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870,分258頁顯示  上一頁  64  65  66  67  68  70  71  72  7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道晤( 實相、實相大師 )
釋雄?。?span id="5lwz73a" class='charType'> 周 )
丘丹(行第 二十二 )
僧道樹( 聞 )
僧空( 任 )
僧智藏( 大覺禪師、大覺 )
僧自覺( 南康郡王 )
釋道堅( 王 )
釋圓脩( 鳥窠禪師 )
釋大光( 大光 )
僧慧琳( 裴 )
僧上恒( 饒 )
僧天然(世稱 丹霞和尚 智通禪師、智通塔號妙覺、智通 )
釋道行( 梅 )
僧道標(biāo)( 世稱 西嶺和尚 西嶺草堂 )
釋道晤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素隱溫州之陶山。不怠進脩。人無知者。既示寂。遺體堅完不壞。其弟子輩。因布漆以奉之如生。后五年。忽舉右手。如說法傳香狀??ひ允侣?。詔賜紫伽梨。謚實相。至今??ひ杂陼敹\。其靈驗尤著。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道晤者。不知何許人也。高趣放蕩識量難貲。末住永嘉陶山側(cè)精舍。則隱居修真誥之所也。大歷中代宗為陶真君樹此精舍。晤于此進修靡怠。人亦傾仰一夕跏趺而卒。身肉無沮如入三昧。議不焚葬后五年忽舉右手。狀若傳香。州官民庶異之。以事奏。敕賜紫袈裟。謚曰實相大師。至今塔中州民祈禱幡華填委焉。 系曰。凡諸入滅舉其指者。蓋示其得四沙門果之?dāng)?shù)也。昔求那跋摩舉二指而滅。言已證二果歟。其次法京垂滅屈三指慧景反握二指。捋之還屈。今晤之伸指豈不同諸。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周氏。成都人。學(xué)博材偉。然無戒檢。每開講。得施利。輒以他用。且嘗縱須發(fā)。竄名軍伍中。及有罪。又遁去薙落如初。大歷中。以疾卒。 時有暴亡而蘇者。云見俊于閻王所。王怒敕使入獄??】孤暫粼弧P劭∪羧氲鬲z。則三世諸佛。皆妄語矣。且觀經(jīng)所謂。造五逆者。猶得以臨終十念。屬下品往生。況俊未嘗犯五逆。而念佛莫知其數(shù)乎。語畢。即有寶臺。從西至??∷斐酥?。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四 讀誦篇第八之一
釋雄俊。俗姓周。成都人也。善講說無戒行。所受檀信非法而用且多狡詐唯事疏狂。又經(jīng)反初服入軍壘。而因逃難還入緇行。大歷中暴亡入冥。見王者訶責(zé)畢引入獄去??】孤暣蠛粼弧P劭氲鬲z三世諸佛即成妄語矣。曾讀觀經(jīng)。下品下生者造五逆罪臨終十念尚得往生??‰m造罪不犯五逆。若論念佛莫知其數(shù)。佛語若有可信。暴死卻合得回。與雄俊傳語云。若見城中道俗告之。我已得往生西方。言畢承寶臺直西而去。 系曰。一念憶識自身稱佛名不少。垂入獄而還返者。以強善心而轉(zhuǎn)弱惡故。是故行人須知口誦莫如心持。往生淺力當(dāng)如是學(xué)也??≌Z流出民間。必死者重蘇傳此語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蘇州嘉興人。任諸暨令,歷尚書郎。隱臨平山,與韋應(yīng)物、鮑防、呂渭諸人往還。工詩。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排行二十二,蘇州嘉興(今浙江嘉興)人。肅宗至德、乾元間任諸暨令。代宗廣德元年(763)至大歷五年(770)間入浙東節(jié)度幕,與鮑防、嚴維等數(shù)十人聯(lián)唱,結(jié)集為《大歷年浙東聯(lián)唱集》。歷仕祠部、倉部員外郎,使幕從事、檢校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德宗貞元初歸隱蘇州臨平山,與刺史韋應(yīng)物唱酬甚密。十一年(795)尚在。事跡散見《元和姓纂》卷五、《宋高僧傳》卷一七《神邕傳》、《唐詩紀(jì)事》卷四七?!?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1首、聯(lián)句2首。
