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871,分259頁顯示  上一頁  205  206  207  208  209  211  212  213  214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弘覺(夢破、道闇 浩、濟斐 日用 )
釋大勍(仲符 邊 )
釋古卷(破塵 璁 )
釋今儆(敬人、智藏 虬起 )
釋今應(yīng)(無方 許 )
釋正明(養(yǎng)拙 常 )
僧性聰( 憨璞 明覺 )
釋超況(重眉 蔡 )
釋今荎(具五、田叔 龍子 )
釋通醉(丈雪 李 )
方以智(密之、無可、藥地 鹿起、有藥枕、弘智、愚者大師、曼公、龍眠愚者、浮山愚者 大智 方以智 世稱 藥地和尚 )
邱履程(廣生 鴻漸 )
釋超志(天目 李 )
釋大守(無易 )
釋海祿(萬中 )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三
弘覺,字夢破,仁和人,俗姓江,名浩,字道闇。少負(fù)才名,豪宕自喜。與孫元襄、胡彥遠(yuǎn)輩為忘形交,皆當(dāng)時名士。嘗獨游郡西,樂其幽勝,遂挾琴書,挈妻子,居橫山之麓,題曰蝶庵。每當(dāng)風(fēng)月閒夜,薄酒命醉,登望江山,徬徨起詠不輟。晚年遂棄蝶庵,從援公薙染為僧,隨至平湖。后復(fù)從云門禮公受具,名濟斐,號日用,往來江淮。戊子冬,坐脫于佛日寺。同社諸子建塔靈隱五寺橋之西,裒其遺稿曰:《蝶庵集》。
釋大勍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五
釋大勍,字仲符。姓邊氏,紹興人。髫年出家于諸暨大雄寺。及長,聞云棲道聲,因渡江禮焉,深相契合,傾心凈業(yè)。晚歲憩錫大善禪堂,雅好華巖,日誦一函。順治六年十一月示疾,親善封龕記,語屬諸后事。至期起坐著衣,西向稱佛而寂。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三
古卷,字破塵。從化人。俗姓鄧,原名璁。諸生。明桂王永歷三年(一六四九)從天然禪師剃落,隨入雷峰。因求道過苦,遂以病蛻。事見清徐作霖、黃蠡《海云禪藻集》卷二。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二
今儆(一六〇九—一六六九?),字敬人。番禺人。族姓陳,原名虬起,字智藏。諸生。明桂王永歷十二年(一六五八)始薙落受具于雷峰。后居丹霞,因病辭歸雷峰,未幾坐蛻。清同治《番禺縣志》卷四九有傳。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二
今應(yīng),字無方。番禺人。俗姓許。明桂王永歷三年(一六四九)出世受具,為雷峰監(jiān)院。事見清宣統(tǒng)《番禺縣續(xù)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二
釋正明,字養(yǎng)拙,姓常氏,蒲版人。生秉異姿,澹懷世網(wǎng)。年踰志學(xué),獨懷幽趣。初夏日沒,仰見青天,忽焉嘆曰:“世界許闊,如何拘此,壞我善因!”誓心舍去。年二十,落發(fā)于南海普陀,參學(xué)金粟、黃檗。不事文學(xué),唯以苦行,磨礪性情。一日,見僧讀萬峰語錄,以萬法歸一,恍然大悟。后嗣法五峰,每當(dāng)入室,如破桶底,入滅燭光,種種密印,皆悟后事。嘗云:“迷因悟有,悟以迷生,迷悟兩忘,圣凡路絕。“又曰:“入得三界,混于常流,識得個事,無處停留。”又曰:“有耳不聞,有口不說,歷代祖師,亡鋒結(jié)舌?!蔽宸遒芍鱽?,付以溈山。結(jié)茅為廬,蓻粟以食,揮麈論道,宗風(fēng)漸開,四方之士云集響應(yīng)。主溈十馀載,嘗與百人俱,頓成叢林,每藉草參禪,就?說法,靈祐之統(tǒng),賴以不墜。順治己丑春,知世緣將盡,留僧伽黎屬門人慧山,栩然入化,塔于溈山前阜。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0—1666 【介紹】: 清僧。福建順昌人,俗姓連,字憨璞。年十五出家,戒行高峻,得法于長慶百癡元。歷主杭州慶福、京師海會等寺。順治帝曾召見問法,賜號明覺。有語錄。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三
