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他山
(1).別處的山。 唐 鄭谷 《登杭州城》詩:“潮來無別浦,水落見他山?!?宋 蘇軾 《儋耳山》詩:“突兀隘空虛,他山總不如?!?br />(2).引申泛指山石。 唐 苗神客 《乙速孤神慶碑》:“於是爰勒他山,用旌斯烈?!眳⒁姟?他山之石 ”。
(3).指別處山上的石頭。比喻磨礪自己,幫助自己成就的外力。《群書治要》卷四五引 漢 仲長(zhǎng)統(tǒng) 《昌言》:“可令王侯子弟,悉入大學(xué),廣之以他山,肅之以二物,則腥臊之污可除,而芬芳之風(fēng)可發(fā)矣?!?三國 魏 曹丕 《以鄭稱為武德傅令》:“龍淵太阿,出 昆吾 之金, 和氏 之璧,由 井里 之田。礱之以砥礪,錯(cuò)之以他山,故能致連城之價(jià),為命世之寶?!?清 李漁 《閑情偶寄·詞曲部》:“類我者,我友之,亦不媿為攻玉之他山?!?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司文郎:“幸相知愛,故極力為‘他山’之攻,生平未酬之愿,實(shí)欲借良朋一快耳!”詳“ 他山之石 ”。
(4). 清 查慎行 的別稱。 清 袁枚 《仿元遺山論詩》詩之五:“ 他山 書史腹便便,每到吟詩盡棄捐。”
《國語辭典》:他山之石  拼音:tā shān zhī shí
比喻借助外力,改正自己的缺失。參見「它山之石,可以為錯(cuò)」條。唐。楊烱〈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托無愧之銘,跋涉載勞于千仞,訪他山之石,東西向踰萬里。」
《國語辭典》:磊砢  拼音:lěi luǒ
1.眾多、堆累的樣子?!段倪x。司馬相如。上林賦》:「蜀石黃碝,水玉磊砢?!?br />2.壯大的樣子?!段倪x。王延壽。魯靈光殿賦》:「萬楹叢倚,磊砢相扶?!?br />3.樹木多節(jié)目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yù)》:「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jié)目?!?br />4.形容性情、才華卓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孫云:『其山嶵巍以嵯峨,其水?渫而揚(yáng)波,其人磊砢而英多?!弧?/div>
《漢語大詞典》:畫石(畫石)
(1).有紋理的石頭。 晉 王嘉 拾遺記·前漢上:“ 董偃 常臥 延清之室 ,以畫石為牀,文如錦也?!?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三:“ 河 水又東北歷 石崖山 西。去北城五百里,山石之上,自然有文,盡若戰(zhàn)馬之狀,粲然成著,類似圖焉,故亦謂之畫石山也?!?br />(2).畫石頭。 宋 陸游 《別曾學(xué)士》詩:“畫石或十日,刻楮有三年?!?br />(3).指所畫的石頭。 元 伊世珍 《瑯?gòu)钟洝?/span>卷中:“ 王維 為 岐王 畫一大石,信筆涂抹,自有天然之致,王寳之……數(shù)年之后,益有精彩。一旦,大風(fēng)雨中雷電俱作,忽拔石去,屋宇俱壞,不知所以。后見空軸,乃知畫石飛去耳。”
(4).滑石的別名。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石一·滑石﹝釋名﹞引 寇宗奭 曰:“滑石今謂之畫石,因其軟滑可寫畫也?!?/div>
《漢語大詞典》:霞骨
指紫紅色的石頭。 唐 陸龜蒙 《襲美以紫石硯見贈(zèng)以詩迎之》:“霞骨堅(jiān)來玉自愁,琢成飛燕古釵頭。”
分類:紅色石頭
《漢語大詞典》:土骨
石頭。太平經(jīng)卷四五:“今天不惡人有室廬也,乃其穿地太深,皆為瘡瘍,或得地骨,或得地血。何謂也?泉者,地之血;石者,地之骨也?!?宋 梅堯臣 《淮岸》詩:“秋水刷土骨,峭瘦如老石?!?清 史震林 《西青散記》卷一:“湖中得土骨二,以夾爐,如雙峰?!?/div>
分類:石頭
《漢語大詞典》:礓石
(1).小石。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安石榴:“栽石榴法……豎枝於坑畔,環(huán)口布枝,令勻調(diào)也。置枯骨、礓石於枝間,下土筑之。” 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石三·薑石:“礓石……或作礓礫?!?br />(2).泛指石頭。南史·到溉傳:“ 溉 第居近 淮水 ,齋前山池有奇礓石,長(zhǎng)一丈六尺?!?唐 盧綸 《題伯夷廟》詩:“ 中條山 下黃礓石,壘作 夷 齊 廟里神。”
分類:小石石頭
《漢語大詞典》:砱礫(砱礫)
石頭。 清 侯方域 《豫省試策四》:“ 河 之所以為貢道者,以通 淮 也。 周定王 五年徙砱礫,已失其故道矣?!?/div>
分類:石頭
《國語辭典》:金石  拼音:jīn shí
1.金,鐘鼎彝器。石,碑碣石刻。金石指用以頌揚(yáng)功德的箴銘?!妒酚?。卷六。秦始皇本紀(jì)》:「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于金石,以為表經(jīng)。」《呂氏春秋。慎行論。求人》:「故功德銘于金石,著于盤盂?!?br />2.鐘磬等樂器?!蹲髠?。襄公九年》:「以金石之樂節(jié)之,以先君之祧處之?!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樂府》:「志感絲篁,氣變金石?!?br />3.兵器?!吨芏Y。秋官。職金》:「凡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
4.比喻意志、情感的堅(jiān)貞?!逗鬂h書。卷一五。王常傳》:「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埂段宕菲皆挕x史。卷下》:「危如累卵,設(shè)非知遠(yuǎn)心如金石,怎成大業(yè)?」
《漢語大詞典》:白石
(1).潔白的石頭。《詩·唐風(fēng)·揚(yáng)之水》:“白石鑿鑿?!?明 吳炳 《情郵記·正名》:“逶迤周道費(fèi)驅(qū)馳,白石清泉付與誰?”