唐詩匯評
丘丹,生卒年不詳,蘇州嘉興(今浙江嘉興)人。丘為弟。大歷中,任諸暨縣令,與僧神邕、詩人皇甫曾、嚴維、呂渭等賦詩往復(fù),為邑中故事。后官檢校戶部員外郎,兼侍御史。入朝,為祠部、倉部員外郎。貞元中,返蘇州,與刺史韋應(yīng)物、韋夏卿唱和?!?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一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4—825 【介紹】: 唐僧。唐州人,俗姓聞。少嗜經(jīng)籍,不樂仕進。年近四十始出家,得法于神秀法嗣。后至壽州三峰山,結(jié)茅而居,凡十年,遠近為之嘆服。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唐州聞氏子。年近不惑。始獲禮州之明月山大光院沙門惠文。而薙落焉。既受具。觀方問道。無所不歷。晚于洛得北秀宗指。即入壽之三峰山。結(jié)茅以居。而學(xué)者麇至。有野人每來。輒能化作佛仙菩薩羅漢之形。或放神光?;虺十愴?。如是十年。后忽寂然。樹因告眾曰。野人以許多伎倆。務(wù)欲?;?。只消老僧不見不聞。伊伎倆有盡而吾不見不聞無盡。寶歷初示疾而終。壽九十二。明年正月。塔葬其全身焉。
宋高僧傳·卷第九 習(xí)禪篇第三之二
釋道樹。姓聞氏。唐州人也。少以辯智沈靜虛豁。耽嗜經(jīng)籍曾無少懈。其為人也貞固足以干事。隱括足以矯時。偶遇僧敦喻。遂誓出塵。自慨年近不惑求法淹遲。禮本部明月山大光院惠文為授業(yè)。登即剃染。二年受具。乃觀方向道。天臺南岳無所不游。后回東洛遇秀宗裔如芙蓉開通達安靜。至壽州三峰結(jié)茅而居。常有野人服色樸素言談異常。于言笑之外化作佛形仙形菩薩羅漢。或放神光或呈聲響。如是涉一十年。學(xué)侶睹之不測端緒。后皆寂爾。樹告眾曰。野人作多色伎倆眩惑于人。只消老僧不見不聞。伊伎倆有窮。吾不見不聞無盡。所謂作偽心勞而日拙。其自知之。卷羞懷拙而去追無眹跡矣。樹于寶歷初年示疾而終。報齡九十二。明年正月遷塔焉。 系曰。大鈞播物物類紛錯。窮數(shù)達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知幻化之不異生也。始窮幻化矣。吾與汝俱幻也推之于實則幻化或虛置之于虛則幻化時實。實虛理齊。不自我之先后歟。體道無心物我均矣。故佛言。凡所見相唯所見心。又云。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樹師有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4—794 【介紹】: 唐僧。俗姓任。年八歲出家,從景鸞學(xué)。代宗時,受詔與不空同譯《六波羅蜜經(jīng)》。譯畢上進,詔嘉之。后為內(nèi)供奉翻經(jīng)義解講律論僧,卒于興唐寺。
僧智藏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5—814 【介紹】: 唐僧。虔州人,俗姓廖。事馬祖于臨川。卒謚大覺禪師。諫議大夫韋綬曾輯藏之言行,編入《圖經(jīng)》。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廖氏。虔化人。生有奇表。識者知其為偉器。八歲即從師薙染。及大寂移居龔公山。往依之。且為大寂。奉書于忠國師。國師問。汝師說什么法。藏從東過西立。國師云。只者個。更有。藏從西過東立。國師云。者個是馬師底。仁者底作么生。藏云。早個呈似了也。又奉書于徑山。屬大寂受連率路嗣恭。延居府治。而授藏以衲袈裟。使眾請益。僧問大寂。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寂云。汝去問取智藏。僧問藏。藏云。汝去問取海兄。僧問海。海云。我到者里卻不會。僧舉似寂。寂云。藏頭白海頭黑。藏住西堂后。有俗士問。天堂地獄是有否。佛法僧寶是有否。藏皆以有答之。士云。和尚錯了也。藏云。汝曾見何等尊宿來。士云曾見徑山。藏云。徑山向汝道什么。士云。道一切總無。藏云汝有妻子否。士云有。藏云徑山有妻否。士云無。藏云徑山和尚道無則得。士禮謝。時相國齊公映。亞相李公兼尚書李公翔中郎裴公通皆禮敬。元和九年四月八日終。春秋八十。夏臘五十五。建塔葬全身。