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邱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共4569,分305頁顯示  上一頁  97  98  99  100  101  103  104  105  106 下一頁
其它辭典(續(xù)上)
釋智行(別稱 般若提婆 )
釋智則( 狂者 )
瑕丘仲
隱求(別稱 隱丘 )
元丹丘(丹丘子 )
祝丘
釋智威( 留 )
釋慧明( 王 )
僧會隱(禪林要鈔 )
釋道亮( 朱 )
釋曇光( 張 )
僧靈辨( 安 )
僧玄會( 安 )
僧印宗( 印 )
釋普德(飛來堂 )

人物簡介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
智行法師者。愛州人也。梵名般若提婆(唐云慧天)汎南海詣西天。遍禮尊儀。至弶伽河北。居信者寺而卒。年五十馀矣。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
雍州長安馮氏子。年二十。出家于辯才寺。聽凝法師攝論四十馀遍。性多掉舉。僅能尋采。然于世間名利事。壹不以為意。衲裙垂膝。浪走坊市。所止之房。單床草薦。瓦碗木匙而已。或有為之經(jīng)營者。隨得則用。終不知謝。出入往來。門未嘗關閉。同住之僧。輒以狂號之。則聞而笑曰??窆l歟。出家離俗。乃為衣食動。則鎖門鎖匱。裒斂儲畜。役役不安。此而非狂。又何狂耶。因撫掌絕倒。嗜食馎饦。恒令寺北王摩訶家辦之。議者以為則已果證。蓋嘗見其分身也。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釋智則。姓憑。雍州長安人。二十出家。止辯才寺。聽凝法師攝論四十馀遍。性度掉舉僅絕觀采。恒披敗納裙垂膝上。有問其故則云。衣長多立耳。游浪坊市宿止寺中。銷聲京邑將五十載。財法食息一同僧伍。房施單床上加以薦。瓦碗木匙馀無一物?;蛞娖湟h縷為經(jīng)營者。隨得服用。言終不及。則雖同僧住形有往來。門無開閉。同房僧不知靈異。號為狂者。則聞之仰面笑曰。道他狂者。不知自狂。出家離俗只為衣食。往往遮障鎖門鎖匱。費時亂業(yè)。種種聚斂役役不安。此而非狂。更無狂者。乃撫掌大笑。則性嗜馎飽。寺北有王摩訶家。恒令辦之。須便輒往。因事伺候。兩處俱見。方委分身。而言行相投。片無瑕謬。自貞觀來。恒獨房宿竟夜端坐。嘅??達曙。余親目見。故略述其相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西寧人。相傳賣藥百余年,因地震宅壞,與里中數(shù)十家皆死。后人又見其為夫馀王驛使,自北乘車至寧,人謂之謫仙。

人物簡介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唐詩紀事》卷七三作隱丘?!?a target='_blank'>全唐詩》卷八五〇收《石橋琪樹》詩1首,列為僧人。按此詩為蔡隱丘作,見《文苑英華》卷三二六、《天臺前集別編》、《全唐詩》卷一一四?!兑鞔半s錄》卷二六收此詩前2句,其名始脫姓為隱丘,復誤為僧人,又訛為隱求?!?a target='_blank'>唐音癸簽》卷三一已言《紀事》之誤。參見蔡希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自號丹丘子。慕神仙術,李白與之交友。為作詩歌稱頌之。
祝丘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人。善畫山水、鬼神。
釋智威 朝代:初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80 【介紹】: 唐僧。處州縉云人。俗姓蔣。家世業(yè)儒,年十八出家,投天臺山國清寺章安為師。受具足戒。高宗上元元年,居軒轅煉丹山法華寺傳教,號“法華尊者”。晝講夜禪,手寫藏典,習禪者三百,聽講者七百余。以法傳慧威,時稱智威為大威,慧威為小威。富有辭藻,有《桃?guī)r寺碑》、《頭陀寺碑》。為天臺宗六祖。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縉云蔣氏子。少出家千軒轅黃帝鍊丹山。未幾。負笈往依灌頂禪師于沃州石城寺。受天臺止觀之學。然才藻富麗。作桃?guī)r寺頭陀寺二碑。為文人所傳誦。識者以為徐陵后身云。
