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白士麟 朝代:明末

人物簡介

維基
白士麟,山西太原府平定州軍籍。明末政治人物。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聯(lián)捷戊辰科進士,考選庶吉士,三年授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十月巡按湖廣。明亡仕清,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授陜西布政使司關(guān)內(nèi)道參議,四年六月升湖廣按察使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參議督糧道,十二年九月被巡按御史王繼文彈劾貪污不法,奪官逮治。

人物簡介

維基
陳琯(16世紀—1644年),字符卿,號白庵,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陳琯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禮部觀政,獲授合肥知縣,崇禎元年拾遺,三年補河南布政司照磨,四年升任河南府推官,處理刑獄而寫下《勿喜錄》,以抵禦流賊功勞,五年升任兵部職方司主事,六年升郎中。崇禎八年,他外任常州知府,升蘇松督糧道參議有政績,十三年被革職,十六年考察,因病歸鄉(xiāng),得知甲申之變激動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2—1652 【介紹】: 明末清初河南孟津人,字覺斯。明天啟二年進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入清,又授禮部尚書。博學好古,工詩文,善書,兼畫山水梅竹。有《儗山園帖》。卒謚文安。
簡介
字覺斯,河南孟津人。明萬歷二十年(一五九二)生,天啟二年(一六二二)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弘光立,授東閣大學士。入清,官禮部尚書。順治九年(一六五二)卒,謚文安。有《擬山園詞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一
王鐸,字覺斯,孟津人。明天啟壬戌進士,累官禮部尚書。入國朝,仍原官。謚文安。有《擬山園詩集》。
清詩別裁集
字覺斯,河南孟津人。天啟壬戌進士。國朝官至大學士,謚文安。
維基
王鐸(1592年—1652年4月28日—Wang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十樵、石樵、癡庵、東皋長、癡庵道人、煙潭漁叟、雪塘漁隱、癡仙道人、蘭臺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巖漫士等,生于河南孟津縣(今河南孟津),籍平陽府洪洞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世稱「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員,進士出身,書畫家。王鐸幼時家境貧寒,“不能一日兩粥”,母親陳氏曾將陪嫁的“釧珥鏈柎鬻之市,以供朝夕”。聰穎慧敏,十八歲就學于山西蒲州河東書院,明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少詹事,累擢禮部尚書。南明弘光朝任東閣大學士、次輔。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軍攻佔南京后,降清。順治六年(1649年),授禮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官至弘文院大學士,授禮部尚書。順治八年(1651年),晉少保兼太子太保。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十八日病逝于孟津,賜祭葬,謚文安?!百浱?。蔭一子為中書舍人”(據(jù)《清實錄順治朝實錄》)。葬于偃師縣城東山化鄉(xiāng)石家莊村南。錢謙益作《故宮保大學士孟津王公墓志銘》,張鏡心為其作《王文安公神道碑銘》?!?a target='_blank'>清史稿》卷七十九有傳。寫書法主張「一日臨帖,一日應(yīng)請索」,非常專注于書法上。書風傾向「剛強」。
王虛白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虛白(16世紀—17世紀),字若谷,號清曙,山東兗州府東平州汶上縣人。王虛白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成進士,吏部觀政,六年任洋縣知縣,七年考察,補任丘知縣,十年補長垣知縣,在三地都有惠政;十一年升刑部廣西司主事,調(diào)工部都水司主事,十二年升虞衡司員外郎、郎中,外任廬州知府,代理安廬道事。他為諸生時已經(jīng)學德兼?zhèn)?,得學政獎勵;任官時則愛民養(yǎng)士,各縣和廬州府都有生祠,死后入祀鄉(xiāng)賢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2—約1674 【介紹】: 明末清初江南吳縣人,原名晉,字令昭,又字蘊玉,號籜庵、幔亭歌者、幔亭仙史、吉衣道人、白賓。人稱鳧公。諸生。官湖北荊州知府。署中惟有弈棋聲、唱曲聲、骰子聲。以忤上官被罷黜。工隸書,精詞曲、音律。有《西樓記》、《金鎖記》、《長生樂》、《玉麟符》、《瑞玉記》等傳奇。
詞學圖錄
袁于令(1592-約1674) 原名晉,又字蘊玉,號萚庵、幔亭歌者、幔亭仙史等,人稱鳧公。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曾官荊州知府。明末清初戲曲作家,工隸書。與馮夢龍、吳偉業(yè)、洪升等戲曲家交往甚密。有《西樓記》、《金鎖記》等傳奇。

