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71—1128 【介紹】: 宋僧。筠州人,俗姓喻,一說姓彭,號覺范,后改名德洪。入清涼寺為僧。以醫(yī)識張商英,又往來郭天信之門?;兆谡驮辏驈?、郭得罪而受累,配朱崖。后釋歸。喜游公卿間,戒律不嚴(yán)。工詩,善畫梅竹。有《石門文字禪》、《冷齋夜話》、《林間錄》、《僧寶傳》、《臨濟宗旨》等。
全宋詩
釋德洪(一○七一~一一二八),一名惠洪,號覺范,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喻。年十四,父母雙成,依三峰靘禪師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一○八九),試經(jīng)于東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為僧。四年后南歸,依真凈禪師于廬山歸宗寺,隨真凈遷洪州石門。二十九歲始,游方東吳、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涼寺。冒名剃度事發(fā),入獄一年,勒令還俗。后至東京,入丞相張商英、樞密郭天信門下,再得度,賜名寶覺圓明禪師?;兆谡驮辏ㄒ灰灰灰唬瑥?、郭貶黜,亦受牽連,發(fā)配朱崖軍(今海南三亞)。三年,得釋。四年,返筠州,館于荷塘寺。后又被誣以張懷素黨系留南昌獄百馀日,遇赦,歸湘上南臺。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德洪工書善畫,尤擅繪梅竹(《圖繪寶鑒》),多與當(dāng)時知名士大夫交游,于北宋僧人中詩名最盛(《四庫全書·林間錄》提要)。有《石門文字禪》、《天廚禁臠》、《冷齋夜話》、《林間錄》、《禪林僧寶傳》等。事見《石門文字禪·寂音自序》,《僧寶正續(xù)傳》卷二、《嘉泰普燈錄》卷七、《五燈會元》卷一七有傳?!〉潞樵?,以明萬歷二十五年徑山興圣萬禪寺刊《石門文字禪》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清末丁丙刻《武林往哲遺書》本(簡稱武林本),《宋詩鈔補》(簡稱鈔補)等。新輯集外詩另編一卷。
全宋文·卷三○一五
惠洪(一○七一——一一二八),又作慧洪,字覺范,易名德洪,號寂音尊者,又自署老儼、甘露滅,筠州新昌(今江西宜豐)人,俗姓喻氏。年十四,父母并歿,從云庵克文等學(xué)出世法。十九歲試經(jīng)東京,得度,假惠洪籍為大僧,能通《唯實論》。服勤四年,南歸廬山依克文,又隨克文遷洪州石門。崇寧中,與陳瓘、張商英、黃庭堅等游,主臨川北禪院,遷金陵清涼寺。大觀三年秋,以僧控冒籍訕謗,入制獄一年。張商英、郭天信為奏得免,并許改名德洪,賜師號。政和元年十月,張、郭被黜,坐交通二人,詔奪僧籍配海南。三年五月被赦還。次年復(fù)被拘于并州獄,久之乃得釋還鄉(xiāng),野服往來九峰、洞山間四年。后又為狂道士誣為張懷素黨人,坐系南昌獄百馀日,會赦得免,居湘中。靖康中,許還僧籍復(fù)舊名。建炎二年五月卒,年五十八?;莺椴W(xué)強識,工詩畫,有名于世。著述甚豐,今存《法華經(jīng)合論》、《楞嚴(yán)經(jīng)合論》、《臨濟宗旨》、《智證傳》、《禪林僧寶傳》、《林間錄》、《石門文字禪》、《冷齋夜話》、《天廚禁臠》等。事跡見本集卷二四《寂音自敘》,《五燈會元》卷一七,《僧寶正續(xù)傳》卷二等。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二
