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分別相似過類
【佛學大辭典】
(術語)十四過之一。謂立者之論法為同品者,敵者強以為異品而攻擊之之過誤也。
生過相似過類
【佛學大辭典】
(術語)十四過之一。對于立者而難其無喻證明之過失也。
同法相似過類
【佛學大辭典】
(術語)十四過之一。立者之論法,雖為異品者,而對手強為同品而攻擊之過誤也。
所作相似過類
【佛學大辭典】
(術語)十四過之一。不知因與宗同喻貫通時事件之總該合說,而視宗與同喻個個分離,攻擊因之不成立之過也。
相似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相似覺,相似即,相似位等。菩薩階位之名。
相似即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天臺所立六即之第四。五十二位中之十信,得六根清凈之德之位也。圓教謂之內(nèi)凡。此智雖為有漏,而似可斷無明之真無漏智,故云相似,初后之位不二,故云即。
相似即佛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天臺所立六即佛之一。謂依凡圣一如之理而相似之人即佛也。
【三藏法數(shù)】
謂于觀行即中,愈觀愈明,愈止愈寂,雖未能真證其理,而于理彷佛有如真證,是為相似即佛,此十信位也。(愈觀愈止者,觀即觀照,以觀觀昏也。止即止息,以止止散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相似覺
【佛學大辭典】
(術語)起信論所說四覺之第二。菩薩于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位發(fā)類似真覺之智慧以制伏諸煩惱之位也。
【三藏法數(shù)】
謂圓教十信位中,由始覺之功,見、思粗惑既已斷竟,尚馀無明細惑未破,所覺之理,非真本覺,唯得名為相似,故名相似覺。(十信者,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三藏法數(shù)】
謂十信位人,以舍粗分別執(zhí)著相故,無明之惑將破,本覺之體將顯;雖未真證,而似于真,是名相似覺。(十信者,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護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舍粗分別執(zhí)著相者,謂于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之境,不分別好惡,不起貪瞋等執(zhí)著之相也。)
無生相似過類
【佛學大辭典】
(術語)十四過之一。已生之因,雖成立宗,而就未生之因,謂不能成立宗之過也。例如對于所謂「聲無?!?,謂聲發(fā)后固成立宗,而未發(fā)時,無其體故,不得云無常之過是也。
無異相似過類
【佛學大辭典】
(術語)十四過之一。立論者論法所用之同品,敵者無理分別,攻擊為非同品是異品之過誤也。
義推相似過類
【佛學大辭典】
(術語)因十四過類之第七。謂不知宗因?qū)挭M之規(guī)則,濫為義推,由反面攻擊立者論法時所招之過誤也。凡宗因之關系,因之范圍,與宗之范圍同等。若狹時,得論理推斷,不許因之范圍,較宗之范圍寬廣,然敵者不知此理,例如對于「聲無常(宗),由人意力發(fā)故(因),猶如人造品(同喻)?!怪撌?,欲破斥之,若謂如汝所云,義推之,不得不謂無常者,皆由人生之意力發(fā)生,然有無常而非人造之物,如此論式,實為謬誤云云,是全不知宗因?qū)挭M之規(guī)則,為敵者自己之過誤也。
相似禮
【三藏法數(shù)】
謂禮佛時,身儀雖似端正,而與雜覺相應,是名相似禮。(雜覺者,謂覺知之念紛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