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4570,分305頁顯示  上一頁  36  37  38  39  40  42  43  44  45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大比丘
大比丘三千威儀
大愛道比丘尼經(jīng)
五比丘
六群比丘
六群比丘尼
牛跡比丘
比丘
比丘尼
比丘尼傳
比丘尼戒
比丘五德
比丘尼大戒
比丘尼戒本
比丘尼阿姨
大比丘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比丘之德高年長者。又對于沙彌而總稱比丘為大。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年歲大而且道德高的比丘。
大比丘三千威儀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二卷,后漢安世高譯。說比丘之威儀行法。
大愛道比丘尼經(jīng)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二卷,失譯。敘大愛道三請出家。不許。遂依阿難之強(qiáng)請始許之,說八敬法,十戒,具足戒,及其他比丘尼種種之要法。
五比丘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佛最初所度之五個比丘。皆為佛之姻戚。一、憍陳如,二、額鞞,三、跋提,四、十力迦葉,五、摩男俱利。是為文句四之三之說,而諸經(jīng)論諸家之義皆同。然列為一、陳如(又拘鄰),二、頞鞞(又濕鞞阿說示馬勝),三、拔提(又摩訶男),四、十力迦葉,五、俱利太子。又玄義釋簽六之二列為:一、頞鞞,二、跋提,三、俱利,四、釋摩男,五、十力迦葉。是摩男于俱利為別人,一摩男為跋提之異名(文句),一摩男為陳如之異名。除陳如之名而以釋摩男之名加于第四,皆誤也。摩男為摩訶那摩之略,大名之義,拘利太子之尊稱也。是為釋氏,故亦云釋摩男。非別人。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指佛最初所度的五比丘,即憍陳如、額鞞、跋提、十力迦葉、摩訶俱男。
六群比丘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佛在世時,有惡比丘六人,結(jié)黨多作非威儀之事,稱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緣此六群而起。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稱六群比丘曰:「一、難陀,二、迦留陀夷,三、三文達(dá)多,四、摩醯沙達(dá)多,五、馬師,六、滿宿。」毗奈耶律十一稱六眾苾芻曰:「一、闡陀,Nanda,二、鄔波難陀,Upananda,三、阿說迦,As/vaka,四、補(bǔ)捺婆素迦,Punarvasu,五、闡陀,Chanda,六、鄔陀夷,Uda%yin?!顾_婆多論四曰:「一、難途,二、跋難陀,三、迦留因夷,Ka%lodayin,四、闡那,五、馬宿,六、滿宿?!菇湟蚓壗?jīng)三曰:「一、跋難陀,二、難陀,此二人生天上。三、迦留陀夷,四、闡怒,此二人得道涅槃。五、馬師,六、弗那跋,此二人生龍中」。以上因梵音之具略而譯語不同耳。一、闡陀,或曰闡那,闡怒。同一名也,又云車匿,或惡性比丘,暴惡也。佛滅后于阿難所得道(五分律三十)。二、迦留陀夷,又云鄔陀夷,多淫,后于佛所得道,宿債所追,為賊所殺,埋于糞中(十誦律十四)。三、三文達(dá)多,或云難陀,難途,一人也,四、摩醯沙難陀,或云跋難陀,一人也。此二人生于天(薩婆多論四戒因緣經(jīng)三)。五、馬師,或云馬宿,阿說迦。惟梵漢不同。六、滿宿,或云補(bǔ)那婆素迦,弗那跋,惟梵漢相違。此二人憤我?guī)熌窟B為執(zhí)杖外道所害,殺之,生于龍中(戒因緣經(jīng)二)。
【佛學(xué)常見辭匯】
佛在世時,有惡比丘六人,結(jié)黨從事非威儀的事,叫做六群比丘,佛制戒律多是因?yàn)樗麄兌稹?br />【三藏法數(shù)】
(出十住毗婆沙論)
梵語比丘,華言乞士。謂此等比丘,于佛世時,聚集成眾,作諸非威儀事,群出隊(duì)入,故名六群比丘。
