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指解
(1).猶注解。 宋 司馬光 《進古文〈孝經(jīng)〉指解表》:“臣愚幸得補文館之缺,以經(jīng)史為職。竊覩秘閣所藏古文孝經(jīng), 先秦 舊書,傳注遺逸,孤學堙微,不絶如綫。是敢不自揆量,妄以所聞,為之指解?!?br />(2).指點解說。《西游記》第八回:“眾菩薩獻畢,因請 如來 明示根本,指解源流。”
《漢語大詞典》:集說(集説)
匯集對某一古籍的諸家解說,斷以己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禮三·禮記正義》:“自 明 永樂 中敕修禮記大全,始廢 鄭 注,改用 陳澔 集説。”
《國語辭典》:理喻  拼音:lǐ yù
以道理解說明白。如:「你這人真不可理喻。」
《國語辭典》:撥鐙法(撥鐙法)  拼音:bō dèng fǎ
書法上運筆寫字的方法。因以手執(zhí)筆皆直,虎口間空圓如馬鐙,易于撥動,故稱為「撥鐙法」。唐。林蘊 撥鐙序:「吾昔受教于韓吏部,其法曰『撥鐙』,今將授子,子勿妄傳。拖、撚、拽是也、訣盡于此,子其旨而味乎!」
《漢語大詞典》:碎義(碎義)
支離破碎的解說。《漢書·藝文志》:“后世經(jīng)傳既已乖離,博學者又不思多聞闕疑之義,而務碎義逃難?!?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詩集〉自序》:“矜此難能,競於碎義,是猶削足適屨,屈頭便冠,此又一蔽也。” 章炳麟 《訄書·學變》:“使學者人人碎義逃難,茍得利祿,而不識遠略?!?/div>
《漢語大詞典》:象說(象説)
描摹,解說。鹖冠子·泰錄:“象説名物,成功遂事,隱彰不相離,神圣之教也?!?陸佃 解:“擬之者象也,議之者説也?!?/div>
分類:描摹解說
《國語辭典》:綠人(綠人)  拼音:lǜ rén
在公園中,為游客沿自然步道介紹自然與人文景觀的解說員。
《漢語大詞典》:講家(講家)
解說經(jīng)傳的儒師。 清 朱圭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解》:“ 朱子 集註無釋。后之講家乃皆以 孟子 為終不朝,而‘不得已’三字懸而無著,心竊疑之?!?/div>
《國語辭典》:淺說(淺說)  拼音:qiǎn shuō
1.淺顯易懂的說明。多用做書名或文章的題目。如:「文字學淺說」。
2.書名。明代陳紫峰撰,為論述八股文的專書。
《漢語大詞典》:附說(附説)
增添解說。 唐 韓愈 《石鼎聯(lián)句》序:“道士高踞大唱曰:‘ 劉 把筆,吾詩云云?!洳挥靡舛σ嫫妫豢筛秸h,語皆侵 劉 侯 。”
分類:增添解說
《漢語大詞典》:入說(入説)
指入朝解說經(jīng)書。漢書·儒林傳·梁丘賀:“ 賀 入説,上善之,以 賀 為郎?!?span id="2z2uudg" class="book">《漢書·儒林傳·梁丘賀》:“傳子 臨 ,亦入説,為黃門郎?!?/div>
《漢語大詞典》:七辯(七辯)
佛教謂解說佛法的七種辯說之才。亦泛指種種無礙辯才。語本大智度論卷五五:“於一切法無礙故,得捷疾辯。有人雖能捷疾,鈍根故,不能深入,以能深入故,是利辯。説諸法實相無邊無盡故,名樂説無盡辯。般若中無諸戲論故,無能問難斷絶者,名不可斷辯。斷法愛故,隨眾生所應而為説法,名隨應辯。説趣涅槃利益之事故,名義辯。説一切世間第一之事,所謂大乘,是名世間最上辯?!?南朝 梁簡文帝 《玄圃園講頌序》:“摳談永日,講道終朝;賓從無聲,芳香動氣;七辯懸流,雙因俱啟;情游彼岸,理愜 祗園 ;靈塔將涌,天華乍落?!?span id="gvszze1" class="book">《敦煌變文集·維麾詰經(jīng)變文》:“必知菩薩,問得 維摩 ,二空之理既同,七辯之詞不異?!?/div>
《國語辭典》:務頭(務頭)  拼音:wù tóu
1.事由、藉口。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一腳的沒了錢呵!便尋些務頭,則是趕出去了才罷?!?br />2.戲曲中主腔所在而音律諧美、文采動人的地方?!端疂G傳》第五一回:「那白秀英唱到務頭,這白玉喬按喝道:『雖無買馬博金藝,要動聰明鑒事人?!弧骨濉@顫O《閒情偶寄。卷二。詞曲部。別解務頭》:「曲中有務頭,猶棋中有眼,有此則活,無此則死。」
《國語辭典》:教具  拼音:jiào jù
教學上用來幫助教師講解說明的輔助工具。如掛圖、儀器、模型等。
《漢語大詞典》:繁說(繁説)
繁復解說。墨子·修身:“慧者心辯,而不繁説,多力而不伐功?!?漢 王充 論衡·知實:“則雖甘義繁説,眾不見信。”
分類:繁復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