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3871,分259頁顯示  上一頁  121  122  123  124  125  127  128  129  130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凈如(妙空 陳 )
釋文璉( 張 )
釋守慧( 沖真密印通慧 )
釋惟尚( 曹 )
釋法燈(傳炤 王 )
釋慧素( 黃 )
釋了證( 鐘 )
釋清素( 郭 )
釋道旻(別稱 圓通旻 道旻 圓機、妙空之塔 世稱 云古佛 )
釋法順(別稱 白楊順 法順 文 )
釋慧古(靈峰 項 )
計法真( 法真 )
僧了然( 智涌、志涌 世稱 虎溪尊者 )
釋法宗( 顏 )
釋廣燈( 梅 )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凈如(一○七三~一一四一),號妙空,俗姓陳,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住長清靈巖寺,薦福英和尚法嗣。高宗紹興十一年卒,年六十九。事見《金石萃編》卷一四七、《金文最》卷一一○《長清靈巖寺妙空禪師塔銘》。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文璉(一○七三~一一四四),俗姓張,遂寧長江(今四川蓬溪縣西南)人。初依崇福院希澄,年二十三薙發(fā)。欽宗靖康間,住遂寧府西禪。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禪師法嗣。高宗紹興十四年卒,年七十二?!?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偈四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守慧,俗姓陳,興化(今福建莆田)人。住江州圓通院,遷潭州大溈山。政和中,三入內(nèi)庭說法,賜號沖真密印通慧。為南岳下十五世,圓通旻禪師法嗣?!?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八、《續(xù)補高僧傳》卷一○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惟尚(一○七四~一一四○),俗姓曹,臨安鹽官(今浙江海寧西南)人。七歲禮慶善寺元辯為師,多參各地尊宿。先后住臨安府壽圣院(《咸淳臨安志》作薦福寺,《五燈會元》作廣福院)。為青原下十三世,保寧英禪師法嗣。高宗紹興十年卒,年六十七。事見《咸淳臨安志》卷八五《薦福寺紀文》載張九成《尚禪師塔記》,《嘉泰普燈錄》卷九、《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今錄詩三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燈(一○七五~一一二七),號傳炤,俗姓王(此據(jù)塔銘,《嘉泰普燈錄》、《五燈會元》作劉氏),華陽(今四川成都)人。二十三歲剃落于承天院,受其足戒。嘗師事圓明、寶梵。后下荊江、歷淮山,北抵漢沔,遍謁諸老?;兆谡推吣辏ㄒ灰灰黄撸┪鳉w,詔住襄陽鹿門政和禪寺。為青原下十二世,為芙蓉道楷禪師法嗣。欽宗靖康二年卒,年五十三。事見《石門文字禪》卷二九《鹿門燈禪師塔銘》。《嘉泰普燈錄》卷五、《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
補續(xù)高僧傳·護法篇
