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08詞典 9分類詞匯 99
《國語辭典》:細菌(細菌)  拼音:xì jùn
屬原核生物的單細胞微生物,依其外形可分為桿菌、球菌、螺旋菌及弧菌四類,以分裂法繁殖,多靠寄生或腐生方法生活,遍布于土壤、水、空氣、有機物質(zhì)或生物體內(nèi)和體表。有些細菌會引起嚴重的疾病,如霍亂、破傷風等,有些則對人類有益處。
《高級漢語詞典》:芽殖細菌  拼音:yá zhí xì jūn
通過出芽的方式進行繁殖的細菌
《漢語大詞典》:細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被細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夏、秋季多見,一般以集體同時發(fā)病,亦可散發(fā),引起的細菌大多是沙門菌屬、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嗜鹽菌、肉毒桿菌等。因引起感染的細菌不同,其表現(xiàn)各異。一般癥狀為腹痛、嘔吐、腹瀉、發(fā)熱等。
《國語辭典》:光合細菌(光合細菌)  拼音:guāng hé xì jùn
指具有葉綠素,能行光合作用的細菌。也稱為「藍綠菌」或「藍綠藻」。參見「藍綠藻」條。
《國語辭典》:細菌性痢疾(細菌性痢疾)  拼音:xì jùn xìng lì jí
病名。由痢疾桿菌引起,潛伏期是一至七天,會有發(fā)燒、腹瀉、便中帶膿和血等癥狀。
分類:病名一至
《國語辭典》:細菌性心內(nèi)膜炎(細菌性心內(nèi)膜炎)  拼音:xì jùn xìng xīn nèi mó yán
病名。心臟內(nèi)膜受到腸球菌或草綠色鏈球菌狀感染而發(fā)炎,分急性慢性二種,常見在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風濕性瓣膜癥的人身上,會有長期發(fā)燒不退、關節(jié)疼痛、皮下出血等癥狀。
《國語辭典》:細菌武器(細菌武器)  拼音:xì jùn wǔ qì
運用各種病菌,藉以傷害人畜并殲滅敵方的武器。也稱為「生物武器」。
《國語辭典》:細菌學(細菌學)  拼音:xì jùn xué
研究各種細菌生理、生態(tài)及與人類、畜牧、植物、工業(yè)等之關系的科學。為微生物學的分支。
《漢語大詞典》:法西斯細菌
話劇劇本。夏衍作于1942年。正直的科學家俞實夫整日埋首實驗室,認為科學與政治無關。九一八炮火迫使他終止研究,從日本回滬;七七炮火又使他攜家避居香港。日軍占領香港后,凌辱了他和他的日本夫人,毀壞了實驗室,殺害了他的友人。他終于醒悟,參加了反法西斯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