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同化  拼音:tóng huà
1.使不相同的事物逐漸變成相近或相同。
2.文化體系不同的個(gè)人或群體,在接觸占支配地位的主流文化后,接受新環(huán)境與新觀念,并改變?cè)袃r(jià)值與行為模式的社會(huì)過程。
3.語音上兩個(gè)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連在一起,而變?yōu)橄嗤蛳嗨频囊簦苏Z音變化稱為「同化」。
《國語辭典》:肖似  拼音:xiào sì
相像、類似。如:「她的表情和動(dòng)作,與孿生妹妹十分肖似,可別認(rèn)錯(cuò)人了?!?/div>
分類:相似相像
《國語辭典》:活脫(活脫)  拼音:huó tuō
1.塑像的工人。《直語補(bǔ)證?;蠲摗罚骸覆柚?,一名活脫,即塑工也?!?br />2.酷似、極像。宋。楊萬里 冬暖詩:「小春活脫是春時(shí),霜熟風(fēng)酣日上遲?!?br />3.開脫、甩脫。元。無名氏《抱妝盒》第二折:「誰想道滴溜溜九天飛下一紙赦書來,……太子也,你便似鉤竿頭活脫了巨鰲腮?!?br />4.聰明伶俐?!缎咽篮阊浴>矶?。金海陵縱欲亡身》:「家奴中有個(gè)閻乞兒,年紀(jì)不上二十,且是生得乾凈活脫。」
《漢語大詞典》:幾種
指相似項(xiàng)目的不同或區(qū)別。例如:她懂得幾種語言。
《國語辭典》:野蠶(野蠶)  拼音:yě cán
動(dòng)物名。蠶的原種,形似家蠶,呈黑褐色,居于樗、桑、柞等樹上,食其葉,結(jié)繭時(shí)捲葉包裹自己,其繭絲可織綢。
《漢語大詞典》:茅菅
亦作“茆菅”。 茅、菅二草,形相似,多并用以指野生雜草。亦喻微細(xì)。 宋 蘇軾 《送張?zhí)煊X得山字》詩:“餘光入巖石,神草出茅菅?!?宋 蘇軾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詩:“但使可此人,餘事真茆菅?!?金 元好問 《五松平》詩:“湍流落澗壑,細(xì)路深茅菅?!?元 戴表元 《秋蟲嘆》詩:“凄然雜憂患,霜風(fēng)埽茅菅?!?/div>
《國語辭典》:錦雞(錦雞)  拼音:jǐn jī
動(dòng)物名。鳥綱鶉雞目雉科。身長約三十至四十公分,尾長為身體的一倍半,嘴紅色。雄鳥毛色鮮艷,頭上有金色冠毛,雌鳥羽毛呈深褐色或黑褐色。產(chǎn)于西南部的山野內(nèi),可供玩賞。也稱為「金雞」。
《國語辭典》:神似  拼音:shén sì
神態(tài)、氣韻極為相似。如:「十分神似」、「他畫的春曉雞啼,形肖神似,栩栩如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三回:「幸喜寫的一筆好字,并且善變字體,無論顏、柳、歐、蘇,都能略得神似?!?/div>
《漢語大詞典》:檀暈(檀暈)
形容淺赭色。與婦女眉旁的暈色相似,故稱。 宋 蘇軾 《次韻楊公濟(jì)奉議梅花》之九:“鮫綃剪碎玉簪輕,檀暈粧成雪月明?!?宋 陸游 《和譚德稱送牡丹》:“ 洛陽 春色擅 中州 ,檀暈鞓紅總勝流?!?/div>
《漢語大詞典》:蛩駏
“ 蛩蛩駏驉 ”的省稱。 傳說中的二異獸,樣子相似而又形影不離,故亦比喻休戚與共、親密無間的友誼。 姚錫鈞 《王劍章挽詩》:“氣味真憐蛩駏共,游蹤浪遣歲華侵。”參見“ 蛩蛩距虛 ”。
《漢語大詞典》:蛩蛩距虛
