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870,分258頁顯示  上一頁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僧惠立(別稱 慧立 子立 )
僧善導(dǎo)( 朱 )
丘孝忠( 安南公 )
釋彥悰(慈恩傳 )
苾芻道宏(別稱 佛陀提婆 靳 )
苾芻法朗(別稱 達摩提婆 安 )
帝示階( 帝示階 )
佛陀波利( 覺護 )
高丘
慧禪師(別稱 黃檗慧 )
金和尚( 王 )
末底僧訶( 皇甫 )
那提三藏(別稱 布如烏伐邪 )
破灶墮(破灶墮、老安是歟 )
丘義興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或作慧立。唐僧。天水人,俗姓趙,本名子立。年十五出家于豳州昭仁寺。后授太原寺主。高宗時以其博考儒佛,雅著妙辯,頻召入內(nèi),與黃冠對論。以師玄奘取經(jīng)印度,記述罕聞,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未就而卒。
全唐文·卷九百七
慧立本名子立。高宗改為慧立。俗姓趙氏。天水人。貞觀三年。出家豳州招仁寺。又充大慈恩寺翻經(jīng)大德。次補西明寺都維那。后授太原寺主。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十六 護教科(二)
本名子立。今名蓋高宗所易也。姓趙氏。天水人。其先有以仕宦。徙新平者。因復(fù)為豳人。世負(fù)位望。立即隋起居舍人司隸從事毅之季子也。生而岐嶷不群。志學(xué)之年出家。隸鄉(xiāng)里昭仁寺。時貞觀三年也。久之詔充大慈恩寺翻經(jīng)大德。又補西明寺都維那。后受太原寺主。皆領(lǐng)其寺任。及高宗。尤愛其博考儒釋。雅著篇章。辭辯云飛。材思泉涌。兼以直氣正色。不憚威嚴(yán)。赴火蹈湯。無所屈撓。頻承詔。與黃冠抗論。上每嘆其氣局之美。嘗撰慈恩三藏玄奘法師傳。屬藁未就而卒。廣福寺沙門彥悰。續(xù)成十卷。以上之。奉御呂才。造釋因明圖注三卷。以非斥諸師正義。立致書責(zé)其妄。且譏其淺陋。不量涯分。太常博士柳宣聞之。謂譯館大德曰。立誠今日釋門禦侮之季路。識者以為然。
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
釋惠立。本名子立。天皇改為惠立。俗姓趙氏。天水人也。遠祖因官徙寓新平。故為豳人焉。爰祖及父俱馳高譽。立即隋起居舍人司隸從事毅之第三子也。生而岐嶷有棄俗之志。年十五貞觀三年出家住豳州昭仁寺。此寺即破薛舉之戰(zhàn)場也。立識敏才俊神清道邁。習(xí)林遠之高風(fēng)。有肇融之識量。聲譽聞徹敕召充大慈恩寺翻經(jīng)大德。次補西明寺都維那。后授太原寺主。皆降綸旨令維寺任。天皇之代以其博考儒釋雅著篇章。妙辯云飛益思泉涌。加以直詞正色不憚威嚴(yán)。赴火蹈湯無所屈撓。頻召入內(nèi)。與黃冠對論。皆愜帝旨。事在別傳。立以玄奘法師求經(jīng)印度。若無紀(jì)述季代罕聞。遂撰慈恩三藏行傳。未成而卒。后廣福寺沙門彥悰續(xù)而成之??偸怼9食躅}云。沙門惠立本釋彥悰箋是也。立削藁云畢慮遺諸美。遂藏諸地府。世莫得聞。爾后臨終令門侍掘以啟之。將出乃即終焉。初立見尚醫(yī)奉御呂才妄造釋因明圖注三卷非斥諸師正義。立致書責(zé)之。其警句有云。奉御于俗事少閑遂謂真宗可了。何異乎鼷鼠見釜灶之堪陟乃言昆丘之非難。蛛蝥睹棘林之易羅亦謂扶桑之可網(wǎng)。