則曾家生令子。我圣上踐祚之四載。兩浙進阿育王盛釋迦佛舍利塔。初于滋福殿供養(yǎng)。后迎入內(nèi)道場。屢現(xiàn)奇瑞。八年二月望詔于開寶寺樹木浮圖僅登于尺。先藏是塔于深甃中。此日放神光亙燭天壤。時黑白眾中有煉頂指者。有然香炷者。宣賜物有差。茍非大權菩薩大福天王。安能激勸下民而捐身寶者乎。直令此地螺髻見而珍寶成。還覺其時鷲峰凈而土田變。范云綴史紀數(shù)色之徵祥。王劭編文書幾州之葬塔。隋分舍利。唐瘞真身。比乎我朝。田隴與鐵圍爭其疆畔耳。此篇所載。成傳開宗。令能忍難忍之人既亡若在。使舍身受身之者雖死猶生。圖五芝于草木之前。列四瑞于鱗毛之表。詩曰。儀刑文王。萬邦作式者也。
釋懷□ 朝代:宋初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五二
懷□,號契真大師,宋初廣州長壽寺副監(jiān)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僧,真定人。能施巧技??び心靖D十三級,中級大柱壞,西北傾。乃別作柱,閉戶易柱下,不聞斧鑿聲。又嘗不役一人,以術正趙州洨河石橋之敧。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一
釋懷丙,真定人。為人多巧思,出自天成,非學所能至,故其法不傳。真定構木為浮圖十三級,勢尤孤絕。既久而中級大柱壞,欲西北傾,他匠莫能為。懷丙度長短,別作柱,命眾工維而上,已而卻眾工,以一介自從,閉戶良久,易柱下,不聞斧鑿聲。趙州洨河鑿石為橋,冶鐵貫其中。自唐以來相傳數(shù)百年,大水不能壞。歲久,鄉(xiāng)民或盜鑿鐵,橋遂欹倒,計千夫不能正。懷丙不役眾工,以術正之,使復故。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以一牛且數(shù)萬斤。后水暴漲絕梁,牽牛沒于河,募能出之者。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輯運使張燾以聞,賜紫衣。尋卒。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懷澄禪師不知何許人。與寶同出于五祖之門。出世洪州泐潭。諸方呼為泐潭澄。黃龍南公依之最久。然云門法道。至師小變。故云峰悅公。方之藥汞銀。鍛則流去。大覺連和尚其嗣也。所謂青出于藍者。別具。 系曰。一洞山也。詮去授聰。聰嗣文殊。聰死授寶。寶嗣五祖。要見拄持續(xù)佛慧命。非細事故。古人舉授唯大。公弗容一毫私念于其間。不然詮聰工老。豈少法嗣哉。中峰國師。與定叟書云。古人于法嗣嫡傳。所以深明宗系者。大法源委不可誣也。世漓俗薄。奉金請拂。以院易嗣者有之。某嘗痛心于此。寶亦云門子孫之杰出者。惜大德為一眚所掩。燈錄謂寶生娼室無姓氏。未之考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懷古,峨眉(今四川峨眉山)人。九僧之一(《清波雜志》卷一一)。今錄詩九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懷祥,住臨安府慧因寺。為百丈映禪師法嗣,青原下十世。《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