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870,分258頁顯示  上一頁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丘巨源
釋慧?。?span id="fcyqtvi" class='charType'> 成 )
釋曇度( 蔡 )
釋玄申( 趙 )
釋智宗( 周 )
僧蓋( 田 )
僧述( 懷 )
僧鐘( 孫 )
釋法申( 呂 )
丘仲起(子震 )
僧道貴( 壽 )
僧慧緒( 閭丘 周 )
僧瑾( 朱 )
釋超進( 顓頊 )
釋慧亮( 姜 )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蘭陵人。少舉丹陽郡孝廉。宋孝武帝大明五年,助徐愛撰宋之國史。宋明帝即位,使參詔誥,引在左右。歷佐諸王府,官至羽林監(jiān)。入齊,拜武昌太守,不樂。曰:“古人云:‘寧飲建業(yè)水,不食武昌魚。”乃為馀杭令。蕭鸞(齊明帝)為吳興太守,巨源作《秋胡詩》,有譏刺語,以事見殺。以才學知名。原有集,已佚。
全齊文·卷十七
巨源,蘭陵人,宋孝武時舉丹陽郡孝廉。明帝即位,自南臺御史為王景文鎮(zhèn)軍參軍,元徽中除奉朝請,歷佐諸王府,轉羽林監(jiān)。齊受禪,為尚書主客郎、領軍司馬、越騎校尉,除武昌太守,改馀杭令,以事見殺,有集十卷。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出成氏。平陽人。少貧。學無師友。卓然自悟。年二十三。始為沙門。僅十馀年。凝心教乘。貫穿百氏。學者宗之。宋太始中。止京師何園寺。明帝請止湘宮。講成實論。乃立實法斷結義。以開張先舊諸說。負??之士馀八百。汝南周颙目之曰。隆公蕭散森疏。若霜下松。永明八年沒。壽六十二。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慧隆。姓成。陽平人。少而居貧。學無師友卓然自悟。年二十三方出家。十馀年中凝心佛法貫通眾典。宋太始中出都止何園寺。隆既思徹詮表善于清論。乘機抗擬往必折關。宋明帝請于湘宮開講成實。負帙問道八百馀人。其后王侯貴勝屢招講說。凡先舊諸義盤滯之處。隆更顯發(fā)開張使昭然可了。乃立實法斷結義等。汝南周颙目之曰。隆公蕭散森疏若霜下之松竹。以永明八年卒。春秋六十有二。時江西有釋智誕。亦善于經(jīng)論。與隆比德齊時。各馳名兩岸。時何園復有僧辯僧賢道慧法度。并研精經(jīng)論。功業(yè)可稱。
釋曇度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一 義解科
出蔡氏。江陵人。性敬慎。為沙門。善威儀。以戒范稱。游學京師。備貫涅槃法華維摩大品。后至彭城。從僧淵受成實論。遂以此部見推于時。魏孝文聞其名。徵至平城講受。學徒千馀人。撰成實蔬。太和十三年沒。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曇度。本姓蔡。江陵人。少而敬慎威儀。素以戒范致稱。神情敏悟鑒徹過人。后游學京師備貫眾典。涅槃法華維摩大品。并探索微隱思發(fā)言外。因以腳疾西游。乃造徐州。從僧淵法師更受成實論。遂精通此部獨步當時魏主元宏聞風餐挹。遣使徵請。既達平城大開講席。宏致敬下筵親管理味。于是停止魏都法化相續(xù)。學徒自遠而至千有馀人。以偽太和十三年卒于魏國。即齊永明六年也。撰成實論大義疏八卷。盛傳北土。
釋玄申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全齊文·卷二十六
玄申姓趙,河西金城人,涼州出家,宋元嘉中達揚州,齊永明初終于京師。

