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7詞典 2分類詞匯 35
《漢語大詞典》:燎火
(1).延燒著的火。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燎火及室,不奔走灌注,而揖讓盤旋,吾未見其焚之自息也?!?南朝 陳 徐陵 《陳公九錫文》:“拯橫浦於 碣石 ,撲燎火於 崑岑 ?!?唐 杜牧 《賴師貞除懷州長史等制》:“湖外饑人相聚為寇,蕩覆鄉(xiāng)縣,勢如燎火?!?br />(2).篝火。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遠(yuǎn)望湖邊上一片大大小小炙肉的燎火?!?/div>
分類:延燒
《漢語大詞典》:火燎
燈燭;火炬。宋史·儀衛(wèi)志五:“香凳一,火燎一,小輿一?!?冰心 《往事二》三:“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鐵甲,會繚亂了靜冷的月光?!?/div>
分類:燈燭火炬
《國語辭典》:火把  拼音:huǒ bǎ
火炬。用易燃的東西捲成長條形,或在棍棒的一端纏布,蘸油點火,用以照明。《老殘游記》第四回:「那強(qiáng)盜搶過之后,打著火把出城?!?/div>
《漢語大詞典》:然炬
(1).點燃火炬。晉書·王濬傳:“又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shù)十圍,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鎖,然炬燒之。”
(2).指已點燃的火炬。宋史·禮志七:“將行禮,然炬相屬?!?/div>
《漢語大詞典》:燭炬(燭炬)
指火炬或蠟燭。 唐 韓偓 《邊上看獵贈元戎》詩:“紅袖擁門持燭炬,解勞今夜宴華堂?!?宋 鄭文寶 南唐近事:“公( 韓渥 )為學(xué)士日,常視草金鑾內(nèi)殿,深夜方還翰院,當(dāng)時皆宮妓秉燭炬以送,公悉藏之?!?/div>
分類:火炬蠟燭
《漢語大詞典》:游燭(遊燭)
指夜游用以照明的火炬或蠟燭。 宋 范成大 《館娃宮賦》:“載夕陽以俱還,秉游燭於夜長。”
《漢語大詞典》:燭燎(燭燎)
燃炬照耀。呂氏春秋·精諭:“今 管子 乃以容貌音聲,夫人乃以行步氣志, 桓公 雖不言,若暗夜而燭燎也?!?br />指火炬,或指燈燭與火炬。宋史·禮志二六:“昨朝拜 安陵 、 永昌陵 ,有司止設(shè)酒、脯、香,以未明行事,不設(shè)燭燎?!?宋 程俱 《元夕寫懷》詩:“何人勸之照,燭燎皆爭明。”
《漢語大詞典》:膏炬
泛指火炬。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一:“﹝江楓﹞其實為膏炬之用者,又不可以數(shù)計。”
分類:火炬
《漢語大詞典》:蒸燭(蒸燭)
古指以麻苧、竹木等制成的火炬。三國志·魏志·荀彧荀攸等傳論“ 荀攸 、 賈詡 ,庶乎算無遺策,經(jīng)達(dá)權(quán)變,其 良 平 之亞歟”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攸 詡 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zhì)則異焉。” 南朝 梁 沈約 《謝封建昌侯表》:“徒荷日月之光,竟無蒸燭之用?!?/div>
分類:竹木火炬
《漢語大詞典》:長火(長火)
指火炬。 唐 溫庭筠 《走馬樓三更曲》:“ 玉皇 夜入 未央宮 ,長火千條照棲鳥?!?/div>
分類:火炬
《漢語大詞典》:燋燭(燋燭)
火炬。《詩·大雅·桑柔》“具禍以燼” 唐 孔穎達(dá) 疏:“燼,是燋燭既然之餘。”
分類:火炬
《漢語大詞典》:列炬
(1).排列火炬。 唐 皮日休 《叉魚》詩:“列炬春溪口,平潭如不流。”
(2).古代朝覲會同、郊廟祭饗等大禮時列于門內(nèi)的火炬。 宋 王應(yīng)麟 困學(xué)紀(jì)聞·評詩:“《年譜》謂 天寳 十載時 林甫 在相位,盍簪列炬之盛?!?/div>
《國語辭典》:庭燎  拼音:tíng liào
1.一種古代禮祀的照明用具。鐵制叉桿,上束綁松柴,遇國君行祭,則燃點照明。《漢書。卷六四下。王褒傳》:「齊桓設(shè)庭燎之禮,故有匡合之功?!埂段倪x。張衡。東京賦》:「夏正三朝,庭燎晢晢?!?br />2.《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庭燎,美宣五也?!够蛞詾樵佋绯?。首章二句為:「夜如何其?夜未央?!?/div>
《漢語大詞典》:火城
(1).謂于城周舉火,形成火的城墻,使敵不能進(jìn)。梁書·羊侃傳:“后大雨,城內(nèi)土山崩,賊乘之,垂入,苦戰(zhàn)不能禁。 侃 乃令多擲火,為火城以斷其路,徐於里筑城,賊不能進(jìn)?!?br />(2).古代朝會時的火炬儀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bǔ)卷下:“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備珂?zhèn)?,列燭有至五六佰炬者,謂之火城。宰相火城將至,則眾少皆撲滅以避之?!?宋 王禹偁 《待漏院記》:“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聲。” 明 高啟 《早至闕下候朝》詩:“騶吏忽傳丞相至,火城如晝曉寒銷?!?清 鈕琇 觚賸·燕京元夜詞:“曾望蕊珠宮闕,星橋云爛,火城日近,踏遍天街月?!?/div>
《漢語大詞典》:燭跋(燭跋)
(1).《禮記·曲禮上》:“燭不見跋。” 孔穎達(dá) 疏:“《小爾雅》云:‘跋,本也?!荆烟幰?。”燭跋,指豎立火炬或蠟燭的底坐。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燭奴:“﹝ 申王 ﹞每夜宮中與諸王貴戚聚宴,以龍?zhí)茨镜癯蔂T跋童子。”聊齋志異·邵女“燭盡見跋” 清 何垠 注:“燭跋,燭本可把握處。”
(2).謂燭將燃盡。 宋 陸游 《十月一日浮橋成以故事宴客凌云》詩:“眾賓共醉忘燭跋,一徑卻下緣云根?!?/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