〔一、闡陀〕,又云闡那,即車匿。
〔二、迦留陀夷〕,車匿,又云闡釋迦(無翻),是釋種也。梵語迦留陀夷,華言粗黑,以其顏貌粗黑故也,是婆羅門種。此二人性多貪癡,不受人語,住迦尸黑山聚落,作諸非威儀事。時黑山聚落諸優(yōu)婆塞來白佛言:六群比丘,于彼聚落作諸非法。佛令阿難,同六十比丘,往彼作驅(qū)出羯磨。二人知之,便出一由旬外,迎請阿難,即求懺悔。言我所作非善,從今已去,不敢復(fù)作。即同阿難還至佛所。后迦留陀夷因入婆羅門家說法,被賊打殺。(梵語婆羅門,華言凈行。梵語優(yōu)婆塞,華言清凈士。梵語阿難,華言慶喜。梵語羯磨,華言作法。)
〔三、三文陀達(dá)多〕,又云難陀。
〔四、摩醯沙達(dá)多〕,又云跋難陀。梵語三文陀達(dá)多,摩醯沙達(dá)多(無翻),此二人是釋種,性多愚癡,不受人語;住黑山聚落,作諸非威儀事。聞佛令阿難來作驅(qū)出羯磨,二人便走到于王道聚落。后三文陀達(dá)多,以豬祠廟生天。
〔五、馬師〕,又云馬宿。
〔六、滿宿〕,馬師性多愚癡,滿宿性多嗔恚。此二人本是田夫,亦釋種也。共議我等作田辛苦,可共出家,于佛法中衣食自然;復(fù)更籌量,就誰出家。即到舍利弗、目犍連所,求欲出家。既出家已,住雞吒山聚落,不受人語,作諸非威儀事,于六群比丘中,最為上首。后二人因多愚癡嗔恚,墮生龍中。(梵語舍利弗,華言身子。梵語目犍連,華言采菽氏。皆佛之弟子也。)
六群比丘尼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六群比丘外,有六群比丘尼,此惡比丘尼準(zhǔn)于比丘之六群而立名,故不列別名。大方便報恩經(jīng)曰:「諸釋女欲出家持禁戒,求衣缽,往詣王國比丘尼精舍,索出家。時有六群比丘尼,見諸釋女,年幼稚,美色。今云何能舍難舍而共出家?我等當(dāng)為說世間五欲快樂,待年限過,然后出家,不亦快乎!彼若還俗,必以衣缽奉施我等?!?/div>
牛跡比丘
【佛學(xué)大辭典】
(人名)佛弟子憍梵波提之譯名。法華文句二上曰:「憍梵波提,此翻牛呞,無量壽稱牛王,增一云牛跡。昔五百世曾為牛王,牛若食后恒事虛哨,馀報未夷,唼唼常嚼,時人稱為牛呞?!乖鲆话⒑唬骸笜肪犹焐?,不處人中,所謂牛跡比丘是也?!箤毼锛唬骸噶_漢盡諸漏,留牛跡名稱?!硅驡ava%mpati’。
比丘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Bhiks!u,又名苾芻,煏芻。為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稱。男曰比丘,女曰比丘尼。其義甚多。以乞士之翻為本義。嘉祥法華義疏一曰:「比丘名為乞士,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故名乞士。世之乞人,但乞衣食,不乞于法,不名比丘。(中略)馀怖魔,破惡,凈命,如智度論中廣說也。」(參見:苾芻)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比丘含有三義,即一、乞士,就是一面向社會群眾乞化飲食,以資維持色身,一面又向慈悲的佛陀乞化法食,以資長養(yǎng)法身。二、破惡,此惡是指心中的種種煩惱而言,出家人修戒定慧三學(xué),撲滅貪瞋癡等煩惱,以便達(dá)到了生脫死的目的。三、怖魔,六欲天的天魔希望一切的眾生皆為魔子魔孫,永遠(yuǎn)受他的控制,可是出家的佛弟子目的卻在跳出三界,以解脫為期,大家都很認(rèn)真修行,不為天魔外道所擾亂,于是魔宮震動,魔王怖畏起來,故謂之怖魔。
【俗語佛源】
比丘,梵語bhiksu的音譯,一般意譯為「乞士」,俗稱「和尚」。佛家指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的具足戒共有二百五十條。《大智度論》卷三列舉了比丘的五種意譯:乞士、破煩惱、出家人、凈持戒、怖魔。其中乞士是最常見的意譯。隋·吉藏《法華義疏》卷一說:「比丘名為乞士,上從如來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比丘是佛的弟子,當(dāng)然要從佛乞法,但為什么要向俗人乞食呢?原因是:比丘出家學(xué)法,一般不作治生產(chǎn)業(yè),乞食不但可以省事修道,而且可以破除驕慢之心?!