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871,分259頁顯示  上一頁  145  146  147  148  149  151  152  153  154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僧法常( 牧溪 )
釋凈日(東巖 寥 )
釋如珙(子璞 橫川 正則 )
釋炳同(野翁 張 )
釋行海(雪岑 )
丘烈(希文 )
釋契祖( 佛心正悟禪師 )
釋惟符(石帆叟 )
釋雄辯( 洪鏡 世稱 法師 )
釋膽巴(別稱 金剛上師、功嘉葛剌思 大覺普惠廣照無上膽巴帝師 )
釋自閑(云屋 葉 )
僧志德(云巖 佛光大師 )
釋印原(古先 藤 )
文天祥(世稱 文信公、文文山 履善、宋瑞、天祥 文山、浮丘道人 忠烈 云孫 )
僧園?。?span id="ywgnac7" class='charType'>字 仲寶 蓮庵 )
僧法常 朝代:宋末元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1281 【介紹】: 宋僧。蜀人,俗姓李,號牧溪。曾因抨擊賈似道被捕。善畫山水人物鳥獸,俱隨筆點墨而成,形神兼?zhèn)?。存世作品有《觀音圖》、《羅漢圖》、《猿圖》及《寫生卷》等。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凈日。號東巖。俗居南康之都昌。姓寥氏。幼絕葷。蔬果自持。十五祈親。祝發(fā)廬山之香林。鮐背長身。圓相杰耀。訪道仰山石霜。遂入浙。叩癡絕。越二夏不契。登徑山。見無準(zhǔn)。準(zhǔn)大許之。后謁西巖惠于天童?;?。無準(zhǔn)大弟子也。其提示。一秉于準(zhǔn)。危機敏鋒。迎拒莫睹。風(fēng)止水息。渙然帖順。遂密契其旨。卒服從之。俾守藏室。后開先無文璨。屈為第一座。璨。亦禪俊出者。繇是譽聞益彰。宋景定中。江東帥汪立信慎許可。推以主圓通。繼領(lǐng)東林。至元壬辰。遷育王。未幾。歸隱雪竇。大德庚子。僉議主天童。師之行。峻潔以完。語溫氣和。眾益得以親。納其徒。俾明徹復(fù)性。不侈于言。解其蔓惑。處于世。若無所施為。遐邇向慕。緣福無踵而至。而于天童。功最著。久居?xùn)|林。他俗警眾民。爭繪以祝。故其興天童。廬山之民。奉貲以助尤夥。生宋嘉定十四年辛巳。終至大元年戊申。年八十有八。臘七十有一。將示寂。戒弟子。書韻語以示。曰。天為蓋兮地為函。吾奚為乎塔與庵?;椅峁琴馍胶?。言已矢兮勿镵。越二日沐浴。端坐而逝。就化。齒根不壞。藏于西巖之清風(fēng)塢。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如珙(一二二二~一二八九),字子璞,號橫川,俗姓林,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年十五從季父釋正則祝發(fā)。預(yù)戒于本州廣慈院。出學(xué)于外,初從石田薰于靈隱,繼留從癡絕沖。又往太白投天目禮。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為臨安府凈慈寺首座,繼領(lǐng)瑞安府雁蕩山靈巖寺。八年,移住雁蕩山能仁寺。元世祖至元二十年(一二八三),移住明州阿育王山廣利寺。二十六年卒。有本光編《橫川如珙禪師語錄》二卷,收入《續(xù)藏經(jīng)》(名誤為行珙)。事見《語錄》及《牧潛集》卷三《橫川和尚塔記》,《續(xù)燈存稿》卷四、《增集續(xù)傳燈錄》卷四有傳?!♂屓珑钤?,以輯自《語錄》卷上的偈頌編為第一卷,以《語錄》卷下的詩編為第二卷,輯自他書者附于卷末。