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谷 → 榖谷”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人物簡介

甬上耆舊詩·卷十六
字汝誠,號蘭谷,其詩與張東皋梁友蘭齊名

人物簡介

明詩紀(jì)事·甲簽·卷三十
谷賓,蘇州人。 (田按:谷賓詩見《明風(fēng)雅》,《鐵網(wǎng)珊瑚》,一作蘇州人,一作云間人。余檢王琦《寓圃雜記》云:「吾甫里周谷賓,有學(xué)之士,跛一足,自號跛樵。」則為蘇州人明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391—1460 【介紹】: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世用。永樂十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授中書舍人。遷侍講學(xué)士。正統(tǒng)十年,進工部右侍郎,入內(nèi)閣典機務(wù)。景泰初,進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仍掌閣務(wù)。英宗復(fù)位,謝病歸。為人清直,持議正,樂儉素,位至臺司,僅敝廬瘠田。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克用,揚州興化人。永樂乙未進士,累官少傅兼太子太傅工部尚書謹(jǐn)身殿大學(xué)士贈太保謚文義
明詩紀(jì)事·乙簽·卷十一
谷字克用,揚州興化人。永樂乙未進士,選庶吉士,授中書舍人。仁宗踐阼,改存坊司直郎,尋遷翰林侍講。正統(tǒng)中,進侍講學(xué)士,擢工部侍郎,入內(nèi)閣知制館。景泰初,進尚書、少保、東閣大學(xué)士,兼太子太傅,尋進謹(jǐn)身殿大學(xué)士。英宗復(fù)辟,謝病歸卒。成化初贈太保,謚文義。有《育齋集》十七卷、《歸田集》三卷、《拾遺集》一卷。
維基
高谷(1391年—1460年),字世用,直隸興化縣人。歷仕永樂、洪熙、宣德、正統(tǒng)、景泰五朝。永樂十三年(1415年)乙未科進士,選庶吉士,任中書舍人。仁宗即位,改春坊司直郎,不久,遷翰林院侍講。英宗即位,經(jīng)楊士奇推薦,侍講讀。正統(tǒng)十年(1445年),進工部右侍郎,入內(nèi)閣參與機務(wù)。景泰初,升任工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景泰二年,進少保、東閣大學(xué)士。后加太子太傅。七年,進謹(jǐn)身殿大學(xué)士,仍兼東閣大學(xué)士。英宗復(fù)辟后,賜其金帛等令致仕。天順?biāo)哪辏?460年)正月卒。成化初年,贈太保,謚文義?!?a target='_blank'>明史》有傳。

人物簡介

維基
陳谷(14世紀(jì)—15世紀(jì)),字世用,江西南昌府進賢縣人。陳谷是學(xué)正孔陳彥之子,永樂十八年(1420年)中舉人,次年(1421年)聯(lián)捷進士,宣德元年(1426年)獲授行在交趾道監(jiān)察御史,任內(nèi)能干敢言,丁艱后在五年(1430年)調(diào)任行在福建道監(jiān)察御史,奉命清理軍伍。正統(tǒng)年間陳谷外任成都知府,十四年(1449年)升廣西右參政,很快因為成都人民請求讓他留任,在次年(景泰元年,1450年)調(diào)任四川右參政,仍掌成都府事,后事不詳。

人物簡介

皇明名僧輯略
