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介紹】: 明山西猗氏人。萬歷二十年進士。授襄陽推官。入為御史,力排東林諸子,尚書孫丕揚惡其所為,出之為寧夏副使,引疾不赴。天啟中,魏忠賢起應甲代楊漣為左副都御史。赴任途中連上十三疏,亟詆東林黨人,指李三才為黨魁。后為南京右都御史,被劾削職。維基
喬應甲(1559年—1627年),字汝俊,號儆我,山西猗氏縣人,同進士出身。萬歷十六年(1588年)舉人,萬歷二十年(1592年)登進士,授襄陽府推官,萬歷三十年(1602年)升為四川道監(jiān)察御史。萬歷三十一年(1603年)第二次妖書案興起,辱罵首輔沈一貫,署名「四川道御史喬應甲書」。應甲被萬歷帝拿問,應甲回復:如果是自己寫的,何必簽名陷害自己?萬歷認為有道理,將他釋放。沈一貫想乘機斗爭東林黨吏部侍郎郭正域,遭到應甲反對,沈一貫怒將其調為淮揚巡按。在淮揚巡按間,發(fā)覺漕運總督李三才貪財,加以揭露,得罪東林黨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調浙江道御史。次年,東林黨爭,東林黨人在京察想要斗爭應甲,應甲獲得吏部蕭宣化救援,脫身。后丁憂兩次,家居十馀年,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朝廷召以太常寺少卿,應甲不就。家居期間,出家財協助地方農耕治水。天啟四年(1624)起官,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協理院事,彈劾許多東林黨人,次年以御史大夫巡撫陜西,杖殺貪贓枉法的國舅曹應祥,并招安許多因饑荒造反的流寇,深受愛戴,李闖經過其鄉(xiāng),稱之為「清白吏」。天啟六年(1626年)升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又遭到黨爭,應甲致仕,次年病卒于家,崇禎年間東林黨人以搜捕閹黨的名義,捉拿其子孫。但上述有關所謂李自成認為喬應甲是清白吏的記載存有爭議,如《明實錄》就記載喬應甲與馮銓交結,并借這關系到處周旋賣友,在陜西巡撫任內「貪聲大著」、「歲跡多端」、「言清行濁」、「聞者欲嘔」等?!?a target='_blank'>崇禎長編》也記載有百姓被搶劫而向喬應甲請求捕賊,喬應甲竟反向失主索取千金,致使百姓被搶劫的皆不敢言,盜賊因而充斥橫行。有關惡行,地方志也有相似的記載。后來經他治下也發(fā)生了王二起義。
人物簡介
吳之甲(1580年—?年),字元秉,號茲勉,江西撫州府臨川縣人,祖籍進賢人。甲午江西鄉(xiāng)試四十九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庚戌科會試一百八十三名,第三甲第十四名進士。兵部觀政,授直隸松江府推官,兼攝上海、華亭縣二知縣。四十年任應天府鄉(xiāng)試同考官,四十三年任湖廣鄉(xiāng)試同考官,四十四年行取,四十五年補工部營繕司主事。歷升營繕司郎中,天啟元年(1621年)二月督建桂王府。調南京禮部郎中,三年九月升浙江布政使司右參政、備兵寧太道,五年十月調任福建右參政、興泉兵備道。著有《靜悱集》。
人物簡介
蕭鳴甲,字爾先,湖廣漢陽府漢陽縣人,軍籍。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湖廣鄉(xiāng)試舉人,三十二年(1604年)甲辰科進士,兵部觀政,三十三年授平湖知縣,三十八年升戶部主事,三十九年蘇松監(jiān)兌,四十年升員外,四十一年考察,四十三年改京城武學教授,補主事,四十八年升郎中,天啟三年京察。五年升四川松潘兵備右參政。
人物簡介
田一甲,號鐘衡,晚號無無居士,四川重慶府忠州人。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庚子科四川鄉(xiāng)試舉人,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聯捷辛丑科進士,初授江西高安縣知縣,擢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四十年奉命巡視京通二倉,四十六年巡按宣大。天啟中以陜西按察司副使致仕。
人物簡介
沈兆甲,號師陽,福建漳州府漳浦縣軍籍。天啟元年(1621年)辛酉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授香河縣知縣,性喜讀書,不耐吏治,蒞任一載,告病回籍。
人物簡介
