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870,分258頁顯示  上一頁  63  64  65  66  67  69  70  71  72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惟寔( 陽 )
釋澄心( 朱 )
僧崇惠( 崇惠、慧崇 護國三藏 性空大師 馎饦 )
僧靈一( 吳 )
僧悟空(別稱 法界、摩馱都 奉朝 達摩馱都 悟空 )
僧應(yīng)真(別稱 真應(yīng) 世稱 耽源禪師 )
釋懷玉( 許 )
釋曇真( 陳 )
普門子( 何 )
三刀師(別稱 三刀法師 三刀師 曹 )
僧崇政( 侯 )
僧法振( 法震、法貞 )
僧圓覺( 李 )
僧志鴻( 志鴻 搜玄錄 )
釋泚(別稱 僧泚 )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陽氏。富陽人。天寶中。游四明之遠蓬山。樂其靜僻。遂有終焉之志。巖洞深杳。上有佛跡。始見于開元時。居無何。會海??袁晁。放眾劫掠。寔方禪坐洞中。??至惡之。于是合二三百人。共舉大石。窒其洞。使不得出。俄寔從定起。喑嗚作聲。用掌擎石。如欲投以擊??者。??大懼。羅拜乞免。邑人重之。為立精舍。大歷八年也。太守裴儆。請署香山額。仍奉詔。度僧七人。以隸名其寺。貞元二年冬。跏趺而化。壽六十二。臘三十一。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姓朱氏。東海人。父濟源令。天寶中。安史亂。遇害。家破貧。無以自給。心方孩孺。母??之至河內(nèi)改適。心不樂也。遂從應(yīng)福寺智明法師薙落。登具參方。卒得秀禪師之指于其弟子。后遁居南岳。請益者坌至。太守吳憲忠。邀入郡治。謝不往。再令乃往。至則館于龍興寺。貞元十八年十一月。示寂。壽七十六。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澄心。姓朱氏。東海人也。厥父任濟源令。天寶中安史之亂遇害。心稚齒隨母氏至河內(nèi)貧極。母即從人。心不樂隨嫁。心之志氣不群。乃投應(yīng)福寺智明法師求教勖披削。登戒后云游鳥宿。務(wù)急參玄。于秀師高足門下了其法要。乃觀諸方名跡。遂止衡岳。請益之僧摩肩駢足。時太守吳憲忠。請心入州治。謝而不行。再命棲于龍興寺。來問道者丈室恒滿。貞元十八年壬午十一月示滅。春秋七十六。以其月二十七日入塔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杭州人,俗姓章。少禮徑山道欽出家,雖勤禪觀,多以《三密教》為常務(wù)。初住昌化千頃峰頂,誦《佛頂咒》數(shù)載。又居鹽官硤石東山,復(fù)遁跡于于潛落云寺。代宗大歷初,入長安章信寺。大歷三年,于寺中架刀梯百尺,行如坦路,復(fù)蹈烈火,探油湯,嚼鐵葉,朝官市民駢足而觀,聲若雷響。詔賜紫,授鴻臚卿,賜號護國三藏。移居安國寺。世稱巾子山降魔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不知何許人也。永泰初。國一祖師。昉入徑山。一日禪坐北峰石屏下。見一白衣。稱是天目巾子山人。致禮于前曰。彼山之神告我。以長安佛法將有難。遣我救之。若非僧相。不足以增重法門。愿從師剃落。山云。汝有何能而可以救法耶。崇曰。能誦觀音俱胝等祝。山因驗之。使喝座后石屏。喝之石裂為三。