禪師諱德洪。字覺范。筠州新昌喻氏子。年十四。父母并月而歿去。依三峰靚禪師為童子。十九試經(jīng)。東都假天王寺舊籍惠洪名為大僧。依宣秘律師受唯識論臻其奧。博觀子史。有異才。以詩鳴京華。搢紳間。久之南歸。依歸宗真凈禪師。研究心法。隨遷泐潭。凡七年。得真凈之道。辭之東吳。歷沅湘。一日閱汾陽語。重有發(fā)藥。于是??次洗然。辨博無礙。崇寧中。顯謨朱世英請出世臨川之北禪。先是寺有古??應(yīng)真十六軸。久亡其一。師至以詩嘲之。未淹辰而應(yīng)真見夢所匿之家。丐歸寺中。因得之。世以謂尊者猶畏其嘲而歸焉。越明年以事退游金陵。漕使吳正仲請居清涼。未閱月為狂僧誣。以度牒冒名。旁連訕謗事。入制獄。鍛鍊久之。坐冒名。著逢掖。走京師。見丞相張無盡。特奏得度。改今名。太尉郭天民奏錫椹服。號寶覺圓明。自稱寂音尊者。未幾坐交張郭厚善。張罷政事。時左司陳瑩中撰尊堯錄將進(jìn)御。當(dāng)軸者嫉之。謂師頗助其筆削。政和元年十月。褫僧伽黎配海外。三年春。遇赦。歸于江西。是冬復(fù)證獄于并州。明年得還。往來九峰洞山。野服蕭散。以文章自娛。將自西安入衡湘。依法屬以老。復(fù)為狂道士。執(zhí)以為張懷素黨。下南昌獄。治百馀日。非是會赦免。歸湘西之南臺。仍治所居。榜曰明白庵。自為之銘。其敘曰。予世緣深重。夙習(xí)羈縻。好論古今治亂是非成敗。交游多譏訶之。獨陳瑩中曰。于道初不相妨。譬如山川之有煙云。草木之有華滋。所謂秀媚精進(jìn)。予心知其戲。然為之不已。大觀元年春。結(jié)茅于臨川。名曰明白。欲痛自治。也瑩中聞之。以偈見寄曰。庵中不著毗耶座。亦許靈山聞法人。便謂世間憎愛盡。攢眉出社有誰嗔。于有堤岸輒決。又復(fù)袞袞多言。然竟坐此得罪。出九死而僅生。恨識不知微。道不勝習(xí)。乃收召魂魄。料理初心。而為之銘曰。雷霆發(fā)聲。萬國春曉。聞?wù)卟谎?。心得意了。木落霜清。水歸汰在。忽然震驚。聞?wù)唏敼?。合妙日用。如春雷霆。背覺合塵。如冬震驚。萬機休罷。隨緣放曠。尚無了知。安有倒想。永惟此恩。研味其旨。一庵收身。以時臥起。語默不昧。絲毫弗差。蒙雜而著。隨孚于嘉。于是覃思經(jīng)論著義疏。發(fā)揮圣賢之秘奧。及解易。作僧寶傳成。撫而嘆曰。冒障海極。并門間關(guān)。萬死而不斃。天其或者遲以卒此乎。世有賢者。當(dāng)知我矣。將負(fù)之入京。抵襄陽會難。淵圣登極。大逐宣和用事者。詔贈丞相商英司徒。賜師重削發(fā)。還舊師名。未幾國步多艱。退游廬阜。建炎二年夏五月。示寂于同安。閱世五十有八。門人建塔于鳳棲山。師之才章。蓋天稟然。幼覽書籍。一過目。畢世不忘。落筆萬言。了無停思。其造端用意。大抵規(guī)模東坡。而借潤山谷。至于出入禪教。議論精博。其才實高。圜悟禪師以為筆端具大辯才。不可及也。與士大夫游。議論袞袞。雖稠人廣座。至必奮席。初在湘西。見山谷。與語終日。不容去。因有詩贈之。略曰。不肯低頭拾卿相。又能落筆生云煙。其后山谷過宜春。見其竹尊者詩。咨賞。以為妙入作者之域。頗恨東坡不及見之。著林間錄二卷。僧寶傳三十卷。高僧傳十二卷。智證傳十卷。志林十卷。冷齋夜話十卷。天廚禁臠一卷。石門文字禪三十卷。語錄偈頌一編。法華合論七卷。楞嚴(yán)尊頂義十卷。圓覺皆證義二卷。金剛法源論一卷。起信論解義二卷。并行于世。 贊曰。丞相張無盡稱覺范。蓋天下之英物。圣宋之異人。然古之高僧。以才學(xué)名世。殆與覺范并驅(qū)者多矣。