宋高僧傳·卷第六 義解篇第二之三
釋智威。姓蔣氏??N云人也。穎脫塵蒙心游物表。少事師于軒轅氏鍊丹山。聞天臺宗教盛。遂負笈往沃洲石城寺。親灌頂禪師求請心要。既而得一融道體二居宗。定慧方均寂照相半。雖云自了急在利他。天與多能富有辭藻。著桃?guī)r寺碑與頭陀寺碑。氣度相表。后以法眼付授慧威焉。時傳威是徐陵后身。其利智雄才斷可知矣。又釋慧威。姓留氏。東陽人也??偨侵曷镀渑f習。抉開愛網(wǎng)。徑入空門。不滯一方仍參三益。聞縉云大威禪師盛行禪法。裹足造焉??讨就鼊诙猛W。一日千里罔不推稱。至有成業(yè)時謂小威。然其樂靜居山罕交人事。指教門人不少。杰出者左溪玄朗矣威常修止觀匪棄光陰。說與行而并馳。語將默而齊貫。落落然汪汪然。人無得名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 持志科
姓王。杭州人。少出家。訪道。無所不至。常持大布衣。從越之敏法師。二十五年。其玄解。于千眾中為第一。時共目之青布明。后咨禪法于蔣山巖禪師者。十年。嘗以積雪塞路。七日不食。獨念曰。吾聞七日不食則死。今不死豈其業(yè)耶。吾茲試觀之。因自以繩懸之崖間。頓若有割斷其繩者。竟墜崖底。歘又若有擎之以出者。復置前所在處。無少損。未幾。行頭陀于荊之四望山。形與影俱。寒暑一衲。物我相忘。而兩虎之斗者。能使之解。專以思益經(jīng)。為脩行軌則。龍朔間。偶游終南。遂觀覽京師不久而去云。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六 習禪六之馀
釋惠明。姓王。杭州人。少出家。游道無定所。時越州敏法師。聚徒揚化遠近奔隨。明于法席二十五年。眾侶千僧解玄第一。持衣大布二十馀載。時共目之青布明也。翹勇果敢策勤無偶。后至蔣州巖禪師所。一經(jīng)十年咨請禪法在山禪念。經(jīng)雪路塞七日不食。念言。我聞不食七日便死。今明知業(yè)也。若業(yè)自在可試知之。以繩自懸于高崖?;谢腥缛烁顢唷R蚵溲碌?。如人擎置一無所損。復至荊州四望山頭陀。二虎交斗自往分解。冬夏一服行止形俱。所去無戀。即經(jīng)所謂如鳥凌空。喻斯人矣。誦思益經(jīng)依經(jīng)作業(yè)。近龍朔年。從南山出至京游觀。與其言論無得為先。不久旋返云往江曲。依閑修道莫知定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玄奘弟子。高宗時選高僧,會隱獲選。麟德中,奉敕與西明寺僧玄則等于各種佛經(jīng)中略出精義玄文,名《禪林要鈔》。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二十三 義解科(三)
史失載氏族。素以道德學問。有名京師。麟德二年。詔與西明寺玄則等十人。撰禪林要鈔于北門西龍門。修書所其書蓋集大藏諸經(jīng)。精義所成也。進呈。詔藏之秘閣。隱亦嘗預翻譯。茲不錄。
宋高僧傳·卷第四 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會隱。不詳何許人也。精明之氣綽有盈馀。處于等夷若雞群之見鶴也。天皇朝慎選高學名德。隱膺斯選。麟德二年敕北門西龍門修書所。同與西明寺玄則等一十人。于一切經(jīng)中略出精義玄文三十卷。號禪林要鈔。書成奏呈。敕藏秘閣。隱亦嘗預翻譯。玄則頗聞著述。高宗朝。斯為龍象之最焉。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生越之朱氏。八歲出家。淹貫經(jīng)業(yè)。既受具。稟河中三論。復開涅槃大經(jīng)。尋居幽僻習定。名響海寓。神龍元年。詔與宗師十人。入長樂內(nèi)道場坐夏。上時從受菩薩戒。睿宗為相王。送錦衾氈席。二年詔于西園問道。大都督李孝逸。工部尚書張錫國子監(jiān)周業(yè)崔融秘書監(jiān)賀知章睦州刺史康詵皆結師資。傳香火請問禪要。卒年八十二。門人慧遠等建塔。萬齊融銘。