釋超況,字重眉,姓蔡氏,同安甪里人也。夙根神穎,髫齡就塾,雖抱儒經(jīng),已具佛性。因投龍池巖禮惟云為師,勤習(xí)凈行,弗憚寒暑。年二十一,始從披剃。掩關(guān)三載,拜誦《華嚴(yán)》致誠百萬,又閱藏教中有云能三日不食七日不食者,俱力行之。但日夜思諦,終非究竟。有禪客自金粟至,具道費隱棒喝接人最直捷法門。況聞之,喜曰:“吾固疑有是,可效春蠶作繭,徒自縛乎?”即破關(guān)而出。日夕咨參,未有入處,適雪峰亙從羅山至龍池,與之盤桓。一日,問曰:“如何是第一義?”況擬議,峰便掌云:“這鈍置阿師。”況云:“請師道?!狈宀艈⒋剑瑳r遂以手掩之,峰乃笑云:“向汝道了也?!睕r亦爽然有省,然胸臆猶滯。偶過戲場于人叢中,見其舉首向上,鼻孔一一俱見唇上,覺礙滯之胸渙爾解釋,遂作偈曰:“二十年來被孰瞞,剛才放下便平安。早知鼻孔在唇上,總不者中覓易難。”乃詣黃檗隱元處隨眾參請,不露鋒铓。明年出嶺,叩金粟費隱,亦默契之。時值嚴(yán)冬,潛穎眾中,自居樵汲,手足凍皴,亦不暇恤。嘗有偈曰:“牯牛無貫四方周,放去收來得自由。蹄角雖然未顯露,分明觸處便昂頭?!睍r年二十八,始受具。明年春,還閩途中,作偈有“今朝踏破芒鞋底,赤腳迢迢入閩山”之句。歸則仍就龍池,鍵關(guān)三稔。后值雪峰出主芙蓉,一日,問:“薰風(fēng)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汝作么生?”況但云:“仲夏酷煩,幸自珍重?!毖┓迥S之。未幾,受峰付屬,即旋泉南居清溪貴湖龍安,寺為唐清豁禪師退隱舊址,編茅為屋,翛然自得。雪峰至泉昭慶,況充首座,立僧秉拂,發(fā)揮宗乘,旨趣亹亹,傾動四來。繼席南山,千指圍繞,三冬學(xué)足,啟迪尤多。閔司馬子奇請住隆壽,兵燹之馀,寺宇凋殘,而近寺兵眾雜處,尤難調(diào)攝,況躬率行道,接以等慈,莫不傾服,叢席改觀。歷十?dāng)?shù)載,忽爾辭退,請還舊山,留之不得。無何,世局變更,郡城內(nèi)外,幾頻危殆,人始知其先見云。以康熙十四年乙卯三月二十六日示寂,壽六十有六,臘三十有四,塔于青林之麓,釋超弘為之志銘,稱其知鑒瑩朗而器量舍弘,人莫窺其涯際,時以為知言。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七八二
今荎,字具五。今從弟。俗姓李,原名龍子,字田叔。明思宗崇禎十二年(一六三九)舉人。兄弟皆從天然禪師講學(xué)課藝,明桂王永歷十五年(一六六一)薙染受具。事見清宣統(tǒng)《番禺縣續(xù)志》卷二七。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四
釋通醉,字丈雪,姓李氏,內(nèi)江人。生性沖澹,意氣灑然。幼時母攜入寺,見金像巍煥,慨焉興感,愿謂母曰:“他日我亦如此?!备改钢欠参?,禮古字山清然落發(fā)。嘗讀《法華經(jīng)》乃至舉一手或復(fù)小低頭皆以成佛道,因默忖曰:“成佛若是其易耶?”乃上峨湄,欲得證悟,聞金粟密云門庭孤峻,卓有古風(fēng)。復(fù)舉“僧問:云門如何是佛?門云:乾矢橛?!瘪鲋缡K胸,直入西山參鑒隨,而隨不重機鋒轉(zhuǎn)語,一味平實,因圓戒法。癸酉冬,仍歸古字,掩關(guān)山阿,讀諸家語錄,鎮(zhèn)日如癡。會靈筏來自江南,言破山明荷金粟衣缽入蜀,負(fù)笈從之,謁明于萬峰,入室叩請,明曰:老僧不參禪,祗 愛伸腳眠。正疑悶間,一夜方下榻,到著鞋不上,以手納之,忽然猛省,遂呈所見。與明游白兔亭,觀瀑布,以丈雪字之,書偈曰:“畫斷蒼崖倒碧岑,紛紛珠玉為誰傾。擬將缽袋橫欄住,只恐蟠龍丈雪冰?!蹦巳胗浭摇1忧?,造天童見密,夜聞版鳴,聲震山谷,忽大徹悟,更回萬峰,見而印可,復(fù)受之偈曰:“現(xiàn)身惡世可深藏,莫遂周胡嚴(yán)李張。只待兔冰蛇吐火,始拈柏子祝吾香?!庇墒橇φ耦j綱,于烽煙浩莽中往來秦蜀。康熙癸卯,還集昭覺,兵燹之后,荒涼滿目,而故址依然,意圖恢復(fù)。作詩自見,詩曰:“廿年偶爾見華陽,屢跋荒榛覆古梁。小徑淡分煙影石,幽巖初醒月華香。驚人野鳥間歌嘯,科首殘黎牧大荒。極目天涯無點翳,慚拋汗雨灑危疆。”至乙巳,殿宇落成,果符蛇火之語。復(fù)有詩云:“俄乘愿海到蠶叢,瓦礫 翻成釋梵宮。祗 為聚沙作佛塔,常伸只手撮虛空。