不量涯分何殊此焉。才由茲而寢。太常博士柳宣聞其事息。乃歸信以書檄翻經(jīng)僧眾云。其外禦其侮釋門之季路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13—681 【介紹】: 唐僧。淄州臨淄人,俗姓朱。幼于密州出家。受戒后,專修凈大法門。曾至廬山觀慧遠遺跡。太宗貞觀十五年,赴并州石壁山玄中寺,從道綽受《觀無量壽經(jīng)》義。十九年,赴長安,住實際寺,盛弘念佛法門。高宗時,奉敕于洛陽龍門督工建大盧舍那佛像,并建奉先寺。著有《觀無量壽經(jīng)疏》、《凈土法事贊》等。后世尊為凈土三祖或二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洛陽人。丘和子。太宗貞觀十九年,為征遼總管。二十一年,為中郎將,受命造船。高宗龍朔初,為萊州刺史。又為衛(wèi)尉卿、廣州都督,封安南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于玄學(xué)儒學(xué),頗見精微,工辭筆,超越流輩。太宗貞觀末至京師,求法于玄奘?;哿⒆洞榷魑宀匦袀鳌罚纯⒍?,悰重新排次,作序,修飾補充,名曰《箋述》,于武則天垂拱四年成書。后不知終所。
全唐文·卷九百五
彥悰。京兆大慈恩寺沙門。貞觀末求法于三藏法師。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久游三藏奘師之門。貞觀末。翻譯館開人物尤盛。光寶之徒角立。而悰長于著述。與沙門慧立相流亞。立嘗作三藏西域記備言所歷諸國山川形勝。道里夷險。風(fēng)俗美陋。而悰為之箋釋。以行世云。
宋高僧傳·卷第四 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彥悰。未知何許人也。貞觀之末觀光上京。求法于三藏法師之門。然其才不迨光寶。遍長綴習(xí)學(xué)耳。于玄儒之業(yè)頗見精微。辭筆之能殊超流輩。有魏國西寺沙門慧立。性氣炰炰。以護法為己任。著傳五卷。專記三藏自貞觀中一行盛化及西域所歷夷險等。號慈恩傳。蓋取寺題也。及削藁云畢。慮遺諸美。遂藏于地穴。至疾亟命門徒掘土出之而卒。其本數(shù)年流散他所。搜購乃獲。弟子等命悰。排次之。序引之。或文未允。或事稍虧。重更伸明。曰箋述是也。乃象鄭司農(nóng)箋毛之詁訓(xùn)也?;蛴姓{(diào)之。曰子與隋彥悰相去幾何。對曰賜也。何敢望回。雖長卿慕藺心宗慕于玉宗。故有以也。詩曰。言念君子。溫其如玉。自許亦顏之士也。或人許焉。悰不知終所。

人物簡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苾芻道宏者。梵名佛陀提婆(唐云覺天)汴州雍丘人也。俗姓靳。其父早因商侶移步南游。遠歷三江遐登五嶺。遂過韶部后屆峽山。睹巖谷之清虛。玩川源之澄寂。逢善知識披緇釋素。于時道宏其年尚小。任業(yè)風(fēng)而萍轉(zhuǎn)。隨父師而游涉。入桂林以翹想。步幽泉而疊息。父名大感禪師。遂于寂禪師處學(xué)秘心關(guān)。頗經(jīng)年載薄知要義。還之峽谷。道宏隨父亦復(fù)出家。年滿二十此焉進具。往來廣府出入山門。雖可年望未高。而頗懷節(jié)概。既聞凈至走赴莊嚴(yán)。詢訪所居云停制旨。一申禮事。即有契于行心。再想生津。實無論于性命。聞?wù)f滔天之浪。蔑若小池。觀橫海之鯨。意同鯂鱔。尋即重之清遠言別山庭。與貞固師同歸府下。于是乎畢志南海共赴金洲。擬寫三藏德被千秋。識悟聰敏葉性溫柔。頗功草隸復(fù)玩莊周。體齊物之篇虛誕。知指馬之說悠悠。不憑河而徒涉。能臨懼而善籌。雖功未廁于移照。終有慶于英猷。英猷何陳求法輕身。不計樂而為樂。不將親而作親。欲希等生靈于己體。豈若媲芻狗而行仁。既至佛逝敦心律藏。隨譯隨寫傳燈是望。重瑩戒珠極所欽尚。求寂滅之圓成。棄迷津之重障。畢我大業(yè)由斯小匠。慶爾拔擢于有流。庶福資于無量。年二十二矣。