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如珙。字子璞。永嘉林處士。娶宗正寺丞康公丕祖之女舉三子。師其季也。生于宋嘉定壬午。處士。以師孩孤。狷潔不肉食。難養(yǎng)于俗。其季父。有為禪沙門者。名正則。年十五從其祝發(fā)。預(yù)戒后即行參訪。初從石田于靈隱。及癡絕至。猶留從之。然終疑礙無入。聞天目禮禪師太白眾盛。往投以疑。目察其可受。為舉南山筀筍東海烏賊。師儗對。目隨掌之。因忽有省。遂留給侍。國清斷橋。明眼謹肯可求藏主得師。橋遷凈慈。為第一座。橋嘗言。第一座有行解??蓭煴碓紫?。乃以師領(lǐng)雁山靈巖禪寺。說法嗣天目。師疾宗唱之濫古響。瘖郁于可不可。白黑無所諱。為提拈贊示。必崖聳標(biāo)立。務(wù)特起以映于古。不少牽避于俗好惡。其辯強自勝若此。然與人語囁吻。促刺不敢出。視之巽愿人也。其蓄眾慈以誠。不為銜勒威控之術(shù)。或面諍抗倔不遜旁聽皆憤。師終無所罰。更收拭進。使之不以忤己為銜。人始嫌其不威。久而懷之。舉遷能仁。丙子之亂。乃歸放牧寮。辭病閉臥。不應(yīng)外。至元二十年。忽有旨。授師育王廣利禪寺。師愕眙。謂非己。疑拒累月乃受。蓋有奏于上者。而不以告。其遷能仁亦然。自公選道廢。位以求得。惟師皆自至。時論榮之。師既引宗據(jù)祖。屏遏今學(xué)。年漸歲炙。以取慕信。當(dāng)教法衰殘。諸老師物故。學(xué)者無所往。皆聚于師。故季年聲實喧震。傾撼天下。然師未嘗以望譽怙挾。慢略細故。雖瓦埏木植。羹??辛咸。碎屑之間。即眾所資仰。必盡其慮力。咸有跡可觀述。凡六年乃退。前退之歲。為藏穴寺側(cè)。曰此庵。將沒造曰。吾旦日行矣。歸坐。書所以訣眾者而化。年六十八。至元二十六年三月也。師樸。外少飾中凝不雜。能持坦坦。不變于怒喜怨愛。晚居能仁育王。道益光。師亦懼于無傳。講誘孜孜。未有厭位。卻眾嗜閑意?;蚱榷畡t忻然。避脫棄比毛秕。不以進退順通懷蠆芥。弟子稟遺誡。窆全身于塔。師自預(yù)為塔銘及訣眾語。與所說法。有錄。高安釋圓至。序而行焉。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七
釋如珙,字橫川,姓林氏,永嘉人也。生有特性,不嘗肉食,叔父正則乃為之落發(fā)。初見石田于靈隱,時國清斷橋延典藏錀。及遷凈慈,命為首座。元至元十年,有旨授珙育王,懋暢宗風(fēng),行修精實,指示法門,深入玄妙。敩人行履,自明去來。一日忽自謂曰:“今年六十六,死日將至,火之乎,土之乎?”西堂唯庵貫云:“古鄮山中有一片地,荒草凄然,足安舍利?!币虔B石為塔,而自銘焉,詞曰:“天生一穴,藏我枯骨,骨朽成土,土能生物,結(jié)個葫蘆掛趙州壁,永脫輪回起三世佛?!睂{,書訣而化。時至元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也。

人物簡介

元詩紀(jì)事
炳同,字野翁,新昌張氏子,居明州仗錫寺。
新續(xù)高僧傳·雜識篇第十之二
釋炳同,字野翁。姓張氏,新昌人。得法于大川濟。宋亡之日,避跡仗錫十二年,出主華藏三載,復(fù)還仗錫,榜其室曰“晚泊”。閉戶書《法華經(jīng)》。有“老來非厭客,靜里欲書經(jīng)”之句。一時遺老,黃則堂、文本心、黃東發(fā)、舒閬風(fēng)、周伯弼咸與之游。晚主雪竇,以“寄幻”顏所居。元大德六年示寂,壽八十,臘六十八,提刑牟獻銘其塔。有《送僧之華頂見溪西》詩:“高高峰頂屹云中,八十溪翁也眼空。相見莫言行腳事,累他雙耳又添聾?!?/blockquote>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行海(一二二四~?)