示真性源 參禪須要信得徹。有主宰。提撕話頭。默默參究。于一切處無著無依。逆順境界到手。便為驀直行去。不起分別。不見有逆順。不見有境界。蓋為大解脫中不存一法也。洞然了悟。直下承當(dāng)。更進一步。了卻向上一著。虛徹靈明。如金剛王寶劍。萬物曷敢嬰其鋒。更說甚么世法佛法。煩惱菩提。透頂透底。舉體全真。是為逸格之人也。 示圓鑒堂 念佛一門。捷徑修行之要也。識破此身不實。世間虛妄。是生死根。惟凈土可歸。念佛可恃。緊念慢念。高聲低聲??偀o拘礙。但令身心閑淡。默念不忘。靜鬧閑忙。一而無二。忽然觸境遇緣。打著轉(zhuǎn)身一句。始知寂光凈土不離此處。阿彌陀佛不越自心。雖然如是。若乃將心求悟。反成障礙。佛性是自然之物。不屬心思意解。若見恁么說。你便執(zhí)個無心。又成大病。但以信心為本。一切雜念都不隨之。如是行去???cè)徊晃颉]后亦生凈土。階級進修。無有退轉(zhuǎn)。優(yōu)曇和尚令提云念佛者是誰?;蛟颇莻€是我本性阿彌陀。謂是攝心念佛。參究念佛。汝今不必用此等法。只用平常念去。 示肄南宗 趙州無字。未悟之時。如銀山鐵壁。今日也無無。明日也無無。一朝水到渠成。始知鐵壁銀山元非別物。只貴退步休心。切切要明生死大事。不可呆蠢蠢念個無字虛延歲月。亦不可推詳計較義理曲會。但于時中憤憤然要明這個無字。忽爾一朝懸崖撒手。打個翻身。方見孤明歷歷。如是現(xiàn)成。到此不可耽著味著。還有腦后一槌極是難透。你但恁么參去。 舉世尊初生 朕兆才彰成露布。復(fù)指乾坤行七步。只要群生正眼開。落盡眉毛渾不顧。 舉如人上樹 百丑千拙齊露出。明眼衲僧見不得。斷人命脈只斯須。香嚴(yán)老子賊賊賊。 答誠敬堂 向上一著者。悟徹之后。結(jié)角羅紋。殺著一錘。所謂末后一句也。言語說不到。只用活機手段調(diào)治而至。百丈再參馬祖。馬祖正用此機。臨濟再參黃檗。黃檗亦用此機。臨濟打洛浦亦此機也。后于夾山棒下方始瞥地。興化打克賓亦此機也。真凈和尚頌曰。丈夫當(dāng)斷不自斷。興化為人徹底漢。日后從他眼自開。棒了罰錢趕出院。此頌甚對機。汝今公案未明。如何明得此一著子。夙有靈根者。公案亦甚易明。不見臨濟凡問佛法。便被黃檗毆打。十分切當(dāng)。后得大愚一句打發(fā)。洞明黃檗機用。假如今日汝問我向上一著。我亦不用搖唇動舌。只用毆打。再問再打。汝被我打得荒了。無計可施。無理可說。不得意中。忽然猛省。亦未可知。我雖不施棒喝。汝但恁么承當(dāng)去看。 示道禪人 參禪一著。是超生死脫輪回之關(guān)棙子。豈可小識小見而能擬議耶。此是三世諸佛捷徑度人之大法。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也。自從世尊于靈山會上拈花示眾。迦葉尊者獨悟深旨。次第傳來。度人無限。非語言文字而能教誨。惟在具大手段。大善知識。生機活法點悟而已。昔因風(fēng)吹幡動。一僧言風(fēng)動。一僧言幡動。六祖云。非風(fēng)幡動。是汝心動。二僧皆得省悟。嗚呼。二僧言是風(fēng)動。是幡動。皆是凡心。六祖言非風(fēng)動。非幡動。便悟佛心。汝今且去窮究非風(fēng)幡動。是汝心動。如是參去。忽然省悟。自知果然非風(fēng)幡動。是我心動也。那時卻來回報。然后為汝敲磕末后一句。 自制塔銘 生事死葬。祭之以禮??鬃又桃病K蓝鸹?。安葬骨塔。釋迦之教也。古今依教。莫不皆然。余生姑蘇洞庭黿山陳氏。父字顯宗。號月潭處士。母金氏。余諱景隆。字祖庭。號空谷。生于洪武癸酉七月十二日。永樂壬辰。從弁山白蓮懶云和尚受學(xué)參禪。湖海禪伯古拙和尚輩莫不參扣。雖以家居。參究不替。庚子歲。許令出家。從虎丘先師石庵和尚收為行童。洪熙乙巳。給牒為僧。宣德二年。