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13詞典 2分類詞匯 11
《國語辭典》:向上  拼音:xiàng shàng
1.往上、朝上。如:「元旦升旗典禮中,大家朝著旗桿向上看,眼見國旗飄飄,心中都十分感動?!?br />2.上進、進取?!冻蹩膛陌阁@奇》卷一:「懶惰的,也只消天掉下前程,不須經(jīng)商立業(yè);敗壞的,也只消天掙與家園,卻不把人間向上的心都冷了?」
3.上層、高貴的。唐。白居易 池上閒吟詩二首之一:「幸逢堯舜無為日,得作羲皇向上人?!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35051' target='_blank'>陳著 卜算子。一自夢盧頭詞:「元是都門向上人,大用何嫌晚?!?br />4.前文或前言提及。元。鄭光祖《王粲登樓》第一折:「今日早朝下來,已與曹子建學(xué)士說知向上之事。」
《漢語大詞典》:陵上
(1).凌駕于他人之上。國語·周語中:“夫人性,陵上者也,不可蓋也?!?韋昭 注:“如能在人上者,人欲勝陵之也,故君子上禮讓而天下莫敢陵也?!?br />(2).犯上。管子·治國:“危鄉(xiāng)輕家則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則難治也?!币槐咀鳌?凌上 ”。
《國語辭典》:隕越(隕越)  拼音:yǔn yuè
比喻失職。宋。胡銓〈戊午上高宗封事〉:「小臣狂妄,冒瀆天威,甘俟斧鉞,不勝隕越之至?!?/div>
《漢語大詞典》:批鱗(批鱗)
(1).謂敢于直言犯上。陳書·后主紀:“若逢廷折,無憚批鱗?!?明 劉若愚 酌中志·大審平反紀略:“ 曹御史 狂戇批鱗,不識忌諱,囚繫十載?!?清 邵長蘅 《題冀渭公所藏楊忠愍梅花詩卷》詩:“濺血九原仍化碧,批鱗一疏獨留丹。” 梁啟超 《中國歷史上革命之研究》:“足下而誠欲行革命也,誠欲行革命以救 中國 也,則批鱗逆耳之言,毋亦有一顧之價值耶!”參見“ 批逆鱗 ”。
(2).削除魚鱗。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二折:“快與我抹下淺盆,磨下刀刃,你看我雪片也似批鱗?!?/div>
《國語辭典》:批逆鱗(批逆鱗)  拼音:pī nì lín
逆鱗,指龍喉下倒生的鱗片。批逆鱗引申為直言諍諫。參見「嬰鱗」條?!稇?zhàn)國策。燕策三》:「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陛下導(dǎo)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數(shù)批逆鱗哉!」
《漢語大詞典》:僭逆
(1).越禮犯上。后漢書·孔融傳:“又 袁術(shù) 僭逆,非一朝一夕?!?宋 蘇轍 《歷代論五·陸贄》:“臣料其間必有旁遭詿誤內(nèi)畜危疑而計不能止者,未必皆處心積慮果於僭逆也。”《三國演義》第九八回:“眾議皆謂 孫權(quán) 僭逆,宜絶其盟好。”
(2).指僭逆之人。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滌僭逆於 岷山 ,羈巢處於西木?!?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故一·補鄉(xiāng)試:“自庚申已后,諸僭逆以次削平,各省次第補行鄉(xiāng)試?!?/div>
分類:越禮犯上
《漢語大詞典》:僭豎(僭豎)
指悖逆犯上者。 清 薛福成 《中興敘略上》:“今天子即位,旋蹕京師,兩宮皇太后垂簾訓(xùn)政,勤勤求治,靡有勌意,內(nèi)誅僭豎,外僇戎帥之不職及跳奔者?!?/div>
分類:悖逆犯上
《漢語大詞典》:凌等
超越等級。謂下犯上。 漢 賈誼 新書·服疑:“下不凌等則上位尊,臣不踰級則主位安?!?/div>
《漢語大詞典》:忤鱗(忤鱗)
猶逆鱗。謂直言犯上。語出韓非子·說難:“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説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晉書·慕容皝載記:“ 王憲 、 劉明 ,忠臣也,愿宥忤鱗之愆,收其藥石之效?!?/div>
《漢語大詞典》:僭雜(僭雜)
謂下者犯上,混亂失序。《后漢書·趙咨傳》:“至于 戰(zhàn)國 ,漸至頽陵,法度衰毀,上下僭雜。”
《國語辭典》:二堂舍子  拼音:èr táng shě zǐ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沉香在學(xué)堂因見告老太師秦燦之子犯上辱師,失手將其打死。沉香之弟秋兒與沉香爭認行兇,劉秀昌請繼室王桂英共同查問。后王憐沉香無母,決定以秋兒抵罪,致秋兒被秦燦打死。
《漢語大詞典》:犯尾
謂作詩犯上尾病。具體指格律詩中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犯同聲調(diào)之病。此系 南朝 梁 沈約 提出的作詩八病之一。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八病嚴於 沈約 。八病謂平頭、犯尾、蜂腰、鶴膝、大韻、小韻、旁紐、正紐之辨?!眳⒁姟?上尾 ”。
《漢語大詞典》:上尾
指在詩歌聲律上犯雙聲之病。凡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或第一句尾字與第三句尾字為雙聲,皆稱“上尾”。南史·陸厥傳:“ 約 ( 沈約 )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蠭腰、鶴膝。五字之中,音韻悉異,兩句之內(nèi),角徵不同,不可增減。世呼為‘永明體’?!?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自 梁 室云季,雕蟲道長,平頭、上尾尤忌於時,對語儷辭盛行於俗。” 杜甫 《秋興》之五“西望瑤池降 王母 ,東來紫氣滿 函關(guān) 。云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圣顏。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清 仇兆鰲 注:“此章下六句,俱用一虛字二實字於句尾,如‘降 王母 ’、‘滿 函關(guān) ’、‘開宮扇’、‘識圣顏’、‘驚歲晚’、‘點朝班’,句法相似,未免犯上尾疊足之病矣。”參見“ 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