(生年據(jù)本集卷上《癸酉春僑居無為寺歸云閣以十五游方今五十為題信筆十首》推算),號雪岑,剡(今浙江嵊縣)人(同上書《歸剡》)。早年出家,十五歲游方,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住嘉興先福寺(同上書《丁卯秋八月奉檄住嘉興先福寺》)。有詩三千馀首,林希逸選取其中近體二百馀首為《雪岑和尚續(xù)集》二卷。事見本集林希逸跋?!♂屝泻T?,以《雪岑和尚續(xù)集》抄本(藏中國科學(xué)院圖書館)為底本,校以日本寬文五年(一六六五)刻本(簡稱日刻本,藏日本內(nèi)閣文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海州朐山人,徙居平江常熟,字希文。丘礪子。以父澤授蕪湖簿,通州司理,知丹徒縣。理宗景定中任真州通判。度宗咸淳十年為江東安撫司參議官。元兵來攻,使者委印而去,城失守,護印匿民間。將赴行在,至吳地遇疾,平江知府陳謙亨為上印于朝,方擬進秩而卒。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雜科篇
契祖。同安張氏生。亦師付法子。使嗣位行湘師事者。善說法要。渾然天成。賜號佛心正悟禪師。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七
契祖者,出泉之同安嘉禾張氏。宋寶祐中,侍元智法師,智奇其材,以龍象期之。元至元二十九年,恩始以西禪凈淑致之上坐。嘗寢疾,恩饋藥資,郤之以偈曰:“正坐虛消人信舍,生身受此鐵園殃。冶金熱炭都呑盡,那更教人入鑊湯。”恩由是益愛其為人,及授以席,凜凜自持。蓋開元以六百載,同門異爨之宅,集百有二十院之眾,一旦合之,恩既褒然首舉,造大僧堂,闡此愿力,聿弘制作,極盛之后,殊難為繼,乃祖受茲重托,矢以肫誠,將以敬恪,朝夕勤懇。二十有八年。達官貴人蒞斯寺者,瞻其儀范,尊禮有加,謂為?;廴艘病R其事跡以聞,詔賜“佛心正悟”之號。祖善說法語,渾然天成。
釋惟符 朝代: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八二四一
惟符,號石帆叟,咸淳間住南山凈慈寺。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第一之二
釋雄辯,賜號洪鏡,姓李氏,善闡人也。才思俊倜,聰穎絕倫,語音輕利,善通方言。少年出家,事子云國師,為上足弟子。元世祖既破大理,段氏遺孽,轉(zhuǎn)徒朝元,南詔僧侶隨入華夏。逾歲,雄辯亦復(fù)北來居中國。二十五年,更事四師,皆當(dāng)世大德,最后登班集之堂,嗣壇主之法,研窮方等,妙解玄理,其學(xué)大備,乃喟然嘆曰:佛法種子不絕于世,矯矯龍象豈擇地而行?吾其南歸將以方言譯其經(jīng)論,饟我荒服。因詣壇主乞白其語于帝師,遂為璽書以賜之,號曰洪鏡。既歸,取《圓覺》諸經(jīng)及《摩訶衍四絕綸(論)》,翻以僰語,反復(fù)論辯,曲盡幽微,而詞旨淺近,通于俗說,故其書盛傳,習(xí)者益眾。六詔玄風(fēng),普及婦孺,實自茲始。當(dāng)其攝齋升講,口如泉瀉,滔滔不竭,人稱雄辯法師,足副其名云。時梁王為云南王,以天屬之尊,事之甚嚴。雄辯晚歲精進行道,化人及物,本諸慈惠,于是德聲遐布,法隆荒徼,四眾歸之,達數(shù)萬指,而自視欿然。蓋其猛志邁修,閎愿慈忱,有不可思議者。以大德五年十一月九日坦化,壽七十有三,臘四十有七,荼毗時見有五色舍利,其他異徵甚多。弟子玄堅建塔于玉案山陽,所譯經(jīng)論多僰人語言,華俗不曉,故不流入中土,今雖有傳書,罕見善本。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0—1303 【介紹】: 名一作功嘉葛剌思。元吐蕃朵甘斯旦麻人。幼從西天竺古達麻失利傳習(xí)梵文經(jīng)典,得其法要。世祖中統(tǒng)間,以帝師八思巴薦,見世祖。至元末,以不容于時相桑哥,謫潮州。桑哥敗,還大都。后為成宗禱疾,賜與甚厚,詔分御前校尉十人為之導(dǎo)從。
