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569,分305頁顯示  上一頁  114  115  116  117  118  120  121  122  123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道行( 自在三昧 )
釋元觀( 袁 )
僧戒法(別稱 尸羅達磨、尸羅達摩 )
僧日照( 劉 )
釋法相( 俞 )
釋南印( 張 )
丘絳
僧崇演( 聞者 )
僧寧賁( 李 )
廣陵大師(大師 )
僧懷暉( 懷惲、懷暉 柏巖 大宣教禪師、大覺 )
僧靈彖( 蕭 )
僧日進(別稱 沙門日進 )
僧山康( 周 )
僧惟寬( 大徹禪師、大徹 )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楊。桂陽人。南岳般舟道場出家。游學鐘陵默有證入。得自在三昧。俄就澧陽西南山中。營小室以居。布衲蒲鞋?;蜃蛎?。無所滯虎豹雜處床榻間未幾。忽有輦材橐費。愿大搆繕以施者。其棟宇之盛。未旬浹已備。既辭去。問其名氏爵里于人。而卒無知者。然后意其為神助云。頃又太守以郡治之開元寺。固召居之。即告終。元和十五年。壽六十九。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 感通篇第六之三
釋道行。姓楊。桂陽人也。自生已來神府聰利肌體冰雪如也。年甫十二心誓慕道。于南岳般若道場受學。于鐘陵求訣。自默證法號自在三昧。由此布納蒲鞋用資殘息而已。就澧陽西南伐木為室。方丈而居?;⒈喾诖查街g。后有赍材殖為營堂宇。曾未浹旬一皆周具。視之寂無人焉。始知鬼神舍材輸力也。太守苦召居州治開元寺。未久元和十五年終。年六十九。焚舍利建塔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袁氏。長安人。父為河中府掾。先是兄出家。有道行。見觀愛之。使投興善寺誦經(jīng)。趨有司試。及格得度。又善律俱沙論。后入禪會。有所證寤。遂止衡山之東臺。以匡導來學。日有神人送供。隨眾寡。未嘗缺乏。一日神忽現(xiàn)形再拜曰。我以二十年送供功德。已遂超度。故來決別。觀因問。其昔日以何業(yè)所致。曰我前身嘗為知識。妄受信施。坐為神此地爾。久之觀示寂。春秋七十九。大和四年七月二日。遷于塔。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本于闐國人,名尸羅達摩。通華、梵語。德宗貞元中北庭節(jié)度使楊襲古與龍興寺僧請戒法為譯主,譯《十地經(jīng)》、《回向輪經(jīng)》。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 譯經(jīng)科
尸羅達磨。華言戒法。于闐人。居北庭。為大法師。貞元中。沙門悟空。偕節(jié)度使楊襲古。于北庭龍興寺。請法為譯主。出十地回向輪等經(jīng)。法躬讀梵文。兼譯語。沙門大震。筆受。法超潤文。善信證義。悟空證梵文。既繕寫。屬沙門不通所譯經(jīng)本。附宣慰中使段明秀。秦事官牛昕安西奏事官程。鍔由回鶻路入朝進上。梵夾留龍興寺藏。
宋高僧傳·卷第三 譯經(jīng)篇第一之三
釋尸羅達摩。華言戒法也。本于闐人。學業(yè)該通善知華梵。居于是國為大法師。唐貞元中悟空回至北庭。其本道節(jié)度使楊襲古。與龍興寺僧請法為譯主。翻十地經(jīng)。法躬讀梵文并譯語。沙門大震筆受。法超潤文。善信證義。悟空證梵文。又譯回向輪經(jīng)。翻傳才畢繕寫欲終。遇北庭宣慰中使段明秀事訖回。與北庭奏事官牛昕安西奏事官程鍔等。相隨入朝。為沙河不通取回鶻路。其梵夾留北庭龍興寺藏。赍所譯唐本至京。即貞元五載也。法譯事方終。卻回豁丹。豁丹一云于遁。此皆嶺北人之呼召耳。若五印度語云瞿薩怛那。華言乳國。亦云地乳也。