人物簡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苾芻法朗者。梵名達摩提婆(唐云法天)襄州襄陽人也。住靈集寺。俗姓安。實乃家傳禮義門襲冠纓。童年出家欽修是務(wù)。遂離桑梓游涉嶺南。凈至番禺報知行李。雖復(fù)學(xué)悟非遠而實希尚情深。意喜相隨同越滄海。未經(jīng)一月屆乎佛逝。亦既至此業(yè)行是修。曉夜端心。習(xí)因明之秘冊。晨昏勵想。聽俱舍之幽宗。既而一簣已傾。庶罔隤于九仞。三藏虔念。擬剋成乎五篇。弗憚劬勞性有聰識。復(fù)能志托弘益抄寫忘疲。乞食自濟但有三衣。袒膊涂跣遵修上儀。雖未成于角立。終有慕于囊錐。凡百徒侶咸希自樂。爾獨標(biāo)心利生是恪。恪勤何始專思至理。若能弘廣愿于悲生。冀大明于慈氏。年二十四矣。 其僧貞固等四人。既而附舶俱至佛逝。學(xué)經(jīng)三載梵漢漸通。法朗須往訶陵國。在彼經(jīng)夏遇疾而卒。懷業(yè)戀居佛逝不返番禺。唯有貞固道宏相隨。俱還廣府。各并淹留且住更待后追。貞固遂于三藏道場敷揚律教。未終三載染患身亡。道宏獨在嶺南。爾來迥絕消息。雖每顧問音信不通。嗟乎四子俱汎滄波。竭力盡誠思然法炬。誰知業(yè)有長短各阻去留。每一念來傷嘆無及。是知麟喻難就危命易虧。所有福田共相資濟。龍華初會俱出塵勞耳。
帝示階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遼西柳城靺鞨也。其小年時。偶于何處拾得銅像二寸許。意以為神明。藏之皮袋。臥起與俱。每飲啖輒以祭。雖剩酒殘肉不擇也。年十八入高麗。謂其為覘國者而捕之以斬。至三刀無所傷。疑其有術(shù)問焉。曰無有也。曰然則何以致此。曰吾平生有所事?;蛘咂淞e。因出示之。其背上若微損。察之則宛然三刀痕也。乃釋之。使歸中國曰。大唐方隆佛法。庶幾其可以行志也。遂隸幽州出家。
續(xù)高僧傳·卷第三十五 感通篇中
貞觀年中。遼西柳城靺鞨名帝示階者。年十八時逃入高麗。拾得二寸許銅像。不知何神明。安皮袋中。每有飲啖酒肉。拔出祭之。逢高麗捉獲。具說我是北邊靺鞨。不信謂是細(xì)作。斫之三刀不傷皮肉。疑是神人。問有何道術(shù)。答曰無也。唯供養(yǎng)神明而已。乃出示之。曰此我國中佛也。因說本末??聪癖成嫌腥逗?。遂放之令往唐國。彼大有佛事??勺蓡栆?。其人得信在懷深厭俗網(wǎng)。今在幽州出家。大聰明有儀止。巡講采聽。隨聞便解。有疑錄出。以問者皆深隱。遠思者難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罽賓國人。高宗儀鳳初訪道至五臺山,旋又返國取經(jīng)至,譯為《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后不知所終。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華言覺護。生罽賓國。忘身闡化。戾止五臺。瞻慕靈蹤。至于淚泣。見一老翁。作婆羅門語。謂曰師何所求。答以文殊大士垂跡此山。從印土來。志伸敬禮。翁曰。