從杭昭慶守宗師得具戒。六年。先師膺薦住持杭之靈隱。遂同至矣。七年。往天目山禮高峰塔。憩錫一載。剋苦參究。忽有省會。懶云和尚時在海昌凈妙。遂造之。剖露心法。懶云大喜。九年。靈隱先師圓寂矣。阇維。斂骨葬于本山。造骨塔。并塔院。奉祀有年。今老且病。死日在邇。思無馀地以葬遺骨。遂承佃錢塘縣尉司上扇第二圖修吉山下沈敬元佃官地一段為墳地。葬骨塔。蓋墳屋居之。待盡馀年。名其屋曰正傳塔院。嗚呼。生死一夢。骨塔奚為。蓋表佛法流芳。靈蹤不斷。即幻明真。以致佛祖命脈源遠流長矣?;蒙黼m滅。佛性不遷。后之來者。見窣堵崚嶒。峰巒蒼翠。鳥鳴喬木。泉潟幽巖。不馳外境。不執(zhí)內(nèi)心。盡忘愛惡。陶然泰和。始知法界為身。虛空為口。萬象為舌。晝夜說禪。未常間歇。于此見得明。透得徹。如醉復(fù)醒。廓然領(lǐng)悟。便見佛祖不曾涅槃。老僧不曾圓寂。大圓鏡中覿面相見。西來祖意兩手分付。如古師嗣云門。青師嗣太陽。無前后。無去來。大千沙界。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終不離于當(dāng)念。懶云和尚。是景隆受業(yè)師之受業(yè)師。景隆心法受印可于懶云。即南極安禪師也。得臨濟正傳二十世。師上溯天真。則無極源雪巖欽。前后嗣法亦無定規(guī)。前嗣后者。阿難嗣迦葉。后嗣前者。興化嗣臨濟。理貫古今。詣實為至。銘曰。 廓周法界??帐師o涯。群靈升墜。恒無已時。佛祖垂應(yīng)。為導(dǎo)為師。夙膺微幸。直斯化儀。不善弘道。隨力所宜。卒于武林。骨窆山崖。窣堵奠安。山同壽期。以幻歸幻。有為無為。成住壞空。斯道恒夷。正統(tǒng)九年春。景隆五十二歲著。 示徒參禪 禪宗厥旨。是轉(zhuǎn)迷成悟之要道也。是明心見性之妙訣也。是超凡入圣之關(guān)棙也。自宋末至于今日。師法不逮。參徒根器亦為下劣。變壞妙訣。死法傳流。無繩自縛。本是活人??`作死漢。做作規(guī)矩。提死話頭。執(zhí)倚偏邪。無由開悟。嗟夫。靈山會上別傳心法。超出功用。大解脫法門也。要在妙悟。豈局規(guī)模。老僧今日不用提話頭。不用參公案。先要識破此身。空花幻影。不越百年。安可溺于世情。埋沒靈明覺性。隨逐妄緣。汩沒生死。六道循環(huán)。不能超出。既知此患。盡情放下。更不留心。惟令默自思惟。我今思善思惡怕熱怕寒知饑知渴者心也。因有幻身。此心存活。死了燒了。何處安身。只思此二句。其馀言語。知得便了。不須記憶。但于行住坐臥靜鬧閒忙苦樂逆順一切時中。唯自思惟死了燒了何處安身。忽然識得。自會做人。自知入道。至于此時。方參公案。切須穩(wěn)重窮究末后一句。方到牢關(guān)。始為了事人也。涵養(yǎng)此道。如百煉精金更無變色。還垂方便接引后人。是為報佛恩德。 答問 明本源曰。永明大師道。有禪有凈土。猶如帶角虎。是則二法兼行耶。兼行。則古人謂之腳踏兩邊船。必陷中間也。湖海弟兄浩浩商量。是非蜂起。乞師指決。去我礙膺。答曰。永明大師出此言時。無人反覆扣問。歷代祖師在世。亦無人反覆扣問。故無辨明也。學(xué)人疑似之心蘊之于懷。未常發(fā)問。懡?含糊。迨今五百年矣。子發(fā)此問。大哉問也。惜乎景隆虛度光陰七十四年。道德智眼皆所不逮。安能答此言乎。強答之??植黄醴鹱嬷?。反罹罪咎。然有問無答。亦非道也。勉赴來意。隨力言之。子當(dāng)裁擇。執(zhí)守參禪。提個話頭。自謂守靜工夫。更無別事。念佛往生。寅夕禮誦。皆所不行。此謂有禪無凈土也。此等參禪亦非正氣。是為守死話頭。不異土木瓦石。坐此病者十有八九。莫之能救。禪是活意。如水上葫蘆。捺著便轉(zhuǎn)。活鱍鱍地。故云參祖師活意。不參死句。如此參禪。不輕念佛往生之道。寅夕禮誦亦所遵行。左之右之無不是道。