僧日照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岐下人。俗姓劉。幼博覽經(jīng)籍,后從長安大興善寺曇光法師受經(jīng)法,無所不精。因游嵩岳,問圓通之訣。后至衡山,登昂頭峰,有終焉之志,庵居二十年。宣宗大中中率徒于昂頭峰舊基構舍,復居十五年。懿宗咸通中卒,年一百八歲。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姓劉氏。岐人。世豪貴。讀書通經(jīng)史莊老。然意殊陋之。遂趨長安大興善寺曇光法師。求出家。既受具。謁嵩岳得印記。為黃梅法胤。后游南岳昂頭峰。愛其秀麗竦拔。迥脫塵累。有終焉之志。庵居閱二十載。屬會昌廢教。照因木食澗飲。僅延喘息深巖窮谷中。大中初。詔除舊禁。乃復率其慕向之徒??樦喂手贰R允軄韺W。如是又十五年。咸通元年示寂。春秋百八。越三年二月三日。遷尸于塔。建碑垂永久。天下謂之昂頭照云。
宋高僧傳·卷第十二 習禪篇第三之五
釋日照。姓劉氏。岐下人也。家世豪盛。幼承庭訓博覽經(jīng)籍。復于莊老而宿慧發(fā)揮。思從釋子。即往長安大興善寺曇光法師下。稟學納戒。傳受經(jīng)法靡所不精。因游嵩岳問圓通之訣。欣然趨入。后游南岳登昂頭峰。直拔蒼翠便有終焉之志。庵居二十載。屬會昌武宗毀教。照深入巖窟。飯栗飲流而延喘息。大中宣宗重興佛法。率徒六十許人。還就昂頭山舊基。結苫蓋構舍宇。復居一十五年。學人波委。咸通中示滅。春秋一百八歲。至三年二月三日入塔立碑存焉。天下謂其禪學為昂頭照是歟。
釋法相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六 感通科
姓俞。吳之長水人。七歲。師使習誦法華。僅三閱旬浹。而通徹全部。視諸兒卓異。大歷中。受具足戒。于京師之安國寺。遂復該綜毗尼部文。涉十一載。而蔚有成緒。及歸。從之學者如市??ぬ刈嘀媒鋲陂_元寺。就推相。充寺綱管。既臨壇且為眾依止。恒施白衣歸戒。佩漉水囊。所至輒用。平生未嘗畜長。所坐之地。每有烏棲止。驅(qū)之不去。會昌元年二月十日。告弟子清浚清高等曰。吾其逝矣。因累足右脅而臥。眾聞天樂晝鳴。夕睹瑞光。壽八十九。臘六十九。是年四月。遷龕塔于來蘇之原。后唐景福二年。其弟子。與義州刺史曹信。大理司直吳方將重治其塔發(fā)之。見遺骸若銅色。舌若芙蓉。齒全四十二。香湯熏沐。用其年五月二十五日以葬焉。
宋高僧傳·卷第十六 明律篇第四之三
釋法相。姓俞氏。吳長水人也。天寶中誕育為嬰兒。卓異。七歲投師受經(jīng)法。三浹旬誦通法華全部。弱冠往長安安國寺得滿足戒。即人歷中也。便于上京習毗尼道。諸部同異無不該綜。涉十一載蔚成其業(yè)。傳法東歸。請學者如林。吳郡太守奏。于開元寺置戒壇。相預臨壇之選。尋充依止。兼眾推為寺綱管。恒施二眾歸戒。行佩漉囊器不畜長每有鳥棲于座側。馳斥不去。會昌元年二月十日午時三刻。告弟子清浚清高。吾當滅矣。儼然累足右脅而逝。時眾晝聞管弦清亮。乃天樂也夕睹異光。春秋八十九。僧臘六十九。四月遷塔于來蘇鄉(xiāng)之原。白塔是也。后弟子率義州刺史曹信大理司直吳方重修塔。發(fā)之見相遺骨若銅色。舌相不壞若芙蓉焉。齒全四十二。香湯沐之重葬蓋。景福二年癸丑歲五月二十二日也。高弟子公靜。靜弟子行蘊。蘊弟子仁表。表弟子玄杲。杲本清白之僧也。同鴻啟重修靈光一寺。為兵革殘毀之后也。杲公啟公后偕隱天臺習禪觀。相次終于山。焚之皆獲舍利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張氏。出家受具。游學深得曹溪之旨。然無以為證。凈眾寺會師曰。落機之錦。濯以增妍。銜燭之龍。行而破暗。印獨以為然。乃由江陵入蜀。庵于蜀江之南壖以勖眾。而寺宇崇成。額名寶應。貞元初司空高崇文既平鎦。辟易額為元和圣壽。長慶初入滅。塔葬其寺中。弟子義俛嗣。