師得無以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來耶。此土眾生多造罪垢。而出家者流亦然。祝誠滅障秘方。若不持來。雖來何益。縱見文殊亦莫之識。師能還取。即是遍奉眾圣。廣利群品。報諸佛之恩也。經(jīng)至之時。弟子當(dāng)示師文殊所在之處。利聞之喜不自勝。方將雪泣拜謝。略轉(zhuǎn)頭頃。頓失老翁利倍加虔恪久之。奉其經(jīng)來。上詔鴻臚寺典客令杜行顗三藏日照。于內(nèi)道場翻譯。襯利絹三十匹。內(nèi)并留其經(jīng)。利泣曰。所以不憚往來者。徒欲以利物也。上憫其志誠。而歸其梵本。利訪求沙門順貞。而重譯于西明寺。較杜令所譯者。小異。利后不知所終?;蛑^卻持梵本。隱山中之金剛窟。今永興龍首岡有塔存焉。大歷中。南岳云峰寺沙門法照。入臺禮金剛窟。至夜深。方自尅責(zé)。投身巖石以死求愿。忽見一僧長七尺許。梵音圓暢。稱是佛陀波利。問照曰。師如此得無勞乎。且何所冀。照曰冀見文殊。利使脫履石板上。瞑目頃。已入一院。額云金剛般若寺。字畫遒勁。光明奪目。院皆異寶所嚴(yán)。莫能名狀。樓觀重復(fù)。殿宇聯(lián)比??啥偎ig藏緘秘密諸經(jīng)。人物魁偉。殆非常所睹也。大圣處位尊特。擁從旁午。宣言慰勞。分茶賦食已。命利引出。照苦乞留。利勉其進脩曰。再來可住。照還。著板上所留履。俄失利所在。
宋高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二
釋佛陀波利。華言覺護。北印度罽賓國人。忘身徇道遍觀靈跡。聞文殊師利在清涼山。遠涉流沙躬來禮謁。以天皇儀鳳元年丙子杖錫五臺。虔誠禮拜悲泣雨淚。冀睹圣容。倏焉見一老翁從山而出。作婆羅門語謂波利曰。師何所求耶。波利答曰。聞文殊大士隱跡此山。從印度來欲求瞻禮。翁曰。師從彼國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來否。此土眾生多造諸罪。出家之輩亦多所犯。佛頂神咒除罪秘方。若不赍經(jīng)徒來何益??v見文殊亦何能識。師可還西國取彼經(jīng)來流傳此土。即是遍奉眾圣廣利群生。拯接幽冥報諸佛恩也。師取經(jīng)來至。弟子當(dāng)示文殊居處。波利聞已不勝喜躍。裁抑悲淚向山更禮。舉頭之頃不見老人。波利驚愕倍增虔恪。遂返本國取得經(jīng)回。既達帝城便求進見。有司具奏。天皇賞其精誠崇斯秘典。下詔鴻臚寺典客令杜行顗與日照三藏于內(nèi)共譯。譯訖?絹三十匹。經(jīng)留在內(nèi)。波利垂泣。奏曰。委棄身命志在利人。請帝流行是所望也。帝憫其專切。遂留所譯之經(jīng)還其梵本。波利得經(jīng)彌復(fù)忻喜。乃向西明寺訪得善梵語僧順貞。奏乞重翻。帝俞其請。波利遂與順貞對諸大德翻出。名曰佛頂尊勝陀羅尼經(jīng)。與前杜令所譯者。咒韻經(jīng)文少有同異。波利所愿既畢。卻持梵本入于五臺。莫知所之?;蛟?。波利隱金剛窟今永興龍首岡有波利藏舍利之所焉。大歷中。南岳云峰寺沙門法照。入五臺山禮金剛窟。夜之未央剋責(zé)撲地。忽見一僧長七尺許。梵音朗暢。稱是佛陀波利。問曰。阿師如此自苦得無勞乎。有何愿樂。照對曰。愿見文殊。曰若志力堅強真實無妄。汝可脫履于板上。咫尺圣顏令子得見。照遂瞑目。俄已入窟見一院。題額云金剛般若寺。字體酋健光色閃爍。其院皆是異寶莊嚴(yán)。名目不暇。樓觀復(fù)沓殿宇連延。罘罳密致鈴鐸交鳴。可二百所。間有秘藏中緘金剛般若并一切經(jīng)法。人物魁偉殆非常所睹也。文殊大圣處位尊嚴(yán)擁從旁午。宣言慰勞分茶賦食訖。波利引之出去。照苦乞在寺。波利不許。臨別勉之。努力修進再來可住。照還至板上躡履?;仨H波利隱焉。 系曰。道家尸解說有多端。或隱真形而存假質(zhì)。矧以登地大士漏盡羅漢。或此在他亡?;蚍稚硪讘B(tài)。皆以之為游戲耳。以之為利物焉。其佛陀波利出沒無恒變化何極。出金剛窟接法照師。蓋與之有緣闖然而現(xiàn)。故杜多迦葉久隱諸峰。晉法顯往游靈。鷲見于山下焉。