必以清標(biāo)懿范相資而后美也。覺范少歸釋氏。長而博極群書。觀其發(fā)揮經(jīng)論。光輔叢林。孜孜焉。手不停綴。而言滿天下。及陷于難。著逢掖出。九死而僅生。垂二十年。重削發(fā)。無一辭叛佛而改圖。此其為賢者也。然工呵古人。而拙于用己。不能全身遠(yuǎn)害。峻戒節(jié)以自高。數(shù)陷無辜之罪。抑其恃才。暴耀太過。而自取之邪。嘗自謂。識不知微。道不勝習(xí)者。不獨為洪實錄。亦以見其自欺焉。惜哉。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法順(一○七六~一一三九),俗姓文,綿州魏城(今四川綿陽)人。住撫州白楊寺。為南岳下十五世,龍門佛眼清遠(yuǎn)禪師法嗣。高宗紹興九年卒,年六十四?!?a target='_blank'>嘉泰普燈錄》卷一六、《五燈會元》卷二○有傳。今錄詩七首。
僧寶正續(xù)傳·卷第四
禪師諱法順。綿州魏城文氏子。七八歲時。于夜暗中。視物如晝。父母知其異。因令出家。依香林院奉和得度。游成都。從大慈寺沖悟法師。受圓覺起信。至若離于念名為得入。研覃久之。持以問悟。悟慮胡不能決。即勉之游方。參谷隱靜覺禪師。大觀中。佛眼居龍門。道風(fēng)籍甚。往依之。竭誠累年。備歷遮務(wù)。未嘗有怠色。一夕聞舉水中鹽味色里膠青決定是有不見其形。忽有省。于是離念得入之旨。吻然玄契。明日入室。龍門問真。佛在什么處。師曰。在不定處。曰。既是真佛。為甚不定。師云。若定即非真佛。龍門異之。因問何以及此。師告以實。門詰之曰。水中鹽味色里膠青直下作么會。師曰。不用更會。龍門可之。自是酬酢雷動雨泣。眾目駭觀。龍門去世。奉舍利入塔已。即首眾僧于云居。分座接衲。拂未授手。而戶外之屨滿矣。建炎初。有旨應(yīng)寺院之為神霄者。悉還舊貫。于是漕使張公琮首辟臨川之廣壽。迎師開法。紹興改元。太守蔣公宣卿徙住白楊。唯老屋敷楹。不芘風(fēng)雨。前此住僧侈瘟。祠以仰給。師至。首擊去之。乃大自激昂。多所樹立。未期年。而四方浩然歸重。衲子竭蹶而趨之。來者云涌。師不起于座?;奥鵀閷毞弧F骄蛹臣秤诮尤?。垂示勘辨。雖造次不間也。性鯁介。不茍循時俗。談道之際。譏訶無所避?;騿?。東山門下。佛果孤峭。佛眼慈軟。二人所得。粗細(xì)何如。師正色曰。法順于鬧市中。親見爺來。汝以軟峭粗細(xì)為問。無乃謬乎。其析疑破妄。類如此。嘗示眾曰。山僧從旦至暮。手腳不曾停住東廊走過西廊佛殿。又穿廚庫三個。和尚般柴兩個匠人。牽鋸佛也。理會不得。教我如何來注。露出達(dá)磨眼睛打開白楊門戶。大眾不須更著趙州衫。其下脫卻娘生褲。江西帥李伯紀(jì)慕其道。欲一奉見。以黃龍致請。將命者再至。師堅臥不赴。九年五月一日。集眾告別。侍者持紙求頌。師曰。吾平日語固多矣。茲尚何言。因誡左右。今夕雞鳴即報我。已而忽自聞開靜鐘。遂大喝一聲。左右驚視之。則已跏趺而逝。閱世六十四。坐四十六夏?;疴拍烤X舌頂骨及所持?jǐn)?shù)珠不燼。舍利五色。塔于寺之西隅。師退然才中人。而神觀爽邁。操守堅正。善為偈句。肆筆立成。既卓有聲譽。道方盛行。而未艾遽爾去世。四方衲子識與不識。靡不傷感至泣下。其得人心如此。 贊曰。樞密徐公師川曰。善哉道師明眼。而安步方號。足目俱到。則高庵之所以為兄。白楊之所以為弟也。誠哉斯言。詳觀高庵儼臨巨剎。卑躬力道。唯眾是親。白楊荒村廢寺。激昂崛起。而名跨一時。然二公弘法。俱不滿十載。而風(fēng)教言言。雖百世尚可想見其眉宇。鳴呼蓋循道而亡。私之效也。比夫異時怙勢肆奸刻眾奉己者。何殊糞壤哉。