督饎偨?jīng)》載:「(佛)著衣持缽,入舍衛(wèi)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贯屽饶材岢黾視r,凈飯王派憍陳如等五名親信隨侍。釋迦成道以后,這五人在鹿野苑聽法出家,是最早的比丘。(李明權(quán))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比丘,華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稱。謂出家之人,上乞法以資慧命,下乞食以資色身,故名乞士。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比丘,華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稱,謂上乞法以資慧命,下乞食以資色身,凈命自活,福利眾生,破憍慢心,謙下自卑,以成清雅之德也。(凈命者,以清凈之食,自活其命也。)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比丘,華言乞土。謂上乞法以資慧命,下乞食以資以色身也。亦名苾芻,蓋苾芻,雪山香草名,草有五義,以喻比丘五德。(五義五德者,一體性柔軟義,喻比丘折伏身語粗獷之德;二引蔓旁布義,喻比丘度人不絕之德;三馨香遠(yuǎn)聞義,喻比丘戒香芬馥之德;四能療疼痛義,喻比丘能斷煩惱之德;五不背日光義,喻比丘常向佛日之德也。)
比丘尼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Bhiks!un!i,女子出家受具足戒者之通稱。新云苾芻尼。梵語尼者,顯女性之聲也。因之比丘為男僧,比丘尼為女僧。俱舍光記十四曰:「苾芻,唐言乞士,舊云比丘,訛也。苾芻尼苾芻如前解,尼是女聲?!够哿找袅x二曰:「苾芻尼義說同上,出家女之總名,尼例聲明即女聲也?!挂园㈦y懇請初度佛之姨母大愛道為僧,是為比丘尼之始。(參見:苾芻)
【佛學(xué)常見辭匯】
出家受具足戒的女性的通稱。
【俗語佛源】
魏書·釋老志》謂:「比丘為行乞,婦人道者曰比丘尼?!贡惹鹗氰笳Zbhiksuni的音譯,意為「乞士女」,佛家指年滿二十歲,受過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比丘尼的具足戒比比丘要多,有三百四十八戒,通常舉其大數(shù),號稱五百戒。釋迦牟尼成道后,在弟子阿難的請求下,允許佛的姨媽大愛道出家,大愛道成了最早的比丘尼。南朝梁·寶唱著《比丘尼傳》四卷,收六十五人。比丘尼俗稱尼姑,也有稱為尼師、師姑的。關(guān)于「比丘尼」的意義,可以參閱「比丘」條。(李明權(quán))
【三藏法數(shù)】
梵語尼,華言女。佛初不度女人出家,成道之后,因姨母摩訶波阇波提懇求出家,佛乃度之,故名比丘尼。(梵語摩訶波阇波提,華言大愛道。)
【三藏法數(shù)】
梵語尼,華言女。大智度論云:尼得無量律儀,故應(yīng)次于比丘,佛以儀法嫌于混雜,令在沙門后,故名比丘尼。(女人出家,始于佛姨母大愛道也。梵語沙門,華言勤息。)
【三藏法數(shù)】
(亦名苾芻尼),梵語尼,華言女。大智度論云:尼得無量律儀,故應(yīng)次于比丘。又佛以儀法不便,故在比丘之后。
比丘尼傳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四卷,梁寶唱撰。
比丘尼戒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比丘尼具足戒即五百戒并八敬戒是也。
比丘五德
【佛學(xué)大辭典】
(名數(shù))怖魔,乞士,凈戒,凈明,破惡也。(參見:苾芻)
比丘尼大戒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十誦比丘尼大戒之略名。
比丘尼戒本
【佛學(xué)大辭典】
(書名)揭比丘尼五百戒之本經(jīng)也。每月比丘尼之布薩日誦之。
比丘尼阿姨
【佛學(xué)大辭典】
(人名)Bhiks!un!i A^rya%,阿姨者阿梨夷之略,梵語阿梨耶,譯言圣者,今依女聲曰阿梨夷,即比丘尼圣者之意,為佛姨母大愛道之尊稱也,或言阿,如漢語阿爺阿娘之阿,姨即姨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