山乃為落發(fā)。崇即辭去。游京師止章敬寺。大歷三年九月十二日。太清宮道士史華上言。佛力道法。陛下兼愛。而無所優(yōu)劣。臣愿得與僧之號材術(shù)者角。則庶幾陛下知祖教之未可等視。而使天下改觀幸甚。制可。明日華于東明觀。作刀梯級。躡而升如平地。無小痛楚。僧之會者。皆辟易不敢仰視。時魚朝恩。尹京師。崇即投牒。愿與角。又明日作梯于所止寺庭。倍其高。而鋒刃之利。勢不可觸。而崇徒跣上下莫之攀附。旁立者為膽掉。且探沸油。餐熱鐵。禪坐火聚中。于是華輩。相顧駭散。上聞之喜。遣中官傳宣召問。師承何人。崇曰。徑山高道僧法欽。臣之師也。上慰勞嘉嘆。至于再三。賜紫衣。授鴻臚卿。號護國三藏。敕居安國寺。崇一切辭以未受具戒。不敢受。上特令開壇。召十師授戒。方羯磨。忽壇上放光?,F(xiàn)白月輪相而隱。上駭異。謚性空大師。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
釋崇惠。姓章氏??怪萑艘?。稚秫之年見乎器局。鷙鳥難籠出塵心切。往禮徑山國一禪師為弟子。雖勤禪觀多以三密教為恒務(wù)。初于昌化千頃最峰頂。結(jié)茅為庵。專誦佛頂咒數(shù)稔。又往鹽官硤石東山。卓小尖頭草屋多歷年月。復(fù)誓志于潛落云寺遁跡。俄有神白惠曰。師持佛頂少結(jié)莎訶令密語不圓。莎訶者成就義也。今京室佛法為外教凌轢。其危若綴旒。待師解救耳?;葳叧涛魃闲囊鄤谥埂衲局视谡滦潘聮戾a。則大歷初也。三年戊申歲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宮道士史華上奏。請與釋宗當代名流。角佛力道法勝負。于時代宗欽尚空門。異道憤其偏重。故有是請也。遂于東明觀壇前架刀成梯。史華登躡如常磴道焉。時緇伍互相顧望推排且無敢躡者?;萋勚]開府魚朝恩。魚奏請于章信寺庭樹梯。橫架鋒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東明之梯極為低下。時朝廷公貴市肆居民。駢足摩肩而觀此舉。時惠徒跣登級下層。有如坦路曾無難色。復(fù)蹈烈火手探油湯。仍餐鐵葉號為馎饦?;蚪泪斁€聲猶脆飴。史華怯懼慚惶掩袂而退。時眾彈指嘆嗟。聲若雷響。帝遣中官鞏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賜紫方袍一副焉。詔授鴻臚卿。號曰護國三藏。敕移安國寺居之。自爾聲彩發(fā)越德望峻高。代宗聞是國一禪師親門高足。倍加鄭重焉。世謂為巾子山降魔禪師是也。 系曰?;蛑^惠公為幻僧歟。通曰。夫于五塵變現(xiàn)者曰神通。若邪心變五塵事則幻也。惠公持三密瑜伽護魔法助其正定。履刃蹈炎斯何足驚乎。夫何幻之有哉。瑜伽論有諸三神變矣。
神僧傳·卷第八
釋崇惠。姓章氏。杭州人也。稚秣之年。往禮徑山國一禪師為弟子。復(fù)誓志于潛落云寺遁跡。俄有神白惠曰。師持佛頂少結(jié)莎訶令密語不圓。莎訶者成就義也。今京室佛法為外教凌轢。其危若綴旒。待師解救耳。惠趨程西上。大歷三年大清宮道士史華上奏。請與釋宗當代名流角佛力道法勝負。于時代宗欽尚空門。異道憤其偏重。故有是請也。遂于東明觀壇前架刀成梯。史華登躡如常磴道馬。時緇伍互相顧望推排無敢躡者。惠聞之謁開府魚朝恩。魚奏請于章信寺庭樹梯橫架鋒刃若霜雪。然增高百尺。東明之梯極為低下。時朝廷公貴市肆居民。駢足摩肩而觀此舉?;萃锦械羌壪聦佑腥缣孤?。曾無難色。復(fù)蹈烈火手探油湯。仍餐鐵葉號為馎饦?;蚪泪斁€聲猶脆飴。史華怯懼慚惶掩袂而退。