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870,分258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曇斐( 王 )
釋寶亮( 徐 )
釋妙祎( 劉 )
僧祐( 俞 )
釋智欣( 潘 )
僧法凝( 龐 )
僧韶( 王 )
阿那摩( 寶意 康 )
丘冠先(道玄 )
釋法匱( 阮 )
丘仲孚(公信 )
釋道慧( 王 )
穆亮(幼輔、老生 趙郡王、長樂王、頓丘郡開國公 匡 )
僧法寵( 上座法師 )
僧若(白朗 )
釋曇斐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全梁文·卷七十四
曇斐俗姓王,會稽剡人,住法華臺寺。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曇斐。本姓王。會稽剡人。少出家受業(yè)于慧基法師。性聰敏素著領牒之稱。其方等深經皆所綜達。老莊儒墨頗亦披覽。后東西稟訪。備窮經論之旨。居于鄉(xiāng)邑法華臺寺。講說相仍。學徒成列。斐神情爽發(fā)志用清玄。故于小品凈名尤成獨步。加又談吐蘊藉辭辯高華。席上之風見重當代。梁衡陽孝王元簡及隱士廬江何胤。皆遠挹徽猷招延講說。吳國張融汝南周颙颙子舍等。并結知音之狎焉。以天監(jiān)十七年卒于寺。春秋七十有六。其制作文辭亦頗見于世。初斐有譽江東。被敕為十城僧主。符旨適行未拜便化厥土僧尼倍懷戀德。斐同縣南巖寺有沙門法藏。亦以戒素見稱。憙放救生命興立圖像。時馀姚縣有明慶比丘。與斐同時致譽。慶本姓鄭氏。戒行嚴潔學業(yè)清美。本師事炎公。又弘實弟子。師資三葉并見重東南焉。 論曰。夫至理無言玄致幽寂。幽寂故心行處斷。無言故言語路絕。言語路絕。則有言傷其旨。心行處斷。則作意失其真。所以凈名杜口于方丈。釋迦緘默于雙樹。將知理致淵寂。故圣為無言。但悠悠夢境去理殊隔。蠢蠢之徒非教孰啟。是以圣人資靈妙以應物。體冥寂以通神。借微言以津道。托形傳真。故曰。兵者不祥之器不獲已而用之。言者不真之物。不獲已而陳之。故始自鹿苑以四諦為言初。終至鵠林以三點為圓極。其間散說流文數過八億。象馱負而弗窮。龍宮溢而未盡。將令乘蹄以得兔藉指以知月。知月則廢指。得兔則忘蹄。經云。依義莫依語。此之謂也。而滯教者謂至道極于篇章。存形者謂法身定于丈六。故須窮達幽旨妙得言外。四辯莊嚴為人廣說。示教利憙其在法師乎。故士行尋經于于闐誓志而滅火。終令般若盛于東川。忘想傳乎季末。爰次竺潛支遁于蘭法開等。并氣韻高華風道清裕。傳化之美功亦亞焉。中有釋道安者。資學于圣師竺佛圖澄。安又授業(yè)于弟子慧遠。惟此三葉世不乏賢。并戒節(jié)嚴明智寶炳盛。使夫慧日馀暉重光千載之下。香土遺芬再馥閻浮之地。涌泉猶注。寔賴伊人。遠公既限以虎溪。安師乃更同輦輿。夫高尚之道如有惑焉。然而語默動靜所適唯時。四翁赴漢。用之則行也。三閭辭楚。舍之則藏也。經云。若欲建立正法則聽親近國王及持仗者。安雖一時同輦。乃為百民致諫。故能終感應真開云顯報。其后荊陜著名。則以翼遇為言初。廬山清素。則以持永為上首。融恒影肇德重關中。生睿暢遠領宗建業(yè)。曇度僧淵獨擅江西之寶。超進慧基。乃揚浙東之盛。雖復人世迭隆。而皆道術懸會。故使像運馀興歲將五百。功效之美良足美焉贊曰。 