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946,分64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挖耳
秀耳
熊耳兵
熏耳
屬耳目
鼠耳巾
順風(fēng)耳
鼗耳
天耳通
鎪耳
彘耳
帽耳
貓耳朵
遮耳目
忤耳
《漢語大詞典》:挖耳
掏耳垢用的小勺。又叫挖耳勺。精美的挖耳,舊時也為中老年婦女兼作頭飾。
《漢語大詞典》:秀耳
大耳。舊唐書·方伎傳·神秀:“禪師身長八尺,龐眉秀耳,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
《漢語大詞典》:熊耳兵
漢光武帝 鎮(zhèn)壓 赤眉 軍,兵壓 宜陽 , 劉盆子 等肉袒降,積兵甲 宜陽城 西,與 熊耳山 齊。見《后漢書·劉盆子傳》。后用為降兵的典實。 清 吳偉業(yè) 《送友人往真定》詩:“曳履 叢臺 客,投戈 熊耳 兵。”
《漢語大詞典》:熏耳
亦作“燻耳”。 用火灼耳。古代酷刑之一。新唐書·刑法志:“推劾之吏,以深刻為功,鑿空爭能,相矜以虐,泥耳囊頭,摺脅籤爪,縣髮燻耳,臥鄰穢溺,刻害支體,麋爛獄中?!?/div>
分類:火灼酷刑
《國語辭典》:屬耳目(屬耳目)  拼音:zhǔ ěr mù
被人耳聽目視,即受人注意。《左傳。成公二年》:「師有功,國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屬耳目焉。」《國語。晉語五》:「夫師,郤子之師也,其事臧。若先,則恐國人之屬耳目于我也,故不敢?!?/div>
分類:注意
《漢語大詞典》:鼠耳巾
隱士裹頭用的頭巾。 唐 劉言史 《山中喜崔補闕見尋》詩:“鹿袖青藜鼠耳巾,潛夫豈解拜朝臣?!?/div>
《國語辭典》:順風(fēng)耳(順風(fēng)耳)  拼音:shùn fēng ěr
1.神話傳說中的天神。相傳為媽祖所收伏的妖怪,后為媽祖座前的兩大神將之一,具有耳通的神力?!都t樓夢》第二九回:「賈母在轎內(nèi)因看見有守門大帥并千里眼、順風(fēng)耳、當(dāng)方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便命住轎?!?br />2.比喻耳朵靈敏,消息靈通的人。如:「這件事還在密商中,怎么你像順風(fēng)耳似的,對內(nèi)幕如此清楚。」
3.舊時的傳聲器,以銅管相連結(jié),口大末小,可向空中傳語。
《漢語大詞典》:鼗耳
鞉鼓的旁耳。鞉如鼓而小,有兩耳。持其柄而搖之,則兩耳還自擊。 清 趙翼 《同北墅漱田觀西洋樂器》詩:“鞉耳柄獨搖,笙舌炭先炙?!?/div>
分類:鼗鼓兩耳
《漢語大詞典》:天耳通
佛教語。又稱“天耳智證通”。六通之一。以與天耳相應(yīng)之智慧,證知一切之聲境而通達無礙者。參見“ 天耳 ”。
《漢語大詞典》:天耳
(1).佛教謂色界諸天人之耳,能聞六道眾生之言語及一切聲響。俱舍論記第二七:“天眼、天耳,是所依根。”
(2).謂未受壅蔽、保持本性的天然之耳。 明 李贄 《追述潘見泉先生往會因由付其兒參將》:“惜哉猶有酸氣,則以一種道學(xué)之習(xí)漸塞其天耳,然時時露出本色,則以其天者全也?!?/div>
《韻府拾遺 紙韻》:鎪耳(鎪耳)
王逢職貢圖詩鎪耳者殿帕首驅(qū)瓔珞袒跣兩侏儒
《駢字類編》:彘耳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北岳之山多枳棘剛木有獸焉其狀如牛而四角人目彘耳其名曰諸懷其音如鳴雁是食人
《國語辭典》:帽耳  拼音:mào ěr
帽子邊護耳的部分。
分類:帽子護耳
《國語辭典》:貓耳朵(貓耳朵)  拼音:māo ěr duo
1.一種面食。把面團做成一片片像貓耳朵的形狀,再加蝦仁等菜料煮成的面食。如:「他愛吃面食,尤其喜愛貓耳朵?!?br />2.一種餅乾。將面團做成一片片像貓耳朵的形狀,再下鍋用油炸的餅乾。如:「貓耳朵是小孩子愛吃的零食?!?/div>
《國語辭典》:遮耳目  拼音:zhē ěr mù
蒙蔽別人的視聽,以掩飾真相。如:「他此次召開記者會,只不過是為了遮耳目?!?/div>
《國語辭典》:忤耳  拼音:wǔ ěr
逆耳、不中聽。語本《韓非子。難言》:「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