傳說中的異獸。蛩蛩與距虛為相類似而形影不離的二獸。一說為一獸。呂氏春秋·不廣:“北方有獸,名曰蹶,鼠前而兔后,趨則跲,走則顛,常為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fù)而走?!卑矗?span id="xqnowi0" class="book">《淮南子·道應(yīng)訓(xùn)》引作“蛩蛩駏驉”。亦作“ 蛩蛩巨虛 ”、“ 蛩蛩鉅虛 ”。 漢 劉向 說苑·復(fù)恩:“ 孔子 曰:北方有獸,其名曰蟨,前足鼠,后足兔。是獸也,甚矣其愛蛩蛩巨虛也,食得甘草,必嚙以遺蛩蛩巨虛。蛩蛩巨虛見人將來,必負(fù)蟨以走。蟨非性之愛蛩蛩巨虛也,為其假足之故也,二獸者亦非性之愛蟨也,為其得甘草而遺之故也?!?span id="a4r9pb2" class="book">《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 晉 郭璞 注:“即蛩蛩鉅虛也,一走百里。”參見“ 邛邛 ”。
《國語辭典》:高粱  拼音:gāo liáng
1.植物名。禾本科蜀黍?qū)?,一年生草本。莖粗葉大,高約二公尺,夏于莖頂抽穗,圓錐花序密集,長十至三十公分,分枝近輪生。穎果倒卵形。品種很多,除供食用、釀酒外,亦可作為飼料,是重要的雜糧作物。也稱為「藋粱」、「蜀黍」、「蘆粟」。
2.高粱酒的簡稱。如:「高粱是金門的特產(chǎn)之一。」參見「高粱酒」條。
《漢語大詞典》:事對(duì)(事對(duì))
用相似或相反的人物故實(shí),構(gòu)成對(duì)偶句的修辭方法。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麗辭:“事對(duì)者,并舉人驗(yàn)者也…… 宋玉 《神女賦》云:‘ 毛嬙 鄣袂,不足程式; 西施 掩面,比之無色?!耸聦?duì)之類也?!?/div>
《國語辭典》:野?! ?span id="1vmtvdn" class='label'>拼音:yě niú
動(dòng)物名。哺乳類偶蹄目。形狀與家牛相似,毛褐色,頭部和頸部有長毛,背部隆起。種類繁多,分別產(chǎn)于亞洲、歐洲和美洲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烏焉(烏焉)
烏、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誤。泛指文字訛誤。事物異名錄·書籍·書訛引 宋 董逌 《除正字謝啟》:“烏焉混淆,魚魯雜揉。” 清 鮑廷博 《〈履齋示兒編〉跋》:“﹝ 盧文弨 、 孫志祖 ﹞互相讐勘,不特盡掃烏焉之誤;於 履齋 千慮之失,亦時(shí)時(shí)有所糾正焉?!眳⒁姟?烏焉成馬 ”。
《國語辭典》:烏焉成馬(烏焉成馬)  拼音:wū yān chéng mǎ
烏、焉、馬三字形體相似,抄寫時(shí),易致訛誤?!笧跹沙神R」形容文字因輾轉(zhuǎn)抄寫,易生訛誤。如:「書經(jīng)三寫,烏焉成馬?!?/div>
《漢語大詞典》:蛇蚹
亦作“虵蚹”。
(1).蛇脫下的皮。蚹,蛇腹下的橫鱗。莊子·齊物論:“吾待蛇蚹蜩翼邪?” 成玄英 疏:“即今解蚹者,蛇蛻皮也?!?聞一多 校釋:“蚹即苻字,以其為蛇皮,故變從蟲。蛇之蚹,蜩之翼,皆薄極而近透明體,照之無景,故景曰:‘吾待蛇跗蜩翼邪?’”
(2).有斷紋的古琴。其紋與蛇蛻腹下之紋相似,故稱。 宋 陸游 《贈(zèng)道流》詩:“古琴蛇蚹評(píng)無價(jià),寶劍魚腸託有靈?!?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 伊 南 田戶店 篔簹谷 隱士 趙彥安 ,獲一琴,斷文奇古,真虵蚹也?!眳⒁姟?蛇腹紋 ”。
《漢語大詞典》:蛇腹紋(蛇腹紋)
指古琴上的橫鱗斷紋。狀如蛇腹下的橫鱗,故稱。 宋 何薳 春渚紀(jì)聞·古聲遺制:“近世百器惟新,惟琴器略無華飾,以最古蛇腹紋為奇?!?宋 孫覿 《吳漢逸蓄古書奇器甚富余欲造觀而未果賦小詩先之》:“劍包虎皮斑,琴漫蛇腹紋?!?/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