人物簡介

維基
趙明遠(16世紀—17世紀),字虛白,號湛宇,河南開封府原武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趙明遠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士,獲授直隸盧龍縣知縣,有廉聲;調(diào)任南和縣,釐清羨金、省卻俵馬,并革除弊政。鄰縣有富翁殺人,拿出讞金抵罪,他明斷裁決,堅拒納賄而使其正法。入為戶部主事,轉(zhuǎn)江西司員外郎,曾前往臨清榷稅。因父母年老,請求辭官終養(yǎng)。戶部尚書請求他留任,他勉為其難答應(yīng),不久母親逝世回鄉(xiāng),尚未服喪完畢北京已經(jīng)失陷。弘光時,起為郎中,和葛遇朝、張弘弼、吳國斗、雍鳴鸞、許承欽、任弘震、區(qū)志遠、秦堈、夏時泰、曹璣、陸禹思、張大章、何應(yīng)璜、方岳朝、周憲申、蔡元宸、陳宗大、趙翼心、盛黃、周伯瑞、張永禧、劉世斗、侯鼎鉉、傅如湯、張鼎隅、趙悅心、王泰際、章甫、徐懋賢、倪元善共事。清朝徵求明朝遺老,河南巡撫羅繡錦多次檄召趙明遠出仕,他隱居不起,閉門讀書教授門生;荒年時捐錢煮粥令人民存活,縣令呂君贈詩,有「青蛈飛處滿城溫」的句子。卒年七十六。有作品《世德堂詩文》及《碎晤格言稿草》藏于家,雍正九年(1731年)入祀忠義祠。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593—1643 【介紹】: 明代州振武衛(wèi)(今山西代縣)人,字伯雅,一說字百雅,號白谷。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永城知縣,以才調(diào)商丘。天啟中,歷吏部主事、郎中。魏忠賢亂政,乞歸。崇禎八年,由驗封郎中超遷順天府丞。陜西農(nóng)民軍勢盛,地方人謂巡撫庸懦,乃推邊才用傳庭。次年赴撫陜。在任嚴征發(fā)期會,一切以軍法辦事,擒殺高迎祥、蝎子塊(拓養(yǎng)坤)等。與本兵楊嗣昌之議不合,遂相矛盾。十一年,與曹變蛟大破李自成。關(guān)中無戰(zhàn)事。旋以清兵入畿輔,被召入衛(wèi),要求見帝面陳大計。為楊嗣昌所誣,下獄。十五年,陜督汪喬年敗死,開封危急,乃起兵部侍郎,總督陜西。以朝命促戰(zhàn),出兵河南,敗于郟縣。還陜后,備戰(zhàn)練兵。明年加尚書,稱督師。復(fù)以朝命促戰(zhàn),不得已而出兵,敗于汝州,退至潼關(guān)而死。謚忠靖。有《白谷集》、《鑒勞錄》。
維基
孫傳庭(1593年—1643年11月13日),字百雅,號白谷,山西代州振武衛(wèi)(今代縣)人,祖籍河南光山,明末政治人物,軍事將領(lǐng)。萬歷己未進士,與流寇交戰(zhàn)多年,曾生擒高迎祥。崇禎末以兵部尚書為督師,防守潼關(guān),在朝廷催促下強行出戰(zhàn)李自成,大敗身死?!競魍ニ蓝魍觥?。清朝追謚忠靖。孫傳庭自幼聰穎,成年后高大魁梧,武藝精湛,弓馬絕倫。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初授永城縣知縣。天啟初年入京任職,為吏部驗封司主事,升稽勛司郎中,兩年后因不滿魏忠賢專政,棄官回鄉(xiāng)。崇禎八年(1635年)秋,孫傳庭返職,任驗封郎中,后改順天府府丞。崇禎九年(1636年)三月,請纓任陜西巡撫,負責剿滅闖軍。傳庭在榆林建軍,號為秦軍(秦兵)。此時洪承疇正與李自成戰(zhàn)于陜北,盧象升調(diào)任宣大總督后,闖軍首領(lǐng)闖王高迎祥自湖廣復(fù)出,來到陜西,欲自漢中進攻西安。傳庭領(lǐng)秦軍鎮(zhèn)守,高迎祥無法攻克,遂意圖自子午谷入,直逼西安。傳庭料之,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勞,激戰(zhàn)四天后,高迎祥潰敗,后被俘,送往北京處死,而其外甥李自成繼任闖王。崇禎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在潼關(guān)南原被洪承疇與孫傳庭設(shè)伏擊潰,帶著殘部十七人往陜西商洛山逃亡。明軍情勢大好,然而清軍在此時攻入長城,崇禎帝急調(diào)洪承疇與孫傳庭回京防禦,李自成大難不死。孫傳庭與農(nóng)民軍鏖戰(zhàn)多年,屢建戰(zhàn)功,盧象升戰(zhàn)死后,孫傳庭代任其職,但因與楊嗣昌等人不和,頗受抑制。崇禎十二年(1639年),楊嗣昌彈劾孫傳庭假裝生病請求卸任,崇禎帝怒,把孫傳庭囚獄。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移軍河南,時河南大饑,史載:饑民“惟恐自成不至”,“從自成者數(shù)萬”。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第三次圍攻開封,崇禎帝想起孫傳庭,把他從獄中釋放,起用為兵部右侍郎,奉命兵援汴梁。不久孫傳庭代替汪喬年為陜西總督,斬殺跋扈的賀人龍,接著傳庭又轉(zhuǎn)戰(zhàn)河南之地,連戰(zhàn)連勝,李自成遂向冢頭寨(在今南陽境)轉(zhuǎn)移,途中大量拋棄財物,明軍競相爭奪而亂陣,賊返兵而擊之,此役“天大雨,糧不至,士卒采青柿以食,凍且餒,故大敗”,造成了「柿園之敗」。明軍是役損失將校70馀人及步騎數(shù)千。傳庭敗歸陜西,計守潼關(guān)。崇禎十六年(1643年)五月,朝廷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wù),隨后升為兵部尚書,改稱督師,加督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北軍務(wù),兵部侍郎張鳳翔進言「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只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崇禎帝不從。孫傳庭不欲倉促出戰(zhàn),可是在朝廷的催逼下,傳庭頓足嘆曰:「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豈能再對獄吏乎!」,不得已在八月親率白廣恩、高杰等部10萬人出師潼關(guān),同時檄左良玉西上,總兵陳永福、秦翼明分別將河南與四川兵互為犄角。九月,孫傳庭大軍至汝州(河南郟縣)進逼襄城,然天降大雨七日夜不止,久雨道路泥濘,糧車不能前行,孫傳庭不得已還軍迎糧,留陳永福為后拒。前軍既移,后軍亂,遂兵敗,李自成一日內(nèi)追殺四百里,直指孟津,明軍四萬馀人戰(zhàn)死,損失大量兵器輜重。十月初,李自成攻克潼關(guān),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李自成。李自成以十萬軍圍攻孫傳庭,孫傳庭向渭南撤退,十月初三,孫傳庭戰(zhàn)死,時年51歲。崇禎卻認為他詐死潛逃,沒有給予追贈或蔭官。同年十月,李自成攻破西安。孫夫人張氏率孫家二女三妾投井自殺,年僅八歲的幺子孫世寧被一老翁收養(yǎng)?!?a target='_blank'>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blockquote>