時眾彈指嘆嗟聲若雷響。帝遣中官鞏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賜紫方袍一副焉。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章。杭州人也。稚年器局出塵。往禮徑山國一禪師。勤禪觀。以三密教為恒務(wù)。初于昌化千頃最峰頂。結(jié)茅為庵。專誦佛頂咒數(shù)稔。又往鹽官硤石東山。卓小尖頭草屋。俄有神白惠曰。師持佛頂。少結(jié)莎訶。令密語不圓。莎訶者。成就義也。今京室佛法。為外教淩轢。其危若。綴旒。待師解救耳。惠趨程西上。三年戊申九月二十三日。太清宮道士史華上奏。請與釋宗當代名流。角佛力道法勝負。于時代宗欽尚空門。異道憤其遍重。遂于東明觀壇前。架刀成梯。史華登躡如常道焉。時緇伍亙相顧望。無敢躡者。惠聞之。謁開府魚朝恩。魚奏請于章信寺庭樹梯。橫架鋒刃若霜雪然。增高百丈。東明之梯極為低下。時朝庭公貴。市肆居民。駢足摩肩而觀此舉。時惠徒跣登級下層。有如坦路。曾無難色。復(fù)踏烈火。手探油湯。仍餐鐵葉。號為馎饦。或嚼釘線。聲猶脆飴。史華怯懼慚惶。掩袂而退。時眾彈指嘆嗟。聲若雷響。帝遣中官鞏庭玉宣慰再三。便赍賜紫方袍一副。詔授號護國三藏。敕移安國寺居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28—762 【介紹】: 唐僧。廣陵人,俗姓吳。九歲出家,及冠受具足戒。居馀杭宜豐寺。禪誦之暇,輒賦詩歌。與朱放、張籍、皇甫曾等為塵外友,酬贈甚多。有詩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7—762 詩僧。俗姓吳,廣陵(今江蘇揚州)人。9歲出家,13歲削發(fā)。從揚州僧法慎學(xué)相部律,造乎精微。初住越州會稽山南懸溜寺,常與僧友討論佛教義諦。后住揚州慶云寺,復(fù)住余杭宜豐寺。曾著《法性論》,探究佛理。工詩什,與當時詩人皇甫冉、獨孤及、李紓、朱放、張繼、張南史、陸羽、嚴維、皇甫曾、徐嶷等為詩友,常相互唱和,過從頗頻。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十月,卒于杭州龍興寺,36歲。事跡見《毗陵集》卷九《揚州慶云寺一公塔碑》、《宋高僧傳》卷一五。其詩以寫山林禪居生活及與諸詩友酬寄贈送之作為多,詩風(fēng)自然淳和,格律清暢,頗為人所稱道,高仲武曾將其詩收入《中興間氣集》,劉禹錫稱其為江左詩僧“導(dǎo)其源”(《澈上人文集紀》)。有《靈一詩集》1卷,《直齋書錄解題》、《宋史·藝文志七》著錄,今存,有明朱警刊《唐百家詩》本、清江標刊《唐人五十家小集》影宋書棚本,另有明抄《唐人詩集八種》本,分為上下二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其詩為1卷,凡42首又2句。除一首與護國互見之詩外,皆為近體詩。
唐詩匯評
