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噬人菌  拼音:shì rén jùn
指可以引起肌肉和筋膜壞死的細菌。包括A型鏈球菌、嗜水性產(chǎn)氣單胞桿菌、創(chuàng)傷弧菌、厭氣性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主要從傷口進入體內(nèi),感染后會組織紅腫、發(fā)高燒,并有劇烈疼痛。如:「只要一有傷口就迅速澈底清潔消毒,就可避免噬人菌的侵擾。」
《漢語大詞典》:霉菌(黴菌)
(1).一種低等植物,真菌的一類。體呈絲狀,叢生,可產(chǎn)生綠、黑、紅等多種顏色的孢子。多腐生??捎靡陨a(chǎn)工業(yè)原料,制造抗生素。部分霉菌也可引起病害。 聞一多 《死水》詩:“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霉菌給他蒸出些云霞。”
(2).泛指致病的細菌。比喻敗類。 郭孝成 《河南革命慘史》:“一般滿奴漢奸,為社會之霉菌。”
《國語辭典》:腐爛(腐爛)  拼音:fǔ làn
腐朽潰爛?!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老爺聽我分訴,那尸骸已是腐爛的了,須不是目前打死的?!?/div>
《國語辭典》:生菌  拼音:shēng jùn
活的細菌。體極細微,肉眼無法看到,大部分對人體無害,少部分可導致食品變質、腐敗。故其數(shù)量可做為食品衛(wèi)生的指標。
《國語辭典》:齒齲(齒齲)  拼音:chǐ qǔ
病名。因口腔感染某些產(chǎn)酸性細菌,使牙齒周圍殘留食物中的糖類分解成乳酸,酸蝕牙齒,因而引起牙齒脫鈣,產(chǎn)生窩洞的一種牙病。參見「齲齒」條。
《國語辭典》:自燃  拼音:zì rán
物質的溫度升高至燃點,不用火焰等點火,便可在空氣中自動燃燒。例如白磷的自燃點為攝氏三十四度,易自燃。
《國語辭典》:病害  拼音:bìng hài
因氣候環(huán)境、土壤不適宜,或細菌、病毒感染,導致植物的發(fā)育不良、枯萎或死亡,稱為「病害」。
《國語辭典》:宿主  拼音:sù zhǔ
寄生生物所寄生的生物或細胞。如人是蛔蟲的宿主。
《國語辭典》:寄主  拼音:jì zhǔ
1.沒有實權的君主?!秲蓵x演義》第二二回:「陛下不過做了一個寄主,將來禍難,恐不可測,不如早為設法,先發(fā)制人?!?br />2.寄存物品的人。《二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寄主今在此,可還了他,果然盜情與你無干,趕出去罷!」
3.寄生生物所寄生的生物或細胞。如人是蛔蟲的寄主。也稱為「宿主」。
《漢語大詞典》:膽囊炎
由于膽囊管阻塞、細菌感染或化學性刺激而引起的膽囊炎癥性病變。常與膽石癥同時存在。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多發(fā)生于中年女性,尤其是肥胖者。急性膽囊炎常突然發(fā)作,表現(xiàn)為右上腹疼痛,呈持續(xù)陣發(fā)性加劇,并伴有惡心、發(fā)熱等癥狀。慢性膽囊炎常為急性膽囊炎的后遺癥。
《國語辭典》:菌落  拼音:jùn luò
單個細菌菌體或孢子在固體培養(yǎng)基上生長繁殖后,所形成肉眼可見的一團細菌群落。依細菌種類不同,菌落表面及邊緣常亦有不同的形態(tài)。
《漢語大詞典》:原生質體
除去細胞壁的植物細胞和細菌細胞。仍有正常細胞的全部功能。植物原生質體的研究,已成為近代實驗生物學一個有重要進展的領域。通過原生質體的融合而進行的體細胞雜交,為雜交育種提供了新的手段。
《國語辭典》:疫苗  拼音:yì miáo
以死亡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懸浮液。注入人體后,可刺激人體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抗體,達到預防傳染病的目的。
《漢語大詞典》:燙洗
用開水或蒸汽燙(如在屠場中為了煺動物的毛或羽,或為了蔬菜水果的去皮,或為了制止酶的作用或細菌的生長)例如:燙洗碟子。
將…浸入沸騰的液體或化學藥品中
《漢語大詞典》:細菌性食物中毒
食入被細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夏、秋季多見,一般以集體同時發(fā)病,亦可散發(fā),引起的細菌大多是沙門菌屬、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嗜鹽菌、肉毒桿菌等。因引起感染的細菌不同,其表現(xiàn)各異。一般癥狀為腹痛、嘔吐、腹瀉、發(fā)熱等。
《國語辭典》:胸膜炎  拼音:xiōng mò yán
病名。由結核、化膿性細菌等引起的胸膜炎癥。一般的病理過程,早期為乾性胸膜炎,有少量纖維蛋白滲出,若無法痊瘉,則惡化為滲出性胸膜炎,胸膜腔內(nèi)有數(shù)量不等的漿液性、出血性或化膿性液體。主要癥狀包括疼痛、發(fā)熱、乾咳及呼吸困難等。也稱為「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