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溫州永嘉人,字懿成,號竹軒、蘆山老人。徽宗宣和三年進士。為婺州兵曹,釋死囚之無罪者。高宗紹興時以趙鼎薦為臺官,累遷吏部員外郎、太常少卿。秦檜主和議,季仲引勾踐事爭之,大忤檜,罷去。后以直秘閣奉祠。有《竹軒雜著》。
全宋詩
林季仲,字懿成,號竹軒,晚號蘆川老人(本集卷六《蘇詔君贈王道士詩后》署),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兆谛腿辏ㄒ灰欢唬┻M士。調(diào)婺州司兵參軍,遷仁和令。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趙鼎薦為臺官,以事罷,主管江州太平觀。紹興四年(一一三四),為秘書郎。六年,試太常少卿。七年,知泉州。鼎再相,召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八年,因力沮和議奪職。九年,起知婺州(明萬歷《金華府志》卷一一)。十三年,知處州,旋奉祠。卒于三十一年前。有《竹軒雜著》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六卷。《宋史翼》卷一○、清光緒《永嘉縣志》卷一四有傳?!×旨局僭?,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為底本。校以清乾隆翰林院鈔本(簡稱鈔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參校清光緒瑞安孫氏《永嘉叢書》本(簡稱叢書本)。
全宋文·卷三九一八
林季仲(一○八八——?),字懿成,晚號蘆山老人,又號竹軒,溫州平陽(今浙江平陽)人。宣和三年進士。調(diào)婺州兵曹,遷仁和令。建炎初改宣教郎。紹興四年以趙鼎薦除秘書郎,五年改祠部員外郎,六年七月試太常少卿。七年正月以母老乞補外,除直龍圖閣、知泉州。十月為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八年三月,以御史言罷,尋奪職。九月,起知婺州,復以奉祠卒。著有《竹軒雜著》(存)。見《南宋館閣錄》卷七,《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一、七七、八五、一○三、一○八、一一六、一一八、一二二,《宋史翼》卷一○,民國《平陽縣志》卷八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徐州豐縣人,字仲純,號醉軒?;兆谛土赀M士。授代州兵曹。金兵侵雁門,州將議以城降,孝錫投床大鼾,略不為意。后脫身移居五臺,不仕。善治生,積粟至數(shù)萬石,遇歲饑,盡出以賑貧乏,多全活。中年后,以家事付諸子,日與賓朋縱吟山水詩酒間。卒年八十三。有《雞肋集》。
全宋詩
姚孝錫(一○九七~一一七九),字仲純,號醉軒,豐縣(今屬江蘇)人?;兆谡退哪辏ㄒ灰灰凰模┻M士(《齊東野語》卷一一誤作宣和六年),調(diào)代州兵曹參軍。金兵陷代州,被命為五臺主簿。至五臺即稱病,遂放浪五臺山水間,詩酒自娛,卒年八十三。著有《雞肋集》,已佚。事見《中州集》卷一○?!∫π㈠a詩,據(jù)元至大三年曹氏進德齋遞修本《中州集》所錄,編為一卷。
張杞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四四二四
張杞,字南卿(一作南軒),饒州德興(今江西德興)人。宣和六年賜同進士出身,授登州牟平縣尉。靖康之變,陷金國七年,乃航海歸宋,調(diào)婺州司理參軍。紹興十七年為宗正寺主簿,次年擢監(jiān)察御史,改秘書少監(jiān)。十九年為太常少卿,使金,遂兼權(quán)吏部侍郎。紹興二十年,侍御史曹筠劾其附會李椿年,罷。見《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六、一五八、一六○、一六一,《南宋館閣錄》卷七,雍正《江西通志》卷八七。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洛陽人,字伯可,又字叔聞,號退軒,一號順庵。高宗建炎初上《中興十策》,名振一時。官承務郎。秦檜當國,附會求進,累擢軍器監(jiān)丞,為福建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專應制為歌詞,阿諛粉飾。所至挾檜勢,多所不法。檜死,被劾除名,編管欽州。有《順庵樂府》、《昨夢錄》。
全宋詩
康與之,字伯可,號順庵,洛陽(今屬河南)人,一作嘉興人。高宗建炎初上《中興十策》,聲名甚著。紹興時秦檜當國,趨附求進。十五年(一一四五),擢監(jiān)尚書六部門。專為歌詞諛體應制。十七年,為軍器監(jiān)丞。檜死,除名貶欽州,移雷州、新州。有《順庵樂府》五卷,已佚,僅《兩宋名賢小集》中存《椒亭小集》一卷。《宋史翼》卷二七有傳。今錄詩十三首。
全宋文·卷四一四○
