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870,分258頁顯示  上一頁  15  16  17  18  19  21  22  23  24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慧琳( 馬 )
僧柔( 陶 )
釋妙智( 曹 )
釋僧辯( 吳 )
傅永(修期 貝丘縣男 )
釋法宣( 王 )
釋慧次( 尹 )
釋慧忍( 蕢 )
釋凈圭( 周 )
釋曇簡( 張 )
僧行( 支 )
釋道嵩( 夏 )
釋慧通( 慧通、惠通、惠緒 別稱 鄭散騎 )
釋凈淵( 時 )
僧慶( 陳 )
釋慧琳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馬氏子。扶風(fēng)郡人。年十六。師事荊州竹林寺道馨。入湘山岳麓習(xí)禪觀。詣彭城。受僧淵成實論。還荊州為僧主。化行荊楚間。天監(jiān)三年沒。壽七十四。令露骸松下。弟子不忍。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慧球。本姓馬氏。扶風(fēng)郡人。世為冠族。年十六出家。住荊州竹林寺事道馨為師。稟承戒訓(xùn)履行清潔。后入湘州麓山寺專業(yè)禪道。頃之與同學(xué)慧度俱適京師咨訪經(jīng)典。后又之彭城從僧淵受成實論。至年三十二方還荊土專當法匠。講集相繼學(xué)侶成群。荊楚之間終古稱最。使西夏義僧得與京邑抗衡者。球之力也。中興元年敕為荊土僧主。訓(xùn)勖之功有譽當世。天鑒三年卒。春秋七十有四。遺命露骸松下。弟子不忍行也。
僧柔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生陶氏。丹陽人。幼耿介。有出塵志。九年為沙門弘稱弟子。落發(fā)。研究大小乘經(jīng)論。年二十。即登講席。一時名公卿等。爭師事之。去游禹穴。與慧基同夏入剡。止白山靈鷲寺。齊大祖建寺。徵至京師。止定林寺。文惠文宣二王。日夕問道。延興元年春沒。壽六十。柔剋意求生安養(yǎng)。至是果見殊祥云。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僧柔。姓陶。丹陽人。少而耿潔。便有出塵之操。年九歲隨叔游學(xué)。家世貧過藜藿不充。而篤志彌堅履窮無改。后出家為弘稱弟子。稱姓呂。洛陽臨渭人。學(xué)通經(jīng)論聲譽早彰。柔伏膺已后。便精勤戒品委曲禪慧。方等眾經(jīng)大小諸部。皆徹鑒玄源洞盡宗要。年過弱冠便登講席。一代名賓并投身北面。后東游禹穴值慧基法師。招停城傍一夏講論。后入剡白山靈鷲寺。未至之夜。沙門僧緒夢見神人。朱旗素甲滿山而出。緒問其故。答云。法師當入故出奉迎。明旦待人。果是柔至。既而掃飾山門有終焉之志。敷經(jīng)遵學(xué)有士如林。齊太祖創(chuàng)業(yè)之始及世祖襲圖之日。皆建立招提。傍求義士。以柔耆素有聞。故徵書歲及。文宣諸王再三招請。乃更出京師。止于定林寺。躬為元匠。四遠欽服人神贊美。文慧文宣。并伏膺入室。柔秉德居宗當之弗讓。常誓生安養(yǎng)國。每至懸車西次。輒嚬容合掌。至臨亡之日。體無馀患。唯語弟子云。吾應(yīng)去矣。仍鋪席于地西向虔禮。奄然而卒。是歲延興元年。春秋六十有四。即葬于山南。沙門釋僧祐與柔少長山棲。同止歲久。亟挹道心預(yù)聞法味。為立碑墓所。東莞劉協(xié)制文。柔有弟子僧紹。亦貞正有學(xué)業(yè)。時鐘山山茨精舍又有僧拔慧熙。皆弱年英邁幼著高名。并美業(yè)未就而相繼早卒。拔撰七玄論。今行于世。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南齊