雪峰作典座。楊岐作監(jiān)寺。籍身勞動。內(nèi)力參禪。永明參韶國師之禪。大弘念佛之道。所謂內(nèi)圓而外方。內(nèi)秘菩薩行。外現(xiàn)是聲聞。此謂有禪有凈土也。輒以俚言免塞子問。別訪高明以求的意。 示坐關(guān)安清二上人 大藏經(jīng)中。傳燈錄里。教人修行者。皆言親近明師。時時聞法?;蚰罘??;驍?shù)息。或尸觀。或居阿闌若。閑淡性情。剋求妙悟。自從拈花示眾。迦葉妙悟教外別傳禪學(xué)厥旨。二祖覓心不得而得安心。南岳禪師參六祖。祖曰。什么物。與么來。岳大悟。乃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疏山聞溈山曰。有句無句。如藤倚樹。疏山賣布單作路費。三千里外直造溈山??蹎枠涞固倏?。句歸何處。溈山大笑而已。疏山不契。發(fā)憤而去。行到明招。言及于此。明招曰。卻使溈山笑轉(zhuǎn)新。疏山大悟。大慧亦問樹倒藤枯。句歸何處。圓悟答云。相隨來也。大慧亦悟。有僧問一老宿。百尺竿頭如何進步。宿云。惡。其僧大悟。雪峰三登投子。九到洞山。古人坐立不安。切切求悟。豈肯死坐關(guān)房。守株度日。唐有大梅。宋有和庵主。閑靜馀情。養(yǎng)道而已。唐宋之時。皆無坐關(guān)之說。元時生出計較。設(shè)個關(guān)房。安坐待悟。至今仿效也。汝既如是精進用心。切切求悟。聊為庶幾。豈可安坐關(guān)房?,F(xiàn)成衣食。自在過時。而況張道伴。李道伴。張施主。李施主。常來相望。各入關(guān)房。閑話半日。豈是真正修行純凈工夫剋時求悟也。靈源居昭默堂。高峰坐死關(guān)。皆悟道之后養(yǎng)道者也。不似今人茫然而坐。古人不舍分寸光陰。不廢剪爪之工。舍身命而求妙悟也。今恐虛消信施??諉使怅?。帶果招因。難以逃避。由是老僧如是苦口。若契汝心。留為警覺?;虿黄跣摹8吨?。 又 來書說許多言語。皆欲辨明。且夫義學(xué)中人。讀書經(jīng)。教文義。玄義豈不過汝百倍。尚不能一一辨明。不能窺測禪宗公案。汝欲辯明。何異入海算沙。禪宗厥旨。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昔有僧問石頭和尚曰。如何是禪。答云碌磚。如何是道。答云木頭。禪是如是之處悟?qū)⒊鰜怼K嘉┲陌苍诤翁?。一悟之后。萬法皆明。何待辨論。大慧和尚頌十智同真公案云。兔角龜毛眼里栽。鐵山當(dāng)面勢崔嵬。東西南北無門入。曠劫無明當(dāng)下灰。禪宗悟境界如是而已。通此消息。令汝會意。前者見汝多于人事。故寫書來。令汝自省。又恐汝獨執(zhí)于坐。困在昏鈍。故寫幾段古人用心切近悟處。令汝學(xué)他用心。昔晦堂和尚參云峰悅禪師。日日挨拶。日日不悟。峰曰。你且去參黃龍南禪師。到彼挨拶數(shù)日亦不悟。復(fù)回云峰。峰已遷化。復(fù)回黃龍。途中遇雪。阻于一寺。無師參扣。便看傳燈錄。偶然揭開??匆娚畣柖喔?。如何是多福一叢竹。福云。一莖兩莖斜。僧云不會。福云。三莖四莖曲?;尢么笪?。覺華嚴(yán)參圓悟。日日挨拶。日日不悟。圓悟令看羅山語錄亦不悟。發(fā)憤出門。行到一寺。忽然大悟。古人如是坐立不安。磨心擦腹。挨拶出來。豈是安然自在。守待自悟。觀汝來書。知汝不會參禪。不聞?wù)嬲_發(fā)。只是江湖中碌碌然之開發(fā)也。良可惜哉。老僧寄書。令汝師于古人。莫師今人。老僧于永樂年間十九歲時。遇見信心銘證道歌。一看之后。超然省會。從此發(fā)心。力求出家。參見南極老和尚。古拙老和尚。金陵湖廣兩淅之間做知識者。一一往見。所有開發(fā)。皆不中意。我自主張。只用傳燈中上古祖師機用開發(fā)。用心參究。