靈一(727—762),俗姓吳,廣陵(今江蘇揚州)人。九歲出家,十三削發(fā)。初師揚州法慎,后居若耶溪云門寺,又徙杭州宜豐寺。與李華、朱放、李紓、張繼、皇甫冉、張南史、嚴維等為塵外之交,講德論道,朗詠終日,酬和甚多。終于杭州龍興寺,獨孤及為撰塔銘。有《靈一集》一卷。《全唐詩》編詩一卷。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生廣陵吳氏。九歲即薙落。弱冠受具。遂習(xí)毗尼有成效。家本貨殖。諸昆弟以侈靡相尚。一獨納衣錫杖自若。始從惟揚法??師學(xué)相部律。又依禪者隱空乾靖于會稽山南懸溜寺。以討論第一義諦?;蛴螒c云寺及馀杭之宜豐寺。而足跡不入俗姓之門。天臺道土潘志清。襄陽朱放。南陽張繼。安定皇甫曾。范陽張南史。吳郡陸迅。東海徐嶷。景陵陸鴻漸。皆引分愿交??劢笊杏?。其所尤善者。慧凝明幽靈祐曇一義宣。誠同門之三益。住世之四衣矣。然工辭章。樂吟詠。既著法性論?;蛴隽汲絼倬?。必掇筆申楮。以遣興趣。好事者錄之。名間氣集。寶應(yīng)元年冬十月十六日。示滅于杭州之龍興寺。壽三十五。弟子以遺命。行阇維法。樹浮圖。以表其地。左衛(wèi)兵參軍李紓。嘉興令李湯左金吾衛(wèi)兵曹參軍獨孤反。相與悼梁木之壞。慮陵谷之遷??淌谖淞稚綎|峰之陽。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靈一。姓吳氏。廣陵人也。神清氣和方寸地虛。與大和元精合其純粹。年肇九歲僻嫌朽宅決入梵園。墮息慈之倫稟出家之制。暨乎始冠受其具足。學(xué)習(xí)無倦律儀是修。示見談笑。欲明解脫。示人文藝以誘世智。初不計身中有我我中有身。德全道成緣斷形謝。以寶應(yīng)元年冬十月十六日。寂滅于杭州龍興寺。春秋三十五。凡滿十五安居。臨終顧謂弟子行茶毗法樹小浮圖焉。時左衛(wèi)兵參軍李紓嘉興縣令李湯左金吾衛(wèi)兵曹參軍獨孤及。相與悼梁木之既壞。慮陵谷之當遷。后之人禮應(yīng)真之塔婆。昧應(yīng)真之德行。故刻石于武林山東峰之陽也。一家富貨殖。既而削發(fā)。推千金之產(chǎn)。悉讓諸孤昆弟。所取者惟納衣錫杖。自爾叩維揚法慎師學(xué)相部律。造乎微而臻乎極。友善者慧凝明幽靈祐會稽曇一晉陵義宣同門三益作者七人也。一咳唾塵境繼日經(jīng)行。宴坐必擇山椒樹下。初舍于會稽山南懸溜寺。接禪者隱空乾靖討論第一義諦?;蛴螒c云寺。復(fù)居馀抗宜豐寺。寺鄰生丹山。門對佳境囧然獨往。暴風(fēng)偃山正智不動。巨浪沃日浮囊不飄。于是著法性論以究真諦。此一之了語也。每禪誦之隙輒賦詩歌事思入無間興含飛動。潘阮之遺韻江謝之闕文。必能綴之。無愧古人。循循善誘門弟子受教若良田之納膏雨焉。一跡不入族姓之門。與天臺道士潘志清襄陽朱放南陽張繼安定皇甫曾范陽張南史吳郡陸迅東海徐嶷景陵陸鴻漸為塵外之友。講德味道朗詠終日。其終篇必博之以文約之以修。量其根之上下而授之藥焉。一居寺高隅。初無井泉。一旦呀然而涌噴金砂之溜于庭之左右。挹之彌清??之無竭。蓋精至之感矣。詩行于世。有選其尤者入間氣集焉。

作品評論

獨孤及《揚州慶云寺一公塔碑》
(靈一)膚清氣和,方寸地靈,與自然妙有合其純粹……騷雅之遺韻,陶、謝之缺文,公能綴之。
《宋僧傳?靈一傳》
(靈一)思入無間,興含飛動,潘、阮之遺韻,江、謝之闕文,必能綴之。
唐才子傳
(靈一)尤工詩,氣質(zhì)淳和,格律清暢……與皇甫昆季、嚴少府、朱山人、徹上人等為詩友,酬贈甚多??桃饴曊{(diào),苦心不倦,騁譽叢林。
《唐詩品》
一公詩雖復(fù)剪刻,彌精律調(diào),要之泓泛微波,未勝皎然,而凈密之致,終當獨步。如“月影沉秋水,風(fēng)聲落暮山”,又“水容愁暮急,花影動春遲”,又“孤煙生暮景,遠岫帶春輝”,皆有雅思可采。林居靜僻,游心象外,固宜有爾,然超悟會心,尚在煙花山水之間,未能了入真境。
唐詩鏡