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卷五
法順禪師者。綿州文氏子也。棄蒙行腳。觀寶輪藏迅轉(zhuǎn)。頓徹教外別傳之旨。得受記于龍門佛眼。同出佛眼門者。有高庵悟竹庵圭雪堂行輩。順住白楊時。其同門俱播令名矣。獨白楊敗屋數(shù)楹。東傾西壓。以木丫支拄焉。順日攜缽袋。走撫之鄉(xiāng)城。至晚或負(fù)斗粟而還。及門數(shù)十人樂與之。俱每夜參。必端據(jù)木床。徒屬或栗足側(cè)耳而聽曲折。順曰。好事堆堆疊疊來。不須造作與安排。落林黃葉水推去。橫谷白云風(fēng)捲回。寒雁一聲情念斷。霜鐘才動我山摧。白楊更有過人處。盡夜寒爐撥死灰。忽有個衲僧出來道。長老少賣。弄得恁么窮乞相。山僧祇向它道。卻被你道著。又曰。雞啼曉月。狗吠枯樁。只可默會。難入思量。看不見處。動地放光。說不到處。天地玄黃。撫州尺六。狀紙原來。出在清江。大眾分明話出人難見。昨夜三更月到窗。又曰。風(fēng)吹茅茨屋脊漏。雨打阇黎眼睛濕。恁么分明卻不知。卻來者里低頭立。順住白楊既久。激勵學(xué)者。妙有方略。雖枯淡不堪。有青原紹燈輩。始終侍從。后俱出世。大顯其聲。順老疾。一日諸山趨詢。順起示眾曰。久病未嘗離木枕。人來多是問如何。山僧據(jù)問隨緣對。窗外黃鸝口更多。只如七尺之軀甚處受病。眾中具眼者。試為山僧指出病原??幢姞幭抡Z。順乃拊掌一下。作嘔吐聲曰。好個木枕子。便趨寂。依法阇維。收五色舍利。并諸不壞者。曰目睛齒舌數(shù)珠。瘞于寺西。初順在龍門時。云居虛席。聞高庵悟表里端勁。趨龍門聘之。悟固辭。佛眼勉其出住。悟仍不就。順告悟曰。先知覺后知。先覺覺后覺。蓋素分也。況云居為江右名剎之首。安眾甚便。沾沾小節(jié)。奚足喜焉。君應(yīng)之。順雖不敏。愿請為輔。悟乃欣起。于是順自為藏主。邀賢真牧任維那。通烏頭典知客。應(yīng)庵華蒞副寺。德用為監(jiān)寺。自圓為首座。故佛眼之風(fēng)大振焉。 贊曰。余初閱師行實。疑其為踽涼之士。逮味師語句。乃政黃牛端獅子之上也。高庵最勁挺。不近人情。師降尊招賢。闡揚一代時教。其跡豈可測哉。然其示枯淡于一時。流膏腴于百代。于戲尚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81—1135 【介紹】: 宋處州龍泉人,字延仲,號白云?;兆谡投晟仙峒暗?。歷太學(xué)博士、知舒城縣。高宗即位,從至揚州,累遷中書舍人。屢上書言得失,多所建明。因論川陜宣撫處置使張浚專權(quán),忤旨奉祠。后復(fù)職,除戶部侍郎。以附宰相范宗尹,被劾罷。紹興初復(fù)右文殿修撰,以徽猷閣待制帥廣州終。
全宋詩
季陵(一○八一~一一三五),字延仲,處州龍泉(今屬浙江)人。登徽宗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上舍第,調(diào)池州司法參軍,改廬州、潁昌府教授。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拜太常少卿。三年,遷中書舍人。四年,知臨安府(《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三二)。遷戶部侍郎,罷,提舉臨安府洞霄宮。紹興三年(一一三三),知廣州、兼廣南東路經(jīng)略安撫使。五年,卒,年五十五。有《白云先生集》(《東塘集》卷一八《白云先生集序》)十卷,已佚。事見《北海集》卷三五《季公墓志銘》,《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全宋文·卷三五○二