長慶初。追謚大覺。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95 【介紹】: 唐僧。博陵望都人。少于本州開元寺出家。肅宗至德二載,于鎮(zhèn)州受戒。尋往靈壽禪法寺,習(xí)律論九年,造其微旨。代宗大歷元年,卜居平山重林山院。恒趙節(jié)度使張忠志禮重之。后住鎮(zhèn)州大悲寺。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博陵望都人也。幼從開元寺沙門知欽出家。至德二年。以試經(jīng)獲度。即受具戒。復(fù)習(xí)經(jīng)律論于靈壽縣之禪法寺。研玩九年。皆臻閟奧。大歷元年九月。徙居平山縣之重林山寺。清溪白石。誠得隱遁之勝。袒肩跣足以游。掇蔬拾橡以食?;⒗墙慧E勿恤也。二年五月。節(jié)度使張君。以旱暵造山。謁覺禱雨。隨禱輒沾足。張君由是事之勤恪。鼓鑄大悲千手眼觀音像四十九尺。蓋以表平生所發(fā)四十九愿也。始結(jié)小庵其旁以館。工傭徒隸。后遂拓之以成大寺。正今所謂大悲者。覺嘗夜稱佛號。至三鼓?;幸娊鹕饷魅罓T地。而彌陀佛觀音勢至立空中。佛獨伸臂摩覺頂。且呼覺名字曰。汝當(dāng)利物守志無悛。貞元十一年二月之望。又聞神人報曰。師必于今歲入滅。其年六月十三日。果卒于大悲寺。十三年四月十八日。遷神龕葬于寺南。五季顯德初。詔泉府治其象以資國用。方熾炭從事而工遽踣。至今像猶??頂穿穴。宋受禪。詔完備如初。 唐天竺僧。史亡其名。始韋皋武子生三日。其家飯僧于堂上。姆抱皋遍求祝愿。有天竺僧。獨謂其父。善視之。異日必能樹功西陲。進位北闕。韋氏門戶。賴之以興起焉。其父因問故。曰兒前身諸葛武侯也。武侯佐昭烈承漢統(tǒng)。而蜀民德之。感念之至。而識乘之生遂君家。則君家之福。宜與此兒相似也。且武侯既有施于蜀。則今之來者將享其報。蓋吾佛所謂業(yè)緣者是已。其父心以為然。后皋用張鎰薦知隴州。及李楚琳殺鎰。皋即帥鳳翔朱泚誅之。易名奉義以旌焉。加皋禮部尚書。興元初。徵為左金吾衛(wèi)將軍。貞元中。尹成都南蠻吐蕃入??。屢立戰(zhàn)功。封南康郡王。進位大尉。卒貴顯于蜀。則僧之言。果信弗誣。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自覺。博陵望都人也。稚齒厭于俗態(tài)。俄白親老言。兒樂從佛求度世去。二親驚愕咄咤俾去。然無慚怍再拜請命。乃強禮本部開元寺知欽。欽觀其志氣弗群。立字曰自覺。訓(xùn)之曰。汝聞名思義。答曰。佛種從緣起。唯聽明誨矣。既而誦經(jīng)及格蒙度。至德二年年滿鎮(zhèn)州受具足法。即往靈壽縣禪法寺習(xí)律經(jīng)論。勤瘁九年。皆造微也。便言。當(dāng)入太行山于一磐石上結(jié)茅庵三畝小溪為蘭若。不亦快乎。大歷元年九月晦往平山縣界得重林山院。果應(yīng)所求。遁跡自娛。至二年五月天其旱暵。覺則跣足經(jīng)行。冬則右肩偏袒。其林薄山谷虎狼狃跡重復(fù)。唯拾果采蔬卯時一食。時恒陽節(jié)度使張君患炎旱。聞覺精苦。躬入山請其祈雨。張語之曰某無政術(shù)致累百姓。三年亢陽借苦引咎。自責(zé)良無補矣或云。龍王多依師聽法忘其施雨愿師垂救旱之誓。有如白水如念蒼生。請輟禪定略入軍府。覺乃虔恪啟告龍神。未移晷刻天輒大雨。二辰告足。張帥歸向勤重。若孝子之事父母焉。覺始入法已來。學(xué)諸佛因中誓愿。其數(shù)亦四十九也。其一愿身長隨大悲菩薩。次愿造鑄大悲像寺。及乎發(fā)言響應(yīng)。檀施臻萃用赤金鼓鑄成。舉高四十九尺。梵相端嚴眼臂全具。迨更年稔寺亦隨成。今城西山大寺是歟。遂于壇前誦念至三更。見神光二道作中金色于晃朗中見彌陀佛。觀音勢至左右翼從。佛垂金臂呼自覺聲。漸下云來摩其頂曰。守愿勿悛無宜懈廢。利物為先。汝去吾隨任從汝意。言畢云收杳無眹跡。覺以愿心酬畢。返山林之間擇送終之處。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有神人現(xiàn)半身。若毗沙門狀。謂曰。師今歲滅度矣。舉手謝神人曰。往來定分吾聞命矣。其年六月十四日。奄歸寂滅。門人欲奉神龕歸山寺。州府人苦留。終于大悲寺南遷塔焉。則十三年四月八日也。其大悲為恒陽奇事。感應(yīng)潛通。至周顯德初。敕鑄九府圓法。天下銅像一例除毀。時州人相率出錢贖此像。不允。登即爐橐镕冶。真定之人莫不悲悼。時炭熾飛煙無之。