人物簡介

維基
張四知,字貽白,號巖叟,山東費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官至內(nèi)閣首輔。張四知臉上曾患潰瘍,故而容貌不正。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由庶吉士授檢討。崇禎中,官至禮部右侍郎。崇禎十二年五月與姚明恭、魏炤乘,俱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皆庸劣之才,充位而已。 后加至太子太保,進吏部尚書、武英殿。崇禎帝即位,就特別抑制言官,言官越彈劾的人,他越重用。因此張四知在位四年,都不受影響。明亡降清。
王瓆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簡介

維基
王瓆(1594年—1670年),字藍璧,號襟白,晚年自號秋露道人,陜西平?jīng)龈o寧州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陜西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四年(1631年)辛未科進士,兵部觀政,授山西孝義縣知縣,六年任山西鄉(xiāng)試同考官,九年升兵部武選司主事,本年調(diào)用,改任紹興府推官。又調(diào)黃梅縣知縣,升戶部浙江司主事,歷員外、郎中,崇禎十五年冬,升湖廣按察司分巡武昌監(jiān)軍道僉事。十六年五月,張獻忠攻入湖廣,武昌、黃州、漢陽三府俱陷,王瓆家口數(shù)十人皆死于戰(zhàn)亂。他突圍至潯陽,泣請大將左良玉救援發(fā)兵,左派兵援助,王瓆會同總兵方國安力戰(zhàn),收復(fù)三府。明亡后,隱居荒野,后經(jīng)家人遍訪,始歸故鄉(xiāng)。清初以不愿剃發(fā),曾被逮捕,為門生王廷諫所救。順治八年(1651年)與其兄王琪、州人何永嗣、李淳、郭敦、王宗鶴等六人組成“娛老雅社”,著有《芝蘭齋詩》若干卷,曾刊行于世,卒年七十七歲。

