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22詞典 7分類詞匯 15
《漢語大詞典》: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jì):“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br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顏師古 注:“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shù)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div>
《漢語大詞典》:十一
(1).十分之一。指稅率。謂十分中取其一分。《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國宅無征,園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 賈公彥 疏:“云‘近郊十一’者,即上經(jīng)宅田、士田、賈田任在近郊者,同十一而稅也?!?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四》:“十一不足,從而增其征,則財匱;千乘不足,從而加其卒,則民煩?!?br />(2).十分之一。指利率。有時用為泛指。 宋 姜夔 《永遇樂·次韻辛克清先生》:“不學(xué) 楊郎 ,南山種豆,十一徵微利。”
(3).十分之一。亦泛指經(jīng)商獲利。南史·劉損傳:“﹝ 劉伯龍 ﹞少而貧薄,及長,歷位尚書左丞,少府, 武陵 太守,貧寠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將營十一之方?!?br />(4).十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很小或很小的一部分。莊子·達(dá)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唐 薛用弱 集異記·丁嵓:“ 嵓 之親愛憂 嵓 ,乃共設(shè)計,以轆轤下巨索,伺 嵓 自縛,當(dāng)遽引上,或希十一之全?!?span id="wjgzrmj" class="book">《新唐書·李石傳》:“三年正月,將朝,騎至 親仁里 ,狙盜發(fā),射 石 傷……是日京師震恐,百官造朝纔十一?!?/div>
《國語辭典》:課程(課程)  拼音:kè chéng
1.為達(dá)教育目標(biāo)所規(guī)畫與實施的一切教學(xué)科目或活動。
2.古代依物價高低而訂定的稅額?!对?。卷七。世祖本紀(jì)四》:「諸路課程,歲銀五萬錠,恐疲民力,宜減十分之一。」
《國語辭典》:稅額(稅額)  拼音:shuì é
納稅的總數(shù)。
《國語辭典》:減稅(減稅)  拼音:jiǎn shuì
政府降低稅率以減輕租稅負(fù)擔(dān)的措施。
《漢語大詞典》:盍徹(盍徹)
《論語·顏淵》:“ 哀公 問於 有若 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 對曰:‘盍徹乎?’”謂何不用 周 代十分抽一的稅率。 有若 認(rèn)為薄賦則民足,民足則君亦足。后因以“盍徹”指施行仁政。 宋 蘇軾 《太常少卿趙瞻可戶部侍郎制》:“爰自秩宗擢貳邦計,將使四方之人知予以耆老舊德居此官者,蓋有盍徹之意焉?!?/div>
分類:何不稅率
《漢語大詞典》:課率(課率)
督率。 南朝 梁 蕭子顯 《御講摩訶般若經(jīng)序》:“遠(yuǎn)近百姓,愿為邑節(jié),欣欣請受,爭取福分,不待號令,不須課率,黍稷馨香,如期即至?!?span id="otycawo" class="book">《舊唐書·良吏傳下·陽嶠》:“時學(xué)徒漸弛, 嶠 課率經(jīng)業(yè),稍行鞭箠,學(xué)生怨之?!?宋 葉適 《蔡知閣墓志銘》:“親至學(xué)宮,課率諸生,勸教有義,士人興起?!?br />指征收稅金。率,稅率。資治通鑒·后漢隱帝乾祐二年:“ 西京 留守、同本章事 王守恩 ,性貪鄙,專事聚斂,喪車非輸錢不得出城,下至抒廁、行乞之人,不免課率,或縱麾下令盜人財?!?/div>
《國語辭典》:復(fù)式關(guān)稅(復(fù)式關(guān)稅)  拼音:fù shì guān shuì
對一項進(jìn)口產(chǎn)品,因進(jìn)口國不同而采不同稅率。此種關(guān)稅協(xié)定,通常是建構(gòu)于雙方互惠的原則下,方不違背自由貿(mào)易的精神。
《國語辭典》:自由稅率(自由稅率)  拼音:zì yóu shuì lǜ
對于進(jìn)口之外國貨物由國家自由定其稅率,稱為「自由稅率」。
《國語辭典》:二五附稅(二五附稅)  拼音:èr wǔ fù shuì
針對進(jìn)口洋貨所徵的附加稅。其稅率普通品為百分之二點五,當(dāng)正稅之半。奢侈品則再加百分之二點五,與正稅相等,故稱為「二五附稅」。我國在關(guān)稅自主前曾以此為過渡辦法。至民國十八年國定稅則實行,始廢除。
《國語辭典》:累進(jìn)稅(累進(jìn)稅)  拼音:lěi jìn shuì
一種隨課稅標(biāo)的金額增加而增加其稅率的租稅制度。累進(jìn)稅是根據(jù)納稅人的負(fù)擔(dān)能力而定,所得愈多,課稅也愈多,現(xiàn)代各國所得稅,多采取此制。
《漢語大詞典》:比例稅制
對同一課稅對象不論數(shù)額多少,都按同一比例計征的稅率制度。
《漢語大詞典》:定額稅
也稱“定額稅率”。對每一課稅單位規(guī)定一個固定稅額的稅率制。適用于從量計征的稅收。如中國的資源稅對各稅目(如原油、煤炭、鹽等)均規(guī)定按噸(或立方米)征收一個固定稅額;又如車船使用牌照稅規(guī)定按噸或按輛征收一個固定稅額。
《漢語大詞典》:十一而稅
按十分取一的稅率抽稅。相傳為 夏 商 周 三代的田稅制度。尚書大傳卷二:“王者十一而稅,而頌聲作矣。”《論語·顏淵》“盍徹乎” 三國 魏 何晏 集解:“ 周 法十一而稅,謂之徹?!币槐咀鳌笆惨欢悺?。 晉 葛洪 抱樸子·詰鮑:“十一而稅,以奉公用,家有備兇之儲,國有九年之積?!?宋 陳亮 《送丘秀州宗卿序》:“古者用民,歲不過三日,十一而稅,不立意以罔民利,不喜察以導(dǎo)民爭?!?清 朱大韶 《初稅畝說》:“井田之法,一夫一婦,受田百畝,所謂十一而稅也?!眳㈤?span id="6o2ni6m" class="book">《孟子·滕文公上》。
《漢語大詞典》:利改稅
以稅代利,即國營企業(yè)由向國家上繳利潤改為按國家規(guī)定的稅種和稅率繳納稅金。《光明日報》1984.5.16:“去年已經(jīng)實行了利改稅的第一步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國務(wù)院決定,從今年第四季度開始,進(jìn)行利改稅的第二步改革,從稅利并存過渡到完全的以稅代利?!?/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