遺風眇漫  法浪邅回  匪伊釋哲 孰振將頹  潛安比玉  遠睿聯(lián)瑰 鐇斧曲戾  彈沐斜埃  素絲既染 承變方來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出徐氏。其先東莞胄族。避晉亂。徙東萊惤縣。亮年十二。從青州道明師為沙門。明義學。高于世。亮精勤有日新之功。及受具。欲留以報訓育。明謂曰。沙門異俗。以宣通為理。豈可留滯愛網。使吾道不東乎。亮感悟。游京師。止中興寺。袁粲見而異之。與明書。其略曰。頻見亮公非常人也。比日聞所未聞。不覺歲之將暮。然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車。璧在邯鄲。秦王請以華國。天下之寶。宜與天下共之。非復上人所得專也。自是名益著。親亡。路阻不能歸。因屏居卻掃。竟陵文宣王躬臨。亮不得已而應王請。結菩薩四部因緣。復移靈味寺。講學盛于京邑。弟子三十人。亮英氣逼人。詞鋒錯逸。或有蔽于理者。亮釋之莫不渙然。天監(jiān)八年。上詔著涅槃義疏十萬馀言。上為之序。后十月卒于靈味寺。壽六十六。葬于鐘山之南。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寶亮。本姓徐氏。其先東莞胄族。晉敗避地于東萊弦縣。亮年十二出家。師青州道明法師。明亦義學之僧。名高當世。亮就業(yè)專精一聞無失。及具戒之后。便欲觀方弘化。每惟訓育有本。未能遠絕緣累。明謂曰。沙門去俗以宣通為理。豈可拘此愛網使吾道不東乎。亮感悟。因此客游。年二十一至京師居中興寺。袁粲一見而異之。粲后與明書曰。頻見亮公非常人也。比日聞所未聞。不覺歲之將暮。珠生合浦魏人取以照車。璧在邯鄲秦王請以華國。天下之寶當與天下共之。非復上人之貴州所宜專也。自是學名稍盛。及本親喪亡路阻不得還北。因屏居禪思杜講說絕人事。齊竟陵文宣王。躬自到居請為法匠。亮不得已而赴。文宣接足恭禮結菩提四部因緣。后移憩靈味寺。于是續(xù)講眾經盛于京邑。講大涅槃凡八十四遍。成實論十四遍。勝鬘四十二遍。維摩二十遍。其大小品十遍。法華十地優(yōu)婆塞戒無量壽首楞嚴遺教彌勒下生等亦皆近十遍。黑白弟子三千馀人。咨稟門徒常盈數百。亮為人神情爽岸俊氣雄逸。及開章命句鋒辯縱橫。其有問論者或豫蘊重關。及亮之披解便覺宗旨。渙然忘其素蓄。今上龍興尊崇正道。以亮德居時望。亟延談說。亮任率性直。每言輒稱貧道。上雖意有間然而挹其神出。天監(jiān)八年初敕亮撰涅槃義疏十馀萬言。上為之序曰。非言無以寄言。言即無言之累。累言則可以息言。言息則諸見競起。所以如來乘本愿以托生?,F慈力以應化。離文字以設教。忘心相以通道。欲使珉玉異價涇渭分流。制六師而止四倒。反八邪而歸一味。折世智之角。杜異人之口。導求珠之心。開觀象之目。救焚灼于火宅。拯沈溺于浪海。故法雨降而燋種受榮?;廴丈L夜蒙曉發(fā)迦葉之悱憤。吐真實之誠言。雖復二施等于前。五大陳于后。三十四問參差異辯。方便勸引各隨意答。舉要論經不出兩途。佛性開其本有之源。涅槃明其歸極之宗。非因非果。不起不作。義高萬善。事絕百非??湛詹荒軠y其真際。玄玄不能窮其妙門。自非德均平等心合無生。金墻玉室豈易入哉。有青州沙門釋寶亮者。氣調爽拔。神用俊舉。少貞苦節(jié)。長安法忍。耆年愈篤。倪齒不衰流通先覺。孜孜如也。后進晚生。莫不依仰。以天監(jiān)八年五月八日。乃敕亮撰大涅槃義疏。以九月二十日訖。光表微言。贊揚正道。連環(huán)既解。疑網云除。條流明悉??傻寐匝浴k迯娜菹救?。將欲覽焉。聊書數行。以為記莂云爾亮福德招感供施累積。性不蓄金。皆敬營福業(yè)。身歿之后房無留財。以天監(jiān)八年十月四日卒于靈味寺。春秋六十有六。葬鐘山之南。立碑墓所。陳郡周興嗣廣陵高爽。并為制文??逃趦擅?。弟子法云等。又立碑寺內。文宣圖其形像于普弘寺焉。時高座寺僧成。曠野寺僧寶亦并齊代法匠。寶又善三玄。為貴游所重。
