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纏令(纏令)  拼音:chán lìng
唱賺曲中有引子尾聲的為「纏令」。金、元時被廣泛運用。如董西廂中有醉落魄纏令、點降唇纏令等。
《漢語大詞典》:道賺(道賺)
猶唱賺。古時的一種說唱藝術。 王國維 《宋元戲曲考·宋之樂曲》引 宋 陳元靚 《事林廣記·遏云要訣》:“夫唱賺一家,古謂之道賺?!?/div>
分類:說唱藝術
《漢語大詞典》:鬧說(鬧説)
謂大聲說唱。《西游補》第十三回:“ 行者 看罷,又見臺上人鬧説《南柯夢》,倒不濟,只有‘孫丞相’做得好。”
《漢語大詞典》:馭說(馭説)
古代說唱技藝的一種。
分類:說唱技藝
《漢語大詞典》:有話即長,無話即短(有話即長,無話即短)
舊時藝人在說唱中的習用語。謂故事內容有必要多說的就講得詳細,否則就從簡。后泛指有材料有內容就可多寫多說,否則就少寫少說。《水滸傳》第一一四回:“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且説中路大隊軍兵前隊 關勝 ,直哨到 東新橋 ,不見一個南軍?!?span id="rkbr6ow" class="book">《金瓶梅詞話》第一回:“有話即長,無話即短,不覺過了一月有餘?!?茅盾 《在中長篇小說座談會上的講話》:“一篇作品字數(shù)的多少,本來不能硬性規(guī)定,有話即長,無話即短?!币嘧鳌坝性拕t長,無話則短?!?span id="bkmjvhj" class="book">《洪秀全演義》第七回:“且説 洪秀全 、 胡以晃 、 韋昌輝 、 洪仁發(fā) 四人,離了 桂平 縣城,正是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奔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不一日到了 金田 ?!?/div>
《國語辭典》:竹板書(竹板書)  拼音:zhú bǎn shū
一種民間曲藝。說唱者一手打呱嗒板,一手打節(jié)子板,配合節(jié)拍自說自唱。
《國語辭典》:四明南詞(四明南詞)  拼音:sì míng nán cí
一種曲藝。用寧波方言說唱的彈詞。由一人自彈三弦說唱,一人敲揚琴伴奏,或有增至五人以上,加用琵琶、二胡、笙、簫等。有文書、武書之別。前者重說白,后者重唱工,唱詞以七字句為基礎,文詞較艱深。流行于浙江寧波和上海等地。也稱為「四明文書」。
《漢語大詞典》:依瑪堪(依瑪堪)
赫哲族曲種。無樂器伴奏的說唱形式。依靠口頭流傳。有長篇、中篇、短篇三種曲目,書目相傳有四十余部。流行于我國 黑龍江省 的赫哲族聚居區(qū)。
《漢語大詞典》:咬嚼吞吐
指演員的發(fā)音吐字,念白說唱。
《國語辭典》:杭州評詞(杭州評詞)  拼音:háng zhōu píng cí
流行于杭州、馀杭等地的說唱藝術。由南詞演變而來,盛行于清末民初。表演時以胡琴伴奏,說唱內容通常為才子佳人的故事。
《國語辭典》:揚州彈詞(揚州彈詞)  拼音:yáng zhōu tán cí
一種以揚州方言說唱的民間藝術。初為一人說唱,用三弦伴奏;后演變?yōu)槎苏f唱,以說表為主,彈唱為輔,多自彈自唱。傳統(tǒng)書目題材為長篇,現(xiàn)代者則以短篇居多。
《國語辭典》:唱題目(唱題目)  拼音:chàng tí mù
宋代的一種說唱伎藝,藝人在表演當場指物賦詩,稱為「唱題目」。宋。高承《事物紀原。卷九。合生》:「始自王公稍及閭巷,即是合生之原起,自唐中宗時也。今人亦謂之『唱題目』。」也稱為「合生」。
《國語辭典》:挑閃(挑閃)  拼音:tiāo shǎn
一種民間的說唱藝術。如宋代的講史,元代的平話以及評話、彈詞等。宋。羅燁《醉翁談錄。卷一。小說引子》:「小說者流,出于機戒之官,遂分百官記錄之司。由是有說者縱橫四海,馳騁百家?!蛎菔?,或謂合生,或稱舌耕,或作挑閃,皆有所據(jù),不敢謬言?!挂卜Q為「說書」。
《國語辭典》:字正腔圓(字正腔圓)  拼音:zì zhèng qiāng yuán
形容說話時咬字清晰,發(fā)音正確。如:「他話說得字正腔圓,十分清晰?!?/div>
《國語辭典》:打鼓說書(打鼓說書)  拼音:dǎ gǔ shuō shū
一種說唱藝術。用唱腔的方式講說民間故事。一般的演唱方式,兼有說與唱,以唱為主。唱的人一手打鼓一手打板,另外一個人彈著三弦伴奏,后來有的添上二胡和琵琶等樂器。也稱為「大鼓書」、「連珠快書」、「鼓子詞」、「鼓詞」、「鼓兒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