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7詞典 1分類詞匯 6
《漢語大詞典》:溫疾
溫病。 漢 王充 論衡·寒溫:“人中於寒,飲藥行解,所苦稍衰,轉(zhuǎn)為溫疾,吞發(fā)汗之丸而應愈。”太平御覽卷二三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夏至著五綵,辟兵,題曰‘游光’,厲鬼,知其名者無溫疾?!眳⒁姟?溫病 ”。
分類:溫病
《漢語大詞典》:溫病
中醫(yī)學病名。感受風寒而引起的熱病的總稱。《素問·生氣通天論》:“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漢 張仲景 傷寒論·傷寒例:“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yōu)闇夭?,至夏變?yōu)槭畈 !?漢 應劭 《風俗通·窮通·司徒中山祝恬》:“司徒 中山 祝恬 ,字 伯林 ,公車徵,道得溫病?!?/div>
《漢語大詞典》:溫癘(溫癘)
即溫病。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獸二·獏:“﹝皮﹞寢之可驅(qū)溫癘,辟濕氣邪氣?!眳⒁姟?溫病 ”。
分類:溫病
《漢語大詞典》:溫病
中醫(yī)學病名。感受風寒而引起的熱病的總稱。《素問·生氣通天論》:“冬傷於寒,春必溫病?!?漢 張仲景 傷寒論·傷寒例:“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yōu)闇夭?,至夏變?yōu)槭畈?。?漢 應劭 《風俗通·窮通·司徒中山祝恬》:“司徒 中山 祝恬 ,字 伯林 ,公車徵,道得溫病。”
《漢語大詞典》:春溫
(1).春天的溫暖。史記·田敬仲完世家:“夫大弦濁以春溫者,君也;小弦廉折以清者,相也?!?宋 蘇軾 《送魯元翰少卿知衛(wèi)州》詩:“時於冰雪中,笑語作春溫。” 清 孫枝蔚 《薤露行》:“春溫變秋肅,朝陽成夕曛?!?魯迅 《集外集拾遺·亥年殘秋偶作詩》:“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
(2).指春暖之時。宋史·李若谷傳:“卒挽舟過境,寒瘠甚者,留養(yǎng)視之,須春溫遣去。”
(3).中醫(yī)病名。伏氣溫病的一種。指冬受寒邪,伏而至春季所發(fā)的急性熱病。
(4).中醫(yī)病名。新感溫病的一種。指春季感受風熱而發(fā)的急性熱病。
《漢語大詞典》:濕熱(濕熱)
(1).潮濕悶熱。 茅盾 《追求》三:“空間是重淀淀的鉛色,濕熱的南風時時吹來。”
(2).中醫(yī)稱溫病的一種。表現(xiàn)為發(fā)熱、頭痛、身重而痛、腹?jié)M少食、小便短赤而黃、舌苔黃膩等。
《國語辭典》:中焦  拼音:zhōng jiāo
中醫(yī)上指膈下、臍部以上的部位。內(nèi)有脾、胃等臟腑。主要功能為脾胃的消化轉(zhuǎn)輸,并為血液營養(yǎng)生化的來源。
《國語辭典》:三焦  拼音:sān jiāo
中醫(yī)上指食道、胃、腸等部分。分上、中、下三焦,屬于六腑。
《漢語大詞典》:疾脈(疾脈)
中醫(yī)學名詞。脈象之一。指脈搏急速。常見于溫病熱盛、心氣虛弱或勞瘵等癥。《醫(yī)宗金鑒·四診心法要訣下》:“三至為遲,六至為數(shù)。四至為緩,七至疾脈。”原注:“一呼一吸,謂之一息……一息四至謂之緩脈,一息七至謂之疾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