釋妙祎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四
妙祎。本姓劉。建康人也。齠綺之年而神機秀發(fā)。幼出家住西青園寺。戒行無點神情超悟。敦信布惠莫不懷之。雅好談說尤善言笑。講大涅槃經法華十地。并三十馀遍。十誦毗尼每經敷說。隨方導物利益弘多。年七十天監(jiān)十二年卒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45—518 【介紹】: 南朝梁僧。彭城下邳人,俗姓俞。少出家,受業(yè)于法穎。精律部,每講律,聽眾常七八百人。梁武帝時居鐘山定林寺。所撰《出三藏記集》,一稱《僧祐錄》,記載東漢至梁所譯經、律、論等目錄、序記及譯經人傳記,為我國現存最早佛教經錄。又編《弘明集》,輯錄東漢至梁一百位學者有關佛教論著。
全梁文·卷七十一
僧祐俗姓俞,其先彭城人,世民建業(yè)。宋時出家上定光寺,齊梁間見重宮省。天監(jiān)中終建初寺。(案《梁書·劉協(xié)傳》協(xié)早孤,依沙門僧祐居十馀年,遂博通經論。因區(qū)別部類,錄而序之今《定林志》,經藏協(xié)所定也,如傳此言,僧祐諸記序,或雜有協(xié)作,無從分別。)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生俞氏。其先彭城下邳人。徙居建鄴。祐兒時偶入建初寺。留僧范道人處。父母呼之。不肯歸。年十四欲娶。乃避去。依法達薙落于定林寺。既稟具。從法穎究毗尼。造詣邁先哲。每講演。聽眾常千計。齊竟陵文宣王梁臨川王宏南平王偉儀同袁昂永康公主丁貴嬪。黑白門徒。萬一千馀人。所獲信施。悉以脩治塔寺。完整經像。故光宅攝山大像。郯縣石佛皆其經始。今上深加禮。遇凡僧事碩疑。必就審決。晚年足疾。詔聽乘輿入內。為六宮授戒。天監(jiān)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沒。壽七十四。撰三藏記法苑記世界記釋迦譜弘明集行于世。
高僧傳·卷第十一 明律
釋僧祐。本姓俞氏。其先彭城下邳人。父世居于建業(yè)。祐年數歲入建初寺禮拜。因踴躍樂道不肯還家。父母憐其志且許入道。師事僧范道人。年十四家人密為訪婚。祐知而避。至定林投法達法師。達亦戒德精嚴為法門梁棟。祐師奉竭誠。及年滿具戒執(zhí)操堅明。初受業(yè)于沙門法穎。穎既一時名匠為律學所宗。祐乃竭思鉆求無懈昏曉。遂大精律部有勵先哲。齊竟陵文宣王每請講律。聽眾常七八百人。永明中敕入吳試簡五眾。并宣講十誦。更申受戒之法。凡獲信施悉以治定林建初。及修繕諸寺。并建無遮大集舍身齊等。及造立經藏搜校卷軸。使夫寺廟開廣法言無墜。咸其力也。祐為性巧思能目準心計。及匠人依標尺寸無爽。故光宅攝山大像剡縣石佛等。并請祐經始準畫儀則。今上深相禮遇。凡僧事碩疑皆敕就審決。年衰腳疾。敕聽乘輿入內殿。為六宮受戒。其見重如此。開善智藏法音慧廓皆崇其德。素請事師禮。梁臨川王宕南平王偉儀同陳郡袁昂永康定公主貴嬪丁氏。并崇其戒范盡師資之敬。凡白黑門徒一萬一千馀人。以天監(jiān)十七年五月二十六日卒于建初寺。春秋七十有四。因窆于開善路西定林之舊墓也。弟子正度立碑頌德。東莞劉協(xié)制文。初祐集經藏既成。使人抄撰要事。為三藏記。法苑記。世界記。釋迦譜及弘明集等。皆行于世。
