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50詞典 2分類詞匯 248
《漢語大詞典》:允協(xié)(允協(xié))
(1).確實(shí)符合。書·說命:“王忱不艱,允協(xié)于先王成德?!?孔 傳:“王心誠不以行之為難,則信合於先王成德。”《后漢書·方術(shù)傳·謝夷吾》:“ 殷 周 雖有 高宗 、 昌 、 發(fā) 之君,猶賴 傅説 、 呂望 之策,故能克崇其業(yè),允協(xié)大中?!?br />(2).和洽。《晉書·儒林傳·杜夷》:“ 漢武 欽賢,俊彥響應(yīng),故能允協(xié)時雍,敷崇盛化?!?南唐 張紹 《沖佑觀》詩:“明明我后,允協(xié)昌基?!?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尊師重道:“庶乎允協(xié),足副朕尊崇先師至圣之意?!?br />(3).恰當(dāng),適當(dāng)。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酒祀典:“愚謂以 宣尼 為飲宗,終覺侮圣,不若推 靖節(jié)先生 為尊,而諸子中再另選一人祀之,較為允協(xié)?!?span id="uce1vbh"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三》:“帝曰:‘ 戴圣 、 何休 非純?nèi)濉?鄭康成 淳質(zhì)深通者有間,其他諸儒是否允協(xié),應(yīng)再確議?!?/div>
《國語辭典》:合符  拼音:hé fú
1.合驗(yàn)符信。古人將文字書寫在木竹或金石上作為符信,剖而為二,各執(zhí)其一,并合時可作為憑證?!妒酚?。卷七七。魏公子傳》:「公子即合符,而晉鄙不授公子兵而復(fù)請之,事必危矣!?!?br />2.符信相合?!豆茏?。宙合》:「時德之遇,事之會也,若合符然?!?br />3.引申為事物彼此相合無誤。南朝梁。陸倕新刻漏銘。序〉:「況入神之制,與造化合符?!?/div>
《國語辭典》:合掌  拼音:hé zhǎng
1.一種佛教儀式,兩掌相合以表示尊敬?!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咐虾蜕泻险频溃骸壕邮康匠啥紝ぶ俗鸫笕耍ū丶膫€信與貧僧?!弧埂都t樓夢》第三四回:「王夫人一聞此言,便合掌念聲『阿彌陀佛!』」也作「合十」、「合手」。
2.詩文中對偶意義相同的詞句。明。謝榛《四溟詩話》卷一:「耿湋贈田家翁詩:『蠶屋朝寒閉,田家晝雨閒?!淮藢懗龃寰泳跋蟆5暇湔Z拙,『朝』、『晝』二字合掌?!?/div>
《漢語大詞典》:應(yīng)記(應(yīng)記)
謂與所記的符合。漢書·薛宣傳:“ 宣 察 湛 有改節(jié)敬 宣 之效,乃手自牒書,條其姦臧,封與 湛 …… 諶 自知罪臧皆應(yīng)記,而 宣 辭語溫潤,無傷害意。” 顏師古 注:“與 宣 書記相當(dāng)。”
分類:符合
《國語辭典》:合格  拼音:hé gé
符合規(guī)定的標(biāo)準(zhǔn)。《舊五代史。卷一四九。職官志》:「應(yīng)合收補(bǔ)人,須是本官親子孫年貌合格,別無渝濫,方許施行?!埂端问?。卷一五五。選舉志一》:「合格及第者,列名放榜于尚書省。」
《漢語大詞典》:無當(dāng)(無當(dāng))
不值,不逢。《楚辭·九辯》:“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銷鑠而瘀傷;惟其紛糅而將落兮,恨其失時而無當(dāng)。” 王逸 注:“不值圣王,而年老也?!?br />(1).不合乎;不符合。禮記·學(xué)記:“鼓無當(dāng)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dāng)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br />(2).指物體無底部。晏子春秋·諫下一:“寸之管無當(dāng),天下不能足之以粟。” 吳則虞 集釋引 孫星衍 曰:“ 劉淵林 注:‘當(dāng),底也,去聲。’” 晉 左思 《〈三都賦〉序》:“玉巵無當(dāng),雖寳非用?!?唐 元稹 《賦得玉卮無當(dāng)》:“共惜連城寳,飜成無當(dāng)卮?!?br />(3).不恰當(dāng);不相稱。三國志·魏志·賈詡傳:“ 太祖 破 荊州 ,欲順 江 東下。 詡 諫…… 太祖 不從”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然則 魏武 之東下,非失算也。 詡 之此規(guī)為無當(dāng)矣?!?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知精神現(xiàn)象實(shí)人類生活之極顛,非發(fā)揮其輝光,于人生為無當(dāng)。”
《漢語大詞典》:儒素
(1).儒者的素質(zhì),謂符合儒家思想的品格德行。三國志·魏志·袁渙傳:“ 霸 弟 徽 ,以儒素稱?!?span id="nfgh1ai" class="book">《世說新語·德行》“見者以為真孝子” 劉孝標(biāo)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鸞 《續(xù)晉陽秋》:“少而孤貧,能善樹節(jié),以儒素見稱。” 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 柳應(yīng)規(guī) 以儒素進(jìn)身,始入省,便造新宅,殊不若且稅居之為善也?!?清 毛際可 《〈楝亭集〉序》:“ 荔軒先生 家世通顯,為天子親臣,乃被服儒素,黽勉盡職,不涉戶外一事?!?br />(2).宿儒,名儒。晉書·儒林傳·徐邈:“及 孝武帝 始覽典籍,招延儒學(xué)之士, 邈 即東州儒素,太傅 謝安 舉以應(yīng)選?!?南朝 梁 江淹 《張令為太常領(lǐng)國子祭酒詔》:“師氏之任,宜歸儒素。”
(3).泛指儒士。 唐 白居易 《三教論衡》:“我 大和皇帝 祖玄元之教,挹清凈之風(fēng),儒素緇黃,鼎足列座?!?br />(4).儒術(shù),儒學(xué)。宋書·自序:“ 儀 篤學(xué)有雅才,以儒素自業(yè)。” 宋 王禹偁 《崑山縣新修文宣王廟記》:“然而庠序或缺,儒素弗興,實(shí)倉廩而禮節(jié)未知,既富庶而教化不至?!?宋 范仲淹 《耀州謝上表》:“竊念臣運(yùn)偶文明,世專儒素,靡學(xué) 孫 吳 之法,恥道 桓 文 之事?!?br />(5).指讀書人家。 宋 陳亮 《祭葉正則外母高恭人翁氏文》:“惟恭人生長儒素,嬪於勛門。”
(6).儒雅質(zhì)樸。隋書·杜臺卿傳:“性儒素,每以雅道自居?!?/div>
《漢語大詞典》:中理
猶正理。南史·隱逸傳上·顧歡:“夫中理唯一,豈容有二?”