(靈一為)越中云門寺律師,持律甚嚴,以清高為世所推,尤善聲詩,與劉長卿、皇甫冉、嚴維相倡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京兆云陽人,俗姓車,名奉朝。后魏拓跋氏后裔。玄宗天寶十載,為左衛(wèi)涇州四明府別將,隨中使張韜光出使罽賓國。十二載,因病留健陀羅國。肅宗至德二載,病愈出家,號達摩馱都,漢名法界。尋往北天竺瞻禮,習(xí)根本律儀。數(shù)年后,攜梵經(jīng)取北道歸唐。途經(jīng)龜茲、北庭時,請西域僧共譯出《十地》、《十力》等經(jīng)。德宗貞元五年,歸長安,敕試太常卿,住章敬寺,時年六十余。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華言法界。一名悟空。生京兆云陽車氏。拓跋魏之裔也。天寶九載。罽賓國愿內(nèi)附。遣大首領(lǐng)薩婆達干。三藏舍利越摩來朝。且請使者巡按。明年詔中使張韜光。偕國信行官傔使四十人西邁。時空名奉朝授左衛(wèi)涇州四門府別將。隨使者出安西。十二載。至健陀羅國。罽賓東都城也。其王禮接唐使者于此。及使者歸。報空方以疾篤。留健陀羅國。于是發(fā)愿。師事舍利越摩出家。肅宗至德二年也。年二十九。受具戒于迦濕彌羅國。文殊矢涅地。為親教師。鄔不羼提。為羯磨阿遮利耶。馱里魏地為教授。于蒙提寺。諷聲聞戒。習(xí)根本律。蓋北天之學(xué)。皆薩婆多部也。巡禮八塔。咨師舍利越摩。歸覲君親。摩因授空十地回向輪十力三經(jīng)梵夾。佛牙舍利以別。至骨咄國。小海南岸。地忽搖動。雨雹交作。而霆擊不已。時眾商奔避一大樹下。商主曰。龍神怒如此。眾中或有舍利異寶。可出之海中。毋以為性命害也??沼岳麞|夏故。潛乞龍神宥過。終不出。自卯及申始霽。即而請勿提提羼魚。出十力經(jīng)于丘茲蓮華寺。請尸羅達磨。出十地回向輪經(jīng)于北庭。貞元五年己巳。至京師。上佛牙舍利經(jīng)本。詔功德使竇文場。付左神策軍。繕寫進呈。署空壯武將軍。試太常卿。居章敬寺。返云陽。二親之墳樹拱矣。
宋高僧傳·卷第三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三
釋悟空。京兆云陽人。姓車氏。后魏拓跋之遠裔也。天假聰敏志尚典墳。孝悌之聲藹于鄉(xiāng)里屬玄宗德被遐方。罽賓國愿附大唐。遣大首領(lǐng)薩婆遠干與三藏舍利越摩。于天寶九載來朝闕庭。請使巡按。明年敕中使張韜光。將國信行官兼吏四十馀人西邁。時空未出俗名奉朝。授左衛(wèi)涇州四門府別將令隨使臣自安西路去。至十二載。至健陀羅國。罽賓東都城也。其王禮接唐使。使回??蘸V疾留健陀羅。病中發(fā)愿。痊當出家。遂投舍利越摩落發(fā)。號達摩馱都。華言法界。當肅宗至德二年也。洎年二十九。于迦濕彌羅國受具足戒。文殊矢涅地為親教師。鄔不羼提為羯磨阿遮利耶馱里。巍地為教授。于蒙鞮寺。諷聲聞戒。習(xí)根本律儀。然北天竺國皆薩婆多學(xué)也。后巡歷數(shù)年遍瞻八塔。為憶君親因咨本師舍利越摩。再三方允。摩手授梵本十地回向輪十力三經(jīng)。共一夾。并佛牙舍利。以贈別。空行從北路。至睹貨羅國。五十七蕃中有一城。號骨咄國城果有小海??招写文习?。地輒搖動。云陰雨暴霆擊雹飛。乃奔就一大樹間。時有眾商咸投其下。商主告眾曰。誰赍佛舍利異物殊珍耶。不爾龍神何斯忿怒。有則投于海中無令眾人惶怖。如藏匿者自貽伊咎??諡槔麞|夏之故潛乞龍神宥過。自卯達申雨雹方霽。回及龜茲居蓮華寺。遇三藏法師勿提提羼魚。善于傳譯??找?qū)⑹?jīng)夾請翻之。尋抵北庭大使復(fù)命。