神僧傳·卷第九
國師膽巴者。一名功嘉葛剌思。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從西天竺古達麻失利。傳習(xí)梵秘得其法要。世祖中統(tǒng)間帝師八思巴薦之。時懷孟大旱。世祖命禱之立雨。又嘗咒食投龍湫。頃之奇花異果涌出波面。取以上進。世祖大悅。樞密副使月的迷失鎮(zhèn)潮。而妻得奇疾。膽巴以所持數(shù)珠加其身即愈。又嘗為月的迷失言異夢。及已還朝期后皆驗。元貞間海都犯西番界。成宗命禱于摩訶葛剌神。已而捷書果至。又為成宗禱疾遄愈。賜予甚厚。且詔分御前校尉十人為之導(dǎo)從。成宗北巡。命膽巴以象輿前導(dǎo)。過云川語諸弟子曰。此地有靈怪恐驚乘輿當(dāng)密持神咒以厭之。未幾風(fēng)雨大至。眾咸驚懼惟幄殿無虞。復(fù)賜碧鈿杯一。大德七年夏卒。皇慶間追號大覺普惠廣照無上膽巴帝師。
補續(xù)高僧傳·譯經(jīng)篇
膽巴。此云微妙。西番突甘斯旦麻人。幼孤。依季父。聞經(jīng)聲止啼。年十五六。精通顯密諸部。世祖居潛邸。聞西國有綽理哲瓦道德。遣使迎之。時綽瓦已歿。廓丹大王。以師應(yīng)命。既至。上問曰。師之佛法。比叔何如。對曰。吾叔佛法如大海水。吾所得舌點而已。上笑顧左右曰。種性不凡。遂禮以為師。王公以下。皆秉戒師。宿具靈心。咒語精密。凡有禱祈。感應(yīng)之疾。如風(fēng)馳電卷。不可思議。時懷孟大旱。咒之立雨。嘗咒食投龍湫。頃之。奇華異果。涌出波面。取以上進。樞密副使月的迷失鎮(zhèn)潮。其妻得奇疾。百方無效。師但咒數(shù)珠以加其身。不知病之去也。元貞間。海都犯西番界。成宗謀于師。咒之而捷。又以咒水。起上于垂死。上北狩。師象輿在前。過云州。語弟子曰。此地有靈怪。上至必有薄警。當(dāng)以咒勝之。后果風(fēng)雨暴至。眾咸震懼伏草中。獨行幄無少挫撓。初相哥。受師戒。繼為帝師門人。為人豪橫自肆。師責(zé)而不悛。繇是銜之。逮登相位。懼師讜直。因譖之于上。師遂有潮陽之行。相哥既以罪誅。上患股。召師還京。建師子吼道場。七日于內(nèi)殿。而上愈。言及相哥。師以宿業(yè)為對。上以國用不足。欲徵稅于僧。師奏曰。昔成吉思皇帝。有國之日。疆土未廣。尚免僧徵。今四?;焱?。萬邦入貢。豈因微利而棄成規(guī)。倘蠲其賦。則身安志專。庶可勤修報國。上悅而止其事。乙未。被詔住大護國仁王寺。癸卯夏示疾。上遣醫(yī)候視。師笑曰。色身有限。藥豈能留。但問左右。今何時。曰。日午矣。即斂容端坐而逝。上聞悲悼。賜沉檀眾香。結(jié)塔茶毗?;鸷箝_視。頂骨不壞。舍利不知其數(shù)。建塔仁王寺。西域秘密之教。以大持金剛為始祖。累傳至師。益顯著。故有金剛上師之稱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自閑(一二三一~一三一二),號云屋,松陽(今屬浙江)人。俗姓葉。年十三于福安院剃度,后居婺之仰庵。元成宗大德間住持金華智者寺?;蕬c元年卒,年八十二。事見《蒲室集》卷一二《金華智者寺云屋閒禪師塔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5—1322 【介紹】: 元僧。山東東昌人,號云巖,俗姓劉。年十二受經(jīng)于順德開元寺。至元末,世祖召見,命主建康天禧、旌忠二寺,日講《法華》、《楞嚴》、《金剛》、《華嚴》等經(jīng),賜號佛光大師。