法燈。字傳炤。成都華陽王氏子。自幼時。則能論氣節(jié)。工翰墨。逸群不受世緣控勒。年二十三。剃落于承天院。受具足戒。即當首楞嚴講。耆年皆卑下之。其師圓明大師。棄講出蜀。師侍行。至恭州而歿。師扶護歸葬成都。辭塔而去。下荊江。歷淮山。北抵漢沔。遍謁諸老。所至少留。機語不契。振策即行。登大洪。謁楷禪師。遂服膺戾止。承顏接詞。商略古今。應機妙密。當仁不讓。大觀初??珣t而西。三年。坐不受師名敕牒??p掖其衣謫緇州。師趼足隨之。緇之道俗高其義。太守李公擴。虛太平興國禪院。以居之。于是。洞上宗風。盛于京東。政和元年。楷公得釋。東遁海濱千馀里。太湖中而止。草衣澗飲。若將終焉。師猶往從之。楷以手揶揄曰。云巖路絕。責在汝躬。行矣。師識其意。再拜而還。七年。解院事。西歸京師。名聞天子。俄詔住襄陽鹿門政和禪寺。師謝恩罷退。飯丞相第堂。吏抱牘至白曰。江州東林寺。當改為觀。從道士所請。師避席曰。廬山冠世絕境。東林又其勝處。世為僧居。如春湖白鷗。自然相宜。今黃冠其中。絕境其厄會乎。丞相大以為然。東林之獲存。師之力也。既至漢上。郡將諷諸山辦金帛。詣京師作千道齋。師笑曰。童牙事佛有死無二。茍非風狂失心。輒以十方檀施之物。千里媚道士耶??⒗⑵溲远埂H惶煜聟擦?。聞而壯之。鹿門。瀕漢江。斷岸千尺。寺嘗艱于水。師坐巖石下。念曰。吾欲叢林此地。為皇朝植福。而泉不能贍眾。山靈其亦知之乎。師以杖擿草根。俄眾泉觱發(fā)。一眾大驚。山中之人。目之曰燈公泉。師初依夾山齡禪師。齡道孤化。而無嗣之者。僧惟顯。得其旨。隱于南岳。師以書抵長沙。使者迎出。以居龍安禪寺。聞者服其公。貴其行。初慧定禪師自覺。革律為禪。開創(chuàng)未半而逝。蟻藏蜂聚。故窠遺垤。十猶七。師為一新之。長廡廣廈。萬礎(chǔ)盤崖。椎拂之下五千指。十年之間。宗風大振。人徒見其婆娑勃窣若游戲。然不知其至剛峭激也。篤信所學。雖威武貴勢。不敢干以非義。性喜施。不計有無。傾囷倒廩。以走人之急。靖康二年春。金人復入寇。兩宮圍閉。師驚悸不言。謝遣學徒。杜門面壁而已。弟子曰。朝廷軍旅之事。何預林下人。而師獨憂念之深乎。師熟視。徐曰。河潤九里。漸洳者三百步。木仆千仞。蹂踐者一寸草。豈有中原失守。而林下之人得寧逸耶。五月十三日中夜安坐。戒門弟子。皆宗門大事。不及其私。泊然而逝。檢其所蓄。道具之外。書畫數(shù)軸而已。閱世五十有三。坐夏三十。塔全身于山口別墅慧定塔之東。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慧素(一○七五~一一五三),俗姓黃,浦城(今屬福建)人。二十七歲依南峰俊禪師下發(fā),持頭陀行閱三載。辭謁圓悟草堂諸宗匠,尋詣寶峰,頓悟心法,服勤久之。后住建寧府萬壽寺。為南岳下十四世,泐潭景祥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卒,年七十九。《嘉泰普燈錄》卷一二、《五燈會元》卷一二有傳。今錄偈二首。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了證(?~一一三五),武平(今屬福建)人,俗姓鐘。年十九出家。高宗紹興元年(一一三一),應漳州通判許端夫之請,駐開元寺。未幾金兵南進,乃歸靈洞結(jié)茅以居。五年卒。事見《永樂大典》卷七八九五引《臨汀志》。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清素(?~一一三五),俗姓郭,嘉州(今四川樂山)人。住嘉州九頂寺。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法演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五年卒?!?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一、《五燈會元》卷一九有傳。今錄偈二首。

人物簡介

大明高僧傳·卷第七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道旻賜號圓機。世人稱云古佛。興化蔡氏子也。母夢吞摩尼珠遂妊。生五歲不履不言。一日母抱游西明寺。見佛像遽趣合掌作禮稱南無佛。見者大異之。稍壯宦學大梁。棄依景德寺德祥出家得度。遍扣禪林皆得染指。后親溈山哲禪師無所入。謁泐潭乾公具陳所得。潭不為印可。一日潭舉世尊拈花迦葉微笑話問之。不契。侍潭行次潭以杖架肩長噓曰。會么。旻擬對。潭便打。有頃復拈草示之曰。是甚么。亦擬對。潭便喝。機旋于是頓悟玄旨。便作拈花勢曰。這回瞞旻上座不得也。潭曰。便道。旻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即禮三拜。潭首肯印之。后開法于灌溪。遷圓通以符道濟之記也。學者如川赴海。朝廷聞其道。宰臣會請錫以命服。賜圓機之號而尊寵之。于是遐邇欽化。少長咸被其法澤。未詳厥終。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一