季陵(一○八一——一一三五),字延仲,號白云,處州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登政和二年上舍第,三遷太學(xué)博士。被譖,謫廬州舒城縣。未幾,除太常寺簿,遷比部員外郎。高宗即位,從至揚州。建炎二年,守尚書右司員外郎、太常少卿。拜起居郎,遷中書舍人。三年,以言事落職與祠。數(shù)月復(fù)職。以范宗尹薦,充徽猷閣待制、知臨安府,尋復(fù)為中書舍人。除戶部侍郎,尋罷官,提舉杭州洞霄宮。紹興元年,復(fù)右文殿修撰。二年,復(fù)徽猷閣待制,帥廣。五年九月卒于官,年五十五。有文集十卷?!?a target='_blank'>宋史》卷三七七有傳。
白顏暉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九二三
白顏暉,生平不詳。按文中云「郡守唐恪」,考《宋史》卷三五二《唐恪傳》,恪知滁州在宣和中,疑此文之作當(dāng)在北宋末或南宋初,姑置于此以備考。茍與齡,《宋史》有傳。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白彥惇,徽宗宣和間曾游靈巖(《宋詩紀(jì)事補遺》卷三七)。

人物簡介

全宋文·卷三三四八
霍知白,登進(jìn)士第。宣和末為直秘閣、提舉河北東路茶鹽。靖康初以臣僚言落職放罷。見《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九之二三,《靖康要錄》卷五,光緒《唐山縣志》卷之末。

人物簡介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
宋徽宗宣和七年正月三日,有衣白山人來訪話舊,授沁園春云。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1—1187 【介紹】: 宋洛陽人,字子和,號白云先生。郭忠孝子。傳其父學(xué),隱居陜州長楊山中。孝宗乾道中,旌召不起,賜號沖晦處士,命所在州郡歲時致禮存問,封頤正先生。對《》學(xué)發(fā)明精到。淳熙初,學(xué)者集其父子與二程、張載、游酢、楊時七家為《大易粹言》。又有《郭氏傳家易說》。
全宋文·卷四○○八
郭雍(一○九一——一一八七),字子和,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忠孝子。傳其父學(xué),隱居峽州,號白云先生。乾道五年旌召不起,賜號沖晦處士。淳熙中更封頤正先生,令部使者遣官就問。淳熙十四年卒,年九十七。雍精于《》,又通兵家、醫(yī)家之學(xué)。著有《傳家易說》十一卷(存)、《中庸說》一卷、《沖晦郭氏兵學(xué)》七卷、《傷寒補亡論》二十卷(存)。見《宋史》卷二○二、二○七及四五九本傳,《宋元學(xué)案》卷二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91—1149 【介紹】: 宋建州崇安人,字致中,號白水、草堂。自幼強學(xué),以鄉(xiāng)舉進(jìn)太學(xué),會譙定至京,嘗從程頤游,遂師事從學(xué)。后厭棄科舉,歸結(jié)草堂讀書,力耕自給。高宗時,奉詔至臨安,秦檜不為引見,謝病歸。杜門十余年,學(xué)者多慕名而就學(xué)。與朱松友善,朱松子朱熹始即從勉之學(xué)。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白遜,安岳(今屬四川)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jìn)士。事見清道光《安岳縣志》卷九。