宋高僧傳·卷第八 習禪篇第三之一
釋道亮。姓朱氏。越州人也。厥考前刺會稽郡。亮年八歲。出家極通經(jīng)業(yè)。受具后學河中三論。復講涅槃經(jīng)。尋入深谷破衣覆形蔬食資命。不交俗務直守童真。神龍元年孝和皇帝詔亮與法席宗師十人。入長樂大內(nèi)坐夏安居。時帝命受菩薩戒。睿宗及妃后送異錦衾氈席。二年詔于西園問道。朝廷欽貴。大都督李孝逸工部尚書張錫國子監(jiān)周業(yè)崔融秘書監(jiān)賀知章睦州刺史康詵。同心慕仰請問禪心。多結師資或傳香火。卒年八十二。門人慧遠等建塔。萬齊融為銘紀述。

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汴之張氏子。自幼及長。潔志清范。諸勝閫奧。莫不登踐。逮乎立年。盛明律藏。命宗樹義。人所推崇。則皆勵爍二。師之規(guī)誨矣。勵公嘗指以謂人曰。使吾道流通于河右者??堃噘嚧擞瓒?。俄而又聽法華地論于玉法師所。修止觀法門于嵩岳相禪師所。定慧交資。戒撿益著。會東都以光有素德。舉以住持。詔住天宮寺。仍充寺之上座。以撫綏清眾。然而汎愛之誠。終古罕類。西方律學。莫不咨詢。故其房宇門人。肩聯(lián)踵接。有所成就。西明寺律師。君度奕奕標舉一時俊烈。亦光之所進也。麟德二年。東都講說。師資導達。彌所欽羨焉。
續(xù)高僧傳·卷第二十九 明律下之馀
釋曇光。姓張氏。汴州人。自幼及長潔志清范。諸有勝徒莫不登踐。于礪爍兩師聽受成教。逮至立年盛明律藏。命宗章義是所推崇。礪嘆曰。使吾道流河右。誠此人乎。又往玉法師所聽法華地論。高達勝乘玄理權實坦然。又往嵩岳相禪師學修止觀。因屏絕塵惱不羈名利。會東都盛德須有住持。以光有素德景行難擁。遂敕召住天宮寺。又以教受新成眾徒胥集綱管之任非人不傳。因又召為寺之上座。綏撫清眾不肅而成。然而汎愛之誠終古罕類。四方律學莫不咨詢。故其房宇門人肩聯(lián)踵接。成就所舉遠近遵承。西明寺律師君度。奕奕標舉一時俊烈。亦光之所進也。今麟德二年。東都講說師資導達。彌所欽羨焉。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
曇光律師者。荊州江陵人也。既其出俗遠適京師。即誠律師之室灑善談論有文情。學兼內(nèi)外戒行清謹。南游溟渤望禮。西天承已至訶利雞羅國在東天之東。年在盛壯不委何之中訪寂無消息。應是擯落江山耳。 又見訶利雞羅國僧。說有一唐僧。年馀五十。得王敬重秉權一寺。多赍經(jīng)像好行楚撻。即于此國遇疾而瘞他鄉(xiāng)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襄州襄陽人,俗姓安。年十五出家,習三論及大乘諸經(jīng)。高宗永徽間,至洛陽,后住長安大慈恩寺。龍朔間,多次奉詔與道士辯論,嘲戲于內(nèi)宮,頗得高宗優(yōu)賞。武則天時,助日照等譯經(jīng)。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俗姓安,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年15出家為僧,習三論及大乘諸經(jīng)。高宗永徽間至洛陽,后奉詔住長安大慈恩寺。龍朔二、三年(662、663)間,多次奉詔與道士辯論嘲戲于內(nèi)宮,獲高宗優(yōu)賞。武后時,曾助日照等翻譯佛典。事跡見《集古今佛道論衡》卷丁、《宋高僧傳》卷二及卷三。前書錄其嘲謔詩7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全唐詩續(xù)補遺