從頂至胸旋收銅汁。斯須計料匠氏暴卒。自此罷工。迨宋太祖神德皇帝。追鑄令全。代懺前事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生丹陽王氏。初于牛頭山慧忠禪師處。有寤省。大歷元年隱居池州之南泉山。后游襄漢。客寄慈恩寺。元和初。相國燕公鎮(zhèn)漢南。延致問道。為大造伽藍于鳳林關(guān)外。以接來學(xué)。其施予供養(yǎng)繁厚。說法才二年而卒。春秋七十三。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又唐襄州慈恩寺釋道堅。姓王氏。丹陽人也。初發(fā)心于牛頭山慧忠禪祖。大歷元年棲隱池州南泉山。后詣襄漢泊慈恩寺。元和初載相國燕公鎮(zhèn)于漢南。深相欽重。問道周勤。施供繁沓。遂于鳳林關(guān)外造寺請居。二年示滅。春秋七十三云。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閩之潘氏子。蚤年祝發(fā)。即納戒于嵩陽會善寺研窮經(jīng)論。俄禮大智海禪師于百丈山。遂明心要。居無何。浮杯抵吳越。入秦望山。見松有盤屈可坐者。因跏趺其上。風(fēng)雨霜露無所避。雖鵲巢其旁相安也。如是閱四十寒暑。世謂鳥窠和尚云。每郡太守至。聞其名。計不可以屈致。必躬造其下見之。元和初裴公常棣尤加敬愛。始治庵其地。請為眾說法。且造招賢伽藍。以待燕息。太和七年。癸丑歲九月二十二日。凝然歸寂。壽九十九。臘八十。葬之石甑山下。南岳沙門惟貞銘其塔。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圓脩。姓潘氏。福州閩人也。生而岐嶷長而俊邁。忽思拔俗尋事名師。剔發(fā)變衣。年滿于嵩陽會善寺納戒。既而儀表容與日新厥德。研窮經(jīng)論。俄約觀方。遇百丈山海禪師根教相符遂明心要。持杯振錫而抵于杭。見秦望山峻極之勢有長松枝繁結(jié)蓋。遂棲止于松巔。時感鵲復(fù)巢于橫枝。物我都忘。羽族馴狎。由茲不下近四十秋。每一太守到任。則就瞻仰。號鳥窠禪師焉。洎元和初邦伯裴常棣酷重其道。請下結(jié)庵者至于三四?;驗閰⒄堈哒f法。裴侯命八屬宰官同力造伽藍。移廢額曰招賢。以居之。太和七年癸丑歲九月二十二日端坐怡然歸寂。享年九十九。僧臘八十。杭之累政良守?zé)o不傾重。稅駕樹陰請談玄極。不覺更仆移辰矣。今塔在石甑山下。南岳僧唯貞為塔銘焉。近有盜發(fā)其塔。且多怪異。止收得銘志而已。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姓唐氏。湖州之安吉人。母梅。感異夢生光。及薙落。誦法華經(jīng)。三月即能憶持。游京師。肅宗燕見之熟視之曰。疇昔之夜。朕夢。僧聲演大乘。而口出光明者。茲非其人乎。因賜今名。屬上生辰。召齊于定國寺。館之千福寺。看經(jīng)道場。遣中官趙溫等。宣諭以送。仍賜墨敕。許隨意住持天下名山。后徙藍田精舍。精舍之僧先夢。天童降謂曰。大光經(jīng)聲。徹于有頂。功德不可量也。一日忽有臂從天下。撫其心匈。又夢。僧引乳使光吮其湩。自爾神形舒暢。氣貌融裕。久之山行。偶墜窮谷龍泉中。心不迷亂。但發(fā)愿持多寶塔品十萬遍。俄覺此身躍然而出。如有物捧持之者。龍朔初。詔住資圣寺。寺即趙國公長孫無忌宅也。二年詔為文德皇后追福。七年資圣災(zāi)。棟宇器物俱燼。惟諸經(jīng)卷無所損。事聞。所賜殊渥。百姓亦捐棄財幣盈鉅萬。寺以再成。未幾。疏乞歸省。詔未即允。光隨得疾莫療。欲赴水死。強起跨驢往。驢伏不行。烏群噪其上。人稍知之。交開諭乃解。復(fù)頂戴經(jīng)卷行道。尋有詔允所請。既歸。構(gòu)塔于烏程。日持多寶品。以償昔愿。永泰元年。浙西廉使韋元甫。表請光為六郡持念之首。且為別立道場。大歷間。魯公顏真卿刺郡。烏程宰則李紳公垂之父也。紳生未期而疾作。名光脩治佛事而愈。紳小字光。蓋以此。貞元中。紳官于朝。間出刺拜于持經(jīng)道場。永貞元年十二月既望之夕示滅。壽七十。紳時以相國制文勒碑。噫榮矣。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四 讀誦篇第八之一