高丘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有《詞集類略》。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黃檗山?;鄱U師。洛陽人也。少出家。業(yè)小經(jīng)論學(xué)。因增受菩薩戒。嘆曰大士攝律儀。與吾本受聲聞戒。俱止持作犯也。然篇聚增減。支本通別。制意且殊。既微細(xì)難防。攝善中。未嘗行于少分。況饒益有情乎。且世間泡幻。身命何可留戀哉。遂置講課。欲捐身水中。飼鱗甲。念已將行。偶二禪者接之款話。謂南方頗多知識。師何滯一隅也。師從此回意參尋。屬關(guān)津嚴(yán)緊。乃謂守吏曰。吾非玩山水。誓求祖道。他日必不忘恩。守者察其志。遂不苛留。且曰。師既為法忘軀?;貢r愿無吝所聞。師欣謝。直造疏山。時。仁和尚坐法堂受參。師先顧大眾。然后致問曰。剎那便去時如何。疏山曰。畐塞虛空。汝作么生去。師曰。畐塞虛空。不如不去。疏山便休。師下堂參第一座。座曰。適觀座主對和尚。語甚奇特。師曰。此乃率爾。寔自偶然。敢望慈悲開示。座曰。一剎那間還有擬議否。師言下頓省。禮謝退茶堂。悲喜交盈。如是三日。尋住黃檗山。聚眾開法。后終本山。今塔中全身如生。
金和尚 朝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姓王氏。西河平遙人。童年依高巖山出家。軀干偉碩。其長一丈。其大十圍。言語質(zhì)野。無文采。而先知災(zāi)福。如讖緯。迄終。而鄉(xiāng)里至今猶祭禮焉。
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金和尚者。姓王氏。西河平遙人也。所生之地豬坑村。幼而魁岸為人魯質(zhì)。所作詭異與平人不類。于嵩巖山出家。其后身裁一丈腰闊一圍。言事多奇差。終后如在。鄉(xiāng)人供祭之乞愿。皆遂人意。西河至稽胡皆鄭重焉。
末底僧訶 朝代:

人物簡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
末底僧訶者(唐云師子慧)京兆人也。俗姓皇甫。莫知本諱。與師鞭同游。俱到中土住信者寺。少閑梵語未詳經(jīng)論。思還故里路過泥波羅國。遇患身死年四十馀。
那提三藏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中印度人,梵名布如烏伐邪,略為那提,唐曰福生。少出家,名師開悟。高宗永徽六年至京師,住慈恩寺,協(xié)助譯佛經(jīng)。顯慶元年,帝有疾,以其識異藥,令往昆侖諸國采集。既至,南海諸國王歸敬之,為別立寺,弘宣佛法。龍朔三年還長安。未幾,南海真臘國王復(fù)請其往,遂不返。譯有《大乘集義論》。
續(xù)高僧傳·卷第四 譯經(jīng)篇四
