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569,分305頁顯示  上一頁  138  139  140  141  142  144  145  146  147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程賁(季長 丘園子 )
德山木( 郡公 )
孚禪師(草堂 )
臨濟金剛王( 聲 )
閭丘賓用
閭丘若沖
閭丘孝終(公顯 )
閭丘秀才
尼法燈(無相 )
尼文照(慈鑒 董 )
齊禪師( 陳 )
丘公美
丘漸(子木 木居 )
丘進道
丘靜山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陽人,字季長,號丘園子。少孤,力學。喜藏書,自經(jīng)史子集之外,凡奇訣要錄未嘗聞于人者,皆珍而收之。五十年間簡冊鉛槧未嘗離手。嘗撰《太玄經(jīng)義訓》,未成而卒,年七十四。

人物簡介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七
師出于木氏。因以名之。其遠祖曰重。是為少昊之叔也(重見左傳)。絕有德于民。帝嘉之。以為勾芒。使居于窮桑。爵青陽侯。自是子孫蕃衍。凡日月霜露。所至必與焉。唯窮發(fā)之北。與大瀛之間。無有也。自重生椿。椿以積慶。致長壽。或云。椿以八千歲為一春。椿生甘棠。甘棠美姿。容有干扃。召康公倚之聽政。士民便之。戒以勿剪勿伐。甘棠之子曰。嘉嘉遷于魯。主于季氏。晉韓宣子見而譽之。嘉生樗。摴生櫟。二子復以樸厚致壽。櫟生楠。楠生杞。楠杞俱以美材。稱杷生豫章。豫章天下奇材也。登于廟堂。任重不阿。上喜之。進爵郡公。師即豫章公之子也。少而喬楚。平居正容。不與凡品爭高。雅有四方之志。銅郡戚侯見而奇之曰。是子挺秀如此。其可蒙雜于眾。而不自競乎。師曰。吾祖才德之劭。稱于天下。子雖荏苒。實懼厥世。弗敢失墜。其無辱子憂。戚侯喜曰。豫章公于是乎有子矣。郢人玉斧遇而嘆曰。美哉請早為之所。不然難且及矣。師從而問。故玉斧曰。而君雖任棟梁之寄。然于身何益哉。易大過曰。棟橈兇。象曰。棟橈兇。不足以有輔也。而君殆橈矣。曷若避世之士哉。今子春和尚富。若遇楚靈王。剝圭寵之。不過以為戚秘而已。子盛德之后。其肯入之人之手乎。不然。雖與魯仲尼同載以游。脫逢原壤夷俟。必命子辱之。子其甘為人使乎。師遽改容曰。若是吾將安歸。玉斧曰。子聞桑門氏有德山者。天下之大有道者也。姑棄而族直。而躬黔乃服。盡鋤其癰腯疣贅。予為子先。子從而見。師稟其教。就見德山。德山大悅。使立于前。為說最上乘。未幾忽悟向上一句。隱密全該。雖七縱八橫。了無滯礙。即以告德山。山曰。嘻子正墮吾掌握中矣。自是命師。出則偕行。坐則并榻。凡天下參徒。來見德山。必先見師。師可之。然后入德山室。山一日晚參示眾云。今夜不答話。問話者三十棒。時有僧出禮拜。山使師驗之。僧云。某甲話也未問在。山云。汝甚處人。曰。新羅。山云。未踏船舷時。木上座與你相見了也。巖頭初見德山。入方丈。側(cè)身問。是凡是圣。山以師擊之。巖頭便禮拜。繇是全提大用莫敢當鋒。所謂把斷要津不通凡圣者也。時雪峰亦在德山。因與巖頭嘆曰。此子不遇德山。不能荷擔大事。德山不得此子。不能鍛煉學者。是子與德山。其一體乎。既而雪峰宏道于閩。師往見之。復于雪峰言下。發(fā)明自己?;癁辇垺M虆s乾坤山河大地。