丘絳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貝州人。德宗貞元九年,登進士第。工文辭,與劉禹錫為友。魏博節(jié)度使田緒辟為節(jié)度判官,加兼中丞。十二年,緒卒,絳為撰碑。緒子季安繼為節(jié)度使。絳與同僚爭權,季安怒,斥絳為下邑尉,復遣人于中途害之。
全唐文·卷六百十五
絳為魏博節(jié)度使田緒賓佐。與同府侯臧爭權。緒子季安斥為下縣尉。俄召還生瘞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4—837 【介紹】: 唐僧。鄆州東平人,俗姓段。初于鄆州龍興寺出家。游方問道,參嵩山善寂得心法。后居淮浦都梁山,四方商客多附之。李紳鎮(zhèn)淮南時,召其入府談論,特加歸信,延住揚州慧照寺。卒于寺。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七 傳宗科(五)
生東平段氏。出家為龍興寺慧超法師弟子。游方見普寂禪師于嵩陽。獲印心地。后居都梁山。受徒揚化。山當淮泗之會。商旅駢擁。毳袍之客雜處焉。時李相國紳鎮(zhèn)廣陵。負材學。凌轢儕類。見衲子輒唾去?;蛴幸匝菝務摺G惭美粽掠壮?。召入府。坐頃之其語嘿背神詣天造。削涯岸。出畛域。固非紳世俗之學。所可企及也。乃大降嘆。請居慧照寺。以使承問。四海玄侶。相尋而至者。僅千輩。開成二年終。春秋八十四。以其年十月二十三日塔葬焉。
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習禪篇第三之四
釋崇演。姓段氏。東平人也。出家于本州龍興寺慧超法師之門。游方問道見嵩陽善寂禪師。示其心法。后居都梁山。當于淮浦。四面來商毳客影附焉。相國李公紳鎮(zhèn)撫廣陵。而性剛嚴少所接與偏輕釋子?;蛟氏嘁姳貑栯y鋒起。祇應不供者多咄叱而出。紳遣衙吏章幼成傳意。召演入府。詶對詣理談論鏗然。紳惘然翻不測其畛域特加歸信請居慧照寺。化導同聲相應僅于千眾。開成二年終于凈院。春秋八十四。以十月二十三日全身入塔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4—828 【介紹】: 唐僧。亳州蒙城人,俗姓李。幼信佛。長往洪州,謁馬祖道一,譽為大乘法器,遂具戒,為入室弟子。數(shù)年后欲往天臺,途中卜居于越州呂后山,歷萬余日不下嶺,僧俗從者日眾。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姓李氏。其先隴西人。今占籍于亳之蒙城縣。賁生不待教。而心合菩提。既見馬祖于洪。祖即以大乘法器許之。俾落發(fā)受戒。入室為弟子。久之辭往天臺。至越之呂后山。愛其崄僻曰。是非諸佛應真住處耶。何必天臺。于是結茅而止。未幾村豪里宿。睹貌生善。聞言起敬。醍醐一味。有疾皆瘳。加以寇攘靜謐。獷鷙擾馴。茲誠所謂佛德力也。先是所居隘陋。兼無殿堂。方議經(jīng)營。而輸材售巧。工傭檀信畢集。而遽落成。大和二年六月七日?;蚵劦缊鰞?nèi)。有鞞鼓絲竹聲。夜二鼓。泊然而化。壽七十五。臘四十一。五年九月。弟子舉輿以茶毗之。塔舍利于道場之巽山。稿遺教也。
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一