長裙掃地山河動,短杖支云日月紅。工成正擬垂簾臥,何期外有扣門翁?!碑?dāng)康熙甲辰,時秉鈞者以湯若望圣眷方隆,煽其左道,有沙沃之變,聞玉林國師密楮達(dá)部,欲保全大雄報恩。通醉遺書責(zé)之云:“既應(yīng)一國之寵,當(dāng)此魔強法弱之時,正宜挺身利濟,寧謐諸山,焉得重己剎而輕他寺乎?”其嚴(yán)正類是。晚歲休息于佚老關(guān),癸酉七月沐浴趺坐,作真歸告,示寂。有《語錄》十卷、《里中行》一卷、《青松詩集》一卷、雜著文二卷,壽八十四,臘七十八,荼毗得舍利無數(shù),塔于寺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611—1671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桐城人,字密之,號鹿起。入清為僧,名大智,字無可,別號有藥枕、弘智、愚者大師等。少為復(fù)社名士。明崇禎十三年進士,官檢討。弘光時為馬士英、阮大鋮中傷,逃往南海,以賣藥自給。永歷時任左中允,遭誣劾。清兵入粵后,在梧州出家。學(xué)問廣博,于禮樂律數(shù)聲音文字書畫藥卜,無不析其旨趣,尤精于科學(xué)和哲學(xué),重視“質(zhì)測”,意即實驗。與利瑪竇交往甚密,通曉當(dāng)時西方科學(xué)知識,對神學(xué)多所批評。所著有《通雅》、《物理小識》、《藥地炮莊》、《東西均》、《浮山集》等。
晚晴簃詩匯·卷一九五
弘智,字無可,別字藥地,桐城人,本姓方,名以智,字密之。明崇禎庚辰進士,官檢討。初為報恩寺僧,后開法于青原山。有《浮山集》。
詞學(xué)圖錄
方以智(1611-1671) 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鹿起、浮山愚者,逃禪以后名行通、無可、五老、弦智、愚者、墨歷、木立、藥地、極丸、浮廬等。安慶人。崇禎十三年進士,任翰林院檢討。思想家、哲學(xué)家、科學(xué)家。著述百余種,最著者《通雅》、《物理小識》,又有《藥地炮莊》、《東西均》哲學(xué)著作,又有《浮山文集》、《博依集》、《易余》、《一貫問答》、《切韻源流》、《流寓草》、《周易圖象幾表》、《性故》、《學(xué)易綱宗》、《諸子燔痏》、《四韻定本》、《內(nèi)經(jīng)經(jīng)絡(luò)》、《醫(yī)學(xué)會通》等。
維基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號曼公,又號鹿起,別號龍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無可,別號弘智,人稱藥地和尚,直隸桐城縣(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學(xué)者、思想家、科學(xué)家。祖父方大鎮(zhèn),曾任萬歷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經(jīng)》、《禮記》,著述宏富。父親方孔炤,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崇禎朝官至湖廣巡撫。方以智幼稟異慧,六歲知文史,博覽群書。早年隨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寧、直隸、燕京等地,見名山大川,與西洋傳教士畢方濟與湯若望交往,并閱西洋之書。與冒襄、侯方域、陳貞慧,合稱明季四公子。崇禎七年(1634)桐城民變,方孔炤留守,方以智隨家人避居南京。崇禎十二年(1639年)舉己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聯(lián)捷進士,授翰林院檢討,李自成入北京后,受到了嚴(yán)刑拷打。不久李自成兵敗山海關(guān),方以智趁亂逃往南方。入南明永歷朝,除經(jīng)筵講官,因偽書案被免職。自行參加抗清活動,兵敗后出家為僧,改名換姓,人稱“藥地和尚”。因“粵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獄,又押往廣東對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萬安惶恐灘頭,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跡,自沉于江殉國。一說坐化。據(jù)說,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時,在社會底層,推動了秘密結(jié)社天地會的發(fā)展。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密之,桐城人。崇禎庚辰進士,授翰林檢討,有《浮山全集》。