康與之,字伯可,又字叔聞,號退軒,一號順庵,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建炎初上《中興十策》,后附檜求進,專應制為諛詞粉飾。紹興十六年為右承務郎、監(jiān)尚書六部門。十七年為軍器監(jiān)。累官承事郎、福建路安撫司主管機宜文字。二十五年被劾送欽州編管。二十八年坐與土人交爭移雷州編管,尋移新州牢城。其著作今存《椒亭小集》、《順庵樂府》、《昨夢錄》等。見周南《山房集·康伯可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一五六、一七○、一七三、一七九,《宋史翼》卷二七,《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1—1167 【介紹】: 宋興化軍仙游人,字元矩,自號西軒子。高宗紹興五年進士。為尤溪主簿,部使者移檄令捃摭屬吏細過,昭度拂衣去,閑居以讀書著文為樂,十余年不調(diào)。與林光朝、方翥友善。后教授藤州,以致知謹獨教學者。遷奉議郎知長樂縣,未上卒。有《西軒集》、《刻舟集》。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14—1178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謙之,號艾軒。孝宗隆興元年進士。通《六經(jīng)》,從學者眾,南渡后以伊、洛之學倡行東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點刑獄,移廣東,曾率郡兵擊敗入境之茶民軍。召為國子祭酒,除中書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舉興國宮。卒謚文節(jié)。有《艾軒集》。
全宋詩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屬福建)人。曾再試禮部不第,往從尹焞游。通六經(jīng)百氏,從學者數(shù)百人,伊洛之學倡于東南自光朝始。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及進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知永??h。召試館職。乾道五年(一一六九)為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歷著作佐郎、著作郎、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九年,出為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淳熙元年(一一七四),改廣南東路。二年,因督捕茶寇有勞,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為孝宗講解《中庸》稱善,除中書舍人。因封還謝廓然遷殿中侍御史詞頭,出知婺州,引疾奉祠。五年卒,年六十五。有《艾軒集》二十卷(本集宋劉克莊序),已佚。明正德十六年鄭岳據(jù)傳錄本選刊為十卷。事見《周文忠集》卷六三《林公神道碑》,《宋史》卷四三三有傳?!×止獬?,以明鄭岳刊《艾軒集》(藏北京圖書館,其中詩一卷)為底本。參校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六五○
林光朝(一一一四——一一七八),字謙之,號艾軒,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diào)袁州司戶參軍,未上召對,改知永??h。大臣論薦不已,復召試館職,遂除秘書省正字兼史職,歷著作佐郎兼禮部郎官。乾道八年,進國子司業(yè)兼太子侍讀,出為廣西提刑,移廣東。淳熙二年,召拜國子祭酒兼太子左諭德。四年,奉命講《中庸》,稱旨,除中書舍人,為誥有古風。后改權(quán)工部侍郎,出知婺州。淳熙五年卒,年六十五,謚曰文節(jié)。光朝博學有行,南渡后首以伊洛之學倡東南,從學者常數(shù)百人,時稱「南夫子」。著有《艾軒集》。見周必大《林光朝神道碑》(載《文忠集》卷六三),《宋史》卷四三三本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興化軍莆田人,字季全,號吾軒。高宗紹興間進士。為安溪縣令。嘗游惠州,與陳鵬飛相師友。后教授于鄉(xiāng),及門者數(shù)百人。官至高要縣尉。有《九經(jīng)解》、《論語人物志》。
全宋詩
黃補,字季全,號吾軒,莆田(今屬福建)人。端子。高宗紹興中從父宦游惠州,得永嘉陳鵬飛師友之。已而以其學教授于鄉(xiāng),及門者數(shù)百人。時林光朝講學城南,補在城東,幾與齊名。官至高要尉。《宋元學案》卷四四有傳。
全粵詩·卷四九
黃補,潮州人。詩一首。
全宋文·卷四八六六
黃補,字彥博,又字秀全,號吾軒,興化軍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嘗隨父赴任惠州,師陳鵬飛。后以其學教授于鄉(xiāng),及門者數(shù)百人。時林光朝教于城南,補教于城東,幾與齊名。登乾道八年特奏名,授高州文學,調(diào)肇慶府高要縣尉。著有《九經(jīng)解》、《論語人物志》。見《莆陽文獻傳》卷二九,《宋元學案》卷四,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人,字光甫,號東軒。工畫山水。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金定襄人,字宜之,一名宜祿,號愚軒居士。幼舉童子科。后調(diào)鞏西簿,以眼病去官。有詩名。南渡后,往來洛西山中。
中州集