釋寧賁。姓李氏。隴西人也。家于亳州蒙城。幼奉釋尊而不言乎簪組之緒。無得稱其代諱焉。賁所吐論皆以覺了不取諸相。心通定慧而盡虛空。無以邊中可測。無以文字求我。因往洪州尋道一祖師。見而奇之語而異之。大乘法器得其人矣。遂乃具戒作入室弟子。師資數(shù)歲道議殊倫。欲往天臺。至越呂后山岑廖曰。即是諸佛住處。何必天臺也。賁菩提直干挺秀七尺。村豪里宿睹其異狀歸依瞻仰。老幼爭先同味醍醐。疾病皆愈。是時多有行路??戾欲暴僧徒。賁乃引之而前。威之而退。驚駭儀貌禮足歸依。調(diào)御山林魔邪懾伏。不下巖嶺近萬馀辰。德遠道高僧徒彌眾。先時居處隘陋兼無殿堂。眾議經(jīng)營任人資福。遠村窮墅亦競助緣。土石木工程材售巧。約山橫棟臨澗飛檐。斤師斧子鳥立猿裊。揆景促力。星再回天殿堂成矣。佛像列矣。精耀俯仰照山姹云。人天不殊別開佛土。大和二年六月七日。遠聞道場之內(nèi)有鼓鞞絲竹之聲。是夜二更恬然化滅。生形七十五。炎臘四十一。是月權殯于杉園禮也。齋祭殊品哀號震山。慘樹色于禪枝。咽水聲于石穴。物尚知感人情可量。大和五年九月茶毗。建塔于道場巽山稟先意也。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形質(zhì)寢陋。性坦率。不事儀律。僑寓孝感寺。日游市肆。與群少年飲啖。至相聚屠犬豕。鈔掠錢物。賭博斗驅(qū)。無不為。夜歸闔戶闃然。略未嘗出聲。間有耆年訶之曰。汝雖不自重。寧不為佛法慮乎。廣陵笑曰。燕雀焉知鴻鵠之志。既而其室之戶。過晝久不辟?;驈南陡Q之。見其坐床上如入禪定。然神光出眉宇間。朗照四壁。因大驚。馳報近遠道俗。擁廊廡共排戶省視。則固逝去矣。且其平生。素無名稱而驟。所謂廣陵大師者。則亦姑以其后之所見。而系其尊重之意爾。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釋廣陵大師者。維揚人也。不言法名?;春Vg競呼廣陵大師也。形質(zhì)寢陋性多桀黠。真率之狀與屠沽輩相類。止沙門形異耳。好嗜酒啖肉。常衣繐裘。厚重可知。盛暑亦不暫脫。蚤虱聚其上。僑寓孝感寺。獨一室每夕闔扉而寢。率以為常?;蚩胥P园l(fā)則屠犬彘。日聚惡少斗驅(qū)?;蜃砼P道傍。揚民以是惡之。貞元中有一少壯。素以力聞。嘗一日少壯與人賭博。大師大怒以手擊碎博局。少壯笑曰。騃兒何敢逆壯士耶。大師且罵而唾其面。于是索少壯。斗擊。觀者圍匝千數(shù)。少壯為大師所困。迸道而逃自此人方知有神力焉。亦于稠人廣眾中自負其力。往往入阛阓間剽奪人錢帛。市人皆畏其勇而莫敢拒。后有一耆年僧。召大師誡敕之曰。汝胡不謹守戒法。奈何食酒肉屠犬豕。彊抄市人錢物。又與無賴子弟斗競。不律儀甚。豈是僧人本事耶。一旦眾所不容。執(zhí)見官吏桉法治之。何處逃隱。且深累佛法。大師怒色對之曰。蠅蚋徒喋膻腥。爾安知鴻鵠之志乎。然則我道非爾所知也。且我清中混外者。豈同爾齷齪無大度乎。耆年且不能屈后一日自外來歸入室閉戶。有于門隙覘之。見大師坐席放神光自眉間晃朗照物洞然。觀者驚報少頃寺僧奔至瞻禮稱嘆?;蛴袘曰谠r之者?;蛴袕椫纲澰佒摺C魅杖荷藕虼髱煶?。焚香致禮。及開戶瞑目如入禪定。已長往矣。自此廣陵人寫貌供養(yǎng)。號之為大師焉。
神僧傳·卷第八
僧有客于廣陵亡其名。自號大師。廣陵人因以大師呼之。大師質(zhì)甚陋。好以酒肉為食。常衣繐裘盛暑不脫。繇是蚤蟣聚其上。僑居孝感寺。獨止一室。每夕闔扉而寢。率為常矣。性狂悖好屠犬彘。日與廣陵少年斗毆。或醉臥道傍。廣陵人俱以此惡之。有一少年以力聞。嘗一日少年與人對博。大師大怒以手擊其博局盡碎。少年笑曰。騃兒何敢逆壯士耶。大師且罵而唾其面。于是與少年斗擊。而觀者千數(shù)。少年卒不勝竟遁去。自是廣陵人謂大師有神力。大師亦自負其力。往往剽奪市中金錢衣物市人皆憚其勇莫敢拒。后有老僧。召大師而至。曰僧當死心奉教戒。柰何食酒肉殺犬彘。剽奪市人錢物。又與少年同斗擊。豈僧人之道耶。一旦吏執(zhí)以聞官。汝不羞天耶。大師怒罵曰。蠅蚋徒嗜膻腥耳。安能知龍鶴之心哉。然則吾道亦非汝所知也。且我清中而混其外者。豈若汝齪齪無大度乎。老僧卒不能屈其詞。后一日大師自外來歸既入室閉戶。有于門隙視者。大師坐于席。有奇光自眉端發(fā)?;稳徽找皇摇S^者奇之具告群僧。群僧來見大師眉端之光。相指語曰。吾聞佛之眉有白毫相光。今大師有之果佛矣。遂相率而拜。至明日清旦。群僧俱集于庭候謁大師及開戶而大師已亡矣。群情益異其事。因號大師為大師佛。