人物簡介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五
邱履程,初名廣生,字鴻漸,成都人。順治辛卯舉人。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十二
釋超志,字天目,姓李氏,青浦人也。父文所,母許氏。夙懷道念,秉性祥柔,及生超志,異香滿室,鄰里慶之。方在髫年,夜夢祖墓幻成棲閣,離離輝映,有老人指曰:“中紫金上座者,爾祖也?!弊源?,知有仙佛境想。又夏夜乘涼,露坐,忽見天裂,中如浮舟,霞光燦爛,閃爍奪目,驚為異瑞。明崇禎甲申,天下改革,海內(nèi)多故,喟然曰:“吾無濟世才,青紫非吾愿?!蹦藙e其親,飄然作水云游。戊子,從亮融剃度,冬于棲真林野受具足戒,時年二十三。己丑,參羅漢自閒,一見相契,充為侍司。庚寅,執(zhí)巾瓶,隨至崇明慈濟寺,尋登堂集眾,付以大法,嗣住天臺崇法寺。甲午夏,訪雁蕩玉甑名勝,遂抵永嘉,禮無相師塔,謁密印法幢,過仙巖,徘徊林麓,若不能去。久之,掛笠漁潭天王寺。萬兵憲代尚讀其語錄,稱嘆不已,因贈以詩,詩云:“花香鳥語小窗南,灌頂醍醐我自酣。長怪東南兩天目,精靈幻出老瞿曇。”遂與尚總鎮(zhèn)好仁、潭瑞令希閔、李中丞光春合詞請住仙巖,時荒垣壞壁,草沒人脛,僅左屋數(shù)椽,乃提楖栗一枝入山選勝。戊戌浴佛日,有以腥酒亂清規(guī)者,超志誡之弗聽,突有虎從叢薄中躍出,眾始驚潰。志以禪律兼化,烏藤白拂,玉律金科,隨機接引而道風(fēng)四鬯,靈應(yīng)響臻。三十年來,佛盧禪肆,復(fù)閣紆寮,輝生林壑,晨鐘暮鼓,軌則青嚴(yán),與東南諸名藍(lán)相伯仲矣。寺后偪巖嵌石,狀若龍虎森列,乃鑿壁剜山,入地數(shù)級,甃砌其下以為靜室,寂后其弟子奉靈骨藏焉,王錫琯為之銘。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四
又大守,字無易,婺源張氏子。亦得法于寄,專事凈業(yè),繼主擲缽院,多所創(chuàng)作,緇規(guī)清肅,晨昏鐘鼓,課誦不間,登壇施平等法食,尤多格冥之驗。順治辛卯坐化。
釋海祿 朝代: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海祿,字萬中,大興人也。髫年祝發(fā)興隆庵。順治五年,玉光律師宏戒廣濟。祿與同侶相誡曰:“我輩新徒,戒力未堅,當(dāng)先登律堂深求造詣。坐作進退,悉合規(guī)矩,非可微涉經(jīng)訓(xùn),徒資譚論也。況近來沙門佻撻日甚,不守毗尼,何稱佛子?!睍r玉光總持律部,操德精嚴(yán),見祿衣敝履穿,坐無越席,行無越思,經(jīng)歲不聞笑語,步行綏綏塵不為動,有諠于側(cè)者,則凝坐寂然,視若無睹。因其純篤,拔為教授,闡心誘道,孳孳不倦。有好學(xué)者,則與之究解,貫徹終始,忻然說懌。偶有桀黠,薰其德馨,潛化默運,不覺自新,日遷于善。玉光益敬愛之。每有問答,未嘗妄下一語,出見大眾,澹然寡言,而胸中空洞不著一物,人我俱亡。清順治八年,玉光既滅,恒明老人乃迎之升座。攝爾舊衲,行止如故,主席六載,說戒硁硁,眾有不和,但責(zé)執(zhí)事。由是兩序翕然,不嚴(yán)而畏。嘗作《持戒簡要頌》,明月易曉,以訓(xùn)后學(xué),幽燕弟子多遵守之。薰修之馀,遍檢三藏,因著《正法經(jīng)》五卷,其他撰作,多在別集。每乘月獨步,裴回階間,聞?wù)b讀聲,輒即其門,佇立不去,久之乃叩戶啟扉,復(fù)與研味,迎機而道,多所造就。游其門者幾二千人。其最上弟子則有天孚湛祐。以康熙十年寂于廣濟寺寮,荼毗,歸靈骨于二圣庵塔院。鴛水何元英為之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