釋大光。俗姓唐氏。生于邑之安吉也。母梅氏寄孕而夢協(xié)靈祥。在娠乃惡葷臭焉。既誕能言。不為戲弄。未齔之歲思求佛乘矣。愿念法華三月通貫。經(jīng)聲一發(fā)頑鄙革心。及遂出家而尋登戒。西游京邑。朝見肅宗帝召對禁中。拱而嘆曰。昔夢吳僧口持大乘五光隨發(fā)。音容宛若適朕愿兮。因賜名大光。屬帝降誕節(jié)齋于定國寺。因賜墨詔。許天下名寺意往者住持。令中官趙溫送于千福寺住持經(jīng)道場。其誦經(jīng)作吳音。遼遼通于圣聽。帝甚異其事。令中官而宣諭焉。后居藍田精舍。先期而寺僧夢天童來降曰。大光經(jīng)聲通于有頂。光一日宴坐自見神手從天而下?lián)崞湫?。乃憶先達抱玉大師嘗志斯言。令高其法音當(dāng)有神之輔翼。又別夕夢神僧乳見于心命光口吮。自爾功力顯暢形神不勞。又尋山探幽偶墜窮谷。龍泉莫測淪溺其間。心靈了然都無惑亂。因思本經(jīng)多寶塔。為誠愿持此支品十萬遍?;腥粖^身脫泉。若有神捧焉。后詔住資圣等。此寺趙國公長孫無忌宅。龍朔二年為文德皇后追福造。長安七年遭火蕩盡。唯于灰中得數(shù)部經(jīng)。不損一字。以事奏聞。百姓舍施。數(shù)日之間已盈鉅萬。遂再造其寺。光覽此經(jīng)倍加精進。后以偏感有親在吳未答慈力。表乞歸省養(yǎng)。詔旨未允。遂生有妄之疾。策蹇強力將投于淵。驢伏不前群烏拂頂。心既曉覺疾亦隨瘳。乃以經(jīng)頂荷行道。忽有詔許還。既止烏程構(gòu)營寶塔。日持華偈成報往愿焉。永泰元年浙西廉使韋元甫表請。光為六郡別敕道場持念之首。大歷癸丑歲顏魯公真卿領(lǐng)郡。相國李紳父為烏程宰。紳未期歲。乳病暴作而不啼。不鑒者七辰。召光至命乳母洗滌焚香。乃朗諷經(jīng)分別功德品。遂超席而坐拱手開眸。光授飲杯水令強乳哺之。疾乃徐愈。光笑而謂曰。汝何愿返之遄速乎。因以光名易紳小字。貞元中紳重游霅上。泊舟之次。光早遲佇于溪側(cè)而笑言。戲撫之若稚孺焉。后紳刺于吳興飲醉于館。光引宿于道場。夜分將醒白光滿室朗然若晝。往覘光公宴坐梵音方作。光起面門如開毫相。經(jīng)音向息光色隨斂。紳歸京相辭。光曰。汝得徑山之言。吾則無以為諭。行矣自愛。去留有時。他日位處廟堂。以教法為外護乎。永貞元年十二月黑月既夕示滅于持經(jīng)道場。獸嗥鳥墜。山木驚振。異香芬馥信宿不消。刺史顏防深愴悼之。光一納四十歲無浣濯。而戒香郁然。一飯七十載。徵驗絕多。故相李公紳。素于空門寡信頗規(guī)僧過。而敦重光公。自著碑題云墨詔持經(jīng)大德神異碑銘布衣楊夔書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7—820 【介紹】: 唐僧。疏勒國人,俗姓裴。住京師西明寺。始事不空三藏。通內(nèi)外學(xué),尤精訓(xùn)詁,引用各類字書,參合佛意,詳察是非,撰成《大藏音義》一百卷,即《一切經(jīng)音義》,亦稱《慧琳音義》。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本疏勒國人也。冒姓裴氏。始事不空三藏。為室灑。印度聲明。支那訓(xùn)詁。靡不精究。嘗謂翻梵成華。華簡而梵細。簡則意遺。細則語衍。然而俾其意不至遺。語不至衍。非夫淹該博綜。易足臻爾。于是引用字林字統(tǒng)聲類三蒼切韻玉篇。諸經(jīng)雜史。以參合之。撰大藏音義。自貞元四年。迄元和五載。成一百卷。置其本于西明大藏。使京邑傳寫。十五年庚子卒。壽八十七。
宋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慧琳。姓裴氏。疏勒國人也。始事不空三藏為室灑。內(nèi)持密藏外究儒流。印度聲明支那詁訓(xùn)靡不精奧。嘗謂翻梵成華。華皆典故。典故則西乾細語也。遂引用字林字統(tǒng)聲類三蒼切韻玉篇諸經(jīng)雜史。參合佛意詳察是非。撰成大藏音義一百卷。起貞元四年迄元和五載方得絕筆。貯其本于西明藏中。京邑之間一皆宗仰。琳以元和十五年庚子卒于所住。春秋八十四矣。殆大中五年有奏請入藏流行。近以海中高麗國雖三韓夷族偏尚釋門。周顯德中遣使赍金。入浙中求慧琳經(jīng)音義。時無此本故有闕如。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9—815 【介紹】: 唐僧。臨川人。俗姓饒。從南岳大圓大師納戒。德宗貞元初徙居豫章龍興寺,與姜公輔、顏真卿等友善。坐壇二十余年,卒于廬山東林寺,白居易為作《石塔銘》。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饒氏。臨川南城人。志學(xué)之年。從舅氏出家。日誦佛經(jīng)。計千言。逮壯從南岳大園師得戒。而聽稟雖勤。憚于遠涉。大歷中。請隸景云寺。以便侍養(yǎng)。亟淹歲序。脩習(xí)無虧。尤于南山事鈔講貫通暢。貞元初。徙居預(yù)章龍興寺。與廬阜法貞。天臺靈祐。荊門法裔。興果神湊。建昌慧琎。友善。又相國姜公輔。魯公顏真卿。楊馮韋丹。四君子游故四分遷善滅罪之說。所利益者多矣。坐甘露壇二十許年。剡浮震旦男女。獲度者。一萬五千馀人。元和十年。示微疾。十月己亥?;趶]山之東林寺。葬全身于南岡石墳。住世七十七年。安居五十五夏。門人等。樹松柏。太原白居易為石塔銘。