妙智。本姓曹。河內(nèi)人也。稟性柔明陶心大化。執(zhí)持禁范如護明珠。心勤忍辱與物無忤。雖有毀惱必以和顏。下帷窮年終日無悶。精達法相。物共宗之。禪堂初建。齊武皇帝敕請妙智講勝鬘凈名開題。及講帝數(shù)親臨。詔問無方。智連環(huán)剖析初無遺滯。帝屢稱善。四眾雅服。齊竟陵文宣王疆界鐘山集葬名德。年六十四。建武二年卒葬于定林寺。南齊侍中瑯琊王倫妻江氏為著石贊文序立于墓左耳。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三 經(jīng)師
釋僧辯。姓吳。建康人。出家止安樂寺。少好讀經(jīng)。受業(yè)于遷暢二師。初雖祖述其風(fēng)。晚更措意斟酌。哀婉折衷獨步齊初。嘗在新亭劉紹宅齋。辯初夜讀經(jīng)始得一契。忽有群鶴下集階前。及辯度卷一時飛去。由是聲振天下遠近知名。后來學(xué)者莫不宗事。永明七年二月十九日司徒竟陵文宣王。夢于佛前詠維摩一契。同聲發(fā)而覺。即起至佛堂中。還如夢中法。更詠古維摩一契。便覺韻聲流好著工恒日。明旦即集京師善聲沙門龍光普智新安道興多寶慧忍天保超勝及僧辯等。集第作聲。辯傳古維摩一契瑞應(yīng)七言偈一契。最是命家之作。后人時有傳者。并訛漏失其大體。辯以齊永明十一年卒。中興有釋僧恭。當時與辯齊名。后遂退道。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4—516 【介紹】: 北魏清河人,字修期。拳勇過人,且涉獵經(jīng)史,兼有才筆,時人贊之曰:“上馬能擊賊,下馬作露布?!比胛簽槠烬R之民。晚乃被召,歷中書博士、任城王澄長史。王肅為豫州,以永為建武將軍、平南長史。以累破齊師功拜安遠將軍、汝南太守,封貝丘縣男。官至左將軍、南兗州刺史。年逾八十,猶能盤馬奮稍。還京,拜光祿大夫卒。
釋法宣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四
法宣。本姓王。剡人也。父道寄世奉正法。宣幼而有離俗之志。年始七歲而蔬食苦節(jié)。及至十八誦法華經(jīng)。首尾通利解其指歸。坐臥輒見帳蓋覆之。驟有媒娉誓而弗許。至年二十四。父母攜就剡齊明寺德樂尼。改服從禁。即于是日帳蓋自消。博覽經(jīng)書深入理味。成戒以后鄉(xiāng)邑時人望昭義道莫不服其精致。逮宋氏之季有僧柔法師。周游東夏講宣經(jīng)論。自嶀嵊而之禹穴?;虻庆`隱?;蛲锰K。僧柔數(shù)論之趣?;萜浣?jīng)書之要。咸暢其精微究其淵奧。及齊永明中。又從惠熙法師咨受十誦。所餐日優(yōu)所見月賾。于是移住山陰招明寺。經(jīng)律遞講聲高于越。不立私財。以?施之物修飾寺宇造構(gòu)精華狀若神工。寫經(jīng)鑄像靡不必備。吳郡張援穎川庾詠。汝南周颙皆時之名秀。莫不躬往禮敬。