所以今日得這些小見識兒也。忝與上古相合。不與今時雷同。我期望汝成個法器。不可平常過了。汝今抖擻精神。自著精彩。參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返究自己。力要省會是歸何處。拌舍此身。默做遲鈍工夫。一生用心去。終有悟日。此是沒奈何處用此痛切之心也。古人則不然。有云我坐在這里等你悟去。我立在這里等你悟去。如是容易。豈不快哉。古人用心苦切。一團精彩悟?qū)⒊鰜怼2皇蔷锌`身體。呆呆兀坐?;杳_^日。此上所言多說禪病。脫得禪病。庶可悟道。古云。千魔萬難轉(zhuǎn)惺惺。直須精進切心。庶有悟日。 袾宏曰。諸師多教人參念佛是誰。惟師云不必用此等法。隨病制方。逗機施教。二各有旨。不可是此非彼。
續(xù)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師諱景隆。字祖庭。號空谷。姑蘇洞庭黿山陳氏子。父月潭居士。母金氏。生于洪武癸酉七月十二日。為童時不茹葷。趺坐若禪定。永樂壬辰。從弁山白蓮懶云和尚受學(xué)參禪。雖家居。而湖海禪伯如古拙和尚輩靡不參謁。庚子出家虎丘。宣德二年詣杭州昭慶受戒。遂依師住靈隱七年。往天目禮祖塔。憩錫一載??炭鄥⒕?。忽有省。因造懶云剖露。云印可之。懶云。臨濟下二十四世也。師所著有空谷集三十卷。心宗洞達。機辨峻拔。儒釋通貫。事理交融。大理卿吳公志之。師存年五十二時。自作塔銘于武林西湖之修吉山。院名正傳。有正傳十景之詠在集。
楊述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04—1454 【介紹】: 明浙江桐鄉(xiāng)人,字宗道,號蘭谷。永樂二十一年舉浙江鄉(xiāng)試第一。授宜興訓(xùn)導(dǎo),一新教條,及門登科者頗多。升湖廣監(jiān)利縣學(xué)教諭。正統(tǒng)中,數(shù)預(yù)鄉(xiāng)試事,識周洪謨等人之才,人稱其有識人之鑒。官至遼王府右長史。有《蘭谷集》。

人物簡介

維基
王谷(1421年—1480年),字萬石,四川敘州府南溪縣人,軍籍,治《禮記》,年三十四歲中式景泰五年甲戌科第二甲第四十一名進士。正月初九日生,行一,曾祖王文信;祖王永,主事;父王宴;母陳氏。具慶下,妻簡氏,弟粟;符;節(jié);稷;菽。由縣學(xué)增廣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十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百七十六名。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22—1495 【介紹】: 明浙江嘉善人,字公綬,號谷庵,自號仙癡,晚號云東逸史。天順八年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成化初為永寧知州,解官歸,筑室名丹丘,吟詠其間,人稱丹丘先生。工詩畫。有《云東集》。
槜李詩系·卷十
綬,字公綬,嘉興人(或云嘉善人,誤。),天順甲申進士,為御史,巡鹽兩淮,鉤剔積弊?;答?,畫策賑民。以耿介忤當(dāng)?shù)?,出知江西永寧縣,母老辭歸。所居大云里東饒水木,作室曰丹丘,又作滄江虹月之舟,浮泛吳越間。粉窗翠幕,擁僮奴設(shè)香茗,彈絲吹竹,宴笑彌日。書畫妙絕一時。初號谷庵,又號云東子、蘭臺逸史、天田老農(nóng)、上清仙吏、懶仙仙癡、紫霞碧月翁,并著人間,唯丹丘先生為尤顯。所蓄書畫最富。恐遭回祿,搆地一方,洿為池,池中筑臺,臺上營室,夜不通火。