人物簡介

高僧傳·卷第十三 經(jīng)師
釋智宗。姓周。建康人。出家止謝寺。博學多聞尤長轉讀。聲至清而爽快。若乃八關長夕中宵之后。四眾低昂睡蛇交至。宗則升座一轉梵響干云。莫不開神暢體豁然醒悟。大明三年卒。年三十一。時有慧寶道詮。雖非同時作法相似。甚豐聲而高調。制用無取焉。宋明忽賞道詮。議者謂逢時也。
僧蓋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0—493 【介紹】: 南朝齊女僧。趙國均仁人,俗姓田。自幼出家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華林寺。后南游至建業(yè),博習經(jīng)律,專修禪定,以此顯名。齊武帝永明中移居禪基寺,別立禪房,默處其中,雖老而志尚不衰。
比丘尼傳·南齊
僧蓋。本姓田。趙國均仁人也。父宏梁天水太守。蓋幼出家為僧志尼弟子住彭城華林寺。忘利養(yǎng)惔毀譽。永徽元年索虜侵州。與同學法進南游京室。住妙相尼寺。博聽經(jīng)律深究旨歸。專修禪定惟日不足。寒暑不變衣裳。四時無新飲食。但資一菜中飯而已。受業(yè)于隱審二禪師。禪師皆嘆其易悟。齊永明中。移止禪基寺。欲廣弘觀道。道俗咨訪。更成紛動。乃別立禪房于寺之左。宴默其中。出則善誘諄諄不勌。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四時資給。雖已耆艾而志向不衰。終日清虛通夜不寐。年六十四。永明十一年卒也。時寺又有法延者。本姓許。高陽人也。精進有行業(yè)。亦以禪定顯聞也。
僧述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0—513 【介紹】: 南朝梁女僧。彭城人。本懷氏女。年十九,從比丘尼凈秀出家。志行堅苦,于經(jīng)律無不遍覽。后復從隱、審二法師,咨受秘奧,居禪林寺,為禪學所宗。后移居閑居寺。得四方供養(yǎng)而不蓄私財。
比丘尼傳·卷第四
僧述。本姓懷。彭城人也。父僧珍僑居建康。述幼而志道。八歲蔬食。及年十九。以宋元嘉二十四年從禪林寺凈秀尼出家。節(jié)行清苦法檢不虧。游心經(jīng)律靡不遍覽。后偏功十誦文義優(yōu)洽。復從隱審二法師。咨受秘觀遍三昧門。移住禪林寺為禪學所宗。去來投集更成囂動。述因有隱居之志。宋臨川王母張貴嬪聞之。舍所居宅欲為立寺。時制不許輒造。到元徽二年九月一日。汝南王母吳充華啟。敕即就締構。堂殿房宇五十馀間。率其同志二十人以禪寂為樂。名曰閑居。述動靜守貞不敩浮飾。宋齊之季世道紛喧。且禪且寂風塵不擾。齊文帝竟陵文宣王大相禮遇。修飾一寺事事光奇。四時供養(yǎng)未曾休息。及大梁開泰天下有道。白黑敬仰四遠云萃。而述不蓄私財隨得隨散?;蛸~濟四眾?;蚍派?。乞施造金像五軀。并皆壯麗。寫經(jīng)及律一千馀卷??~帙帶軸寶飾新嚴。年八十四。梁天監(jiān)十四年而卒。葬于鐘山之陽也。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五 護教科
生孫氏。魯人也。年十六為沙門。至壽春。講涅槃成實十地諸經(jīng)論。游京師止中興寺。永明初。魏遣李道固來聘。帝以鐘有才辨。詔與道固語。日差午。鐘不食。道固曰。何以不食。鐘曰。古佛遺法。過中不食。道固曰無乃為聲聞耶。鐘曰。應以聲聞得度者。即現(xiàn)聲聞身而為說法。時以為名對。文惠太子竟陵王。皆執(zhí)弟子禮。北面師受之。永明七年卒。壽六十。
高僧傳·卷第八 義解五