齊巴陵王蕭照胄出守會稽。厚加供待。梁衡陽王元簡到郡請為母師。春秋八十有三。梁天監(jiān)十五年而卒。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尹氏。冀州人。少師事沙門志欽得度。時以徐州沙門法遷有重望。經(jīng)論精練。欽由以次托焉。遷公南游。隨止京口竹林寺。年十五。隨還彭城。以成實三論馳譽講肆。入京師止謝寺。沙門智藏僧旻法云。皆當時俊杰。然所學(xué)亦依次折中。文惠文宣二王。師事之。永明八年。講百法論。至破塵品微笑而化。壽五十七矣。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慧次。姓尹。冀州人。初出家為志欽弟子。后遇徐州釋法遷解貫當世。欽乃以次付囑。仍隨遷。南至京口止竹林寺。至年十五隨遷還彭城。雖復(fù)年在息慈。而志學(xué)無勌。清鑒倫通。超然孤拔。至年十八解通經(jīng)論名貫徐土。迄稟具戒業(yè)操彌深。頻講成實及三論大明中出都止于謝寺。迄宋季齊初歸德稍廣。每講席一鋪輒道俗奔赴。沙門智藏僧旻法云等。皆幼年俊朗慧悟天發(fā)。并就次請業(yè)焉。文慧文宣悉敬以師禮四事供給。永明八年講百論。至破塵品忽然從化。春秋五十七矣。時謝寺又有僧寶僧智。長樂寺法珍僧向僧猛法寶慧調(diào)。并一代英哲。為時論所宗。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三 經(jīng)師
釋慧忍。姓蕢。建康人。少出家住北多寶寺。無馀行解。止是愛好音聲。初受業(yè)于安樂辯公。備得其法。而哀婉細妙特欲過之。齊文宣感夢之后集諸經(jīng)師。乃共忍斟酌舊聲詮品新異。制瑞應(yīng)四十二契。忍所得最長妙。于是令慧滿僧業(yè)僧尚超朗僧期超猷慧旭法律曇慧僧胤慧彖法慈等四十馀人皆就忍受學(xué)。遂傳法于今。忍以隆昌元年卒。年四十馀。
釋凈圭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南齊
凈圭。本姓周。晉陵人也。寓居建康縣三世矣。圭幼而聰穎一聞多悟。性不狎俗早愿出家。父母憐之不違其志。為法凈尼弟子住法音寺。德行純邃經(jīng)律博通。三業(yè)禪秘?zé)o不善達。神量淵遠物莫能窺。遺身忘味常自枯槁。其精進總持為世法則。傳授訓(xùn)誘多能導(dǎo)利當世歸心。與曇簡尼同憩法音寺。后移白山棲托樹下。功化轉(zhuǎn)弘。以建武元年二月十八日。與曇簡同夜燒身。道俗哀赴莫不哽咽。收其舍利樹封墳剎焉。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南齊
曇簡。本姓張。清河人也。為法凈尼弟子住寺。游學(xué)淮海弘宣正法。先人后己志在廣濟。以齊建元四年立法音精舍。禪思靜默通達三昧。德聲遐布功化自遠。道俗敬仰盛修供施。時有慧明法師。深愛寂靜。本住道林寺。永明時為文惠帝竟陵文宣王之所修飾。僧多義學(xué)累講經(jīng)論。去來諠動明欲去之。簡以寺為施因移白山。更立草庵以蔽風(fēng)雨。應(yīng)時行乞。取給所資。常聚樵木。云營功德。以建武元年二月十八日夜。登此積薪引火自焚。舍生死身供養(yǎng)三寶。近村見火競來赴救。及至簡已遷滅。道俗哀慟聲振山谷。即聚所馀為立墳剎也。