大明高僧傳·卷第二 解義篇第二之二
釋志德號云巖。山東東昌鎦氏子也。十二受經(jīng)于順德開元寺海聞和尚。聞?wù)娑ǚㄕ侦◣煷蠛氪榷髯谥加邶埮d寺。徑從之學(xué)而盡得其蘊。至元二十五年詔江淮諸路立御講三十六所。務(wù)求其宗正行修者分主之。德被選世祖召見賜宴并紫方袍。命主天禧旌忠二剎。日講法華華嚴金剛唯識等疏三十一年。特賜佛光大師之號。每與七眾授戒。必令其父母兄弟相教無犯。至于然香然頂指為終身誓。居久盡出衣缽新其殿廡樓閣?;驓q儉乃煮糜食餓殍數(shù)萬人。建康流俗尚醪醴好結(jié)官吏。德獨以律繩自。徒眾謹飾出止。若互用常住物者誤一罰百。故犯者擯之。居天禧三十馀年。一衲一履終身不易。午過不食夜則危坐達旦。以苦誦喪明。忽夢梵僧迎居內(nèi)院高座??罩猩⒒ㄈ缬?。因示微疾。至治二年二月七日猶誦經(jīng)不輟。頃之辭眾安坐而化。世壽八十八。龕留二十一日。顏貌紅潤如生。阇維舍利無算。會者數(shù)萬人。塔江寧張家山。學(xué)士趙孟頫為銘。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二
釋志德,號云巖,東昌鎦氏子也。年十二,受經(jīng)于順德開元寺海聞。后聞?wù)娑ǚㄕ侦蠛甏榷髯谥加邶埮d寺,徑從之學(xué),而盡得其蘊。至元二十五年,詔江淮諸路立御講三十六所,務(wù)求其宗正行修者分主之。德被選,世祖召見,賜宴并紫方袍,命主天禧、旌忠二剎,日講《法華》、《華嚴》、《金剛》、《唯識》等疏。三十一年,特賜“佛光大師”之號。每與七眾授戒,必令其父母兄弟相教無犯,至于熱香頂指為終身誓。居久之,盡出衣缽,新其殿廡樓閣?;驓q儉,乃煮糜食餓殍數(shù)萬人。建康流俗,尚醪醴,好結(jié)官吏。德獨以律,自繩徒眾,謹飾出止,若互用常住物者,誤一罰百,故犯者擯之。居天禧三十馀年,一衲一履終身不易,午過不食,夜則危坐達旦。以苦誦喪明,忽夢梵僧,迎居內(nèi)院,高坐空中,散花如雨,因示微疾。至治二年二月七日,猶誦經(jīng)不輟,頃之,辭眾安坐而化。世壽八十八,龕留二十一日,顏貌紅潤如生,阇維舍利無算,會者數(shù)萬人,塔江寧張家山。學(xué)士趙孟頫為銘。

人物簡介

補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
印原。字古先。相州藤氏子。藤為國中貴族。師生有異徵。垂髫時。輒刻木為佛陀像。持以印空。人異之。十三剃發(fā)受具戒。遍歷諸師戶庭。咸無所證入。乃嘅然嘆曰。中夏乃佛法淵藪。盍往求之乎。于是。絕鯨波之險。奮然南游。初參無見頂公于天臺華頂。公語之曰。汝緣不在此。中峰本公。現(xiàn)說法杭之天目山。爐韛正赤。此真汝導(dǎo)師。宜急行。師即蓬累而出。往見中峰。中峰一見。遽命給侍左右。屢呈見解。輒遭呵斥。退而涕泣。至于飲食皆廢。中峰憐其誠懇。乃謂之曰。此心包羅萬象。迷則生死。悟則涅槃。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驅(qū)斥。涅槃之悟。猶是入眼金塵。當(dāng)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則焦頭爛額。唯存不退轉(zhuǎn)一念。生與同生。死與同死。自然與道相符脫。使未悟之際。千釋迦。萬慈氏。傾出四大海水。入汝耳根??偸翘撏龎m勞。皆非究竟之事也。師聞遍身汗下。益厲精猛積之之久。忽有所省?,F(xiàn)前境界。一白無際。中峰印之。復(fù)見諸大老。皆無異詞。會清拙澄公。