豁然不現(xiàn)。雪峰上堂曰。南山有條鱉鼻蛇。汝等諸人切須好看。云門舉師擲在眾前作怕勢。保福出云。今日堂中大有人。喪身失命。洎佛日師往見夾山。拉師偕行。比至未升階。便問。甚處來。曰。云居。山云。即今在什么處。曰。夾山頂上。山云。老僧行年在坎。五鬼臨身。佛日遂上階作禮。山問。阇黎與甚人同行。曰。木上座。山云。他何不來相看。曰。和尚看他有分。山云。在什么處。曰。在堂中。山即同下堂中。佛日引師于夾山面前。山云。莫從天臺得來否。曰。非五岳之所生。山云。莫從須彌山得來否。曰。月宮亦不逢。山云。與么則從人得也。曰。自己尚是怨家。從人得堪作什么。山云。冷灰里忽有粒豆爆。喚維那來安排。向明窗下著。其后云門闡化于韶陽。而蹩其足。倚師尤恭。方是時。云門眼空寰海。每舉宗乘定誵訛。必以師為準的。嘗一日上堂曰。我共你平展。遇人識人。與么老婆說話。尚自不會。每日飽吃飯了。上來下去。覓什么碗。遮野狐隊。仗向遮里。作什么。命師一時趁下。又嘗示眾曰。大用現(xiàn)前。不存軌則。有僧便問。如何是大用現(xiàn)前。云門舉師當面曰。釋迦老子你來也。其為當時諸老奉重如此。及云門去世。師知天下學者不能盡其大用。遂潛光匿曜。與世推移。莫有識師者。流及末代。釋德下衰。學者以聲利為懷。蔽于浮境。至有陷于非道。主者必命師以辱之。先是師在德山時。與臨濟金剛王齊名。厥后復有楊岐栗棘蒲。白云鐵酸饀。說者以謂即師之異名。及比年海上二三道師。亦有彷佛。見師為拳頭。為竹篦。為木劍者。惜其介特寡徒云。 贊曰。古德有言。出家蓋大丈夫事。非公侯將相所能為。誠哉斯言也。予觀豫章公之世。固榮達矣。然側(cè)身從事。朽蠹以之及其子。裂去巾冠。躍出牢俗。致身青云。荷擔列祖之道。萬世仰其風規(guī)??刹恢^之大丈夫也乎。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孚禪師,號草堂。慧聚寺僧,與蘇軾同時。事見《中吳紀聞》卷四。

人物簡介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七
王諱喝。生聲氏。世居性海之濱。偶事激徒于劍門。幼而孤。長有氣岸。戚人威音王。嘗薦之帝堯。堯任為諫官。于時浩浩懷山。襄陵洪水致害。堯患之。與四岳謀治。四岳亟舉鯀。鯀治水亡效。帝乃震怒。王于帝前。麾退四岳。四岳悚惕。不敢仰視。雖未有以獻替。百官憚王。猶雷霆也。俄辭爵。之崆峒之墟。見混元子。得長生久視之術(shù)。自是夷猶海岱。世莫得而見之。雖春秋左氏所寄聲伯??忠嗥渥迨弦病h初。高帝與項羽。爭天下。王在齊海。聞之喜曰。此吾有為時也。遂自齊求見羽于關(guān)中。羽見而悅之。未及官。適高帝逼羽。羽返旆。與高帝接戰(zhàn)于廣武。高帝使婁將軍挑戰(zhàn)且辰羽。羽怒甚。乃亟用王。于是婁煩弓矢不知墮地。人馬皆辟易。是日項羽喜劇。顧謂王曰。天下事稍定。吾以夏口處子。王輾然而笑曰。夫高世之士。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亡所取也。設(shè)有取者。是商賈之事。喝不為矣。遂拂衣復歸于海上。厥后霸王不??于漢。及罹困阨。中思欲復用王。而不可得。因欷歔泣下沾襟。李唐有天下。浮圖教聿盛于世。自天子公侯。靡不宗奉。王聞而喜曰。吾聞。釋氏禪門。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山^無始生死根本。