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灞橋風(fēng)雪
 
灞橋驢背
  
風(fēng)雪灞橋
 
灞橋詩思
 
灞陵橋畔
 
雪里騎驢
 
騎驢上灞橋
 
蹇驢吟影
  
騎驢老子
 
覓句灞橋
 
驢背敲詩
 
詩情似灞橋
 
灞橋詩句
 
詩興屬騎驢
 
灞橋翁
  
蹇驢灞橋
 
橋邊得句
  
詩情灞橋生
 
驢背上無詩思
 
詩在驢背上
 
覓句霸陵道
 
灞橋狂吟客
 
霸橋聳詩肩
 
小橋風(fēng)雪成詩處


《北夢瑣言》卷七
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嘗典廬州,吳王楊行密為本州步奏官,因有遺闕而笞責(zé)之。然其儒懦清慎,弘農(nóng)常重之。昭宗時,吳雄據(jù)淮海,朝廷務(wù)行姑息,因盛言鄭公之德,由是登庸,中外驚駭。于是皇綱已紊,四方多故。相國既無施展,事必依違。太原兵至渭北,天子震恐,渴于攘卻之術(shù),相國奏對,請于文宣王謚號中加一「哲」字。其不究時病,率此類也。同列以其忝竊,每譏侮之。相國乃題詩于中書壁上,其詞曰:「側(cè)坡蛆昆崙,蟻子競來拖。一朝白雨下,無鈍無嘍啰(商本作「類羅?!梗??!挂庹咭詴r運將衰,縱有才智,亦不能康濟,當(dāng)有玉石俱焚之慮也。時亦然之。相國《題老僧》詩云:「日照西山雪,老僧門未開。凍瓶黏柱礎(chǔ),宿火燄爐灰。童子病歸去,鹿麑寒入來?!钩T疲骸复嗽妼賹?,可以稱衡,重輕不偏也。」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灞橋風(fēng)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