將入日本建立法幢。師送至四明。澄公曰。子能同歸。以輔成我乎。師曰。云水之蹤。無住無心。何不可之有。即攝衣升舟。其后澄公能化行于遐邇者。皆師之力也。然瓣香酬法乳。的歸之中峰。師化大行。專以流通大法。建立梵宮為事。若丹州之愿勝。津州之保壽。江州之普門。信州之盛典。房州之天寧。皆郁然成大蘭若。而建長之西。復(fù)創(chuàng)廣德庵。命其徒守之。如慧林。等持。真如。萬壽。凈智。皆師受請弘化之剎。勞績之見不與焉。年度比丘千馀人。非所度而受法稱弟子者。不與焉。師臨眾端嚴。見者若未易親。及聞其誨者。溫若春陽。莫不悅服而去。人有來求法語偈頌者。濡毫之頃。翩翩數(shù)百言。曾不經(jīng)意。皆契合真如。師不自以為是也。取語錄并外集。投火中曰。吾祖不立文字。留此糟粕何為。門人欲畫師像。預(yù)索贊語。師作一圓相。題其上曰。妙相圓明。如如不動。觸處相逢。是何面孔。其方便為人皆類此。甲寅春正月。坐化于長壽院。
新續(xù)高僧傳·習(xí)禪篇第三之八
釋印原,字古先,姓藤氏,日本國人也。世居相州,為國貴族。生有異徵,垂髫時,輒刻木為佛陀像,持以印空。父奇之曰:“是兒于菩提有緣,宜使之離俗,學(xué)究竟法?!备Π藲q,歸桃溪悟公,執(zhí)童子役。年十三,即剃發(fā),受具足戒。自時厥后,遍歷諸師戶庭,無所證入。乃慨然曰:“中夏為佛法淵藪,盍往求之。”于是浮海南游,飄然西渡,初至天臺參無見睹于華頂峰,睹語之曰:“爾緣不在斯。中峰本以高峰上足,說法杭之天目山,爐火正赤,往來學(xué)徒無不受其鍛鍊,此真汝導(dǎo)師也?!痹焱]中峰,一見遽命給侍左右。屢呈見解,中峰呵之曰:“根塵不斷,如纏縛何?”原退而悲泣,飲食皆廢。中峰憐其誠懇,乃謂之曰:“人惟此身,包羅萬象,迷則生死,悟則涅槃,生死之迷,固是未易驅(qū)斥。涅槃之悟,猶是入眼金塵。當(dāng)知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則焦首爛額,唯存不退轉(zhuǎn)一念,生與同生,死與同死,自然與道相符。若當(dāng)未悟之際,千釋迦,萬慈氏,傾四海大水入汝耳根,總是虛妄塵勞,皆非究竟?!痹勚挥X通身汗下,無晝無夜,未嘗暫舍,積之又久。一夕忽有所省,見前境界一白無際。急趨丈室告中峰曰:“原已撞入銀山鐵壁去也?!敝蟹逶唬骸凹热脬y山鐵壁,來此何為?”由是矚機生悟,超然領(lǐng)解。十二時中觸物圓融,無纖豪滯礙。未幾辭去,往謁虛谷靈、古林茂、東嶼海、月江印,此四公者,道譽隆隆,各據(jù)高座,展化一方。見其證悟親切,機鋒穎利,莫不以“叢林師子兒”稱之。會清拙澄將入日本建立法幢。原送至四明,澄曰:“子能同歸以輔我乎?”原曰:“云水之蹤,無住無心,何不可之有?”即攝衣升舟。其后澄之行化遐邇,皆原之力也。已而出世甲州慧林,瓣香酬恩,卒歸之中峰,黑白來依,猶萬水赴壑。古山源議革城州等持教寺為禪,物論非原無以厭伏眾心,竟迎原主之。俄住州之真如,又遷萬壽,又遷相之凈智。及謝去,更行化于奧州。原之族兄藤君新建普應(yīng)寺,延原為開辟住持,方起而應(yīng)之,關(guān)東連帥源公建長壽院于相州,復(fù)請開山兼主圓覺,原又赴之。未幾,遷建長。其說法度人,孜孜弗懈,無異慧林時。后退歸長壽,有終焉之志。歲在甲寅正月,忽示疾。至二十三日夜參半,召門人曰:“吾今日逝矣,爾等恪守常訓(xùn),使法輪弗替可也”。黎朋賓明,候問起居應(yīng)接如平昔,及午,呼侍者曰:“時至矣,可持觚翰來?!奔爸?,復(fù)曰:“吾塔已成,唯未書額爾?!蹦耸謺靶挠 倍?,入室端坐,泊然入滅。世壽八十,僧臘六十又八。弟子奉全身瘞焉。初原以流通大法,建立梵宮為事。若丹州之勝愿,津州之保壽,江州之普門,信州之盛興,房州之天寧,皆蔚然成大蘭若。