釋智欣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丹陽建康潘氏子。幼聰警。世之瑣屑事。經耳不忘。年七八歲。入棲靜寺。正值上講。聞十二因緣義。曰生死輪轉無有窮已。便慨然。即其寺就僧審禪師求出家。博學好習鄙事。師謂之曰。觀汝若非率爾者。而所玩非奧遠何也。答曰。正欲廣其節(jié)目耳。受具后。從東安寺道猛。聽成實論。才四遍。結袟而返。及至講說。文義精悉。四眾推服。聽者八百馀人。永明末。太子數幸東田。攜諸內侍。亟經過其寺。欣厭之。因謝病鐘山。居宋熙寺。絕不與富貴者游往。天監(jiān)五年卒。壽六十一。葬山中。
續(xù)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初
釋智欣。姓潘。丹陽建康人也。稚而聰警稟懷變躁。率爾形儀過無修整。年七八歲。世間近事經耳不妄。曾入棲靜寺正值上講。聞十二因緣義。云生死輪轉無有窮已。便慨然有離俗之志。他日即就棲靜僧審禪師求出家焉。篤好博學多集近事。師訓之曰。觀汝神明人非率爾。所可習學皆非奧遠何耶。答曰。欲廣其節(jié)目耳。及具足后。從東安寺道猛聽成實論。四遍雖周未曾注記。結帙而反亭然獨悟。莫與為群不交當世。無因得參其門者也。及至講說文義精悉。四眾推服。聽者八百馀人。陳心序事貴在可解不務才華有異流俗??蛦栁瓷瓿甏鹨蚜T。皆美其豐贍名重四海。齊永明末。太子數幸東田。攜諸內侍亟經住寺。欣因謝病鐘山居宋熙寺。確然自得不與富貴游往。行不茍合交不委親。?施之物構改住寺。以天鑒五年卒。春秋六十一。葬于山墓。
僧法凝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僧。會州人,俗姓龐。專心持戒,每入定往往經月。出定后亦不食。年七十于佛前置座自焚,初燒一指,次第及臂而身乃盡。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九 遺身科
姓龐氏。會州人。初武帝嘗于夢中。游齊山。覺而遍問其地于群臣。卒莫有知者。乃詔天下訪求之。而得于會之城北七里所。因立精舍于上。給田度僧。以垂永久。凝以童子占籍焉。戒行精苦。禪觀修明。每入定。輒經月。至年七十。偶于佛像前。置高座。坐燒一指。晝夜略不動搖。火及臂煙??愈熾。弟子或欲撲滅者?;蚪泻艚拐?。皆不聽?;鹚旒吧?。七日七夜。惟一灰聚。眾共埋骨其所。而樹塔焉。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七 遺身篇第七
釋法凝。會州人也。俗姓龐氏。初齊武帝夢游齊山。不知在何州縣。散頒天下覓之。時會州父老奏稱。去州城北七里。臣人山是舊號齊山。武帝遣于上立精舍。度僧給田業(yè)。凝以童子在先得度。專心持戒道德日新。月六年三齋供不斷。但以坐禪為念。出禪則誦經。恒常入禪。百姓爭往看。而不敢入。唯于窗中遙見。動經一月。出猶不食。大德名僧多往勸之。雖復進食漸漸微少。后年至七十。于佛像前置座而坐。初燒一指晝夜不動?;鹑患氨?。諸人與弟子欲往撲滅。及有叫喚者。復有禁止不聽者。臂然火焰彌熾。遂及身。七日七夜。時俗男女有號哭自搥者。又有頂禮贊嘆者。至身盡唯一聚灰。眾共理之。于上起塔。今唯有一精舍在。馀皆摧滅。