一日大雷雨,火作,姚方踞廁,聞報,急叩所藏古跡,應(yīng)者曰:皆火矣。姚驚惋,遂不能起,得疾卒。平生慕張貞居之為人,所見片紙只字,無不收藏。嘗得其鐵冠與遺像,為撰句曲外史小傳,搜輯其遺文以序之,又伐石樹碑于其墓。著有大易天人合旨及谷庵集。詩頗清麗,不著一塵,其流風(fēng)遺韻,為時嘆羨,宜矣。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公綬,嘉善人。天順甲申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謫知永寧縣有榖庵集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十
綬字公綬,嘉善人,處士黻子。天順甲申進士,授監(jiān)察御史,謫永寧知縣。有《谷庵集》十卷。 楊循吉《松籌堂集》:姚公緩解官歸,所居在大云里東,饒水竹,作室曰丹丘,嘯詠其中,人稱丹丘先生。又作滄江虹月之舟,游泛吳、越間。善書,法鐘、王,勁婉咸妙,畫初學(xué)水墨,后進學(xué)唐品,得古意。 《四友齋叢說》:嘉興姚云東工詩喜畫,善臨摹,其臨趙松雪、王叔明二家畫,墨氣皴染皆妙,閑寫梅道人竹石,亦蕭灑可愛。 《六硯齋筆記》;姚云東小景,好作沙坳水曲、孤釣獨吟:其闊幅《重林遠汀》,著四五漁船而已。此公壯歲入中臺,不及攬轡驂鸞。晚年好道,向平之愿蚤畢,三山五岳之屐懸而未試。直以逸趣自寫胸中而已,未可以文、沈作略概之也。 《書史會要》:姚綬書類張伯雨。 《槜李詩系》:谷庵庵詩頗清麗,不著一塵,書畫妙絕一時。初號谷庵,又號云東子、蘭臺逸史、天田老農(nóng)、上清仙吏、懶他、仙癡、紫霞碧月翁,并著人間,唯丹丘先生為尤顯。平生慕張貞層之為人,所見片紙只字,無不收藏。嘗得其鐵冠與遺像,為撰《句曲外史小傳》?!惰F冠歌》云:「昔為柱史冠鐵冠,螭頭兀立霜風(fēng)寒。歸來野服山林下,不類峨然鐵冠者。句曲外史人中仙,此冠已馀二百年。繡斑蝕鐵鐵欲穿,棱棱巧制鋼色妍。黃篾樓中想應(yīng)貯,玉鉤樓邊舊行處。二儀三綱浪得名,竹籜鹿皮無此清。芙蓉吐花金玉并,鐵葉細薄不易成。外史星壇月明夜,醮禮茅君鶴曾借。出塵風(fēng)度向誰彈?坐看瑤池碧桃謝。予號逸史云之東,發(fā)已種種今成翁。冠平冠乎磨冷鐵,今鐵曷能如古烈。君不見,古鐵性烈今不如,作冠寧住仙人居。流落四海幸屬予,著之稻我青霞裾。」 田按:云東逸史,畫勝于書,書勝于詩。

人物簡介

維基
谷琰(1431年—?),字邦器,直隸大名府開州人。順天府鄉(xiāng)試第三十一名。天順?biāo)哪辏?460年)庚辰科會試第十九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六十六名。歷官戶部郎中,升福建邵武府知府。
張谷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張谷(1433年—?),字濟民,直隸松江府上??h人,軍籍。進士出身。早年出身國子生,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名。成化十一年(1475年)乙未科會試第一百七十二名,殿試登進士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

人物簡介

維基