空出梵夾。于闐三藏戒法為譯主。空證梵文并度語。翻成十地?;叵蜉喗?jīng)。事訖隨中使段明秀。以貞元五年己巳達京師。敕于躍龍門使院安置。進上佛牙舍利經(jīng)本。宣付左神策軍繕寫。功德使竇文場。寫畢進呈。敕署空壯武將軍試太常卿。乃歸章敬寺。次返云陽。問二親墳樹已拱矣。凡所往來經(jīng)四十年。于時已六十馀。所翻經(jīng)三本共十一卷。翻經(jīng)大德圓照續(xù)開元錄。皆編入藏。復(fù)記空之行狀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住吉州耽源山,世稱耽源禪師。曾為釋慧寂之師。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真應(yīng)。代宗大歷間禪僧。嗣南陽國師慧忠。后住吉州耽源山?!?a target='_blank'>景德傳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二載其事跡?!督髟娬鳌肪戆似咪浽娰?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釋懷玉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姓許氏。太原人也。出家住郡之崇福寺。少警利。日誦千言。學(xué)優(yōu)行峻。非儕類可跂及然志勤脩治。幽并之域。屋廬像設(shè)經(jīng)卷之。在教門者。無不致力。三任寺之綱紀。校讎大藏二十馀本。增飾凈土院。代宗時。詔充灌頂?shù)缊鲋鳌U嫜悦胤?。皆有賴焉。后率于寺。壽六十三?/blockquote>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興福篇第九之一
釋懷玉。姓許。并州人也。少而警利日覽千言。早露鋒芒迥拔儕類。及其長也戒節(jié)踰峻梵場龜鑒。志在修葺無間彼此。夏墟寺宇。經(jīng)有闕而必補。像有凋而遍修。三任紀綱特有崇建。仍校讎大藏經(jīng)二十馀本。祁寒盛暑不廢晨暮。增飾凈土院。興事任力轉(zhuǎn)加殊麗。代宗嘉之。委為灌頂?shù)缊鲋?。真言秘訣有所在矣。春秋六十三。卒于本院云。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姓陳氏。濰青人。家貧。父鬻棗以給。真隨之至彭門。旅次而沒。真無所依。遂就徐之大云寺披剃。以習(xí)經(jīng)論。游嵩山證寤心學(xué)。時李中丞諷方將赴職譙郡。真與邂逅于任城中。抵掌談笑。如披云霧。恨相識之晚。李公力挽。偕之任所。風(fēng)亭月觀。因得扣擊達晝夜。公后召尹京。每從容稱真于上前。詔徵不起。貞元七年四月。示滅。門人建塔以葬。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xí)禪篇第三之三
亳州安國院釋曇真。姓陳。維青人也。少小隨父往彭城鬻棗于逆旅而亡所怙。真嘆恨無依。乃投徐大云寺為僧。其土是嵩法師之后經(jīng)論藪澤。真玩習(xí)該通。后游勝境入嵩山學(xué)禪觀已至任城。邂逅李中丞諷赴職譙郡。接真談道抵掌盱衡如披云霧。李恨相識之晚。請以同行。時聚風(fēng)亭月。觀談道達旦。李后入為京尹。因從容稱奏真道成德至。德皇下詔徵。而不奉詔。貞元七年四月示滅。門人建塔云。

人物簡介

全唐文·卷九百十九