禪師名道旻。興化仙游蔡氏子。其母夢吞摩尼珠。已而孕。生五歲。足不能履。口不能言。母抱游西明寺。見佛像。遽履地合掌。稱南無佛。因作禮。人大異之。及官學大梁。忽厭塵俗。去依景德寺得祥律師。以誦經(jīng)得度具戒。遍參宗匠。從真如哲公最久。晚聞泐潭乾禪師道望。往依焉。一見知其在大溈眾稱旻古佛者。深器之。師以力參。所得舉以似乾。乾未之許。一夕侍立次。乾舉世尊拈花因緣令下語。益不契。繇是盡棄其所聞。久之隨經(jīng)行次。乾以拄杖加肩。長噓云。會么。師擬對。乾即打之。有頃拈一枝草示云。是什么。師擬對。又喝之。師豁然悟。即作拈花勢云。此去更不疑老漢舌頭也。乾挽住云。更道更道。師云。南山起云。北山下雨。鼻孔解語無討處。即禮拜。乾可之。他日謂曰。廬山勝絕。汝緣熟在彼。遂辭焉。建中靖國元年。出世江夏之灌溪。遷廬山圓通。初道濟禪師創(chuàng)革圓通。臨終囑曰。吾塔以青石為之。他日塔紅。即吾再來。及師至之夕。塔為之紅。遐邇驚嘆。知師蓋道濟后身也。由是宗風鼎盛。衲子云奔輻湊。師孤節(jié)苦行。終其身。僧問。如何是佛法向上事。師曰。劈箭溪頭水倒流。進云。藏頭露影時如何。師便打。進云。謝師答話。師云。瞎問十二時中如何履踐。師云。風不來。樹不動。僧于言下有省。政和初。蔡太師京。奏賜椹服圓機師名。范左丞致虛初自內(nèi)翰。出師豫章。過圓通。語次嘆曰。行老矣。墮在金紫囊中去。此事稍遠。師亟呼內(nèi)翰。翰應諾。師曰。也不遠。翰云。好更望指示。師曰。此去豫章有四程。翰佇思。師曰。見即便見。擬議即差。翰頷之而喜。樞密吳公居厚擁節(jié)歸鐘陵。見師曰。頃赴省。試過圓通。趙州關(guān)因問訥老。透關(guān)底事如何。訥云。且去做官今五十馀年。師曰。曾明得透關(guān)底事么。密云。八次經(jīng)過常存念。然未脫灑在。師舉扇云。請使扇。密揮扇。師曰。有甚不脫灑處。密大喜云。更請末后句。師搖扇兩下。密云。親切親切。師曰。吃嘹舌頭。諫議彭公汝霖手寫觀音經(jīng)施師。師拈起云。遮個是觀音經(jīng)。那個是諫議經(jīng)。彭云。此是某親寫。師云。寫底是字那個是經(jīng)。彭笑云。卻了不得也。師云。即現(xiàn)宰官身而為說法。彭云。人人有分。師曰。莫謗經(jīng)好。彭云。如何即是。師舉經(jīng)示之。彭撫掌大笑云。嗄好。師曰。又道了不得。相國安公南遷。見師曰。一生做官。今日被謫。覺見從前但一夢耳。師曰。相公覺耶。公曰。此皆本有。但未甚明了。師召相公。公舉首。師云。了也。公曰。猶被事礙。師云。離京幾程到此。公曰。四十二日。師云。甚處被礙來。公笑曰。極得力。師云。直下受用去(公云。如何受用。師曰。朝朝相似)。合掌欽喜。師曰。但空諸有。勿實所無。公云。幸遭遇。不敢忘。左司都貺問曰。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如何湊泊。師云。全身入火聚。都云。畢竟如何。師云。驀直去。都沉吟。師曰。可更吃茶。都云。不消得。師曰。何不恁么會。都忽有省。笑曰。太近邪。師云。十萬八千。都即有偈曰??煽伤甲h。是大火聚。便恁么去。不離當處。師曰。猶有遮個在。都云。便請直指。師云。便恁么去。鐺是鐵鑄。都云。盡善盡善。九江守李端夫問曰。識心虛凝。忽然諸境現(xiàn)前時如何。師云。石火燒身。守豁然省曰。打破虛空也。師云。什么處下手。守鳴指一下。師云。不恁么卻恁么。守叩曲折而去。師之全機得大自在。開發(fā)尤多。三年冬。以院事卑得法弟子守惠。請老于朝。朝廷從之。有旨。令守惠次補寺任。明年冬十月九日。集眾說偈曰。泥牛昨夜大哮吼。