僧韶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姓王氏。齊國高安人。宋元徽初。居京邑之建元寺。閑房自守。不妄交游。齊受禪。始事講說。毗曇之學。流化海內。齊文惠竟陵王。雅相欽禮。清河崔惠北面咨承。天監(jiān)三年。終于所住寺。春秋五十有八。建元間。法亮法朗兄弟也。吳興武康沈氏亮。履行高潔。經學脩明。詔住藥王寺。朗集注涅槃。并卒于天監(jiān)中。
續(xù)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初
釋僧韶。姓王。齊國高安人。幼愿拔俗。弱年從志斂服。道俗恭敬師宗。美姿制善舉止。情性溫和韻調清雅。好弘經數名顯州壤。專以毗曇擅業(yè)。元徽之初始來皇邑住建元寺。寬厚閑澹不妄交游。宋季澆薄體裁無準。物競目前榮枯俄頃。韶閑房自守。狀若無人。及齊氏開泰禮教夙被。白黑鉆仰講說頻仍。后學知宗前修改觀。毗曇一部化流海內。咨聽之徒常有百數。齊文惠及竟陵王蕭子良。雅相欽禮。清河崔慧。親從北面咨承馀誨。以天監(jiān)三年卒于住寺。春秋五十有八。時建元又有法朗。兼以慧學知名。本姓沈氏。吳興武康人。家遭世禍因住建業(yè)。大明七年與兄法亮。被敕紹繼慧益出家。初住藥王寺。亮履行高潔經數修明。朗稟性疏率不事威儀。聲轉有聞義解傳譽。集注涅槃勒成部帙。而言謔調笑不擇交游。高人勝己見必齒錄。并卒于天監(jiān)中。
阿那摩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此云寶意。姓康氏。康居國人。建中初。至建業(yè)。止瓦官寺。常宴坐樹下。明經律。善持神祝。轉側數百貝子。立知吉兇。以香涂掌。見人往事。世祖以銅唾盂施之。一夕而失。乃空卷一席祝之。三夕而盂在席中。永明末終。
丘冠先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吳興烏程人,字道玄。齊武帝永明中,位給事中。使柔然國,柔然逼令拜,冠先執(zhí)節(jié)不從,遂見殺。一說河南王吐谷渾易度侯卒,世子休留茂立,冠先再次受命使柔然行吊禮。至河南,休留茂逼令先拜,冠先厲色不肯,休留茂執(zhí)冠先于絕巖上推墮深谷而死。
釋法匱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生玩氏。吳興于潛人。少師事枳園沙門法楷??缘缹W為瑯邪王奐王肅師。匱為人。恭愿質樸。寡語自守。不交世俗。誦法華經。寺有勝法師者。老病匱依止護視之。勝已。葬之如法。聚襯施造旃檀像。像成設大會慶之。家寓都城大市。將亡。一日遍赴定林枳園并其家中食。歸閉房臥而化。其尸香軟。屈二指乃知其得果也。武帝聞之臨。吊。文宣文惠從焉。塔于枳園。永明七年也。
高僧傳·卷第十 神異下
釋法匱。本姓阮。吳興于潛人。少出家。為京師枳園寺法楷弟子??赜袑W功特精經史?,樼鹜鯅J王肅并共師焉。匱為性恭默少語言。樸然自守不涉人事。誦法華經一部。寺有上座塵勝法師老病。匱從為依止。營護甚至。及勝亡殯葬如法。每齋會得直。聚以造栴檀像。像成自設大會。其本家僑居京師大市。是旦還家。又至定林。復還枳園。后三處考覆皆見匱來中食。實是一時。而三處赴焉。爾日晚還房臥奄然而卒。尸甚香軟手屈二指。眾咸悟其得二果。時猶為沙彌。而靈跡殊異。遂聞于武帝。帝親臨幸為會僧設供。