(1).切合事理。呂氏春秋·懷寵:“必中理,然后説;必當(dāng)義,然后議?!?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李固傳》:“其言有中理,即時施行,顯拔其人,以表能者?!?span id="dn4knqw" class="book">《北齊書·文襄帝紀(jì)》:“ 神武 試問以時事得失,辨析無不中理?!?明 何景明 《與李空同論詩書》:“辭艱者意反近,意苦者辭反常,色澹黯而中理,披慢讀之,若搖鞞鐸耳?!?br />(2).符合腠理。 漢 桓寬 鹽鐵論·繇役:“屠者解分中理,可橫以手而離也?!?/div>
《漢語大詞典》:詣實(shí)(詣實(shí))
(1).符合實(shí)際。 唐 劉知幾 史通·載文:“唯 王劭 撰 齊 隋 二史,其所取也,文皆詣實(shí),理多可信,至於悠悠飾詞,皆不之取?!?span id="z6o1zfj" class="book">《元典章·兵部三·驛站》:“ 燕 南 河 北,車站人戶,遠(yuǎn)年逃竄,有司不肯詣實(shí)申報(bào)?!?br />(2).指核查是否符合實(shí)際。 宋 俞文豹 《吹劍錄》:“本學(xué)諸生列狀,謂迎賊時先生稱疾不赴……由是行下本州詣實(shí)?!?/div>
《漢語大詞典》:相蒙
(1).互相欺騙;互相隱瞞。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唐 杜甫 《歲晏行》:“刻泥為之最易得,好惡不合長相蒙?!?br />(2).相關(guān)聯(lián);相符合。 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jīng)籍會通二:“小學(xué)即韻類也,醫(yī)學(xué)即技類也,二者絶不相蒙,尤不應(yīng)混列一涂?!?明 沈德符 野獲編·神仙·王子龍:“ 孫 久悉其誣,具回檄,悉言其地里不相蒙,年貌不相對,萬萬不可行。”
《國語辭典》:中旨  拼音:zhōng zhǐ
1.皇帝的諭旨。唐。羅隱 使者詩:「使者銜中旨,崎嶇萬里行?!埂段倪x。顏延之。赭白馬賦》:「乃詔陪侍,奉述中旨;末臣庸蔽,敢同獻(xiàn)賦。」也稱為「中詔」。
2.唐、宋以后,不經(jīng)中書門下而由內(nèi)廷直接發(fā)出的敕諭?!缎瓦z事。前集》:「貫由此恃功,稍專軍政,選置將吏,皆取中旨,不復(fù)關(guān)朝廷矣?!埂睹魇?。卷一七九。鄒智傳》:「然或進(jìn)退一人,處分一事,往往降中旨,使一二小人陰執(zhí)其柄,是既任之而又疑之也。」
《國語辭典》:新腔  拼音:xīn qiāng
新穎脫俗的腔調(diào)。宋。黃庭堅(jiān) 以酒渴愛江清作五小詩寄廖明略學(xué)士兼簡初和父主簿五首之四:「時時能度曲,秀句入新腔?!骨?。洪升《長生殿》第一六出:「按新腔,度新腔,裊金裙,齊作留仙想?!?/div>
《國語辭典》:潔己(潔己)  拼音:jié jǐ
修正身心,使自己的行為端正、嚴(yán)謹(jǐn)?!逗鬂h書。卷五二。崔骃傳》:「吾生無妄之世,值澆羿之君,上有老母,下有兄弟,安得獨(dú)潔己而危所生哉?」
《國語辭典》:協(xié)律(協(xié)律)  拼音:xié lǜ
1.調(diào)和律呂?!段倪x。班固。公孫弘傳贊》:「協(xié)律則李延年,運(yùn)籌則桑弘羊?!?br />2.符合格律。宋。劉克莊賀新郎。鬢雪今千縷〉詞:「老去山歌尤協(xié)律,又何須、手筆如燕許?!?/div>
《國語辭典》:定罪  拼音:dìng zuì
判定罪名?!端疂G傳》第八回:「他做下這般罪,高太尉批仰定罪。定要問他手執(zhí)利刃,故入節(jié)堂,殺害本官,怎周全得他?」《文明小史》第五回:「金委員又告訴他,現(xiàn)在拿到幾個人,已經(jīng)打了,收在監(jiān)里,等到審問明白,就好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