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3詞典 1分類詞匯 252
《漢語大詞典》:孫謀(孫謀)
順應(yīng)天下人心的謀略。孫,通“ 遜 ”。語出《詩·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鄭玄 箋“孫,順也……傳其所以順天下之謀,以安其敬事之子孫?!币徽f,“孫謀”是為子孫籌劃的意思。 朱熹 集傳:“謀及其孫,則子可以無事矣?!?唐 王維 《裴仆射濟(jì)州遺愛碑》:“為其身計(jì),保乎忠貞,將為孫謀,貽以清白。” 宋 黃庭堅(jiān) 《神宗皇帝挽詞》之一:“孫謀開二圣,末命對三靈。今代誰 班 馬 ,能書汗簡青?!?/div>
《漢語大詞典》:獨(dú)運(yùn)(獨(dú)運(yùn))
(1).單獨(dú)一人搬運(yùn)。管子·八觀:“大木不可獨(dú)伐也,大木不可獨(dú)舉也,大木不可獨(dú)運(yùn)也,大木不可加之薄墻之上?!?br />(2).獨(dú)立運(yùn)行;獨(dú)自運(yùn)行。 晉 袁宏 后漢紀(jì)·章帝紀(jì)上論:“夫剛健獨(dú)運(yùn),乾之德也;柔和順從,坤之性也?!?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歸心:“然而日月又當(dāng)石也?石既牢密,烏兔焉容?石在氣中,豈能獨(dú)運(yùn)?”
(3).謂帝王獨(dú)自運(yùn)用(威權(quán)、謀略)。宋書·恩幸傳序:“ 孝建 、 泰始 ,主成獨(dú)運(yùn),官置百司,權(quán)不外假?!?明 唐順之 《請皇太子受朝疏》:“伏惟陛下圣謨獨(dú)運(yùn),深惟宗社根本之重,早正東宮儲二之位,以繫宇內(nèi)之心者,貳載于茲矣?!?br />(4).謂獨(dú)自籌劃。 唐 韓愈 《送汴州監(jiān)軍俱文珍序》:“﹝ 俱公 ﹞遇變出奇,先事獨(dú)運(yùn),偃息談笑,危疑以平?!?/div>
《國語辭典》:智謀(智謀)  拼音:zhì móu
才智謀略?!度龂萘x》第五九回:「吾亦猶人也,非有四目兩口,但多智謀耳?!埂都t樓夢》第四六回:「到底是太太有智謀。這是千妥萬妥的?!?/div>
《漢語大詞典》:韜鈐(韜鈐)
(1).古代兵書六韜、《玉鈐篇》的并稱。后因以泛指兵書。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五:“ 趙蕤 者, 梓州 鹽亭縣 人也,博學(xué)韜鈐,長於經(jīng)世?!?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一》:“ 宋令文 、 彭博通 徒鬭氣力,而不習(xí)韜鈐。” 清 感惺 《斷頭臺·受讞》:“一班兒曉夜習(xí)韜鈐,磨新劍,著先鞭,估量著直搗到 長山 、 黑水 邊。”
(2).借指用兵謀略。 唐 張說 《將赴朔方軍應(yīng)制》詩:“禮樂逢明主,韜鈐用老臣?!?清 王韜 《擬上當(dāng)事書》:“ 湘 軍、 淮 軍夙稱勁旅,統(tǒng)兵大員皆身經(jīng)百戰(zhàn)之名將,久嫺行陣,深諳韜鈐?!?br />(3).借指武將。 明 張煌言 《答趙安撫書》:“凡縉紳之家,韜鈐之族……概無誅求,以示寬厚?!?/div>
《國語辭典》:奇謀(奇謀)  拼音:qí móu
神奇巧妙無法預(yù)知的計(jì)謀?!侗笔?。卷六一。獨(dú)孤信傳》:「信美風(fēng)度,雅有奇謀大略?!埂堆θ寿F征遼事略》:「乞問仁貴,必有奇謀?!?/div>
《漢語大詞典》:武略