釋僧鐘。姓孫。魯郡人。十六出家。居貧履道。嘗至壽春。導公見而奇之。譙郡王鄴重其志操供以四事。后請講百論。導往聽之。乃謂人曰。后生可畏真不虛矣。鐘妙善成實三論涅槃十地等。后南游京邑止于中興寺。永明初魏使李道固來聘會于寺內(nèi)。帝以鐘有德聲敕令酬對。往復移時言無失厝日影小晚。鐘不食。固曰。何以不食。鐘曰。古佛道法過中不餐。固曰。何為聲聞耶。鐘曰。應以聲聞得度者故現(xiàn)聲聞。時人以為名答。爾后盤桓講說稟聽成群。齊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數(shù)請南面。齊永明七年卒。春秋六十。時與鐘齊名比德者。曇纖曇遷僧表僧最敏達僧寶等。并各善經(jīng)論。悉為文宣所敬。迭興講席矣。

人物簡介

續(xù)高僧傳·卷第五 義解篇初
釋法申。本姓呂。任城人也。祖世寓居青州。申幼出家。夙懷儒素廣學經(jīng)論。妙思獨遠彌歷年祀。規(guī)空畫有日夜惆悵。隱士平原明曇聊嘲之曰。三陽在節(jié)明辰淑景。何不飲美酒賦新詩。而終日竟歲瞪視四壁。百年俄頃。知得成儒素以不。答曰。蓋是平生鄙好。何論得失。頃之而大明成論。譽美州鄉(xiāng)值宋太始之初莊嚴寺法集。敕請度江住安樂寺。累當師匠道俗欽賞。建元之中遭本親遠喪。道途回岨有礙北歸。因爾屏絕人事杜塞講說。逮齊竟陵王蕭子良永明之中。請二十法師。弘宣講授苦相徵屈。辭不獲免。當斯之盛無與友者。兼又淳厚仁慧不出厲言。安閑守素不狎人世。以天監(jiān)二年卒。春秋七十有四。時復有道達慧命。并以勤學顯名。達姓裴。河東聞喜人。住廣陵永福精舍。少以孝行知名。拯濟危險道閏江濆。永明中為南兗州僧正在職廉潔雅有治才。罷任之日唯有紙故五束?;勖鼜V陵人。住安樂寺。開濟篤素。專以成實見知。
丘仲起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南朝齊吳興武康人,字子震。宋明帝、后廢帝時,為儀曹郎、太子領軍長史。入齊,為晉平太守。清廉自立。官至廷尉。
全宋文·卷五十六
仲起字子震,吳興人,泰始中為儀曹郎,歷晉平太守,遷廷尉。
僧道貴 朝代:南梁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1—516 【介紹】: 南朝梁比丘尼。長安人,俗姓壽。少即善研機理,十七歲出家,博覽經(jīng)律。齊竟陵王蕭子良敬重之,為造頂山寺,請為知事,固辭,乃以為禪范。得人施予則廣興福業(yè),不以纖毫潤己身。
比丘尼傳·卷第四
道貴。本姓壽。長安人也。幼清夷沖素。善研機理志干勤整。精苦過人誓弘大化。葷鮮不食。濟物為懷。弊衣自足。誦勝鬘無量壽經(jīng)不舍晝夜。父母愛念使其為道。十七出家博覽經(jīng)律究委文理。不羨名聞。唯以習道為業(yè)。觀境入定。行坐不休。悔過發(fā)愿。言辭哀懇聽者震肅。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善相推敬。為造頂山寺以聚禪眾。請貴為知事。固執(zhí)不從。請為禪范。然后許之。于是結桂林下棲寄畢世。縱復屯云晦景委雪埋山。端然寂坐曾無間焉。得人信施廣興福業(yè)。不以纖毫自潤己身。年八十六。天監(jiān)十五年而卒。葬于鐘山之陽也。
僧慧緒 朝代:南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431—500 【介紹】: 南朝齊女僧。高平人,俗姓閭丘。為人高率方直,略無回避。年十八出家。初住荊州三層寺。豫章王蕭嶷還都,邀至京師,為造福田寺,常召入府講經(jīng)。齊武帝時又為建集善寺。
比丘尼傳·南齊