驚得須彌藏北斗。南北東西沒處尋。拈得鼻孔失卻口。復云。至道虛寂。迥脫根塵。光境俱亡。靈機絕待。真常任運。寧屬去來。應周無方。不存格則。牢關(guān)敲磕。掣電難通。直須千眼頓開??梢运郎鸁o間。自茲決別可葬全身。三百年后當興佛事。臨行一著不落見知。折半破三好生薦取。隨聲撫膝一下。泊然而逝。閱世六十八。坐五十夏。門人奉遺命塔其全身。唯取平時所聚須發(fā)火之。悉為舍利。州上其事。賜號妙空之塔。師居圓通十有二年。隨機接物。力法匪躬。然絕不許記其語句。其徒有不忍棄之者。相與私綴之。師廉知誡曰。爾必欲隳吾素志。卻后三十年乃可拈出。及通惠禪師如其約而出之。左司陳公瓘覽小參語云。若有一疑。如芥子許。是汝善知識。即尊重囋嘆。衍以為之序。既而樞密張公德遠。侍郎馮公濟川。皆韙其言。 贊日。圓通來應塔紅可也。歿謂三百年后當興佛事?;蛏砗蠛檬抡邽橹o。何則旻固嘗悟徹者也。徹則萬化同功。群機普赴。奚適而非旻邪。先佛云。吾無生不生。無在不在。如是則圣賢撫會。塵塵爾念念爾。奚三百年之局乎。果去矣。必三百年而復來。則營營形數(shù)之間。無乃小乘乎。且無邊剎海不隔毫端。十世古今不移當念之旨。安在哉。李君商老狀其事而暴美之。不究宗門撫會之妙。當并按也。
新續(xù)高僧傳·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道旻,賜號“圓機”,興化蔡氏子也,母夢呑摩尼珠而生。五歲不履不言,一日母入西明寺,抱兒見佛,置于蒲圃,遽趣合掌作禮,隨聲稱“南無佛”。見者大異之。稍壯,宦學大梁,忽焉棄去,依景德寺德禪出家,得度,遍扣禪林,皆得染指。后親溈山哲,無所入,謁泐潭乾公,具陳所得,潭不為印可。一日,潭舉世尊拈花迦葉微笑話,問之不契。侍潭行次,潭以杖架肩,長噓曰:“會么?”旻擬對,潭樸之。有頃,復拈草示之曰:“是甚么?”亦擬對,潭又喝之,于是頓悟玄旨,便作拈花勢,曰:“這回瞞旻上座不得也?!碧对唬骸氨愕??!睍F曰:“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奔炊Y三拜,潭首肯印之。后開法于灌溪,遷圓通,學者宗之,如川赴海。朝廷聞其道,錫以命服,并圓機之號。于是遐邇欽化,人被其澤。未詳所終。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順(一○七六~一一三九),俗姓文,綿州魏城(今四川綿陽)人。住撫州白楊寺。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九年卒,年六十四。《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七首。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四
禪師諱法順。綿州魏城文氏子。七八歲時。于夜暗中。視物如晝。父母知其異。因令出家。依香林院奉和得度。游成都。從大慈寺沖悟法師。受圓覺起信。至若離于念名為得入。研覃久之。持以問悟。悟慮胡不能決。即勉之游方。參谷隱靜覺禪師。大觀中。佛眼居龍門。道風籍甚。往依之。竭誠累年。備歷遮務。未嘗有怠色。一夕聞舉水中鹽味色里膠青決定是有不見其形。忽有省。于是離念得入之旨。吻然玄契。明日入室。龍門問真。佛在什么處。師曰。在不定處。曰。既是真佛。為甚不定。師云。若定即非真佛。龍門異之。因問何以及此。師告以實。門詰之曰。水中鹽味色里膠青直下作么會。師曰。不用更會。龍門可之。自是酬酢雷動雨泣。眾目駭觀。龍門去世。奉舍利入塔已。即首眾僧于云居。分座接衲。拂未授手。而戶外之屨滿矣。建炎初。有旨應寺院之為神霄者。悉還舊貫。于是漕使張公琮首辟臨川之廣壽。迎師開法。紹興改元。太守蔣公宣卿徙住白楊。唯老屋敷楹。不芘風雨。前此住僧侈瘟。祠以仰給。師至。首擊去之。乃大自激昂。多所樹立。未期年。而四方浩然歸重。衲子竭蹶而趨之。來者云涌。師不起于座?;奥鵀閷毞?。平居汲汲于接人。垂示勘辨。雖造次不間也。性鯁介。不茍循時俗。談道之際。譏訶無所避?;騿?。東山門下。佛果孤峭。佛眼慈軟。二人所得。