文惠文宣并到房頂禮為營理葬殮。百姓云赴?施重疊。仍以所得利養(yǎng)起枳園寺塔。是歲齊永明七年也。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梁吳興烏程人,字公信。齊武帝永明初為國子生,舉高第。家貧,結群盜劫略三吳。后召補主簿,遷曲阿令。王敬則反,以拒守功,遷山陰令,有政聲。齊末政亂,坐贓賄,竊逃。入梁,復為山陰令,政為天下第一,官至豫章內史。年四十八卒。有《皇典》、《南宮故事》等。
全梁文·卷五十六
仲孚字公信,吳興烏程人。齊永明初選為國子生,舉高第,未調,還鄉(xiāng)為盜,郡召補主簿,歷揚州從事、太學博士、于湖令。父憂去職。明帝即位,起為烈武將軍曲阿令,遷山陰令,以贓敗。會赦,入梁復為山陰令,治為天下第一。超遷車騎長史長沙內史,徵為尚書右丞,遷左丞,進衛(wèi)尉卿,歷南郡江夏太守,終豫章內史,卒贈給事黃門侍郎,有《皇典》二十卷,《南宮故事》百卷。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生王氏。馀姚人??徒ㄠ?。年十一。師事僧遠落發(fā)。讀廬山遠公傳。慕其為人。游廬山見其遺跡。卜居西林三年。還都。時王式大聚學徒。辯三相義?;鄯侥晔?。即發(fā)問數番。意造玄微。詮牒有次。眾咸愛其奇俊。又就猛公。講成實論。猛以張融搆難稠疊。尤厭苦之。因使慧與抗。融見慧少。有相驕稚意?;凼獗爻銎渖?。楮燈謝超宗皆加敬焉。以母老。移居莊嚴寺。就養(yǎng)。母憐之亦落發(fā)。以宅為寺。建元三年卒。壽三十一。有玄趣僧達者。皆精經論。見稱于時。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道慧。姓王。馀姚人。寓居建鄴。十一出家為僧遠弟子止靈曜寺。至年十四讀廬山慧遠集。乃慨然嘆息恨有生之晚。遂與友人智順。沂流千里觀遠遺跡。于是憩廬山西寺涉歷三年。更還京邑。時王或辯三相義大聚學僧?;蹠r年十七。便發(fā)問數番言語玄微詮牒有次。眾咸奇之。后受業(yè)于猛斌二法師。猛嘗講成實。張融構難重疊。猛稱疾不堪多領。乃命慧令答之。融以慧年少頗協(xié)輕心。慧乘機挫銳言必詣理。酬酢往還綽有馀裕。善大乘明數論。講說相續(xù)學徒甚盛。區(qū)別義類始為章段焉。褚澄謝超宗名重當時。并見推禮。慧以母年老欲存資奉乃移憩莊嚴寺。母憐其志。復出家為道。舍宅為福建遠精舍?;垡札R建元三年卒。春秋三十有一。臨終呼取麈尾授友人智順。順慟曰。如此之人年不至四十惜矣。因以麈尾內棺中而斂焉。葬于鐘山之陽。陳郡謝超宗為造碑文。時莊嚴復有玄趣僧達。并以學解見稱。趣博通眾經并精內外。而尤善席上風軌可欣。達少而頭白。時人號曰白頭達。亦博解眾典尤精往復。而性剛忤物被擯長沙。
穆亮 朝代:北魏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1—502 【介紹】: 北魏代人,字幼輔,初字老生。獻文帝時起家侍御中散,尚中山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封趙郡王,徙封長樂王。孝文帝時,除秦州刺史,有名聲,征為殿中尚書。累除征南大將軍、領護西戎校尉、仇池鎮(zhèn)將,擊走吐谷渾。孝文帝南遷,以亮錄尚書事,鎮(zhèn)洛陽,累官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冀州刺史。宣武帝時遷定州刺史,尋除驃騎大將軍、尚書令,轉司空公。