僧行 朝代:南北朝

人物簡介

名僧傳抄
本姓支。會稽山陰人。年十三出家。為基法師弟子。住城傍寺。每曰。神仙之道終有遷墜。玄儒之教不能出俗。陶瑩心神。開發(fā)慧悟。莫先乎釋氏。乃披經(jīng)問道。威儀弘備。常惜寸陰。和上同學(xué)僧悝。擅名東夏。與和上影響惠基。共弘至教。悝山陰人。體度弘泰。風(fēng)味宕遠。基每曰。能光益風(fēng)化。唯行悝而已。和上以人間諠動。乃移住法華寺。自非法事。足不下山。永明中。上虞縣城山寺。是蔡興宗所立。年歲稍久。風(fēng)范彫喪。既闕總領(lǐng)。請和上鎮(zhèn)正。乃拂衣就之。于是闡揚法教。開示誘施。齊齊烏眾。等化之常悅。念西方。要期安養(yǎng)。春秋五十九。永明十一年卒。又有同學(xué)惠通。弟子僧誕(云云)。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二 誦經(jīng)
釋道嵩。姓夏。高密人。年十歲出家。少而沈隱有志用。及具戒之后專好律學(xué)。誦經(jīng)三十萬言。交接上下未嘗有喜慍之色。性好檀舍隨獲利養(yǎng)皆以施人。瓶衣之外略無兼物。宋元徽中來京師止鐘山定林寺。守靖閑房懺誦無輟。人有造者輒為其說法訓(xùn)獎以代饌焉。從之請戒者甚眾。后卒于山中。春秋四十有九。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不知何許人。宋元嘉中。見于壽春衣弊露宿野中。自稱鄭散騎。言未然事。皆驗。江陵有邊僧歸者。商于壽春。將還。通來欲寄物。僧歸以檐重不許。強增之。然檐殊不覺重。行數(shù)里即別去曰。我有女兄名慧緒。住三層寺。煩致意。忽不見。顧所寄物。亦失之。僧歸大驚。至則求慧緒語之。緒曰。吾無弟。即往求通不見。及通至江陵而慧緒亦死。入其房問訊委悉。因留江陵行見人家墳?zāi)?。無不言其氏族死亡年月。江陵人皆相視驚異。或時懸指偷劫道其罪狀。故群盜見之。亦掩跡避走。俄就任漾家。索酒。甚急。曰我遠行不復(fù)相見。為謝諸知識。宜各精進脩善為。先飲醉臥墻下而化。數(shù)日復(fù)有人見行市中。追及共語久之乃失。
神僧傳·卷第四
釋慧通。不知何許人。宋元嘉中見在壽春。寢宿無定游歷村里。飲宴食啖不異恒人。常自稱鄭散騎。言未然之事頗時有驗。江陵有邊僧歸者。游賈壽春。將應(yīng)反鄉(xiāng)。路值慧通稱欲寄物。僧歸時自負重擔。固以致辭。遂強置擔上。而了不覺重。行數(shù)里便別去。謂僧歸曰。我有姊在江陵作尼名慧緒住三層寺。君可為我相聞道尋欲往。言訖忽然不見。顧視擔上所寄物亦失。僧歸既至尋得慧緒。具說其意。緒既無此弟。亦不知何以而然。乃自往壽春尋之竟不相見。通后自往江陵。而慧緒已死。入其房中訊問委悉。因留江陵少時。路由人家墳?zāi)篃o不悉其氏族死亡年月。傳以相問并如其言?;驎r懸指偷劫道其罪狀。于是群盜遙見通者輒間行避走。又于江津路值一人。忽以杖打之語云。何駃歸去??慈昙胰魹?。此人至家。果延火所及舍物蕩盡。齊永元初忽就相識人任漾求酒甚急。云今應(yīng)遠行不復(fù)相見。為謝諸知識。并宜精勤修善為先。飲酒畢至墻邊臥地。就看已死后數(shù)十日。復(fù)有人于市中見之。追及共語。久之乃失。
高僧傳·卷第十 神異下