那提三藏。唐曰福生。具依梵言。則云布如烏代邪。以言煩多故。此但訛略而云那提也。本中印度人。少出家。名師開悟。志氣雄遠弘道為懷。歷游諸國務(wù)在開物。而善達聲明通諸詁訓(xùn)。大夏召為文士。擬此土蘭臺著作者。性汎愛好奇。尚聞有涉悟。不憚遠夷。曾往執(zhí)師子國。又東南上楞伽山。南海諸國隨緣達化。善解書語。至即敷演。度人立寺。所在揚扇。承脂那東國盛轉(zhuǎn)大乘佛法崇盛贍洲稱最。乃搜集大小乘經(jīng)律論五百馀夾合一千五百馀部。以永徽六年創(chuàng)達京師。有敕令于慈恩安置所司供給。時玄奘法師。當(dāng)途翻譯聲華騰蔚。無有克彰。掩抑蕭條。般若是難。既不蒙引返充給使。顯慶元年敕往昆崙諸國采取異藥。既至南海。諸王歸敬為別立寺度人授法。弘化之廣又倍于前。以昔被敕往理須返命。慈恩梵本擬重尋研。龍朔三年還返舊寺。所赍諸經(jīng)。并為奘將北出。意欲翻度。莫有依憑。惟譯八曼荼羅禮佛法阿吒那智等三經(jīng)。要約精最可常行學(xué)。其年南海真臘國。為那提素所化者。奉敬無己。思見其人。合國宗師假涂遠請。乃云。國有好藥唯提識之。請自采取。下敕聽往。返亦未由。余自博訪大夏行人云。那提三藏。乃龍樹之門人也。所解無相與奘頗返。西梵僧云。大師隱后。斯人第一深解實相善達方便。小乘五部毗尼外道四韋陀論。莫不洞達源底通明言義。詞出珠聯(lián)理暢霞舉。所著大乘集義論??捎兴氖啪怼⑹伦g之。被遣遂闕。夫以抱麟之嘆。代有斯蹤。知人難哉。千齡罕遇。那提挾道遠至。投俾北冥既無所待。乃三被毒載充南役。崎嶇數(shù)萬頻歷瘴氣。委命斯在。嗚呼惜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四 傳宗科
隱居嵩山。自得心法于老安禪師。四方之趨附者。同益至。然其鄉(xiāng)里名姓。終未嘗以告人也。天后時。嵩山神祠有灶。頗靈異。民之祈福祐者。踵相接。殺豕釃酒無藝。墮患之。微以杖三擊之曰。本是泥瓦合成。靈從何來。圣從何起。灶即破裂墮落。頃之見童子青衣。再拜于前曰。吾昔嘗以罪累。辱司此灶。其苦奚可量。今賴師說無生法。獲生天上。敢不致謝。由是世號破灶墮。有僧問云。某等久在和尚左右。未蒙和尚苦口相為。灶神得甚么徑旨。便獲生天。墮曰。我即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別無道理為伊處。僧無語。墮曰會么。曰不會。墮曰。本有之性。為甚么不會。僧禮拜。墮曰。墮也。破也。破也。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釋破灶墮者。不知何許人也。天后之世參事嵩岳安禪師號老安是歟。通徹禪法逍遙弗羈。恒理求而不見其前。別涂取而莫趨其后。嘗遇巫氏能與人醮灶祓禳。若漢武之世李少君以祠灶可以致物同也。凡其解奏之時。往往見鬼物形兆。閭里迭畏。傳于眾多殺少牢以祭之者交午。重其主灶。乃幡蓋擁之秘而罕睹焉。揚子所謂靈場之威宜夜矣乎。時墮詣之。始勸巫者。終為神說法已告云。我聞師教決定生天。乃現(xiàn)其形禮辭且曰。蒙師提耳獲益彌深。得生殊勝天。言訖而隱。其灶即神祠也。隨而瓦解自然破落。非人力也。遐邇驚駭。此師素不稱名。由此全取他名號破灶墮也。
神僧傳·卷第七
嵩岳破灶墮和尚。隱居嵩山。山有廟甚靈。惟安一灶祭無虛日。師入廟以杖擊灶云。此泥瓦合成。圣從何來靈從何起。又擊三下。灶乃傾破墮落。須臾一青衣人設(shè)拜師前曰。我本此灶神久受業(yè)報。蒙師說無生法得脫此生。特來禮謝。再拜而去。少頃徒眾問師。灶神得何經(jīng)旨便得生天。師曰。我只向伊道。只泥瓦合成別無道理為伊。眾無語。師良久云。會么。眾云。不會。師曰。本有之性為什么不會。眾僧乃禮拜。師曰。破也墮也。于是其眾大悟玄旨。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