而建長之西,復(fù)創(chuàng)廣德庵,命其徒守之。故先后所度比丘一千馀人。平生端嚴若神,雖燕坐之時,儼若臨眾,目光炯炯射人。見者若未易親炙,及聆其誨語,溫若陽春,莫不心悅誠服。有求法語偈頌者,濡毫之間,洋洋數(shù)百言,曾不經(jīng)意,皆契合真如,猶不自以為是,取語錄并外集投于火中曰:“吾祖不立文字,但傳心印,留此糟粕何為?!遍T人欲為畫像且索贊語,原乃自作一圓相,題其上曰:“妙相圓明,如如不動。觸處相逢,是何面孔?!逼浞奖銥槿私灶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36—1283 【介紹】: 宋吉州廬陵人,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理宗寶祐四年進士第一。開慶初元兵攻宋,宦官董宋臣主遷都,天祥上書請斬宋臣,進御敵之計,未被采納。任軍器監(jiān)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草制語譏賈似道,遭劾罷。度宗咸淳九年起任湖南提刑,改知贛州。恭帝德祐初元軍東下,破家財為軍費,率義兵萬人入衛(wèi)臨安。次年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出使元軍議和,被拘至鎮(zhèn)江,后脫逃回朝。端宗即位,復(fù)拜右相兼樞密使,因與左相陳宜中議論不合,率兵在福建、廣東堅持抗元,收復(fù)州縣多處。祥興元年被俘于五坡嶺,次年拒元將張弘范誘降,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心志。后被囚于元大都三年,屢拒威逼利誘,視死如歸。臨刑作《正氣歌》。謚忠烈。有《文山集》。
全宋詩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三),初名云孫,字天祥,后以字為名,改字履善,中舉后又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理宗寶祐四年(一二五六)進士。開慶元年(一二五九)為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景定二年(一二六一)除秘書正字,累遷著作佐郎兼刑部郎官。以上疏劾董宋臣,出知瑞州。五年,遷江西提刑。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召除尚右郎官。五年,知寧國府。六年,召除軍器監(jiān)兼學(xué)士院權(quán)直,以忤賈似道,罷。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十年,改知贛州。恭帝德祐元年(一二七五),元兵渡江,應(yīng)詔勤王,除樞密副都承旨,浙西江東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撫大使。二年,除右丞相、樞密使,詣元軍議和,被拘。押至鎮(zhèn)江,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溫州。同年五月,端宗繼位,改元景炎,召赴福州,拜右丞相、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與元兵周旋于汀州、漳州一帶。景炎二年,敗于空坑,出南嶺。三年,授少保、信國公,移屯海豐,軍潰被執(zhí)北行,在道絕食八日不死。拘燕三年,終不屈。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遇害。