粗細何如。師正色曰。法順于鬧市中。親見爺來。汝以軟峭粗細為問。無乃謬乎。其析疑破妄。類如此。嘗示眾曰。山僧從旦至暮。手腳不曾停住東廊走過西廊佛殿。又穿廚庫三個。和尚般柴兩個匠人。牽鋸佛也。理會不得。教我如何來注。露出達磨眼睛打開白楊門戶。大眾不須更著趙州衫。其下脫卻娘生褲。江西帥李伯紀慕其道。欲一奉見。以黃龍致請。將命者再至。師堅臥不赴。九年五月一日。集眾告別。侍者持紙求頌。師曰。吾平日語固多矣。茲尚何言。因誡左右。今夕雞鳴即報我。已而忽自聞開靜鐘。遂大喝一聲。左右驚視之。則已跏趺而逝。閱世六十四。坐四十六夏。火馀目睛齒舌頂骨及所持數(shù)珠不燼。舍利五色。塔于寺之西隅。師退然才中人。而神觀爽邁。操守堅正。善為偈句。肆筆立成。既卓有聲譽。道方盛行。而未艾遽爾去世。四方衲子識與不識。靡不傷感至泣下。其得人心如此。 贊曰。樞密徐公師川曰。善哉道師明眼。而安步方號。足目俱到。則高庵之所以為兄。白楊之所以為弟也。誠哉斯言。詳觀高庵儼臨巨剎。卑躬力道。唯眾是親。白楊荒村廢寺。激昂崛起。而名跨一時。然二公弘法。俱不滿十載。而風教言言。雖百世尚可想見其眉宇。鳴呼蓋循道而亡。私之效也。比夫異時怙勢肆奸刻眾奉己者。何殊糞壤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五
法順禪師者。綿州文氏子也。棄蒙行腳。觀寶輪藏迅轉(zhuǎn)。頓徹教外別傳之旨。得受記于龍門佛眼。同出佛眼門者。有高庵悟竹庵圭雪堂行輩。順住白楊時。其同門俱播令名矣。獨白楊敗屋數(shù)楹。東傾西壓。以木丫支拄焉。順日攜缽袋。走撫之鄉(xiāng)城。至晚或負斗粟而還。及門數(shù)十人樂與之。俱每夜參。必端據(jù)木床。徒屬或栗足側(cè)耳而聽曲折。順曰。好事堆堆疊疊來。不須造作與安排。落林黃葉水推去。橫谷白云風捲回。寒雁一聲情念斷。霜鐘才動我山摧。白楊更有過人處。盡夜寒爐撥死灰。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少賣。弄得恁么窮乞相。山僧祇向它道。卻被你道著。又曰。雞啼曉月。狗吠枯樁。只可默會。難入思量??床灰娞?。動地放光。說不到處。天地玄黃。撫州尺六。狀紙原來。出在清江。大眾分明話出人難見。昨夜三更月到窗。又曰。風吹茅茨屋脊漏。雨打阇黎眼睛濕。恁么分明卻不知。卻來者里低頭立。順住白楊既久。激勵學者。妙有方略。雖枯淡不堪。有青原紹燈輩。始終侍從。后俱出世。大顯其聲。順老疾。一日諸山趨詢。順起示眾曰。久病未嘗離木枕。人來多是問如何。山僧據(jù)問隨緣對。窗外黃鸝口更多。只如七尺之軀甚處受病。眾中具眼者。試為山僧指出病原??幢姞幭抡Z。順乃拊掌一下。作嘔吐聲曰。好個木枕子。便趨寂。依法阇維。收五色舍利。并諸不壞者。曰目睛齒舌數(shù)珠。瘞于寺西。初順在龍門時。云居虛席。聞高庵悟表里端勁。趨龍門聘之。悟固辭。佛眼勉其出住。悟仍不就。順告悟曰。先知覺后知。先覺覺后覺。蓋素分也。況云居為江右名剎之首。安眾甚便。沾沾小節(jié)。奚足喜焉。君應之。順雖不敏。愿請為輔。悟乃欣起。于是順自為藏主。邀賢真牧任維那。通烏頭典知客。應庵華蒞副寺。德用為監(jiān)寺。自圓為首座。故佛眼之風大振焉。 贊曰。余初閱師行實。疑其為踽涼之士。逮味師語句。乃政黃牛端獅子之上也。高庵最勁挺。不近人情。師降尊招賢。闡揚一代時教。其跡豈可測哉。然其示枯淡于一時。流膏腴于百代。于戲尚矣。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慧古(?~一一三六),號靈峰,舒州宿松(今屬安徽)人。俗姓項。住舒州真乘寺,遷光孝、凈光二剎。為南岳下十四世,黃龍靈源惟清禪師法嗣。高宗紹興六年卒?!?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計法真(一○七七~一一五六),張浚母秦國夫人,年二十一生張浚(一○九七)。先后封為鎮(zhèn)國夫人(《紫微集》卷一一),蜀國太夫人(《斐然集》卷一三)。崇信佛教禪宗,法號法真。為南岳下十六世,大慧普覺宗杲禪師法嗣。