元,字宜之,定襄人。經(jīng)童出身,舉進士不中,以年及調(diào)鞏西簿。未幾,失明。自少日博通書傳,作詩有規(guī)矩。泰和以后,有詩名。河東李屏山為賦愚軒,有“落筆突兀無黃初”之句。愚軒,宜之自號也。用是名,益重。南渡以后,往來洛西,山中閒閒公雷御史、王子文、許至忠、崔懷祖,皆愛之。所至必虛左以待。為人有材干,處事詳雅。既病,廢無所營,為萬慮,一歸于詩,故詩益工。若其五言平淡處,他人未易造也。宜之之父(名淑,字清臣),由門資敘,與先隴城為莫逆交,故好問交?間,得宜之之詩為多。子颙,有隱節(jié),今居鄉(xiāng)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建昌軍廣昌人,字少平,號西疇。孝宗淳熙五年進士。歷官靖州、江陵府教授,知將樂縣。擢知連州,以善治聞。累遷寶謨閣學士,出為廣東提刑,杜絕請托,洗冤澤民,以清廉為嶺南首稱。卒謚文定。有《西疇常言》。
全宋詩
何坦,字一叟,一字韋軒(《石洞貽芳集》卷一),東陽(今屬浙江)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進士,授宜黃尉,與知縣不協(xié),罷歸象山。事見清道光《東陽縣志》卷一七。今錄詩五首。
全宋文·卷六五二二
何坦,字少平,號西疇,建昌軍廣昌(今江西廣昌)人。少貧好學,淳熙中登進士第,歷靖州、徽州、江陵府學教授,知將樂縣,擢知連州,以善治聞。累遷寶謨閣學士,出為廣東提刑,以清廉為嶺南稱首。卒謚文定。著有《西疇常言》一卷(存)。見《文溪存稿》卷三《西疇常言序》,弘治《徽州府志》卷四,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一六,《宋元學案補遺》卷七九,《宋詩紀事》卷五六,《宋詩紀事小傳補正》卷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122—1198 【介紹】: 宋邵武軍光澤人,字濱老,一字東老,號澹軒。李純德子。幼學于從父李郁。年四十棄科舉,縱覽百家,尤留意《通鑒》。孝宗淳熙六年見朱熹,遂為講學之友。教人循循善誘。學甚富,尤深于《》。有《周易義說》、《澹軒集》。
全宋詩
李呂(一一二二~一一九八),字濱老,一字東老,邵武軍光澤(今屬福建)人。早歲多次應禮部試不第,年四十棄科舉家居,與朱熹多有交往。寧宗慶元四年卒,年七十七。家有澹軒,所著《澹軒集》十五卷,已佚。清四庫館臣據(jù)《永樂大典》輯為八卷,其中詩三卷。事見本集附錄周必大《李濱老墓志銘》?!±顓卧?,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澹軒集》為底本。酌校《永樂大典》殘本。新輯集外詩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四八八六
李呂(一一二二——一一九八),字濱老,一字東老,號澹軒,邵武軍光澤(今福建光澤)人。少孤,能自力于學,研精《》義,遍觀百家,尤留意《資治通鑒》。年四十后不復應科舉。清修無競,持身有素,與朱熹為益友。慶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著有《周易義說》、《澹軒集》等。見《周文忠公集》卷三五所載《李濱老墓志銘》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隆興府新建人,字汝明,號韋軒。丁錟孫。性剛介,篤學力行。理宗寶祐間兩中鄉(xiāng)舉,補太學上舍生。與徐鹿卿、吳澄為友。聚書數(shù)萬卷,訓子弟必先德后藝。宋亡,隱居不仕。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隆興府進賢人。度宗朝進士。以宋將亡,不愿為官,歸隱鄉(xiāng)間授徒,四方來學者眾。元初,侍御史程鉅夫疏薦,不起。
全宋詩
吳仲軒,進賢(今屬江西)人。度宗咸淳間進士,因國步日蹙,不仕。宋亡,教授于鄉(xiāng),屢薦不起。事見清同治《進賢縣志》卷一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徽州歙縣人,字元養(yǎng),一字仲退,號鑒軒。試禮部第一,教授荊門。周必大、李燾、程大昌交薦之,授太平州教官,除太學博士。學問貫通經(jīng)史。所作《正論》、《機策》十余篇,多譏切時弊。
全宋詩
方恬,字養(yǎng)元,一字仲退,號鑒軒,歙縣(今屬安徽)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進士,調(diào)荊門軍教授。丁母憂服除,授太平州教授。卒,年三十七。事見明弘治《徽州府志》卷八。今錄詩四首。
全宋文·卷六一六二
方恬,字元養(yǎng),一字仲退,號鑒軒,又號師古,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乾道五年試禮部第一,教授荊門。周必大、李燾、程大昌交薦,授太平州教官,除太學博士。其學貫穿經(jīng)史,務為可用。有論傳世。見《宋會要輯稿》選舉一之一七,《宋歷科狀元錄》卷六,《宋元學案補遺》卷七一。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福州長樂人,字用之,號在軒。劉砥弟。舉童子科。后受學于朱熹,與黃干友善。及禁道學,志尚愈篤。蔡元定編置道州,礪與其兄饋贈甚厚。卒年四十七。
全宋詩
劉礪,字用之,號在軒,長樂(今屬福建)人。孝宗乾道間與其兄砥俱中童子科。后同受學于朱熹。與黃干友善。卒年四十七。事見《宋元學案》卷六九、《閩中理學淵源考》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