普門子俗姓何氏。岳陽人。登進士第。后為沙門。住南岳寺。貞元八年卒。門人曇環(huán)。集遺文二百篇行于世。
三刀師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廬陵曹氏子。伯連也。貌剛毅而心柔善。恒持金剛經(jīng)。其經(jīng)卷。每以竹筒盛而佩之。自誓畢生不娶。時天下方以安史之亂。所至不寧。而江南尤甚。大歷七年。十一月廣州呂大夫叛。州刺史劉寧。被洪州會府路嗣恭牒徵兵三千人。收番禺。于是伯連在選中。既呈閱。又差充行營小將。伯連患之。遂亡命。府即牒諸處要害捕逐。尋獲于州之洋口。械送州處分。州命斬于朱木橋。三斬刀刃皆不入。寧怪而問其故。答曰。素怯懦。使從軍?;蚩謩v衄威武。所以逃也。然而三斬不入者不自知。果何說也。其無乃金剛經(jīng)之力歟。問經(jīng)今安在。答曰。被獲時。已失墜于數(shù)百步之外。寧遽令求而得之。則竹筒之上有刀痕三。寧嘆異聽為僧。世號三刀師。隸名郡之龍興寺云。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四 讀誦篇第八之一
釋三刀法師者。本姓曹。廬陵人也。天然之性嗜于蔬食。羈貫成童志愿出家。于時自江以西從安史之亂。南方不寧多事土扶。故強兼弱兵革未休。大歷七年十一月廣州呂大夫被翻城。奉洪州路嗣恭。牒吉州刺史劉寧徵兵三千人。同收番禺。法師舊名伯連。其為人也強渥而貌惡。且心循良恒持誦金剛經(jīng)。以筒盛經(jīng)佩之于身。誓不婚娶。然不揚此善于他。惟密行愈至。無何被括為軍。呈閱之時又選充行營小將。非其所好。遂亡命焉。時徵兵頗急牒諸處要害捕逐。于本州洋口擒送劉寧。令于朱木橋處死。三下刃俱折。劉怪問之。遂言。素志舍家恒持經(jīng)法。如斯怯懦恐衄軍威。是以亡耳。問經(jīng)何在。曰被獲時遺墜。遂令搜取果數(shù)百步外得之。竹筒有刃痕而幾絕。劉拱手稱嘆久之。乃縱其為僧。奏聞。敕下本道號三刀法師。配本郡龍興寺。后加精進卒于住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太原人,俗姓侯。幼出家,誦經(jīng)通一千紙,時謂之經(jīng)藏。尤精《俱舍論》。住太原崇福寺。代宗大歷初,宰相王縉臨河?xùn)|時,躬請其宣講。代宗詔征為京師章敬寺大德,稱疾不赴。卒年五十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太原侯氏子。幼隸郡之崇福寺出家。誦經(jīng)千馀紙。皆覆習(xí)。時因目之政經(jīng)藏。然氣偉神肅。儀觀整麗。見者為興起。相國王公縉。嘗請政弘闡俱沙論嘆其剖判之長。詶答之當。尤非他人所可及。代宗朝。詔充章信寺大德。不起。終于寺。春秋五十八。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四 讀誦篇第八之一
釋崇政。侯姓。本府人也。幼齡敏達。固愿出家。誦經(jīng)通一千馀紙。耆宿嘆賞謂之為經(jīng)藏焉。神氣沈約儀容整麗。秀眉廣目挺志高奇。雖通群籍所精者俱舍論。相國王公縉躬請政宣講。于時談叢發(fā)秀美曲流音。屬聽無厭。雖移辰歷晷謂如食頃焉。其剖判尤長。無得形似矣。代宗皇帝下詔。徵為章信寺大德。稱疾不赴。終于本院。春秋五十八云。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又作法震、法貞,誤。天寶、大歷間江南詩僧。曾游越中、天長、丹陽等地,住長安大慈恩寺,又住無礙寺。與詩人王昌齡、皇甫冉、韓翃、李益等為友。事跡見《唐才子傳》卷三?!?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6首、斷句2及與李益聯(lián)句1首。