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上恒。姓饒氏。臨川南城人也。童而有知。志學(xué)之年發(fā)心舍家。從母黨在空門而求攝受。教誦佛典日計千言。壯齒從南岳大圓大師納戒。而聽涉精苦。大歷中不去父母之邦。請隸于景云寺修習(xí)無虧亟淹年序。南山事鈔講貫尤專。貞元初徙居豫章龍興寺。與廬阜法真天臺靈祐荊門法裔興果神湊建昌慧琎游也。塤篪合韻水乳相資。法付王臣。故與姜相國公輔顏魯公真卿楊憑韋丹四君友善。提振禁防。故講四分律。而遷善滅罪者無央數(shù)眾。坐甘露壇二十許年。十有八會。救拔群生。剡浮東震男女得度者一萬五千馀人。元和十年微云乖悆。十月己亥化于廬山東林寺歸全身于南岡石墳。住世七十七年。安居五十五夏。門人等樹松柏。太原白居易為石塔銘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39—824 【介紹】: 唐僧。姓氏里居不詳。少入法門,先參馬祖道一,祖為立名天然。又師石頭希遷禪師受戒法。居天臺華頂三年,禮國一大師。憲宗元和中上龍門山,與龐居士、伏牛禪師為物外之交。曾于洛陽慧林寺燃木佛御寒,名震都下。十五年卜南陽丹霞山結(jié)庵。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39—824 姓氏居里不詳,禪宗僧人。少習(xí)儒典,后轉(zhuǎn)奉佛法。先參馬祖道一,又師石頭希遷,再詣馬祖,尋入南陽丹霞山,轉(zhuǎn)次居天臺山蓮華頂三載,又禮國一禪師。憲宗元和初,上龍門香山,與伏牛自在為莫逆交。曾于惠林寺焚木佛以御冬。元和十五年(820),再入丹霞山,世稱丹霞和尚。穆宗長慶四年(824)卒。謚智通禪師?!?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四、《宋高僧傳》卷一一、《景德傳燈錄》卷一四有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存其歌偈5首?!度圃娎m(xù)拾》收入。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不知何許人。先以冠帶見石頭遷禪師于南岳。執(zhí)?三年。始遂落發(fā)。復(fù)得戒于岳寺之希律師。即造江西大寂法會。大寂甚奇之。俄居天臺華頂三年。尋詣徑山。禮國一。元和中。登龍門香山。善伏牛禪師。嘗客惠林寺。時天大寒。因取木佛像燒之。以自燠?;蜃I其撥無因果。曰吾欲以茶毗舍利爾。曰木頭安從得舍利。然笑曰。若是則可更取幾尊來焚。 元和三年。游洛陽晨。出橫臥天津橋上。會留守鄭公騶從過之。呵不為動。公使問何人。然徐仰視而應(yīng)曰。無事僧。公異之。乃奉束帛襲衣。月給米面。自是歸信者益眾。十五年春。乃結(jié)庵南陽之丹霞山。以便林泉之樂。一日謁忠國師。先問侍者。國師在否。者云。在即在。只是不見客。然云。太深遠生。者云。佛眼亦覷不見。然云。龍生龍子。鳳生鳳兒。國師睡起。者以告國師乃打十棒趁出。然聞之云。不謬為一國之師。明日卻往禮拜。見國師。便展坐具。國師云。不用不用。然退步。國師云。如是如是。然卻進前。國師云。不是不是。然繞國師一匝便出。國師云。去圣時遙。人多懈怠。三十年后。覓此漢也難得。 然訪龐居士見女子靈照。取菜次。然云居士在否。女子放下菜籃。斂手立。然又云居士在否。女子提菜籃去。然上堂阿你渾家。切須保護一靈之物。不是你造作名貌得。更說什么薦與不薦。阿你自看。善巧方便。不從外得。善巧是文殊。方便是普賢。你更擬趁逐甚么物。如今學(xué)者。紛紛擾擾。皆是參禪問道。我此間。無道可脩。無法可證。若識得釋迦只者凡夫。是阿你須自看取。莫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夜里暗雙陸。賽采若為生。無事珍重。長慶四年六月。趣門人備湯沐曰。吾有遠役。竟戴笠策杖躡履。垂一足。未及地而逝。壽八十六。膳部員外郎鎦軻撰碑文。謚智通塔號妙覺。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xí)禪篇第三之四