【生卒】:?—1642 【介紹】: 明四川長壽人。萬歷舉人。為定州知州。崇禎歷為刑部郎中、兵部僉事。七年,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宣府,親歷塞垣,詳詢士馬、甲仗,請加整飲。楊嗣昌為總督,知其才,薦于朝。十一年擢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十三年,官兵部尚書。后錦州圍未解,洪承疇又被圍于松山,新甲無計可救。乃主與清議和,本得思宗同意。事屬機密,然新甲處置不慎,競外泄。言路嘩然,帝乃殺之。
人物簡介
【生卒】:?—1646 【介紹】: 明蘇州府昆山人,字秋卿。崇禎間入國學,授南昌通判,遷廣信同知。清兵破城,被俘,不屈自殺。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秋卿,昆山人。崇禎已夘鄉(xiāng)試副榜歷官廣信府同知
人物簡介
【生卒】:?—1648 【介紹】: 清漢軍正藍旗人,原籍撫順,字陸海。佟養(yǎng)性堂兄弟。太宗時直內院理事。順治間以總兵銜從博洛南下,與李成棟進兵廣東,擒明唐王弟朱聿鍔等,署兩廣總督,駐廣州。明陳邦彥、陳子壯、張家玉等反攻廣州,均為所敗。五年,李成棟反清投明,被劫至肇慶。遂被殺。
人物簡介
姜應甲(16世紀—17世紀),字叔乙,浙江金華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姜應甲是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的舉人,到崇禎元年(1628年)成進士,獲授行人,負責祭祀楚地,不收饋贈,又到順天科場監(jiān)考,取錄劉侗等十三人。之后他轉為刑科給事中,正直地彈劾溫體仁;當時吏部尚書缺任,張捷提議任命閹黨的呂純如,但崇禎帝不準許,張捷依然喋喋不休,姜應甲大罵張捷:「你這樣做心思很明顯,還敢在皇上面前狡辯!」終于呂純如不得起用,惟后來他因為崇禎帝不聽自己的建議辭職。崇禎十五年(1642年)許都起事,姜應甲傾出財產招募兵馬抵抗,在孝順街迎戰(zhàn)打退許都部隊。弘光帝繼位,姜應甲獲徵任為給事中,南京失守后歸鄉(xiāng);隆武帝即位,召任禮科并加太常少卿,聯絡溫州、嚴關。福京被清朝軍隊攻破,有人請他在婺寧庵見清朝官員,他說:「我快要死去見朱大典了?!棺詈蟛o前往。后來姜應甲到北山出家為僧,自號法藏,寫書直到逝世,年七十六歲。
人物簡介
楊鼎和(?—1651年),原名楊應甲,號浵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瀘州江安縣(今四川省江安縣)人,明朝末年至南明官員。崇禎三年(1630年)庚午科舉人,四年聯捷辛未科進士,戶部觀政,五年授歸化縣知縣,崇禎十年行取入京,十一年欽選為戶部山西司主事,轉任吏部考功司主事,調任文選司主事。十二年回鄉(xiāng),十三年起補行人司右司副。楊鼎和在南明永歷帝時任兵部侍郎。永歷三年(1649年),孫可望請永歷帝封他為秦王,楊鼎和和大學士嚴起恒上書反對,請皇帝不要接受孫可望所獻的白金玉帶。被孫可望忌恨。永歷五年(1651年),楊鼎和以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總督川(四川承宣布政使司)、黔(貴州承宣布政使司)軍務。孫可望派兵殺害反對封他為王的官員,楊鼎和在昆侖關被殺。
人物簡介
華廷獻 ,字伯修,號淡甲,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人,賜特用進士出身。天啟七年中舉人。崇禎二年入復社。崇禎十三年中殿試乙榜,十五年賜進士,歷官修武知縣、隆武元年遷歸化知縣。歸隱武陵山,著有《閩游月記》及《閩事紀略》。
人物簡介
汪希甲(16世紀—1634年),江西廣信府弋陽縣人。汪希甲與武石汪氏都是唐朝越國公汪華的后裔,他自小失去雙親,由伯父汪廷桂養(yǎng)育,督促他在家學習,到天啟七年(1627年)的舉人,崇禎七年(1634年)成進士,觀政吏部,未及授與官職就去世,有《醉煙亭集》、《據梧草》、《大路軒藁采集》等作品,由陳子龍為他流傳。侄子汪穎芳是清朝順治年間的舉人,嗜學自勵,不茍諧俗,得鄉(xiāng)人敬畏。
人物簡介
王先甲,號盤日,浙江嘉興府嘉興縣人。明末政治人物。崇禎十二年(1639年)以監(jiān)生中式己卯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崇禎十三年(1640年)庚辰科進士,禮部觀政。授涇縣知縣,乙酉(1645年)五月,金陵陷,棄官遁去,縣人士推訓導王守中署縣篆,八月清兵至,涇縣城破,守中懷印赴茂對亭池中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