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5—816 【介紹】: 或作懷惲。唐僧。泉州人,號柏巖。俗姓謝。德宗貞元初,禮馬祖道一,頓明心要。后上中條山行禪法。憲宗元和三年,居雍京章敬寺,講說禪要,朝官名士日來參問。卒謚大宣教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泉州謝氏子也。既落發(fā)進具。而心未入道。貞元初。謁大寂禪師于龍興。即蒙印可。后隱魯之岨崍山。齊之靈巖百家?guī)r中條山等。示徒云。至理亡言。時人不識。強習它事。以為功能。不知自性是個微妙大解脫門。鑒覺光明。未曾休廢。如大日輪。近遠斯照。雖及眾色。不與眾色合。靈燭妙明。非假鍛鍊。為不了故。妄起空花。但如捏目。徒自疲勞。若能返照。無第二人。 僧問。四大五蘊之身。阿那個是本來佛性。惲乃呼其名。僧應諾。惲良久云。汝無佛性。元和三年。上以生辰。仍用大歷詔。凡天下名僧大德。三學通習者。并集萃京師。于是惲于章敬寺毗盧遮那院安置。入麟德殿居上座位。賜齋。后有僧。繞繩床三匝。振錫而立。惲云。是是。其僧到南泉。如前相見。泉云不是不是。其僧云。章敬道是。和尚為甚么道不是。泉云章敬即是。汝即不是。汝是風力所轉(zhuǎn)。終成敗壞。 十年乙未冬。忽示疾。十一月十一日卒。壽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門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橋之北源。謚大覺。寶相則塔號也。洛陽司倉賈島文其碑。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懷暉。姓謝氏。泉州人也。宿植根深出塵志遠。迨乎進具乃尚云游。貞元初禮洪州大寂禪師。頓明心要時彭城劉濟頗德暉互相推證。后潛岨崍山。次寓齊州靈巖寺。又移卜百家?guī)r。泉石幽奇??嘤诙U子請問繁雜。上中條山行禪法。為法者躡跡而往。蒲津人皆化之。元和三年憲宗詔入于章敬寺毗盧遮那院安置。則大歷中敕應天下名僧大德三學通贍者。并叢萃其中。屬誕辰多于此修齋度僧焉。暉既居上院為人說禪要。朝寮名士日來參問。復詔入麟德殿賜齋推居上座。元和十年乙未冬示疾。十二月十一日滅度。春秋六十二。越明年二月。門人智朗志操等。奉全身葬于灞橋北原。敕謚大宣教禪師。立碑于寺門。岳陽司倉賈島為文述德焉。
僧靈彖 朝代:中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5—829 【介紹】: 唐僧。潭州長沙人,俗姓蕭。幼信佛,常預禪會,優(yōu)游自得。穆宗長慶元年,住百家?guī)r寺。旋徒步至江陵,刺史王潛請其住永泰寺。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出蘭陵蕭氏。自梁亡。子孫分適四方。而彖生長長沙。然資稟穎異。薙染后獨嗜禪學。凡諸法會。靡弗參訪。久游青濰。長慶元年?;蚪ㄋ掠诎偌?guī)r。迎居之。未幾。復振錫江陵太守王潛。以永泰招說法焉。太和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終于寺。壽七十五。塔之州北至今存。 又超岸者丹陽人。先依鶴林素禪師。天寶二年?;袚嶂荨+@印化于大寂云。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德宗時敦煌龍興寺僧。敦煌遺書斯三八一錄日進于“大蕃歲次辛巳”(即貞元十七年,801)閏二月所撰之《龍興寺毗沙門天王靈驗記》。伯三六一九存其詩1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括州縉云人。俗姓周。年十五,始學佛,游諸方。德宗貞元中至睦州,乞食得錢,誘小兒誦阿彌陀佛,眾見佛從康口中出。坐逝之夕,傳說有光燭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755—817 【介紹】: 唐僧。衢州信安人。俗姓祝。年十三出家。德宗貞元間行化于閩、越間。說心要法三十年,弟子千余。白居易為宮贊時,亦嘗以弟子禮事之。卒謚大徹禪師。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六 傳宗科(四)
