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題目(題目)  拼音:tí mù
1.文章或詩篇的標名。如:「這篇文章光是題目,就引起許多讀者的好奇及興趣?!固?。杜甫〈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士〉詩:「天老書題目,春官驗討論。」
2.考試時要求應試人作答的問題。如:「這次的題目難倒了大多數(shù)的考生。」《舊唐書。卷一八。宣宗本紀》:「三月,試宏詞舉人,漏泄題目,為御史臺所劾?!?br />3.評其優(yōu)劣,定其高下。《晉書。卷四三。列傳。山濤》:「濤所奏甄拔人物,各為題目,時稱山公啟事?!?br />4.戲劇用語。南戲在第一出前介紹的故事綱要,稱為「題目」。如《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題目》:「李瓊梅設計麗春園,孫必達相會成夫婦;朱邦杰識法明犯法,遭盆吊沒興小孫屠?!?br />5.名義、藉口。如:「他正苦無機會找你麻煩,如今抓了這題目,一定會大作文章?!固啤0拙右住此蛥握闹荨翟姡骸釜氉硭茻o名,借君作題目。」
6.名堂,花樣?!抖膛陌阁@奇》卷一四:「其間又有奸詐之徒,就這些貪愛上面,想出個奇巧題目來,做自家妻子不著,裝成圈套,引誘良家子弟,詐他一個小富貴,謂之『扎火囤』?!?/div>
《國語辭典》:題目正名(題目正名)  拼音:tí mù zhèng míng
元雜劇在結尾處用二或四句對子,總括劇情,并以末句為劇名全稱,這種一定格式稱為「題目正名」。如元代白樸《梧桐雨》的題目為「安祿山反叛兵戈舉,陳玄禮拆散鸞鳳侶」,正名為「楊貴妃曉日荔枝香,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國語辭典》:題署(題署)  拼音:tí shù
在匾額、對聯(lián)或書畫上題字、簽名?!度龂?。卷一。魏書。武帝紀》南朝宋。裴松之。注:「鵠字孟黃,安定人。魏宮殿題署,皆鵠書也?!固?。韓愈〈和虞部盧四酬翰林錢七赤藤杖歌〉:「幾重包裹自題署,不以珍怪誇荒夷。」
《漢語大詞典》:司訓(司訓)
(1). 明 清 時縣學教諭的別稱。 明 葉盛 水東日記篇目有“蔣司訓”。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回目:“ 魯小姐 制義難新郎, 楊司訓 相府薦賢士?!?張慧劍 校注:“司訓,縣學教官‘教諭’的別稱?!?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石林燕語》:“復假 仁和 勞季言 司訓所藏……底本,覆勘一周,考證益密?!?br />(2).指擔任司訓之職。 清 方苞 《大父馬溪府君墓志銘》:“ 苞 生六年,大父司訓於 蕪湖 ?!?/div>
《國語辭典》:品名  拼音:pǐn míng
物品的名稱。如:「可以給我一份庫存貨物的品名清單嗎?」也作「品目」。
《國語辭典》:悲回風(悲回風)  拼音:bēi huí fēng
楚辭九章篇目。為戰(zhàn)國楚屈原所作,以篇首「悲回風之搖蕙兮」為名。內(nèi)容敘述因小人到處鉆營,君子終日憤懣憂慮,寧可投江自盡,也不隨俗??烧f是屈原訣別人世的作品。
《國語辭典》:要目  拼音:yào mù
1.統(tǒng)計綱目。《北史。卷八二。儒林列傳下。劉炫》:「府史之任,掌要目而已?!?br />2.重要的書目。如:「紅樓夢研究要目」。
3.重要的項目。如:「文化建設要目」。
《國語辭典》:目次  拼音:mù cì
依次條列在書刊正文前的篇章節(jié)次及頁碼,以備檢閱查尋之用。如:「閱讀一本書前,可先翻閱目次,了解它的內(nèi)容綱要。」
《漢語大詞典》:頭題(頭題)
雜志目錄欄中最前面的篇目。《鍾山》1983年第5期:“聽說你新的中篇已經(jīng)瓜熟蒂落了,這回一定給我們!我們發(fā)頭題?!?/div>
分類:雜志篇目
《漢語大詞典》:題頭(題頭)
(1).書寫門頭上的橫披或匾額。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智永禪師 ﹞積年學書,禿筆頭十甕,每甕皆數(shù)石,人來覓書,并請題頭者如市,所居戶限為人穿穴。”
(2).篇目,標題。 魯迅 《書信集·致楊霽云》:“《文學》既登拙作題頭,下一期登出續(xù)篇來,前言不搭后語,煞是有趣,倘將來再將原稿印出,也許更有可觀?!?span id="0easask" class="book">《人民日報》1981.1.21:“上海工藝美術工廠 張衛(wèi)平 等三人給‘十佳’寄來了十幅工藝精致、形像生動、氣勢昂揚的奔馬畫,并都一一加了‘奔騰急’、‘志在千里’等含意深長的題頭。”
(3).標志于報刊文章篇目之上的分類欄目。《人民日報》1951.4.18:“在報上發(fā)表小品文時,就加上小品文的題頭。在這個題頭下刊出的小品文有各種各樣的體裁,有的類似短篇小說,有的像散文,有的就是詩歌;有的還配以漫畫。”
《漢語大詞典》:選目(選目)
經(jīng)選擇而確定的書目或篇目。 孫犁 《澹定集·與友人論學習古文》:“已經(jīng)借到一部大學用的《古代漢語》,選目很好,并有名家注釋。”
《漢語大詞典》:刑法志
舊時紀傳體斷代史中以綜述刑法為內(nèi)容的篇目。 漢代 班固 的漢書首創(chuàng)這種體制,后來各代史書多數(shù)沿用。或稱《刑罰志》、《刑志》漢書·敘傳下:“威實輔德,刑亦助教,季世不詳,背本爭末, 吳 孫 狙詐, 申 商 酷烈, 漢 章九法, 太宗 改作,輕重之差,世有定籍,述《刑法志》第三?!?span id="zcfcubo" class="book">《隋書·經(jīng)籍志二》:“后 周太祖 又命 蘇綽 撰《大統(tǒng)式》。 隋 則律令格式并行。自律已下,世有改作,事在《刑法志》?!?span id="e14hu6c" class="book">《清史稿·刑法志二》:“遼史·刑法志始列入正刑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