于是出訪其道。遇江西馬祖大師。祖授以向上綱宗立地成佛之旨。王大悅。頗覺平昔所用粥飯。氣廓如也。祖復遷之特室。以正法眼藏??之。王再拜辭曰。是非喝所敢當也。祖慰勉之。會百丈再參。祖豎起拂子。丈曰。即此用離此用。祖掛拂子舊處。丈擬議。祖遽以王用事。丈震聵三日。乃大悟。王名聲由此復振于世。黃檗運公初見百丈。丈舉前掛拂話。次偶及王。黃檗不覺吐舌。未幾臨濟于大愚言下發(fā)明。黃檗大機之用。遂忽見王。于是氣增十倍。自此臨濟奉王從事。出沒卷舒?;ハ囡@發(fā)。如雷如霆。四方震駭。學者自遠而歸之。凡三圣興化大覺之流。其大機大用。皆自王而啟之。故當時畏懼。莫有膺其鋒者。因目之曰。金剛王寶劍。或曰。踞地師子?;蛟?。探竿影草。其威譽功烈如此。時無位真人。與王同輔臨濟。覺者多昵無位真人。濟廉知紿曰。無位真人是甚乾屎橛。其后學者方一意宗王。及濟將終。謂眾曰。吾滅后不得滅卻吾正法眼。三圣曰。爭敢滅卻。濟曰。向后有人問。汝作么生。三圣亟以王為對。濟曰。誰知吾正法眼向遮瞎驢邊滅卻。洎濟示寂。王慨然嘆曰。性海吾鄉(xiāng)也。法界吾宇也。威音王吾戚也。吾受知于堯。成名于項羽。自吾舍俗歸釋。晚得臨濟全提大用之人云亡。吾已矣乎。后五百歲。必假吾以禦葛藤。而出乎凡夫曰矣。遂不知終。既而果然泛泛者。皆竊王聲勢用事。其邪正真?zhèn)?。竟莫之辨。獨汾陽偈曰。一喝分賓主。照用一時行。要會個中意。日午打三更。英靈衲子由是想見王之風乎焉。其府屬。曰賓曰主。曰照曰用。皆有功于宗門云。 贊曰。予于無盡藏。得異書焉。若世所謂金剛?cè)跫涯旧献<巴踔畽C緣。皆見其始末根緒。非若近世泛泛語之。而不雅馴。故特撰次之。然春秋左氏。談王道者也。至于神降于莘石。言于魏榆。猶詳著之。高僧贊寧增修僧傳。號稱閎覽博識。而王親見馬祖。陶鑄百丈。夾輔黃檗。而建立臨濟之宗。其全機大用。獨冠古今。光明碩大如此。而不見書于傳。豈寧輩蔽于俗學。違無盡藏。覓異書。不得王之始末乎。 代古塔主與洪覺范書 洪罪古禪師說法有三失。謂一句中具三玄。一玄中具三要。有玄有要。是臨濟所立。在百丈黃檗。名大機大用。在巖頭雪峰。名陷虎卻物。古以為從上佛祖法門。非臨濟所立。一失也。巴陵真得云門之旨。凡語中有語。名死句。語中無語。為活句也。巴陵三語。謂之語。則無理。謂之非語。則赴來機活句也。古非毀之。二失也。兩種自己。世尊偈曰。陀那微細識。習氣如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以第八識為真。則慮迷無自性。非真則慮迷為斷滅。故曰。不開演立言之難也。古創(chuàng)建兩種自己。三失也。因代古書。以正洪之誤。 承古和南。上書覺范禪師足下。某老且憊。謬與傳燈之齒。側(cè)承足下瑰偉奇杰之風。未即摳衣。然伏膺徽聞。佇悅之勤。良益深矣。每謂。佛運濱茲叔世。釋德下衰。不有卓絕之士。興頹禦侮。障堤末流。則林間抱道之士。安能寂住無為。而不虞魔事哉。往見足下紀述林間錄。才運精致。衍繹孰復。異不之排。怨不之誹。使古人殘膏剩馥。沾丐后來。自非閎覽洽聞。孰能爾耶。某頃隸進士。時頗知讀書。自以不至抵滯。及剔發(fā)游方。密探佛祖之妙。則知所以履實踐真。緬悟前習。特塵垢秕糠耳。方刮摩鏟除。若不暇豈復有意于人事哉。嘗聞足下有撰次僧傳之志。某喜為之折屐。蓋一代至教。所以震于天下者。由近古宗匠維持之力也。足下誠能手發(fā)其摳。