張谷(1435年—?),字伯祿,福建福州府福清縣人。進士出身。成化四年,福建戊子鄉(xiāng)試中舉。成化五年,登己丑科會試中進士,擔(dān)任廣東按察使僉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7—1522 【介紹】: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德懋,號闇然子,晚號谷濱遺老。成化二年進士。由庶吉士授編修。以諫元夕張燈被杖,貶南京大理左評事,歷福建僉事。考滿求致仕。家居以讀書講學(xué)為事,稱“楓山先生”。弘治十六年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正德二年引疾歸。世宗即位,進南京禮部尚書致仕。謚文懿。有《楓山語錄》、《楓山集》。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德懋,蘭溪人。成化丙戌進士第,入翰林除編修歷南國子祭酒嘉靖初進南禮部尚書贈太子少保謚文懿有楓山集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五
懋字德懋,蘭溪人。成化丙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坐諫鱉山煙火,謫臨武知縣,改南大理評事,進福建僉事,致仕。起南園子祭酒,再乞休。復(fù)起南太常卿、南禮部侍郎,皆不就,即家進南禮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謚文懿。有《楓山集》四卷。 (劉永澄《邸中雜記》:章德懋庶吉士時,閣老劉定之為教習(xí)。一日以《玉堂蔬圃詩》試諸士,德懋結(jié)語曰:「賢哉公儀休,拔卻園中菜?!箘⒁暂p薄目之。后又試《中秋賞月賦》,德懋云:「天下之人,有罹悲愁羈患、貧窮孤寡者,見月則不樂;惟高官厚祿,身享太平之日者,見月則樂也?!箘⒂?。后章以諫煙火詞得貶斥,而劉遂不救。 《靜志居詩話》:嘗見思陵御書一幅詩云:「未央鐘動曙光生,隱隱初聞柳外鶯。風(fēng)靜禦爐香篆細,日高斧坐袞衣明。螭頭陛擁黃麾仗,豹尾班聯(lián)白玉珩。最喜及時勤庶政,蒼蠅聲里聽雞鳴?!拐孥E存高上舍佑紀(jì)釲處。觀者疑為思陵御制,實《楓山集》中詩也。惟「及時」二字集本作「君王」,御筆更之,是《楓山》一集曾歸乙夜之覽矣!附識于此,以當(dāng)開寶舊事。 田按:文懿以清望重一時,不欲以文藻見長。佘檢其集,有《禁中聞鶯》詩云:不隨舞袖歌《金鏤》,卻伴仙《韶》奏玉墀。長信夢回欹枕處,瑣闈吟罷倚闌時。」未嘗不清麗可誦也。)
維基
章懋(1437年—1522年),字德懋,號闇然翁,晚號瀔濱遺老,門生稱楓山先生,浙江金華府蘭溪縣人。成化丙戌會元、進士。官至南京禮部侍郎。成化二年(1466年),會試第一,登進士,改庶吉士。次年冬授翰林院編修。憲宗欲在元夕張燈結(jié)彩,章懋與同官黃仲昭、檢討莊昶進言禁止以為民計。被廷杖于闕下。其三人與以言事被黜的修撰羅倫并稱「翰林四諫」。章懋貶官臨武知縣,未行即為給事中毛弘等救,改南京大理寺左評事。三年后,升任福建按察使司僉事,平定寧、沙等地民變,并卓有政績。之后求辭職,吏部尚書尹旻堅持留用,不予批準(zhǔn)。弘治年間,明孝宗請用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章懋父喪不赴任。弘治十六年,除服后再辭,不準(zhǔn),遂上任。正德元年乞休,五疏不允。后復(fù)引疾懇辭,明年三月始得請。正德五年(1510年),啟為南京太常寺卿。次年改南京禮部右侍郎,均力辭不就。明世宗繼位,進南京禮部尚書,致仕。贈太子少保,謚文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38—1501 【介紹】: 明廬州府合肥人,字志堅,號云谷,陳豫子。天順八年嗣爵平江伯。成化初分典三千營及團營,總制兩廣。移鎮(zhèn)淮揚,總督漕運凡十四年,于淮河壩改石閘,修造四閘,包砌塘岸,疏通泉源。弘治初總神機營,掌左軍都督府事,轉(zhuǎn)總五軍營。后以統(tǒng)兵援大同,坐擁兵自守,奪祿閑住卒。

