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4詞典 2分類詞匯 132
《國語辭典》:謙謝(謙謝)  拼音:qiān xiè
謙讓而不受。如:「他再三謙謝,還是拗不過主人的好意?!?/div>
《漢語大詞典》:進(jìn)讓(進(jìn)讓)
(1).亦作“ 進(jìn)攘 ”。進(jìn)取與謙讓。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進(jìn)讓之道,何其爽與?”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進(jìn), 周 也。讓, 漢 也。言 周 未可封禪而封禪為進(jìn), 漢 可封禪而不封禪為讓也?!?司馬貞 索隱:“言 周 未可封而封, 漢 可封而不封,為進(jìn)讓之道皆差之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進(jìn)攘之道,何其爽與?” 顏師古 注:“攘,古讓字也?!?span id="txewore" class="book">《梁書·張率傳》:“進(jìn)讓殊事,豈非帝者之彌文哉?”
(2).謂向上表示謙讓。陳書·姚察傳:“又詔授祕書監(jiān),領(lǐng)著作如故,乃累進(jìn)讓,竝優(yōu)荅不許?!?唐 白居易 《與王承宗詔》:“其 德 棣 兩州,以卿進(jìn)讓,元欲於卿親屬之內(nèi),選授一人。”
《漢語大詞典》:宗讓(宗讓)
尊敬謙讓。漢書·翟方進(jìn)傳:“是時(shí)宿儒有 清河 胡常 ,與 方進(jìn) 同經(jīng)。 常 為先進(jìn),名譽(yù)出 方進(jìn) 下,心害其能,論議不右 方進(jìn) 。 方進(jìn) 知之,候伺 常 大都授時(shí),遣門下諸生至 常 所問大義疑難,因記其説。如是者久之, 常 知 方進(jìn) 之宗讓己,內(nèi)不自得,其后居士大夫之間未嘗不稱述 方進(jìn) ,遂相親友?!?顏師古 注:“宗,尊也?!?/div>
分類:尊敬謙讓
《漢語大詞典》:尊讓(尊讓)
克制謙讓。管子·五輔:“夫人必知禮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讓,尊讓然后少長貴賤不相逾越?!?span id="0kcjrjm" class="book">《禮記·儒行》:“儒皆兼此而有之,猶且不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span id="enahoho" class="book">《淮南子·泰族訓(xùn)》:“恭儉尊讓者,禮之為也。”
分類:克制謙讓
《分類字錦》:守卑
說苑祿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貴
分類:謙讓
《漢語大詞典》:讓果(讓果)
形容兄弟之間謙讓、友愛。晉書·孝友傳序:“推肥代瘦,徇急難之情;讓果同衾,盡歡愉之致?!?唐 錢起 《送冷朝陽擢第后歸金陵覲省》詩:“兄弟相歡初讓果,鄉(xiāng)人爭賀舊登龍。”參見“ 讓棗推梨 ”。
《國語辭典》:讓棗推梨(讓棗推梨)  拼音:ràng zǎo tuī lí
讓棗,指南朝王泰不與諸兄爭棗栗的故事。見《南史。卷二二。王曇首傳》。推梨,指東漢孔融讓梨與兄的故事。見《后漢書。卷七○。孔融傳》。后以讓棗推梨比喻兄弟間的友愛。《南史。卷五三。梁武帝諸子傳。武陵王紀(jì)傳》:「友于兄弟,分形共氣,兄肥弟瘦,無復(fù)相代之期;讓棗推梨,長罷歡愉之日?!?/div>
《分類字錦》:讓善(讓善)
左傳其卿讓于善注讓勝己者
分類:謙讓
《漢語大詞典》:降飲(降飲)
謂降立席西而飲。古代行飲食之禮時(shí)表示恭敬、謙讓的一種禮節(jié)。新唐書·李棲筠傳:“乃大起學(xué)校,堂上畫《孝友傳》示諸生,為鄉(xiāng)飲酒禮,登歌降飲,人人知?jiǎng)??!眳⒁姟?降席 ”。
《國語辭典》:降席  拼音:jiàng xí
離開席位?!段倪x。揚(yáng)雄。長楊賦》:「言未卒,墨客降席,再拜稽首?!?/div>
《分類字錦》:蹈謙(蹈謙)
王儉褚淵碑文率禮蹈謙諒實(shí)身干
分類:謙讓
《漢語大詞典》:謙拒(謙拒)
謙讓推辭。《后漢書·光武帝紀(jì)上》:“臣聞帝王不可以久曠,天命不可以謙拒,惟大王以社稷為計(jì),萬姓為心。” 南朝 陳 徐陵 《為陳武帝即位告天文》:“僉以百姓須主,萬機(jī)難曠,皇靈眷命,非可謙拒?!?span id="mor16tf" class="book">《舊唐書·禮儀志二》:“臣之愚誠,亦望陛下斟酌繁省,為其節(jié)文,不可謙拒,以淹大典。”
分類:謙讓推辭
《分類字錦》:牧謙(牧謙)
房寬 泰階六符賦 且逢時(shí)而不隱,猶牧謙而作程。
分類:謙讓
《漢語大詞典》:偽讓(僞讓)
假意謙讓。 南朝 宋 鮑照 《謝恩賦》:“欣喜感悅,不敢偽讓。”
分類:假意謙讓
《漢語大詞典》:卑約(卑約)
(1).困頓。國語·吳語:“天子有命, 周 室卑約,貢獻(xiàn)莫入,上帝鬼神而不可以告,無 姬 姓之振也?!?span id="xa6btme" class="book">《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天子進(jìn)公爵為 魏王 ” 裴松之 注引《獻(xiàn)帝傳》:“朕以不德,繼序弘業(yè),遭率土分崩,羣兇縱毒,自西徂東,辛苦卑約。”宋書·恩倖傳·徐爰:“ 爰 秉權(quán)日久,上昔在藩,素所不説。乃 景和 世,屈辱卑約, 爰 禮敬甚簡,益銜之?!?br />(2).謙讓克制。 宋 葉適 《高夫人墓志銘》:“每族里間計(jì)較家事,極為退懦卑約,示若無有,人或頗忽易,逮其一旦設(shè)張豐大,出人望外數(shù)等,人皆驚不意,以為何術(shù)能然,直以為勉彊然爾?!?/div>
《漢語大詞典》:讓事(讓事)
(1).謂謙讓不肯為盟會(huì)之主。左傳·桓公二年:“特相會(huì),往來稱地,讓事也?!?楊伯峻 注:“相會(huì)必有主人,單獨(dú)二人相會(huì),則莫肯為主,兩人相讓,故云讓事?!?br />(2).推辭職掌之事。管子·大匡:“持宗廟社稷者,不讓事,不廣閒?!?/div>
《漢語大詞典》:退約(退約)
(1).謙讓儉約。新唐書·蕭廩傳:“﹝ 蕭倣 ﹞子 廩 ,字 富侯 ,第進(jìn)士,遷尚書郎。 倣 領(lǐng) 南海 ,解官往侍。為人退約少合?!?span id="gdbj27k" class="book">《新唐書·鄭覃傳》:“ 覃 清正退約,與人未嘗串狎?!?br />(2).解除契約。亦指已經(jīng)撤銷的契約。 清 黃六鴻 《?;萑珪ば堂枖M》:“猶執(zhí) 順治 四年退約為據(j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