著作遭難后散佚,元元貞、大德間其鄉(xiāng)人輯編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明初重加編次為詩文十七卷,另有《指南錄》、《指南后錄》、《集杜詩》等傳世。事見本集卷一七《文山紀(jì)年錄》,《宋史》卷四一八有傳。 文天祥詩,以《四部叢刊》影印明張元喻刻《文山先生全集》為底本,校以明景泰六年韓雍刻《文山先生文集》(簡稱韓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文山集》(簡稱四庫本)?!都旁姟犯鞅驹娋湓婎}都有舛誤奪漏,酌據(jù)《杜少陵集》(簡稱杜集)訂補。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詞學(xué)圖錄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人。有《文山集》、《文山樂府》。
黃鶴樓志·人物篇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政治家、抗元名臣、文學(xué)家。初名云孫,字宋瑞,一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寶祐四年(1256)狀元,授承事郎,升任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再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時被拘,逃歸后聚兵抗元。祥興元年(1278)十二月被俘,拒絕元朝誘惑,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元至元十九年(1283),于大都就義。著有《文山詩集》《指南錄》《正氣歌》等。所作《齊天樂·慶湖北漕知鄂州李樓峰》一詞,狀寫南樓景色,被視為佳作。
全宋文·卷八二九八
文天祥(一二三六——一二八二),初名云孫,字天祥,以字貢于鄉(xiāng),改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又號浮丘道人,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寶祐四年進士第一,尋丁父憂。歷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上書乞斬董宋臣,遷刑部郎中。歷知瑞州、江西提刑、尚左郎官,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忤賈似道,遂乞致仕。起為湖南提刑、知贛州。德祐初元兵入侵,募兵勤王,除知平江府、臨安府。拜右丞相兼樞密使,使如元軍請和,被拘,夜亡入真州,輾轉(zhuǎn)至溫州。聞益王未立,上表勸進,拜右丞相,同都督諸路軍馬,舉兵抗元,兵敗空坑。衛(wèi)王立,加少保、信國公,進屯潮陽。元軍掩至,被俘。囚燕三年,從容就義,時至元十九年臘月,年四十七,后謚忠烈。著有《文山集》、《文山詩史》。見《文山先生紀(jì)年錄》(《文山全集》卷一七),《宋史》卷四一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297 【介紹】: 元僧,山西人,字仲寶,號蓮庵。善為詩,兼習(xí)書法。有以箋素請者,隨手應(yīng)之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