人物簡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原明,通山人,徙廣安州。天順甲申進士,除大理評事歷河南按察僉事以薦改提學(xué)累遷貴州按察使有達意槁
維基
吳伯通(1441年—1502年),字原明,號石谷,四川順慶府廣安州濃溪鎮(zhèn)人,民籍,治《易經(jīng)》,年二十四歲中式天順八年甲申科第三甲第八十九名進士。四月初三日生,行二,曾祖吳海;祖吳友能;父吳輔;母辛氏。具慶下,妻歐氏,兄伯良,弟伯淳。家宅在廣安州青蓮庵以南六十里的地方。由州學(xué)增廣生中式四川鄉(xiāng)試第三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十五名。授官大理寺右評事。成化十一年(1475年)升任河南按察使司僉事,在河南興建書院四所。成化十九年(1483年),父喪丁憂去職。后起為浙江提學(xué)副使,轉(zhuǎn)云南按察使。弘治十一年(1498年),轉(zhuǎn)貴州按察使。同年冬辭官回鄉(xiāng)。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月病卒,墓在廣安州東北。其留存在世有吳伯通達意稿三十四卷及著作《嘉禾瑞麥詩》* 大理寺署右寺副* 成化十一年正月,升河南按察司僉事吳僉事* 成化十四年三月,提調(diào)學(xué)校* 弘治二年十一月,浙江按察司副使,提調(diào)學(xué)校* 弘治九年四月,升云南按察使* 成化十四年三月,提調(diào)學(xué)校* 弘治十年二月,六科言其才力不及,例應(yīng)調(diào)用,而十三道言其老懦無為,例應(yīng)致仕,調(diào)貴州按察使* 弘治十二年正月,罷歸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江西金溪人,字時庸,號東谷,又號明農(nóng)翁。天順元年進士。授編修,歷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曾上疏禁奢侈,廣用人,抑奔競,開言路。官至禮部尚書。
維基
徐瓊(?—1505年),字時庸,號東谷,江西金溪縣耿陽(今合市鎮(zhèn))人,天順元年榜眼,官至禮部尚書。景泰二年(1451年),徐瓊鄉(xiāng)試中舉。天順元年(1457年),會試第三十六名,殿試一甲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參與編撰《大明一統(tǒng)志》、《英宗實錄》等。成化三年,升翰林侍講。成化七年,充任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主考官。成化十二年,升侍讀學(xué)士,掌管南京翰林院事。成化二十三年,升任南京太常寺卿,后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弘治三年,升任南京禮部右侍郎,后任滿入順天府,改禮部左侍郎。弘治九年四月,升禮部尚書。弘治十一年,加太子少保。兩年后,致仕歸鄉(xiāng),特進太子太保。弘治十八年(1505年)卒。著有《東谷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