(2).傳說中的神仙的糧食。 漢 劉向 列仙傳·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黃丈人 弟子, 彭祖 時(shí)已二千餘歲……嘗煮白石為糧?!?唐 韋應(yīng)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宋 蘇軾 《獨(dú)酌試藥玉滑盞有懷諸君子》詩:“鎔鈆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清 惲敬 《說仙》三:“白石之説累變而益陋,黃庭之説屢遷而益誣?!?br />(3).枳椇子的別名。 唐 蘇鶚 蘇氏演義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實(shí)形拳曲,花在實(shí)外,味甘如餳蜜也,一名樹蜜,一名木實(shí),一名白石。”
《漢語大詞典》:片石
(1).孤石;一塊石頭。 唐 李頎 《題璿公山池》詩:“片石孤峯窺色相,清池皓月照禪心?!?span id="3drbxtj" class="book">《新五代史·唐莊宗皇后劉氏傳》:“吾有毒龍五百,當(dāng)遣一龍揭片石, 常山 之人,皆魚鱉也?!?br />(2).指石碑。 宋 周密 《癸辛雜識(shí)別集·汴梁雜事》:“先圣先師各有片石鐫 宋 初名臣所為贊?!?清 吳偉業(yè) 《春日小園即席次白林九明府韻》:“新詩片石留題在,採蕨烹葵數(shù)往還?!?br />(3).指片狀的石料。 滕代遠(yuǎn) 《為降低工程造價(jià)而奮斗》:“在隧道設(shè)計(jì)上,邊墻襯砌用的料石,應(yīng)以片石來代替?!?/div>
《國語辭典》:木石  拼音:mù shí
1.木和石。如:「他的度假小屋,木石環(huán)繞,甚為幽靜?!埂睹献印1M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埂渡胶=?jīng)?北山經(jīng)》:「炎帝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br />2.比喻沒有知覺、感情。如:「心非木石,見人苦難,當(dāng)伸援手才是?!?jié)h。司馬遷 報(bào)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dú)與法吏為伍。深出囹圄中,誰可告愬者!」《宋書。卷八三。列傳。吳喜》:「人非木石,何能不感。」
《漢語大詞典》:采石
(1).有彩色花紋的石頭;寶石。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 騩山 , 凄水 出焉,西流注於海,其中多采石?!?郭璞 注:“采石,石有采色者?!?明 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金石一·寶石:“采石,即寶石也?!?br />(2).指 采石磯 。新唐書·文藝傳中·李白:“﹝ 李白 ﹞嘗乘月與 崔宗之 自 采石 至 金陵 ,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宋 辛棄疾 《西江月》詞序:“ 江 行 采石 岸,戲作漁父詞?!?清 金綎 《采石磯》詩:“崢嶸屢縈迴, 采石 屹相向?!眳⒁姟?采石磯 ”。
《國語辭典》:采石磯(采石磯)  拼音:cǎi shí jī
地名。位于安徽省當(dāng)涂縣西北牛渚山下,突出于江中,形勢(shì)險(xiǎn)要,自古為兵家必爭(zhēng)之地。
《國語辭典》:磐石  拼音:pán shí
1.巨大的石頭。如:「穩(wěn)如磐石?!挂沧鳌副P石」。
2.比喻穩(wěn)固的基礎(chǔ)?!稑犯娂?。卷七三。雜曲歌辭十三。古辭。焦仲卿妻》:「君當(dāng)作磐石,妾當(dāng)作蒲葦?!?br />3.縣名。參見「磐石縣」條。
《國語辭典》:巨石  拼音:jù shí
體積巨大的石頭。如:「這山上有一塊巨石,相傳是史前留下來的,吸引許多游客前來?!?/div>
《國語辭典》:玉石  拼音:yù shí
1.玉和石頭。比喻好與壞、賢與愚?!冻o。劉向。九嘆。惜賢》:「游蘭皋與蕙林兮,睨玉石之嵾嵯?!固?。楊烱〈和劉長(zhǎng)史答十九兄〉詩:「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br />2.玉?!稘h書。卷六七。楊王孫傳》:「裹以幣帛,鬲以棺槨,支體絡(luò)束,口含玉石?!?br />3.美麗的石頭。唐。韓愈 祭湘君夫人文:「將求玉石,仍刻舊文,因銘其陰,以大振顯君夫人之威神?!?/div>
《國語辭典》:玉石俱焚  拼音:yù shí jù fén
美玉和石頭一同被燒毀。語出《書經(jīng)。??征》:「火炎昆岡,玉石俱焚?!购笾覆徽撡t愚、善惡、好壞,同時(shí)受害,盡皆毀滅。《三國演義》第一一六回:「如執(zhí)迷不降,打破關(guān)隘,玉石俱焚!」《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既如此,何不乘機(jī)反邪歸正?朝廷必有酬報(bào)。不然他日一敗,玉石俱焚?!挂沧鳌赣袷佟?、「玉石同燼」、「玉石同沉」、「玉石俱燼」、「玉石俱摧」、「玉石俱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