慧緒。本姓周。閭丘高平人也。為人高率疏遠。見之如丈夫不似婦人。發(fā)言吐論甚自方直。略無所回避。七歲便蔬食持齋志節(jié)勇猛。十八出家住荊州三層寺。戒業(yè)具足道俗所美。時江陵有隱尼。西土德望。見緒而異之。遂忘年契意相攜行道。嘗同居一夏。共習般舟。心形勤苦晝夜不息。沈攸之為刺史普沙簡僧尼。緒乃避難下都。及沈破敗后復還西。齊太尉大司馬豫章王蕭嶷。以宋升明末出鎮(zhèn)荊陜。知其有道行迎請入內(nèi)。備盡四事。時有玄暢禪師。從蜀下荊。緒就受禪法究極精妙。暢每稱其宿習不淺。緒既善解禪行兼菜蔬勵節(jié)。豫章王妃及內(nèi)眷屬。敬信甚深從受禪法。每有?施。受已隨散。不嘗儲畜意。志高遠都。不以生業(yè)關懷蕭。王要共還都。為起精舍在第東田之東。名曰福田寺。常入第行道。永明九年自稱忽忽苦病亦無正惡。唯不復肯食。顏貌憔悴苦求還寺。還寺即平愈。旬日中輒復請入。入轉如前。咸不知所以。俄而王薨禍故相續(xù)。武皇帝以東田郊迥更起集善寺。悉移諸尼還集善。而以福田寺別安外國道人阿梨。第中還復供養(yǎng)善讀誦咒。緒自移集善寺以后。足不復入第者數(shù)年。時內(nèi)外既敬重此尼。每勸其暫至后第內(nèi)。竺夫人欲建禪齋。遣信先咨請。尼云甚善。貧道年惡。此叚實愿一入第與諸夫娘別。既入齋。齋竟自索紙筆作詩曰。世人或不知。呼我作老周。忽請作七日。禪齋不得休(后復有十字道別今忘之)作詩竟言笑接人。了不異常日高傲也。因具敘離云。此叚出寺方為永別。年老無復能入第理。時體中甚康健。出寺月馀。便云病。乃無有異于恒少日而卒也。是永元元年十一月二十日卒。時年六十九周舍為立序贊。又有德盛尼。德合志同為法眷屬。行道習觀親承音旨也。
僧瑾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 利物科
沛國隱士朱建子也。少博覽。尤善莊老。至廣陵。詣沙門曇因落發(fā)。為弟子游建鄴。湘東王從受五戒。及王踐祚。詔以瑾為天下僧主。好營福業(yè)。所俸給賜予。起靈基靈招兩寺。上晚多諱。犯者輒死。瑾以匡諫。免者眾。然恩禮亦自此衰矣。元徽中沒。壽七十。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釋僧瑾。姓朱。沛國人。隱士建之第四子。少善莊老及詩禮。后行至廣陵見曇因法師。遂稽首一面伏膺為道。游學內(nèi)典博涉三藏。后至京師值龍光道生。復依憑受業(yè)。初憩治城寺。宋孝武敕為湘東王師。苦辭以疾。遂不獲免。王從請五戒甚加優(yōu)禮。先是智斌沙門。初代曇岳為僧正。斌亦德為物宗善三論及維摩思益毛詩莊老等。后義嘉構釁。時人讒斌云。為義嘉行道。遂被擯交州。時湘東踐祚。是為明帝。仍敕瑾使為天下僧主。給法伎一部親信二十人月給錢三萬。冬夏四時賜并車輿吏力。凡諸外鎮(zhèn)皆敕與。瑾辭。四方獻奉。并問僧正得未。其見重如此。瑾性不蓄金皆充福業(yè)。起靈根靈基二寺。以為禪慧棲止。及明帝末年頗多忌諱。故涅槃滅度之翻。于此暫息。凡諸死亡兇禍衰白等語。皆不得以對。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瑾每以匡諫恩禮遂薄。時汝南周颙入侍帷幄瑾嘗謂颙曰。陛下比日所行殊非人君舉動。俗事諷諫無所復益。妙理深談彌為奢緩。唯三世苦報最切近情。檀越儻因機候正當陳此而已。帝后風疾。數(shù)加針灸痛惱無聊。輒召颙及殷洪等。說鬼神雜事以散胸懷。颙乃習讀法句賢愚二經(jīng)。每見談說輒為言先。帝往往驚曰。報應真當如此。亦寧可不畏。因此犯忤之徒屢被全宥。蓋瑾之所因為得人也。瑾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九。 復有沙門曇度。續(xù)為僧主。度本瑯琊人。善三藏及春秋莊老易。宋世祖太宗并加欽賞。及少帝乖禮。度亦行藏得所。舉動無忤。止于新安寺。同寺又有釋玄運者。亦精通大小乘。張永張融并升堂問道。