紹興二十五年十二月卒(《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七○)。事見《晦庵集》卷九五《少師保信軍節(jié)度使魏國公致仕贈太保張公行狀》,《嘉泰普燈錄》卷一八,《五燈會元》卷二○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7—1141 【介紹】: 宋僧。臺州臨海人。俗姓薛,號智涌,世稱虎溪尊者。七歲出家,十六具戒,從安國惠師學天臺教義。后居臺州白蓮寺,講演二十余年,學者爭歸之。有《止觀圓宗記》、《解十不二門樞要》、《虎溪前后集》等。
大明高僧傳·卷第一 譯經(jīng)篇第一 解義篇第二之一
釋了然號智涌。出家郡之白蓮寺。講演天臺教觀二十馀年。精勵后學白業(yè)潛修。日惟一餐常坐達旦。一夕夢。二龍云中交戲空際忽然化為神人。從空而降謁師。且于衣袖出一書示曰。師七日后當行西歸。了然既寤知是往生之應。乃撾鼓集眾。登座說法遺囑后事。已而書偈曰。因念佛力得生樂國。凡汝諸人可不自逸。即索浴更衣。命眾同聲誦彌陀經(jīng)。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一眾皆聞天樂之音盈空。祥光燭于天表。
補續(xù)高僧傳·義解篇
了然。臺臨海薛氏子。處胎十三月而生。十六具戒。從安國惠師。學教觀得要領(lǐng)。嘗夢坐盤石泛大海。望大士坐山上竹林間。師正立。說百偈以贊。覺憶其半。自是頓發(fā)辯才。侍安國遷白蓮。未幾去。謁明智。凡有所論。皆首肯之。因舉住廣嚴。師曰。吾不當負所得。卒為安國嗣。居山二十四年。學者嘗五六百人。紹興戊午。寧海建大會。有使者持牒來。曰。兜率天請師說法。師曰。此間法會未終。使曰。符不可緩。當先其次者。即毀師名而去。辛酉五月。夢兩龍戲空中。一化為神人。袖出書曰。師七日當行。師唯唯。既寤。集眾說法。且曰。因念佛力。得歸極樂。吾徒勉之。即沐浴更衣。與眾同誦阿彌陀經(jīng)。至西方世界而逝。眾聞天樂騰空。祥光四燭。葬東岡。錫號智涌。師平生多異跡??て碛暧谟裣?。眾苦路險。師咒龍使移之。是夜風雨大作。旦見潭在所。指夷坦處。
新續(xù)高僧傳·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了然,號志涌,出家郡之白蓮寺。講演天臺教觀二十馀年,精勵后學,白業(yè)潛修。日惟一餐,常坐達旦。一夕夢二龍云中,交戲空際,忽然化為神人,從空降謁,且于衣袖出一書示曰:“師七日后行當西歸。”了然既寤,知是往生之應,乃撾鼓集眾,登座說法,遺囑后事,已而書偈曰:“因念佛力,得生樂國,凡汝諸人,可不自逸?!奔此髟「拢娡曊b《彌陀經(jīng)》至西方世界,倏然而化,一眾皆聞天樂之音盈空,祥光燭于天表。

人物簡介

新續(xù)高僧傳·凈讀篇第八之一
釋法宗,姓顏氏,錢塘人。年方就傅,舍身桑門,初依廣慈、慧才,專研教觀。年十九,從廣、慧初法師,昕夕咨叩,服勤十載。復歸侍廣慈,依止觀修大悲三昧,綿歷九秋,凡有禱祈,悉獲靈應。嘗與天竺光明懺期,至五日,禪觀中忽見慈云式侍僧數(shù)十,宗作禮曰:“自昔同修者,皆得生凈土否?”慈云曰:“元照已得往生,擇瑛尚欲宏經(jīng)惡道,汝宜勤修,以成本愿?!弊跉w,建凈土道場,刻西方三圣像,月集四十八人,同修凈業(yè),名卿賢士,多與其會。政和七年春,寂時自言彌陀授手,接引而去。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廣燈(?~一一三七),俗姓梅,平江(今江蘇蘇州)人。住平江慧日寺,遷城南高峰寺。稱智覺廣燈禪師,為青原下十二世,長蘆應夫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七年卒?!?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五、《五燈會元》卷一六有傳。今錄偈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