釋慧通。不知何許人也。宋元嘉中見在壽春。衣服趨爾寢宿無定。游歷村里飲宴食啖。不異恒人。常自稱鄭散騎。言未然之事頗時有驗。江陵邊有僧歸者。游賈壽春將應(yīng)反鄉(xiāng)。路值慧通。稱欲寄物。僧歸時自負重擔固以致辭。遂強置擔上。而了不覺重。行數(shù)里便別去。謂僧歸曰。我有姊。在江陵作尼名惠緒。住三層寺。君可為我相聞。道尋欲往。言訖忽然不見。顧視擔上所寄物亦失。僧歸既至。尋得慧緒。具說其意。緒既無此弟。亦不知何以而然。乃自往來壽春尋之。竟不相見通后自往江陵。而慧緒已死。入其房中訊問委悉。因留江陵少時。路由人家墳?zāi)篃o不悉其氏族死亡年月。傳以相問。并如其言?;驎r懸指偷劫道其罪狀。于是群盜遙見通者。輒間行避走。又于江津路值一人。忽以杖打之。語云??神倸w去看汝家若為。此人至家果為延火所及。舍物蕩盡。齊永元初忽就相識人任漾求酒。甚急云。今應(yīng)遠行不復(fù)相見。為謝諸知識。并宜精勤修善為先。飲酒畢至墻邊臥地。就看已死。后數(shù)十日復(fù)有人于市中見之。追及共語。久之乃失。
名僧傳抄
不知所從來。多見在尋陽。常自稱鄭散騎。江陵人邊僧歸。商行至壽陽。將還江陵。通欲寄物于其擔上。僧歸不肯受。通強之。僧歸為受。亦不覺重。行數(shù)里別去。謂僧歸曰。我有婦。在荊州三層寺作尼。名惠緒。汝至彼可為相聞道我尋往也。言畢忽然不見。僧歸至荊州。具為惠緒言之。結(jié)尼禪行道德人也。既無此兄。不解所以。后至壽陽。尋之不知處。通后來荊州。到惠緒房。緒已死矣。訊問委悉。寺中知必通也。由留荊洲。與人行見丘墓。皆識名字氏族。四月八日。于上明東寺齊。隨眾僧行道。于眾指示人云。某人經(jīng)作劫。如是者數(shù)人。群盜一時走去。于江津路值一人。以馬杖鞭通。通曰。汝忿歸看汝家何如。此人至家?;鹨褵湔?。齊永元初。就任漾求酒曰。宜應(yīng)遠行。永不復(fù)相見。為謝諸知識。并宜精進。慎幼退轉(zhuǎn)。飲酒畢。至市東墻臥地。既視死矣。數(shù)十日忽復(fù)于市見之。市人遂視。久久乃沒也(云云)。

人物簡介

比丘尼傳·卷第四
凈淵。本姓時。鉅鹿人也。幼有成人之智五六歲時嘗聚沙為塔刻木作像。燒香拜敬彌日不足。每聞人言。輒難盡取其理究。二十出家。戀慕膝下。不食不寢。飲水持齋。諫曉不從。終竟七日。自爾之后蔬食長齋。戒忍精苦不由課勵。師友嗟敬遠近稱譽。齊文帝大相欽禮。四事供養(yǎng)。信驛重沓。年七十一。天監(jiān)五年卒也。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九 遺身科
生陳氏。巴西安漢人。家世事五斗米道。慶猶悟其非。十三為沙門。止義興寺。凈脩梵行。愿求見佛。初然三指。乃辟谷。大明三年二月八日。于武擔山寺西。對其所造凈名像前。焚身供養(yǎng)。有物如龍狀。從火升天。時年二十三。
高僧傳·卷第十二 亡身
釋僧慶。姓陳。巴西安漢人。家世事五斗米道。慶生而獨悟。十三出家止義興寺。凈修梵行愿求見佛。先舍三指末誓燒身。漸絕糧粒唯服香油。到大明三年二月八日。于蜀城武擔寺西對其所造凈名像前焚身供養(yǎng)。刺史張悅躬出臨視。道俗僑舊觀者傾邑。行云為結(jié)苦雨悲零。俄而晴景開明天色澄凈。見一物如龍從??升天。時年二十三。天水太守裴方明。為收灰起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