簡釋

騎驢索句:指吟詩。宋范成大《北門覆舟山道中》;“騎驢索句當(dāng)年事,歲暮騷人不自聊?!?/p>

典故
一枝折贈
 
灞陵回首
 
灞橋煙柳
 
灞橋怨別
 

《三輔黃圖》卷六〈橋〉
霸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銷魂橋〉
長安東灞陵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也。
《國語辭典》:灞橋(灞橋)  拼音:bà qiáo
在陜西省西安市東,筑于灞水之上。漢人常于此折柳送別。后遂引申為離別之地。宋。陸游 秋波媚。秋到邊城詞:「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挂沧鳌赴詷颉?。
《漢語大詞典》:東橋(東橋)
指 灞橋 。因在 長安 東,故稱。 唐 韋應(yīng)物 《送汾城王主簿》詩:“禁鐘春雨細,宮樹野煙和,相望東橋別,微風(fēng)起夕波。”
分類:灞橋長安
《漢語大詞典》:灞亭
灞橋 長亭。古人多于此送別。 唐 岑參 《送祁樂歸河?xùn)|》詩:“置酒 灞 亭別,高歌披心胸?!?唐 司空圖 《楊柳枝》詞之三:“ 灞 亭東去徹 隋 堤,贈別何須醉似泥?!眳⒁姟?灞橋 ”。
《國語辭典》:灞橋(灞橋)  拼音:bà qiáo
在陜西省西安市東,筑于灞水之上。漢人常于此折柳送別。后遂引申為離別之地。宋。陸游 秋波媚。秋到邊城詞:「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挂沧鳌赴詷颉埂?/div>
《漢語大詞典》:霸橋(霸橋)
橋名。即 灞橋 。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城區(qū)東十公里 灞水 上。始建于 漢 。 漢 唐 時送客多到此橋作別。故橋在今橋西北十馀里處,后因“灞水”東徙,橋移今址。三輔黃圖·橋:“ 霸橋 在 長安城 東??缢鳂颉?漢 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 王莽 時, 霸橋 災(zāi),數(shù)千人以水沃救不滅,更 霸橋 為 長存橋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渭水三:“ 霸水 又北逕 枳道 ,在 長安縣 東十三里……水上有橋,謂之 霸橋 。” 元尚仲賢《柳毅傳書》第二折:“你覷那 霸橋 北, 涇河 岸東,俺只見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眳⒁姟?灞橋 ”。
《國語辭典》:灞橋(灞橋)  拼音:bà qiáo
在陜西省西安市東,筑于灞水之上。漢人常于此折柳送別。后遂引申為離別之地。宋。陸游 秋波媚。秋到邊城詞:「灞橋煙柳,曲江池館,應(yīng)待人來?!挂沧鳌赴詷颉埂?/div>
《漢語大詞典》:銷魂橋(銷魂橋)
唐 時指 灞橋 。遠行者與送別者常于此惜別,故稱。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銷魂橋:“ 長安 東 灞陵 有橋,來迎去送,皆至此橋為離別之地,故人呼之‘銷魂橋’也?!?/div>
《國語辭典》:踏雪尋梅(踏雪尋梅)  拼音:tà xuě xún méi
在雪地中,順著臘梅的香氣尋找梅樹的蹤跡。后指出外游玩?!队讓W(xué)瓊林。卷四?;绢悺罚骸该坝昙艟拢肿诳钣亚橐?;踏雪尋梅,孟浩然自娛興雅?!?/div>
《國語辭典》:騎驢(騎驢)  拼音:qí lǘ
1.乘驢。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騎驢三十載,旅食京華春。」《老殘游記》第七回:「到那平坦的地方,就騎驢,稍微危險些就下來走兩步。」
2.暗中謀利,賺取小錢。如:「叫他買東西別占小便宜,他偏騎驢?!?/div>
《漢語大詞典》:騎驢索句(騎驢索句)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七載:“ 唐 相國 鄭綮 雖有詩名,本無廊廟之望……或曰:‘相國近有新詩否?’對曰:‘詩思在 灞橋 雪中驢子上,此處何以得之?’蓋言平生苦心也?!焙笥脼榭嘁鞯牡涔?。 宋 范成大 《北門覆舟山道中》詩:“騎驢索句當(dāng)年事,歲暮騷人不自聊?!?/div>
分類:苦吟
《漢語大詞典》:騎驢風(fēng)雪中(騎驢風(fēng)雪中)
同“ 騎驢索句 ”。 宋 劉克莊 《菩薩蠻·戲林推》詞:“笑殺 灞橋 翁,騎驢風(fēng)雪中。”
《國語辭典》:折柳  拼音:zhé liǔ
1.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東有座灞橋,古人餞送友朋至此,常折柳贈別,以表達依依之情。見漢。無名氏《三輔黃圖。卷六。橋》。后用以借指送別或餞行。明。葉憲祖《易水寒》第三折:「謾向燕河還折柳。死別共生離,一旦休!」
2.樂曲名。屬橫吹曲。傳為漢朝張騫從西域傳入的摩訶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聲二十八解而成,為軍樂。魏晉時古辭亡佚。南朝梁、陳以后多用為傷春懷別,思念遠人之辭。曲調(diào)憂傷悲涼。也稱為「折楊柳」。
《漢語大詞典》:折楊柳(折楊柳)
(1).古《橫吹曲》名。傳說 漢 代 張騫 從 西域 傳入《德摩訶兜勒曲》, 李延年 因之作新聲二十八解,以為武樂。 魏 晉 時古辭亡失。 晉 太康 末, 京 洛 有《折楊柳》歌,辭多言兵事勞苦。 南朝 梁 、 陳 和 唐 人多為傷春惜別之辭,而懷念征人之作尤多。曲為五言,唯 唐 有七言者。參閱 晉 崔豹 古今注·音樂、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二·折楊柳。
(2).詞牌名。即《楊柳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