使彼典刑事業(yè)。光明舄弈。傳之不腐。實莫大之幸。及足下成書。獲閱之。方一過目。爛然華麗。若云翔電發(fā)。遇之駭然。及再三伸卷。考覈事實。則知足下樹志淺矣。夫文所以紀實也。茍忽事實。而高下其心。唯騁歆艷之文。此楊子所謂。從而繡其盤悅。君子所以不取也。其裁剸八十一人。諒希九九之數(shù)。亦吾宗偉人能事。備于此矣。若某無似之跡。棄之可也。特蒙記著。而罪以說法之失者三。其一曰。判三玄三要。為玄妙三句。其二曰。罪巳陵語。不識活句。其三曰。開兩種自己。不知圣人立言之難。誠足下明鑒若此。然某說法。絕不喜人傳之。往往誤為靈源禪師見賞。以謂有補于學者。不意返獲罪于足下。且靈源蓋宗門一代典刑。足下既以某說法有過。能不波及靈源乎??鬃釉?。是而可忍。孰不可忍。請試辨之。夫開三玄者。蓋一期善巧方便。簡別機緣。以啟大道之深致。非私設(shè)偏見。而茍異于佛祖也。固嘗謂。三玄法門。是佛祖正見。雖臨濟獨標三玄。以立宗旨。蓋亦同歸佛祖之極。豈別私有一法附耳而密傳。若果私有。則為纖兒佞夫。獻奸納賄。而私取之矣。曷得為天下公傳之大道乎。是之臨濟之道。即佛祖之道。佛祖之道。即天下之大道也。且分三玄。而三要不分者。蓋玄既分。則要在其中矣。汾陽偈云。三玄三要事難分。誠使不分。則不應(yīng)言難。既曰難分。則是可分。而但難之之謂也。今予分難分之法。以激學者專門黨宗之弊。直指妙悟為極則。于何而不可乎。足下謂。三玄在百丈黃檗。但名大機大用。在雪峰巖頭。則名陷虎之機。某謂。三玄是佛祖正見。然則古今稱謂雖異。其實則一也。某與足下之論。殆冥合矣。何必以人情相訾乎。復謂。愚以氣槩人。則毀教乘。以為知見。及自宗不通。則又引知見以為證。噫斯言過矣。夫具眼宗師。道性如故。法性亦如。法性如故。豈有聽說自他之異。要在臨機。抑揚縱奪。為人去釘楔。脫籠頭而已。此從上宗門說法之儀式也。奈何謂之以氣槩人乎。足下為書。必欲扶持宗教。既有是志。而不探佛祖之心。則雖舞等奮辭。愈疏脫矣。然則開三玄之失非也。罪巴陵語不識活句者。此足下讀愚書未審耳。夫巴陵親見云門者也。方云門在世。氣宇如王。其肯以語句為事。嘗曰。此事若在言句上。三藏十二分教。豈是無言句。奈何巴陵未旋踵。而違戾師教。矜能暴美。求信于人。以謂將三轉(zhuǎn)語。足以報答云門。更不為其作忌。予故鄙其自屈宗風。以為語句。便后世泛爾之徒。矜馳言語。喪失道源。自巴陵始也。又曷嘗謂。其語非活句乎。蒙示教曰。有問。提婆宗。答曰。外道。是可以鑒作死語。然則僧問德山。如何是佛。山云。佛是西天老比丘。亦應(yīng)鑒作死句也。夫豈然哉。宗師臨機大用。要在悟物而已。詎若搜章摘句之學。以工拙較耶。果以工為活句。拙為死句。則鳥窠吹布毛。亦拙矣。侍者何由悟去哉。承論巴陵三語曰。謂之語則無理。謂之非語則赴來機活句也。嗚呼此失之遠矣。夫死句活句。雖分語中有語語中無語之異。然在真實人分上。棒喝譏呵。戲笑怒罵。以至風聲雨滴。朝明夕昏。無非活句也。豈唯玄言妙句而已哉。必如足下。以無理而赴來機。為活句。標為宗門絕唱。則從上宗師答話。俱無準的。第臨時亂道。使人謂之。語則無理。謂之非語。則赴來機含胡模棱而已。于戲其以宗門事。當兒戲乎。且吾教經(jīng)論。大義粲然。史氏猶以為華人好譎者。攘莊列之語。佐其高層累駕。騰直出其表而不信。況足下自判宗門旨趣如此。使彼見之。能不重增輕薄。足下略不念此何耶。然則予所以罪巴陵者。以其衒語句慢師資。而昧大體也。