靈辯,姓安氏,襄陽人。年十五出家,精習三論大乘諸經(jīng)。龍朔二年為大慈恩寺沙門,后在西明寺譯經(jīng),未詳所終。詩七首。(《全唐詩》無靈辯詩,茲依《集古今佛道論衡》及《宋高僧傳》卷四《唐京師西明寺圓測傳》錄事跡)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僧。京兆長安人,俗姓安。高宗時,從北印度入羯濕彌羅國,為國王賞識,出入王宅,日向龍池山寺供養(yǎng)。后失意,遂南游,至大覺寺,遍參名跡。尋思歸故土,行至泥波羅而卒,年僅三十余。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上
玄會法師者。京師人也。云是安將軍之息也。從北印度入羯濕彌羅國。為國王賞職乘王象奏王樂。日日向龍池山寺供養(yǎng)。寺是五百羅漢受供之處。即尊者阿難陀室灑末田地所化龍王之地也(室灑譯為所教。舊云弟子者非也)復化羯濕彌羅王大放恩赦國內(nèi)。有死囚千馀人勸王釋放。出入王宅既漸年載。后因失意遂乃南游至。大覺寺禮菩提樹。睹木真池。登鷲峰山。陟尊足嶺。稟識聰睿多繕工伎。雖復經(jīng)過未幾而梵韻清徹。少雋經(jīng)教思反故居。到泥波羅國不幸而卒。春秋僅過而立矣(泥波羅既有毒藥。所以到彼多亡也)。 復有一人。與北道使人相逐至縛渴羅國。于新寺小乘師處出家名質(zhì)多跋摩。后將受具而不食三凈。其師曰。如來大師親開五正。既其無罪。爾何不食。對曰。諸大乘經(jīng)具有全制。是所舊習性不能改。師曰。我依三藏律有成科。汝之引文非吾所學。若懷別見我非汝師。遂強令進。乃掩泣而食。方為受具。少閑梵語覆取北路而歸。莫知所至。傳聞于北天之僧矣。 復有二人。在泥波羅國。是吐蕃公主奶母之息也。初并出家。后一歸俗住大王寺。善梵語并梵書。年三十五二十五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627—713 【介紹】: 唐僧。吳郡人,俗姓印。通經(jīng)典,精《涅槃經(jīng)》。高宗咸亨間從蘄春東山弘忍大師咨受禪法,復于番禺遇慧能禪師,后還鄉(xiāng)里。有《心要集》。
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五 傳宗科(三)
生吳郡印氏。母鎦始娠。其鄰人咸夢。一端雅沙門。徐步入其舍。鎦亦自夢?;蚯鬄槠渥印j愖屧偃恢埂KΩ赣謮?。有童子跪授旃檀香木于鎦氏者。于是鎦氏。食遇葷。膻輒厭棄。逮生宗即使事佛。無靳惜意。稍長依宿德習經(jīng)論。尤精涅槃。咸亨元年。闡導京輦盛甚。上元中詔入居大愛敬寺。辭不赴。乃就蘄之東山。咨受忍大師禪法。復嘗于番禺。與慧能禪師問答。深明心要。久之還鄉(xiāng)里。會刺史王胄。請置戒壇。度人可千數(shù)。因詔江東諸寺院。置壇度人如之。后詔入內(nèi)。造慈氏大像。著心要集。纂三教文意之表明佛法者。先天二年二月二十日終。年八十七。
宋高僧傳·卷第四 義解篇第二之一
釋印宗。姓印氏。吳郡人也。母劉氏始娠。鄰家咸見一沙門端雅徐步入印舍。白劉曰愿為子焉。母夢同此。再三陳讓不克。父夢有饋栴檀香木童子。跪授付劉。劉頓厭葷膻。俗間食味隔在唇吻之外。及生而長。從師誦通經(jīng)典。末最精講者涅槃經(jīng)。咸亨元年在京都盛揚道化。上元中敕入大愛敬寺居。辭不赴請。于蘄春東山忍大師咨受禪法。復于番禺遇慧能禪師。問答之間深詣玄理還鄉(xiāng)地。刺史王胄禮重殊倫。請置戒壇。命宗度人??蓴?shù)千百。續(xù)敕召入內(nèi)。乃造慈氏大像。所著心要集。起梁至唐。天下諸達者語言總錄焉。又奉敕江東諸寺院天柱報恩各置戒壇度人。又纂百家諸儒士三教文意表明佛法者。重結集之。手筆逾高著述流布。至先天二年二月二十一日示終。囑循輪王法葬之。年八十七。會稽王師乾立塔銘焉。

人物簡介

東國僧尼錄·名僧
嘗居盤龍山。一日謂弟子曰。句麗惟存道教。不崇佛法。安身避亂。有何處所。答曰。全州高達山是也。乾封二年丁卯三月三日。弟子開戶視之。則堂已移于高達山。號曰飛來堂。去盤龍一千馀里。崔致遠作傳(勝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