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朱。沛國人。隱士逮之第四子也。少善莊老。及詩禮。后行至廣陵。見曇因法師。遂稽首伏膺。游學內(nèi)典。博涉三藏。后至京師。值龍光道生。復依受業(yè)。初憩冶城寺。宋孝武敕為湘東王師。王從請五戒。甚加優(yōu)禮。時湘東踐祚。是為明帝。仍敕瑾為天下僧主。給法伎一部。親信二十人。月給錢三萬。冬夏四賜。并車輿吏力。瑾性不蓄金。皆充福業(yè)。起靈根靈基二寺。以為禪慧棲止。及明帝末年。頗多忌誦。故涅槃滅度之幡。于此暫息。凡諸死亡兇禍衰白等語。皆不得以對。因之犯忤而致戮者。十有七八。時汝南周颙。入侍帷握。瑾謂颙曰。陛下比日所行。諷諫無益。唯三世苦報。最切近情。檀越倘因機候。正當陳此。帝后風疾數(shù)加。痛惱無聊。輒召颙及殷洪等。說鬼神雜事。以散胸懷。颙乃習讀法句。賢愚二經(jīng)。每見談說。輒為言先。帝往往驚曰。報應真當如此。亦寧可不畏。因此犯忤之徒。屢被全宥。瑾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七十有九。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生顓頊氏。長安人。有志節(jié)。解大小乘經(jīng)。年少為沙門。名聞關中。西羌赫連孛孛犯長安。避止東都。久之游吳。會稽太守孟顗。迎居山陰靈嘉寺。太始初。被詔至都下。講大法鼓大涅槃等經(jīng)。道俗常千人。以嗜披讀。致雙瞽。猶俾弟子。唱涅槃經(jīng)日一過。元徽中歿。壽九十四。時有曇機道憑者。皆以講學知名。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釋超進。本姓顓頊氏。長安人。篤志精勤幼而敦學。大小諸經(jīng)并加綜采。神性和敏戒行嚴潔。故年在未立而振譽關中及西虜勃勃赫連寇陷長安。人情危擾法事罷廢。進避地東下止于京師。更精尋文旨開暢講說。頃之進適姑蘇復弘佛法。時平昌孟顗守在會稽。藉甚風猷乃遣使迎接。安置山陰靈嘉寺。于是停止浙東講論相續(xù)。邑野僧尼及清信男女。并結菩薩因緣伏膺戒范。至宋太始中被徵出都講大法鼓經(jīng)。俄而旋于會稽。還紹法化。以大涅槃是窮理之教。每留思踟躕累加講說。凡結齋會者無不必請。若值他許則為移日。后年衰腳疾不堪外赴。并送食于房以希冥益。進為性篤好經(jīng)典看尋苦至。及年老失明。猶使弟子唱涅槃經(jīng)。旬中一遍。其耽好若此。以宋元徽中卒。春秋九十有四。時有曇機法師。本姓趙氏。亦長安人。值關中寇亂。避地東下游觀山水。至于稽邑善法華毗曇。時世宗奉與進相次。郡守瑯琊王琨請居邑西嘉祥寺。寺本琨祖薈所創(chuàng)也。時又有釋道憑者。亦是當世法匠。而執(zhí)性剛忤。論者少之。
釋慧亮 朝代:南朝宋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七 攝念科
出董氏。東阿人。師事慧靜。有高名。能講法華涅槃大小品。過江止何園寺。學徒云委。顏延之張緒嘆曰。安汰玉振于前。斌亮金聲于后。微言妙論。將絕復興。此豈易得哉。元徽中歿。壽六十三。著通玄論。
高僧傳·卷第七 義解四
釋慧亮。姓姜。先名顯亮。為東阿靖公弟子。少有清譽。時人呼靖為大師。亮為小師。雖年望未逮而風軌繼之。后立寺于臨淄講法華大小品十地等。學徒云聚千里命駕。后過江止何園寺。顏延張緒眷德留連。每嘆曰。安汰吐珠玉于前。斌亮振金聲于后。清言妙緒將絕復興。太始之初莊嚴寺大集簡閱義士。上首千人。敕亮與斌遞為法主。當時宗匠無與競焉。宋元徽中卒。春秋六十三矣。著玄通論。今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