足下則愛珊瑚枝枝撐著月之句。夫罪昧大體。而矯弊公論也。泥好句而斥公論。天下其以為當乎。然則不識活句之失非也。開兩種自己。不知圣人立言之難者。某所以開之之意。于答施秘丞二篇中。備言之矣。蓋稟佛祖懿范。為末代學者。明示根本。使舍日用光影。直了空劫已前本來自己也。由今時多以機辯玄妙為極則。故說二種。以驗淺深。然如來以三身設(shè)化儀。少林以皮髓別親疏。洞山以偏正立宗旨。至于馬鳴。則以一心開真如生滅二門。予故駕此之說。以救末代學者棄本之弊。非不知圣人立言之難也。足下所舉首楞嚴偈。蓋解深密經(jīng)偈耳。且教乘五時之異。學者不得不明。如深密經(jīng)。即第三時教。說不空不有。破第二時之空教也。若首楞嚴。即第五時說了義教。當是時大機可發(fā)。故為阿難。開示成佛法門。其曰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者。蓋圣人重舉解深密經(jīng)。以謂往昔根未熟時。常不開演。非謂說首楞嚴時也。足下不究前后五時之異。妄謂圣人恐懼立言之難。且世尊曰。我為法王。于法自在。詎有自在法王。不敢決斷真妄。椰榆其事。首鼠兩端。而貽惑后人乎。又諸經(jīng)標列法門。千修萬件。曷嘗以之為難。而置不辨耶。承高論曰。以第八識言。其為真耶。則慮無自性。言其非真耶。則慮迷為斷滅。故曰。我常不開演。噫予每讀至此。未嘗不廢卷而痛惜也。何則。世尊云。性識真空。性空真識。清凈本然。周遍法界。湛然常住。足下則謂。圣人亦不敢以為真。又不敢以為非真。使世尊果顢頇如此。則三界群生。安所歸仰乎。足下平生蹈偽。至此敗靈盡矣。夫首楞嚴者。決定直指一心本來是佛。不同他教。足下又謂。二種錯亂修習。亦不敢間隔其辭。盧于一法中生二解。然世尊非懷多慮者也。經(jīng)云。如我按指。海印發(fā)光。汝暫舉心。塵勞先起。是則圣人種智妙圓無施而不妙慮也者。即眾生攀緣妄心也。予稟種智說法。足下一以妄慮沮毀之。及引經(jīng)。又非允當。然則不知圣人立言之失。非也。夫言跡之興。異端所由生。自非明哲稟正義辭而辟之。則生生趨競。而宗涂替矣。予聞之。昔吾宗盛時。人人以道德實行。光明于世。未始貴于立言。及德之衰。于是始立僧傳。今足下復出新意。跡贊辭。行褒貶。是為作者職也。于何不探春秋之旨乎。春秋正一王之法。以權(quán)輔用。以誠斷禮。以忠道原情。從宜救亂。因時黜陟。此其大略也。某開二種自己憲章佛祖懿范。俾學者黜玄解而究本。所謂以權(quán)輔用者也。譏巴陵溥師。資珍語句。所謂以誠斷禮者也。分三玄啟大道深致而矯弊。所謂從宜救亂。因時黜陟者也。凡此蓋乃心弘道。以敦出家大節(jié)。足下一切毀之則失。所謂以忠道原情者也。凡足下之書。既謬圣人道。又乖世典。安狂行褒貶乎。至于詆訾照覺不取死心。亦失體之甚。雖陳壽求采。班固受金。亦不爾也。自述寶鏡三昧。則托言朱世英。得于老僧。自解法華。輔成寶鏡之辭。置之九峰傳。則曰。石碑斷壞。有木碑。書其略如此。噫茲可與合眼拿金。而謂市人不見者。并按也。夫?qū)氱R三昧。洞山雖云受之云巖。蓋驗人親切之旨。未應(yīng)作為文具而傳之也。又佛祖之法。等心普施。雖異類不間。詎有同門學者竊聽之。而咒令倒痾賢圣之心。果匾曲爾乎。又其辭曰。重離六交。偏正回互。疊而為三。變盡為五。夫洞山傳達磨宗旨者也。重離卦則伏羲文王之書(果若此言。則是洞山□□林宗旨。而傳伏羲文王之書。依彷離卦而建立五位。然洞山大宗師也??