人物簡介

簡介
李景奭(???,1595年—1671年),朝鮮王朝中期大臣。字尚輔,號雙溪、白軒,本貫全州,是朝鮮定宗之子德泉君李厚生的六世孫。在仁、孝、顯三朝作為西人黨的一員而活躍,官至領(lǐng)議政,謚號“文忠”,有《白軒集》及大清皇帝功德碑碑文傳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質(zhì)生。崇禎十三年進士,知麻城縣。工詩詞,力掃陳言。有《竹香庵詞》、《白燕庵詩集》。
簡介
字質(zhì)生,一字狷庵,號莼僧,江蘇華亭人。生于明萬歷三十年(1602)。崇禎十三年(1640)進士,官麻城知縣。入清僑居白燕庵,自號白燕庵頭陀。因黨案牽連下獄,后獲免。清康熙十年(一六七一)卒。有《竹庵詞》。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質(zhì)生,松江華亭人。崇禎庚辰進士,除知麻城縣有白燕庵詩集
維基
單恂,字質(zhì)生,號捐庵,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賢游涇人,明末清初官員。少時才名藉甚,董文敏、陳徵君咸折輩行與交,為詩濃而不膩,朱彝尊謂其雅近西昆,蓋不誣也。崇禎六年(1633年)癸酉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舉人,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禮部觀政,本年授麻城縣知縣。明亡,筑白燕園于袁海叟墓側(cè),自號白燕頭陀。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三十四
貞白,字月姝。嘉興人。隆萬間布衣周履靖繼室。纂組之外,留心典籍。先后倡和數(shù)百馀首。刪繁擷精,得十之一二。題曰《月窗詩稿》。茅鹿門序之。閫范淑懿,撫前兒如已出。有一女適程之遠。初婚旬日,程以宿疾死。女盡。屏服用,哀哭勿休,守制終焉。崇禎間,有司聞其事于朝。立坊旌表。有女若此,寧非母德所致乎。王端淑曰:人謂襄陽詩如清溪白石,疏柳幽蕉,清矣,未免于薄。嗟乎,襄陽之厚,人未知也。讀月姝詩,當自得之。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號月窗,嘉興人。周履靖繼室。有《香奩詩草》。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六六九
姚子蓉,字梅長,號曉白。歸善(今惠州)人。明思宗崇禎時任兵部司務(wù)。明亡歸鄉(xiāng)筑山莊于清醒泉畔。精釋典,建華嚴寺。著有《醒泉》前后二集、《南游草》。事見清乾隆《歸善縣志》卷一四。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二十
素,字澹仙,一字元白,號大淳,桐鄉(xiāng)人,崇禎甲戌進士授開州知州復(fù)補泰州有隨鶴吟塞園小草行邸閒箋
維基
陳素(16世紀—1645年),字涵白,一字澹仙,號大淳,浙江嘉興府桐鄉(xiāng)縣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崇禎六年(1633年)陳素舉癸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四名,崇禎七年(1634年)聯(lián)捷甲戌科進士,獲授開州知州,任內(nèi)愛民好士,為地方爭取利益,因父母去世歸鄉(xiāng)服喪。喪期后在泰州再次起用,請求米麥折銀,令當?shù)孛癖姎g呼;又調(diào)往冀州,文風大變。北京失守后陳素歸鄉(xiāng),弘光朝廷召官工科給事中。南京淪陷,他裝瘋賣藥,改名為唐彥碩,又稱「天山道久」,不薙發(fā),在上海授徒。后來他因遂平王朱紹焜牽連被擒,審訊時坐著不拜見。官員問他為何留發(fā),他回答:「我是大明大臣,沒有削發(fā)理由?!箚査麨楹尾怀黾覟樯?,他回答:「本來我已經(jīng)沒有君主,受困至此,忍心連父親都沒有嗎?!沟茏狱S云營救他才得釋放,很快去世。兒子陳苞字竹墅,舍棄諸生身份,以賦詩飲酒終日。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李棄,字白也,號仇池,明萬歷丁酉(1597)十一月二十七日生于清流縣四堡里長校鄉(xiāng)。畢生杜門著書,以布衣終老。著有《評訂史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