軍事謀略。東觀漢記·丁綝傳:“﹝ 丁綝 ﹞伉健有武略?!?span id="b5d80l0" class="book">《舊唐書·王忠嗣傳》:“﹝ 忠嗣 ﹞及長,雄毅寡言,嚴(yán)重有武略?!?span id="u35vh8x" class="book">《三國演義》第二二回:“ 操 笑曰:‘有文事者,必須以武略濟(jì)之。 陳琳 文事雖佳,其如 袁紹 武略之不足何!’”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醒世文》:“天排 西王 真忠勇,衝鋒破敵武略精?!?/div>
《國語辭典》:陰謀(陰謀)  拼音:yīn móu
有所圖謀而暗中策劃?!俄n非子。存韓》:「韓秦強(qiáng)弱在今年耳,且趙與諸侯陰謀久矣。夫一動而弱于諸侯,危事也?!埂妒酚?。卷三二。齊太公世家》:「周西伯昌之脫羑里歸,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quán)與奇計(jì),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quán)皆宗太公為本謀?!?/div>
《國語辭典》:將略(將略)  拼音:jiàng lüè
用兵的謀略?!度龂尽>砣?。蜀書。諸葛亮傳》:「然亮才,于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yōu)于將略。」《晉書。卷七四。列傳?;敢汀罚骸钢x安乃有廟堂之量,不閑將略?!?/div>
分類:用兵謀略
《漢語大詞典》:疏略
亦作“疎略”。亦作“踈略”。
(1).遠(yuǎn)大的謀略。漢書·朱博傳:“官屬咸服 博 之疏略,材過人也。”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八:“公常慕 范滂 有攬轡澄清天下之志,遂撰《澄清疏略》,皆切於時要?!?br />(2).粗疏簡略。漢書·司馬遷傳贊:“至於采經(jīng)摭傳,分散數(shù)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梧?!?宋 秦觀 《司馬遷》詩:“高才忽小疵,難用常情度。譬彼海運(yùn)鵬,豈復(fù)顧繒繳。區(qū)區(qū) 班叔皮 ,未易議疎略?!?明 方孝孺 《深慮論四》:“ 漢 唐 之法駁雜而踈略,得賢主則治,不得其人即亂而亡?!?明 李東陽 《〈篁墩文集〉序》:“歷代以來忽於考據(jù)者,多失之疏略。”
(3).疏忽;忽略。 宋 王安石 《揚(yáng)雄》詩之一:“ 長安 諸愚儒,操行自為薄。謗嘲出異己,傳載因疏略?!?span id="nl33s5i"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那 曾晳 正當(dāng)夫子問話時節(jié),不曾留心到此,已經(jīng)算得個疎略了?!?清 龔自珍 《西域置行省議》:“此議 自珍 籌之兩年而成,恐尚有小疏略及小窒礙處?!?br />(4).指粗略;粗心大意。 宋 范仲淹 《答安撫王內(nèi)翰書》:“某處事踈略,忤朝廷意,既去職任而尚懷國家之憂,如 卞生 獻(xiàn)璧,不知其止,足雖可刖而璧猶自貴?!?span id="iqy3nfn" class="book">《醒世恒言·盧太學(xué)詩酒傲王侯》:“那 盧柟 原是疎略之人,兩日 鈕成 不去領(lǐng)這銀券,連其事卻也忘了。”
(5).粗糙簡單。 宋 呂本中 紫薇詩話:“ 張子厚 先生嘗游山寺,詩有‘凍僕堆堆依灶燎,山僧草草具盤飡, 井丹 已厭嘗蔥葉, 庾亮 何勞惜薤根’之句,蓋寺僧具食極疏略也?!?span id="i4knf6p"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元年》:“ 彥 兵寡,且器甲疏略?!?/div>