人物簡介

全宋詩
釋嗣宗(?~一一五三),號聞庵,俗姓陳,徽城(今安徽歙縣)人。幼業(yè)經(jīng)圓具,冠依妙湛慧禪師。后謁宏智正覺禪師,蒙印可。出住普照,徙善權(quán)、翠巖,遷慶元府雪竇寺。高宗紹興二十三年卒。為青原下十四世,天童正覺禪師法嗣。《嘉泰普燈錄》卷一三、《五燈會元》卷一四有傳。今錄詩三十二首。
全宋文·卷三九八○
嗣宗(一○八五——一一五三),號聞庵,時稱宗白頭,徽州歙縣(今安徽歙縣)人,俗姓陳氏。受業(yè)水西寺,試經(jīng)得度。年二十游方,參徑山睿,深見器重。江浙、廬皖、荊楚、湘漢,凡庵居屏處,禪林所稱者,輒造而問之,得大洪山宏智正覺禪師印可。后從覺于泗州普照寺,建炎初覺去,遂代之。尋住常州善權(quán)等寺。紹興二十三年卒,年六十九。見《羅鄂州小集》卷六《宗白頭嗣宗傳》,《嘉泰普燈錄》卷一三,《新安志》卷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永州祁陽人,號云山野客。少負(fù)才氣,嘗讀張栻《晞顏錄》而慕之,求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栻以“敬”告,自是守之不替。以特奏名,任橫州法曹。
全宋詩
謝用賓,號云山野客,學(xué)者稱白云先生(《沅湘耆舊集》前編卷二一),祁陽(今屬湖南)人。師事張栻。高宗紹興五年(一一三五)特奏名進(jìn)士,為橫州法曹。事見《宋元學(xué)案》卷七一。
邊知白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吳人,字公式。邊裕次子?;兆谛土赀M(jìn)士。高宗紹興中歷戶、吏部侍郎,直學(xué)士院。嘗使金,聞欲攻蜀,乃歌《蜀道難》以諷之,金為之罷役。官至吏部尚書,封同安縣開國侯。卒年六十五。
全宋文·卷三八二八
邊知白(一○八五——一一四九),字公式,應(yīng)天府楚丘(今山東曹縣東南)人。曾祖珣官姑蘇,樂其風(fēng)土,遂世為吳人。登宣和六年進(jìn)士。紹興中,歷官戶部員外郎,將作監(jiān),戶、吏二部侍郎,直學(xué)士院。紹興十八年,為言者論列,以左朝奉大夫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次年卒,年六十五,贈徽猷閣待制。見《吳郡志》卷二七,《宋會要輯稿》職官七○之三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六○。
白鍔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名或作鄂。宋人。高宗紹興間為右武大夫。自金國從高宗母歸,在金素知洪皓之名。紹興十四年閩、浙大水,鍔揚言“燮理乖謬”,又詰言:洪皓名聞天下,何以朝廷不用。為秦檜捕入大理獄,尋刺配萬安軍。

人物簡介

全宋詩
白丙,高宗紹興末以左文林郎知合州赤水縣。事見《宋詩紀(jì)事補遺》卷四九。今錄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