蠣栐?。足下公然鑿空締立。而誣岡之。其罪宜何誅焉。大抵事有昧于實。害于教。人雖不我以。其如神明何。足下譏揣古人。固不少矣。返更冒榮致譴。昔許敬宗面與修晉史。晚陷佞臣之名。后世遂以晉史。非出正人之手。而弗重切。幸懲艾前失。深探道源。履以中正。然后從容致思揖讓鉤深。著為法度之典。貽之后世。規(guī)得失。定正邪。而斷以列圣大中之道。使萬古莫敢擬議。若達磨辨六宗。則予亦甘心受誅于足下。夫何言哉。既不能爾。予是以強顏一起。與足下審訂偽妄。使吾門來者。無蹈足下之覆車。亦某終始盡忠于佛。而行傳道辟邪之志氣也。干冒慈嚴。伏幸恕罪。不宣。
閭丘賓用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人。力學好吟詠。隱于吳市,力耕以養(yǎng)其親,廉直不污。
閭丘若沖 朝代: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七六八一
閭丘若沖,嘗官于處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蘇州人,字公顯。嘗知黃州,作棲霞樓,未幾掛冠歸。蘇軾謫黃州時,與交從甚密,相推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江南人,逸其名。擅長畫水,無所師承,自成一家。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尼法燈,號無相。住溫州凈居寺。為南岳下十六世,凈居尼慧溫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二一、《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尼文照,號慈鑒,俗姓董。溫陵(今福建泉州市)人。住平江府妙湛寺,為青原下十三世,甘露仲宣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八、《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齊禪師,俗姓陳,福州長樂(今屬福建)人。年二十八從云蓋智禪師出家,后住吉州青原寺。為青原下十三世,石門元易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九、《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今錄詩二首。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臺州黃巖人,字子木,號木居。受業(yè)南湖杜煜之門,講明道學,為后進所宗。與杜范為布衣交,及范為相,多所贊畫,欲援入仕,不應(yīng)。以布衣終其身。有《四書衍義》。

人物簡介

簡介
未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丘靜山,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東甌詩存》卷八)。今錄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