《漢語大詞典》:謨訓(xùn)(謨訓(xùn))
亦作“謩訓(xùn)”。
(1).謀略和訓(xùn)誨。書·胤征:“圣有謨訓(xùn),明徵定保?!?孔 傳:“圣人所謀之教訓(xùn),為世明證,所以定國安家?!?唐 權(quán)德輿 《唐故尚書兵部郎中楊君文集序》:“協(xié)書命於謩訓(xùn),薦聲詩於郊廟?!?章炳麟 《艾如張董逃歌序》:“古之謨訓(xùn),上思利民,忠也;朋友善道,忠也;憔悴事君,忠也。”
(2).謨和訓(xùn)。尚書文體名。 唐 柳宗元 《〈楊評事文集〉后序》:“著述者流,蓋出於之謨訓(xùn),之象繫?!?/div>
《漢語大詞典》:圣度(聖度)
謂帝王的氣度。 宋 歐陽修 《論選皇子疏》:“雖圣度包容,不加誅戮,而愚誠懇至,天聽未回?!?宋 陸游 《送呂彥升參謀》詩:“苦言到口真當(dāng)發(fā),圣度如天莫自疑。” 明 袁宏道 《過斮脛河》詩:“殿外執(zhí)圭聲唯唯,圣度如天鑒似水?!?br />猶圣慮、圣策。稱帝王的思慮、謀略。 宋 蔡絳 鐵圍山叢談卷一:“ 仁宗 圣度深遠(yuǎn),臨事不懼?!?/div>
《漢語大詞典》:材猷
才能與謀略。 宋 秦觀 《代賀提刑啟》:“器識深宏,材猷敏邵?!?宋 陳師道 《代賀京東盧運(yùn)判書》:“恭惟運(yùn)判寺丞,材猷絶眾,術(shù)學(xué)承家,蔚然 齊 魯 之英,卓爾詩書之府。” 明 李東陽 《奉詔育材賦》序:“ 文襄 文章氣節(jié),材猷勛業(yè),卓卓在人耳目。”
《國語辭典》:才略  拼音:cái lüè
才能謀略。《晉書。卷六。明帝紀(jì)》:「有文武才略,欽賢愛客,雅好文辭。」
《漢語大詞典》:帝圖(帝圖)
(1).帝王治國的謀略。 南朝 宋 顏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有 宋 函 夏 ,帝圖弘遠(yuǎn), 高祖 以圣武定鼎,規(guī)同造物?!?span id="qjbyb39" class="book">《北齊書·儒林傳贊》:“帝圖雜霸,儒風(fēng)未純?!?br />(2).引申為帝業(yè)。 唐 李白 《大庭庫》詩:“帝圖終冥沒,嘆息滿山川。”舊唐書·敬暉傳:“屬以帝圖伊始,務(wù)靜狴牢,所以久以含容,未能暴諸遐邇?!?br />(3).指帝王應(yīng)天命的圖箓。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lán)記·平等寺:“天命至重,歷數(shù)匪輕,自非德協(xié)之才,功濟(jì)四海,無以入選帝圖,允當(dāng)師錫?!?span id="osab9c6" class="book">《元史·世祖紀(jì)四》:“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圖。”
(4).猶帝位。舊唐書·外戚傳·武延基:“ 則天皇后 臨御帝圖,明目達(dá)聰,躬親庶績。”
《漢語大詞典》:識慮(識慮)
(1).識知與思慮。管子·宙合:“茍信是,以有不可先規(guī)之,必有不可識慮之。”
(2).見解與謀略。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至此始知公言簡而得其要,由是服其識慮之精?!?span id="a91u1ea" class="book">《宋史·呂公著傳》:“其識慮深敏,量閎而學(xué)粹,遇事善決,茍便於國,不以私利害動其心?!?span id="dlgz68n"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九六回:“此其識慮非常,臣是以知其可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