釋天然。不知何許人也。少入法門而性梗槩。謁見石頭禪師默而識之。思召其自體得實者。為立名天然也。乃躬執(zhí)爨凡三年始遂落飾。后于岳寺希律師受其戒法。造江西大寂會。寂以言誘之。應(yīng)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臺華頂三年。又禮國一大師。元和中上龍門香山。與伏牛禪師為物外之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禦之。人或譏之。曰吾茶毗舍利。曰木頭何有。然曰。若爾者何責(zé)我乎。元和三年晨過天津橋橫臥。會留守鄭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無事僧。留守異之。乃奉束素衣兩襲月給米面。洛下翕然歸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陽丹霞山結(jié)庵。以長慶四年六月。告門人曰。備沐浴吾將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入屨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膳部員外郎劉軻撰碑紀(jì)德焉。敕謚智通禪師。塔號妙覺。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少入法門。謁見石頭禪師。躬執(zhí)爨三年。始遂落飾。后于岳寺希律師受戒法。造江西大寂。應(yīng)答雅正。大寂甚奇之。次居天臺華頂三年。又禮國一大師。元和中。上龍門香山。與伏牛禪師。為物外交。后于慧林寺遇大寒。然乃焚木佛像以禦之。人或譏之曰。我茶毗舍利。曰木頭何有。然曰。若爾者何責(zé)我乎。元和三年晨過天津橋橫臥。會留守鄭公出。呵之不去。乃徐仰曰。無寺僧。留守異之。乃奉束素衣兩襲。月給米面。洛下翕然歸信。至十五年春。言吾思林泉。乃入南陽丹霞山結(jié)庵。以長慶四年六月。告門人曰。備沐浴。吾將欲行矣。乃戴笠策杖入。履垂一足。未及地而卒。春秋八十六。劉軻撰碑。敕謚智通。塔號妙覺。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會稽梅氏子。父為衙吏。行少知書。卒以造秀貢天府。有僧。分衛(wèi)過其家。行與語。妙得禪指。遂辭父母。學(xué)空法。仍稟四明山保壽院智幽為師。既游南岳。聞江西大寂之道。又往依焉。后居羅浮山石室中。木精水怪。往往變現(xiàn)。行視之蔑如也。有老人。容貌端肅。衣冠華楚。再拜稽顙。謂行曰。我居是間。僅二百載矣。今乃獲脫苦受樂。皆師化力所及也。寶歷九載疾終。壽九十五。尋于別峰。樹塔以葬。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道行。姓梅氏。會稽人也。父為越州衙吏。行弱齡知書。比成造秀。有僧分衛(wèi)。行接之談道頗精禪觀。遂求出家。至四明山保壽院智幽所。稟訓(xùn)進修。拾薪汲水。后游南岳聞江西大寂道化。往親附焉。思養(yǎng)圣胎。見羅浮奇異。高三千丈。有七十石室七十二長溪。仙人仙禽玉樹朱草生于上半入海中。行居于石室默爾安禪。然或山精水怪往往驚鳴。行視之蔑如也。有老人容貌端正衣冠華楚。再拜稽顙云。我居此中僅二百載。今因師住冥感匪躬。逍遙脫苦歸人趣受樂矣。其感物多此類也。寶歷九載疾終。春秋九十五。其年九月十八日入塔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40—823 【介紹】: 唐僧。富陽人,俗姓秦。工詩。初出家于靈隱山,為海和尚弟子。肅宗至德二年,試經(jīng)得度,居天竺寺。代宗永泰初,從□法師學(xué)律。嘗為寺經(jīng)營十二年,置田畝,歲收萬斛。德宗貞元中,退居西嶺,人稱西嶺和尚。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出富春秦氏。