全后魏文·卷三十四
亮字幼輔,初字老生,代人。太尉宜都公穆崇玄孫。獻文時為侍御中散,尚中山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封趙郡王,加侍中、征南大將軍,徙封長樂王。孝文即位,除泰州刺史,徵為殿中尚書,遷征西大將軍、西戎校尉、敦煌鎮(zhèn)都大將。徙征南大將軍、領護西戎校尉、仇池鎮(zhèn)將。徵為侍中、尚書右仆射、司州大中正。遷司空,領太子太傅。遷武衛(wèi)大將軍,攝中軍事。除征北大將軍、冀州刺史。徙封頓丘郡開國公。宣武即位,遷定州刺史。尋除驃騎大將軍、尚書令,轉司空。景明三年卒,贈太尉,謚曰匡。
僧法寵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51—524 【介紹】: 南朝梁僧。南陽人,俗姓馮。十八歲出家,住光興寺,從曇斌法師學經教。梁武帝天監(jiān)中敕命住宣武寺。帝重其戒行,不呼名而稱上座法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馮姓。海鹽人。其先居南陽之冠軍。少負出俗志。二親弗許。固請之。乃曰。婚而后任意。年十八為納室。始半載即棄去。隸光興寺落發(fā)。出都居興皇寺。從道猛曇齊。學成實論。日夜勤至。吳郡張融。遺周颙書曰。古人猶留兒女以承族統(tǒng)。法寵師絕塵如棄涕唾。若斯之志。大矣遠矣。后從長樂寺僧周。學雜心毗曇。莊嚴寺曇斌歷德眾部。采玄析奧。風神秀舉。齊竟陵王子良。嘗于西邸義集。事委冶城智秀。秀謂寵曰。當此應對。卿何如我。答曰。先悅后拒。我不及卿。詮名定實。卿不及我。秀有慚色。年三十八。會正勝寺法愿。善樊許術。謂寵四十當死。寵亦自覽鏡。見面有黑氣。于是盡貨其衣缽。以其資。并市香燈。歸光興房。杜門禮懺。晝忘食息。夕不寢寐。迄四十年。歲暮之夕。忽兩耳腫痛。愈加惕厲。懺達四更。聞外有聲曰。君死業(yè)已盡。遽開門都無所見。明日視之。則黑氣消滅。而耳后之壽骨隆起。天監(jiān)七年。詔為僧正。徙居宣武寺。寺故名天保。上為宣武王脩福。詔繕飭以待寵。普通四年。感風疾??唇浂Y拜不廢。五年三月十六日終。春秋七十四。葬定林寺 時智果。管氏吳人。亦居海鹽光興寺。僧淑。居剡縣公車寺。并善諸經部。史不詳述。
續(xù)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初
釋法寵。姓馮氏。南陽冠軍人。后遭世難寓居海鹽。少有絕俗之志。二親愛而弗許。執(zhí)志固請。乃曰。須待為汝婚竟隨意所欲。十八納妻。經始半年。舍家服道住光興寺。成辦法式習學威儀。其后出都住興皇寺。又從道猛曇濟學成實論。二公雅相嘆賞。日夜辛勤不以寒暑動意。吳郡張融與周颙書曰。古人遺放故留兒女。法寵法師絕塵如棄唾。若斯之志大矣遠矣。又從長樂寺僧周學。通雜心及法勝毗曇。又從莊嚴曇斌歷聽眾經。探玄析奧妙盡深極。高難所指罕不倒戈。昔吐蘊藉風神秀舉。齊竟陵王子良。甚加禮遇。嘗于西邸義集選諸名學。事委治城智秀。而競者尤多。秀謂寵曰。當此應對卿何如我。答曰。先悅后拒我不及卿。詮名定賞卿不及我。秀有慚色。年三十八。正勝寺法愿道人善通樊許之術。謂寵曰。君年滿四十當死。無可避處。唯有祈誠諸佛懺悔先愆。跳脫或可冀耳。寵因引鏡驗之。見面有黑氣。于是貨賣衣缽資馀。