唐詩匯評
法振,生卒年里貫均未詳。大歷、貞元間詩僧。大歷初,在長安,李益有詩送其赴越?!?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十六首,殘句一。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法振禪師者。荊州人也。景行高尚唯福是修。濯足禪波棲心戒海。法侶欽肅為導(dǎo)為歸。諷誦律經(jīng)居山居水。而思禮圣跡有意西遄。遂共同州僧乘悟禪師梁州乘如律師。學(xué)窮內(nèi)外智思鉤深。其德不孤結(jié)契由踐。于是攜二友出三江。整帆上景之前。鼓浪訶陵之北。巡歷諸島漸至羯荼。未久之間法振遇疾而殞。年可三十五六。既而一人斯委彼二情疑。遂附舶東歸。有望交阯。覆至瞻波(即林邑國也)乘悟又卒。瞻波人至傳說如此。而未的委。獨有乘如言歸故里。雖不結(jié)實仍嘉令秀爾。獨何為三無一就。

作品評論

滄浪詩話
唐詩僧有法震、法照、無可、護國、靈一、清江、無本、齊己、貫休也。
僧圓覺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隴西人,俗姓李。師成都金和尚,授以二訣。代宗大歷七年,忽見瑞相,身坐圓光中,遠近花木變成蓮萼,端坐而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湖州長城下若人,俗姓錢,名儼,字志鴻。少出家于石門鄉(xiāng)寺。具戒后,往蘇州依道恒習(xí)經(jīng)。因感前人釋《南山抄》否臧無準,遂集四十余家解律之言,成《搜玄錄》二十卷。代宗大歷間,澄觀為作序。春秋一百有八歲,敕署長壽大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八 攝念科(二)
姓錢氏。湖之長城下若人。本名儼。志鴻字也。少出家于鄉(xiāng)里之石門寺。即梁之靜林寺也。納具后。依茂苑道恒師。研覈律部。與曇清省躬相切磋。意以為先德之釋南山鈔。未盡善。乃著搜玄錄二十卷。盡囊括大慈靈巖已下。四十馀家之說。華嚴疏主澄觀。于大歷間。為作序引。以冠其首。春秋百有八歲。矣尚無恙。詔號長壽大師。世不敢以名而以字。則其尊之可知。
宋高僧傳·卷第十五 明律篇第四之二
釋志鴻。俗姓錢氏。湖州長城下若人。本名儼。志鴻字也。少出俗于石門鄉(xiāng)寺。則梁靜林也。削染受具訖。往茂苑親道恒師盛集研覈精微。時曇清省躬互相切磋。卒成洪緒。然慊先德釋南山鈔。商略不均否臧無準。捕蟬忘后補袞不完。囊括大慈靈崿已下四十馀師記鈔之玄。勒成二十卷。號搜玄錄。大歷中華嚴疏主澄觀披尋。乃為序冠于首。然其解判不無所長。其如科節(jié)繁碎是其短也。春秋一百有八歲。敕署為長壽大師焉。近世止行其字而已。今雙林累遭兵革。加以水潦碑碣失蹤。閟于言行也。吁其儼公氏族本生。必與南山宣律師相同。亦為美事矣。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一作僧泚。代宗大歷間詩僧。《全唐詩》存詩2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