七歲。靈隱山白云峰海和尚。見而撫其頂曰。此兒目如青蓮。茍能舍家。以從吾游。必有善稱。其父以為然。至德二年。詔天下白衣。通佛經(jīng)七百紙者。聽為比丘。標(biāo)以其選得度。仍隸住天竺寺。永泰初。依顗律師。受具于靈光寺。時已推其善于護持。貞元中。別治室西嶺下。謂之草堂。而吟嘯之樂。非世間名利之跡所可到。杭人號西嶺和尚。辭章高媲古作者。與吳興如晝。會稽靈徹。相酬唱時。語見晝傳。右庶子姑臧李公益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景陵陸羽云。夫日月云霞為天標(biāo)。山川草木為地標(biāo)。圣賢豪杰為人標(biāo)。推能歸美為德標(biāo)。居閑趣寂為道標(biāo)。嗚呼品藻之極至。引天地人。以匹擬之。則其誠敬誠慕之心何如。故一時名公鉅卿。林下英彥。莫不綢繆投分??犊摻?。長慶三年六月七日。示滅于所居。是冬之十月二日。葬之山中。壽八十四。臘五十八。開成五年鄭素卿。立碑頌德焉。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名道標(biāo)。富陽秦氏。七歲。神氣清茂。有沙門過而識之。勸令出家。至德二年。詔通佛經(jīng)七百紙者命為比丘。師首中其選。得度。居南天竺寺。護戒甚嚴。永泰中。住持奏賜寺額。居十二年。其徒多歸之。常于靈鷲峰之南西嶺下葺茅為堂。號西嶺草堂。怡然養(yǎng)浩。不干人事。尤工詩章。搜鍊精巧。與吳興皎然會稽靈徹鼎立齊聲。時人有洞冰雪摩云霄之譽。稱西嶺和尚。一時名公如李益白居易陸羽之流皆敬之。長慶三年示寂。葬于山中。 贊曰。 出塵異相  挺見垂髫  業(yè)真空法  怡然養(yǎng)高 適意吟詠  配雅與騷  名標(biāo)當(dāng)世  可摩云霄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道標(biāo)。富陽人也。俗姓秦氏。其遠祖與羸同姓。世為汧隴大族。及晉東渡衣冠隨之。后為杭人也。其高曾至王父。皆沿以儒素不甘為吏。故州里尊奉之。標(biāo)生則孤明。長而深趣。老而堅固。蓋良善之因有自來矣。年七歲時神清氣茂不雜凡童。倏有大沙門手摩其頂曰。此孺子目秀如青蓮。得非我釋氏之威鳳乎。茍能舍家必有善稱。不然乘云霓薄天漢。吾不可得而知也。父允其請。遂為靈隱山白云峰海和尚弟子。妙高之上唯日月是麗。娑竭之宮固云雷斯蓄。至德二年詔白衣通佛經(jīng)七百紙者。命為比丘。標(biāo)首中其選。即日得度。蒙配天竺寺焉。永泰初受具品于靈光寺顗律師。登以護戒嚴謹為時所推毗奈多羅之言罔不該貫。凡度人戒計六壇為眾紏繩。經(jīng)一十二載。置田畝歲收萬斛。置無盡財與眾共之。貞元中以寺務(wù)克豐。我宜宴息。乃擇高爽得西嶺之下。葺茅為堂。不干人事。用養(yǎng)浩氣焉。標(biāo)經(jīng)行之外尤練詩章。辭體古健比之潘劉。當(dāng)時吳興有晝。會稽有靈澈。相與詶唱遞作笙簧。故人諺云。霅之晝能清秀。越之澈洞冰雪。杭之標(biāo)摩云霄。每飛章寓韻。竹夕華時。彼三上人當(dāng)四面之?dāng)?。所以辭林樂府常采其聲詩。由是右庶子姑臧李公益書云。重名之下果有斯文。西還京師有以誇耀。又景陵子陸羽云。夫日月云霞為天標(biāo)。山川草木為地標(biāo)。推能歸美為德標(biāo)。居閑趣寂為道標(biāo)。名實兩全品藻斯當(dāng)。爾后聲價軼于公卿間。故與之深者有相國李公吉甫大司空嚴公綬。右仆射韓公皋。禮部侍郎呂公渭?;凉?jié)制盧公群。襄陽節(jié)制孟公簡。同州刺史李公敷。鳳翔尹孫公璹。浙東廉使賈公全中書舍人白公居易。隋州刺史劉公長卿。戶部侍朗丘公丹。外郎裴樞。秘閣嚴維。小諫朱放越。廉問薛戎夕。拜盧元輔。常州釋元浩。潤州釋南容。金華釋乾輔。吳門釋光嚴。上都釋智崇等。并心交塵外分契林中。萬境在空驅(qū)之為射御。五峰滿眼立之為疆場。文雄而再鼓不衰。神王而一戰(zhàn)自勝者也。以長慶三年示有微疾。六月七日歸滅于所居蘭若。至冬十月三日葬于舊山春秋八十有四。法臘五十八。弟子如玢如??行儉省言常儉智猷日超等。皆得師之法。仿仰不遑??諊@于栴檀恨滿盈于石室。至今杭民謂之西嶺和尚矣。開成五年中鄭素卿錄德行刊碑頌。立于天竺山之東墟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