生衢之信安祝氏。祖安父皎。皆隱德。寬甫十三歲。見殺以饌客。即不忍食。退求出家。落鬋于僧曇。受尸羅于僧崇。學毗尼于僧如。始習止觀。后見大寂。及證心法?;虚}越間。貞元七年。作滕家道場于會稽。八年作回向道場于鄱陽。十三年。止少林寺。二十一年止衛(wèi)國寺。明年徙天宮寺。僧問。如何是道。寬答云。大好山。進云。學人問道。師何以言好山。答云。汝只識好山。且不識道。問云。狗子還有佛性否。答云有。進云和尚還有么。答云我無。進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為甚么和尚獨無。答云。我非眾生。進云。既非眾生。是佛否。答云。不是佛。進云。究竟是何物。答云。亦不知是何物。進云??梢娍伤挤瘛4鹪?。思之不及。議之不得。故云不可思議。元和四年。詔迎至安國寺。五年入麟德殿。上躬問道。其年以法復靈泉于不空三藏久涸之池。侍郎白居易。嘗詣寬問曰。禪無言說。師以禪道自居。如何說法。寬曰。無上菩提。被于身為律。宣于口為教。得之于心為禪。應用有三。其致一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別。又問曰。既無分別。何以修心。答曰。心本無垢凈。畢竟何用修。若去垢取凈。是名金屑翳。又問曰。若無修證。何異凡夫。答曰。凡夫無明。二乘執(zhí)著。離此二病。是名真修。有僧問曰。道在何處。答曰在目前。進曰。我何不見。答曰。汝有我故。所以不見。進曰我有我故即不見。和尚見否。答曰。有汝有我。展轉(zhuǎn)不見。進曰。無汝無我。還見否。答曰。無汝無我。教阿誰見。十二年二月晦。升座別眾訖。奄然順化。報齡六十三。僧臘三十九。葬灞陵西原。謚大徹。塔號元和正真。弟子千馀人。得其指者。三十九人。入室受付囑者。曰義崇圓照。
宋高僧傳·卷第十 習禪篇第三之三
釋惟寬。姓祝氏。衢州信安人也。祖曰安??荚火āI龤q。見殺生者衋然不忍食。退而出家求剪發(fā)于僧曇。受尸羅于僧崇。學毗尼于僧如。證大乘法于止觀。成最上乘于大寂道一。貞元六年始行化于閩越間。歲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數(shù)。七年伏猛虎于會稽。作滕家道場。八年與山神受歸戒于鄱陽。作回向道場。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二十一年作有為功德于衛(wèi)國寺。明年施無為功德于天宮寺。元和四年憲宗章武皇帝。詔于安國寺。五年問道于麟德殿。其年復靈泉于不空三藏池。十二年二月晦。大說于傳法堂訖奄然而化。報齡六十三。僧夏三十九。歸葬于[灞-雨+襾]陵西原。詔謚曰大徹禪師。塔號元和正真。初寬說心要法三十年。度黑白眾殆及百千萬。應病授藥安可既乎。白樂天為宮贊時。遇寬四詣法堂。每來垂一問。寬答如流。白君以師事之。門弟子殆千馀。得法者三十九。入室受遺寄者曰義崇圓照焉唐羅浮山釋寶修。俗姓周。資州人也。從師于純德寺志求玄理。于蘄州忍大師法裔決了重疑。后愛羅浮山石室安止。檀越為造梵宇蔚成大寺。一日告門人曰。因緣相偪。愀然不樂眾咸莫測。順宗皇帝。深重佛宗。知修之名。詔入京與三藏擊問。并答翻譯之意。朗暢如流。乃留居輦下三年。終于京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