并市香供。飛舟東逝。直至海鹽居在光興。閉房禮懺杜絕人物。晝忘食息夜不解衣。迄年四十。歲暮之夕忽覺兩耳腫痛。彌生怖懅。其夜懺禮已達四更。聞戶外有人言曰。君死業(yè)已盡。遽即開戶都無所見。明晨借問僉言黑氣都除。兩耳乃是生骨。斯實懺蕩之基。功不虛也。末又從東夏慧基聽其講導。言論往復旬日之間。文疑理滯反啟其志。又鼓棹西歸住道林寺。開宇臨澗敞軒映水。解帙尋經每自惆悵而不能已。及東昏在位。多請游于北山。因而移寓天保寺。天監(jiān)七年齊隆寺法鏡徂歿。僧正惠超啟寵鎮(zhèn)之。敕曰。法寵法師造次舉動不逾律儀。不俠性欲不事形勢。慈仁愷悌雅有君子之風??镎聫R信得其人矣。上每義集以禮致之。略其年臘敕常居坐首。不呼其名號為上座法師。請為家僧。敕施車牛人力衣服飲食。四時不絕。寺本陜小。帝為宣武王修福。下敕王人繕改張飾以待寵焉。因立名為宣武寺也。門徒敦厚常百許人。普通四年忽感風疾不能執(zhí)捉。舒經格上晝夜不休。赴諸法事坐輿講說。未疾禮佛常以百拜為限。后不能起居。猶于床上依時百過俯仰虔敬。所懺所愿與本無異。后疾甚中使參候相望于道。以普通五年三月十六日卒。春秋七十四?;噬蟼康浪妆瘧?。敕葬定林寺墓。一切兇事天府供給。舍人主書監(jiān)視訖事。復有沙門智果。管氏。吳人。住海鹽光興寺。清直平簡善諸經術。又剡縣公車寺沙門僧淑。捃采眾師并為己任。隨問隨答思慮周廣。雖有徵覈而未盡其要妙。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僧璩之兄子也。璩見前傳。若十五歲。隸虎丘東山出家。性好學。經數通達。道俗器賞。出都住冶城寺二十馀年。太常卿吳郡陸惠。尚書陸澄。深相待納。三十二年。反虎丘棲遁。雖復蔬茹或不充。襌復或不贍。任運放懹。未嘗計慮?,樢醣笫貐?。每法集為樂。還都謂知己曰。在郡賴得若公。大忘衰老。比歲見其業(yè)于放生。仁及飛走。講說雖疏。津梁不絕。何必滅跡巖岫方謂其高。但出處不失其機耳。天監(jiān)八年。詔為郡僧正。普通元年。春秋七十卒。其兄令亦以碩學知名。不幸早世。定林寺之法度。莊嚴寺之慧梵慧朗。并獲時譽。梵本剡之吳氏剛決強斷。朗肌貌霜潔。號白朗。
續(xù)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初
釋僧若。莊嚴寺僧璩之兄子也。璩以律行清嚴見之前傳。若少而廉靜。邑里推之。十五出家。住虎丘東山精舍。事師恭孝與人友善。性好勤學。出都住治城寺二十馀年。經數通達。道俗器賞。太常卿吳郡陸惠曉左氏尚書陸澄深相待接。年三十二。志絕風塵末東返虎丘。棲身幽室簡出人世。披文玩古自足云霞。雖復茹菜不充單復不贍。隨宜任運罕復經懷?,樼鹜醣笫貐恰C垦臃?。還都謂知己曰。在郡賴得若公言謔大妄衰老。見其比歲放生為業(yè)。仁逮蟲魚愛及飛走。講說雖疏津梁不絕。何必滅跡巖岫方謂為道。但出處不失其機。彌覺其德高也。天監(jiān)八年敕為彼郡僧正。親當元師。猶肆意山內。故失匡救之美。致有貪慢之謗。未必加諸己。要亦有貶暮齡。以普通元年卒。春秋七十。復有僧令者。若之兄也。亦以碩學知名。少而俊警長益廉退。經律通明不永早世。復有法度者。住定林寺。沈審其性言不卒暴。先行而后從焉。時莊嚴寺又有慧梵慧朗。并以內外通博期標聲譽。梵本吳氏。剡人。剛決強斷不事形名。朗肌貌霜潔。時人目為白朗。屢講眾經頗入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