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情結(情結)  拼音:qíng jié
瑞士心理學家容格(Jung)所創(chuàng)的心理學名詞。英文complex的意譯。意指因道德或風俗的約束而深藏于個人潛意識的某種特定沖動與想法?!盖榻Y」的存在也會對個體的行為與態(tài)度有著不自覺的影響。如戀母情結、戀父情結。
《國語辭典》:伯恩  拼音:bó ēn
Bern
城市名。位于瑞士中西部、亞爾河上游。為瑞士首都,歷史性建筑物多,今為若干國際機構的所在地。工業(yè)以電氣、精密機械、化學、印刷、糖果等為主。也譯作「伯爾尼」。
《國語辭典》:洛?! ?span id="j76cofb" class='label'>拼音:luò sāng
Lausanne
城市名。位于瑞士西南部,瀕日內瓦湖北岸。制革業(yè)興盛,農產品豐富。氣候良好,風景美麗,為歐洲人游憩之所。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所在地。
《國語辭典》:日內瓦(日內瓦)  拼音:rì nèi wǎ
Geneva
1.州名。瑞士最西部的一州。以制鐘表及手飾聞名于世,風景絕佳,為世界著名的游覽勝地。
2.城市名。位于瑞士日內瓦州。以精密工業(yè)著稱。一九一九年國際聯(lián)盟設于此市。
《國語辭典》:法郎  拼音:fǎ láng
1.法國的貨幣名稱。由英語Franc翻譯得名。一法郎分為一百生丁。也譯作「佛郎」。舊音ㄈㄚˋ ㄌㄤˊ fà láng。
2.琺瑯?!督鹌棵贰返诙换兀骸笣M斟窩兒酒,傾在銀法郎桃兒鐘內;那李銘跪在地下,滿飲三杯?!?/div>
《漢語大詞典》:戰(zhàn)爭藝術概論
瑞士軍事理論家約米尼著。1838年出版。全書共七章,從戰(zhàn)爭政策、戰(zhàn)略、大戰(zhàn)術、勤務學、工程學和初級戰(zhàn)術等六個方面論述戰(zhàn)爭藝術理論。該書對西方軍事思想的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
《漢語大詞典》:威廉·退爾
劇本。德國席勒作于1804年。14世紀,奧地利統(tǒng)治下的瑞士人民結盟準備起義。農民射手退爾原無意參與起義,在遭到總督迫害后,只身射死了總督,于是各州人民相繼起義,推翻了奧地利的統(tǒng)治,退爾被推崇為民族英雄。
《國語辭典》:洛桑公約(洛桑公約)  拼音:luò sāng gōng yuē
西元一九三二年七月九日,德國債權國在瑞士洛桑會議后,所締結的公約。由于一九二九年起世界經濟大恐慌,德國無力償債,故各債權國于洛桑會議后簽定公約終止其賠款。
《國語辭典》:洛桑會議(洛桑會議)  拼音:luò sāng huì yì
1.希土戰(zhàn)爭(西元1919~1922)后,為重新討論對土耳其和約,英法義日與巴爾干半島諸國,于西元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在瑞士洛桑集會。會議簽屬了新的對土和約。
2.西元一九三二年于瑞士洛桑召開,商討有關解決德國賠款問題的債權國會議。會議決定削減賠款總額,并對還款時間等做出新的規(guī)定。
《國語辭典》:世界運動會(世界運動會)  拼音:shì jiè yùn dòng huì
由國際運動總會聯(lián)合會于西元一九七四年在瑞士所舉行的會員大會時,所提議創(chuàng)辦的一項非奧林匹克運動的國際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舉辦一次。
《國語辭典》:圣哥達隧道(圣哥達隧道)  拼音:shèng gē dá suì dào
貫穿瑞士中南部利旁廷阿爾卑斯山的鐵路隧道。海拔一千一百五十五公尺。全長十五公里,西元一八八二年通車。連接瑞士的盧塞恩和義大利的米蘭,為中歐與義大利之間的交通要道。
《國語辭典》:列支敦斯登  拼音:liè zhī dūn sī dēng
Liechtenstein
國名。位于奧地利與瑞士之間。參見「列支敦斯登侯國」條。
《國語辭典》:同時語言學(同時語言學)  拼音:tóng shí yǔ yán xué
瑞士語言學家德。索緒爾(F. de Saussure)所創(chuàng)立的名詞。主要研究語言在某一時期的狀態(tài),即語言學分類中的描寫語言學,因為語言無法像一般歷史事實可按朝代來劃分。也譯作「斷代語言學」、「并時語言學」。
《國語辭典》:列支敦斯登侯國(列支敦斯登侯國)  拼音:liè zhī dūn sī dēng hóu guó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國名。位于瑞士與奧地利之間,面積一百六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二萬八千。首都為瓦都茲(Vaduz)。天主教為其國教,主要語言為德語。與瑞士的關系十分密切,不僅幣制和稅制相同,兩國國界也完全開放,并由瑞士代理其國防及外交事務。簡稱為「列支敦斯登」。
《國語辭典》:羅夏克墨漬測驗(羅夏克墨漬測驗)  拼音:luó xià kè mò zì cè yàn
一種應用最普遍的人格投射測驗。瑞士精神醫(yī)學家羅夏克(H. Rorschach,西元1884~1922)于西元一九二一年編制。以墨漬制作十張內容不同的圖片,受測者依一定圖序回答問題,使個人不自知的把內在的一切投射出來,而后根據(jù)反應圖樣的部位、決定因素、內容、從眾與否等計分。此測驗實施不易且解釋困難,通常用于臨床診斷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