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槜李詩系·卷十
質(zhì),字元粹,號月澗,成化間郡庠生以貢授訓(xùn)導(dǎo)

人物簡介

維基
黃金(1447年—1512年),字良貴,號東澗,直隸定遠(yuǎn)(今安徽)人,祖籍直隸上海(今上海市),進(jìn)士出身。上猶縣教諭黃遂之子。幼時即聰慧過人,成化二十年(1484年)登甲辰科進(jìn)士,授吏部文選司主事,歷官員外郎、郎中,遷廣西布政使司參議。歸鄉(xiāng)后在泉塢山上結(jié)茅隱居,以文章自娛。正德七年(1512年)卒,享壽六十六歲。著有《皇明開國功臣錄》二十三卷、《東澗集》十四卷、《泉山集》等。

人物簡介

明詩紀(jì)事·丙簽·卷八
廷玉字粹夫,侯官人,陜西平?jīng)鲂l(wèi)籍。成化甲辰進(jìn)士,授吏科給事中。改工科,以論事下獄,謫判海州,遷茶陵知州。歷廣東僉事、副使,山西參政,入為通政使,以僉都御史巡撫保定,改南京總督糧儲,致仕。有《南澗先生集》。 (田按:粹夫以劾程克勤鬻題事,為世所不直。史但書給事中華昶劾鬻題事不實,調(diào)南京主簿,而遺粹夫事??丝币粫r賢者,出獄后憤恚卒,言者能不職其咎乎!錄粹夫詩,附著于此。)
維基
林廷玉(1455年—1530年),字粹夫,號南澗,福建侯官縣(今福州)人。林廷玉寄籍陜西平?jīng)鲂l(wèi),于成化十九年(1483年)中式陜西鄉(xiāng)試第一名舉人(解元),成化二十年(1484年)聯(lián)捷甲辰科三甲進(jìn)士,歷吏科給事中,升工科都給事中,因唐寅事貶海州判官。弘治十六年(1503年)升任湖南茶陵州知州,倡建洣江書院,聚生徒講解儒家經(jīng)典,風(fēng)雨無阻,寒署不輟。歷江西按察使司僉事,正德元年(1506年)十二月升廣東提學(xué)副使,四年十一月升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改陜西,七年三月升通政使司右通政、提督謄黃,十一月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保定等府兼提督紫荊關(guān),八年十一月被御史董建中疏論,乞致仕歸。正德十三年(1518)八月,福州士兵因索餉嘩變,有士兵左布政使污辱伍符,廷玉與副使高文達(dá)出面勸解得緩。嘉靖元年(1522年)十二月以吏科右給事中李學(xué)曾疏薦,起用為總督南京糧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二年十月赴任時聽聞自己被彈劾,遂上疏乞休,并改道還鄉(xiāng)。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67—1536 【介紹】: 明常州府武進(jìn)人,字士謙,號澗松。正德六年進(jìn)士。知廣平縣,擢南臺御史。清軍江西,首飛章告寧王朱宸濠不軌。后坐謫,致仕。
維基
龔大有(1467年—1536年),字士謙,號澗松,直隸常州府武進(jìn)縣人,軍籍,同進(jìn)士出身。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八十一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進(jìn)士。累官南京浙江道監(jiān)察御史。

人物簡介

維基
謝顯(1474年—?),字宗文,號松澗,江西吉安府安??h人,民籍。江西鄉(xiāng)試第六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五十九名,登第二甲第八十名進(jìn)士。大理寺觀政,授南京吏部主事,升郎中,出為福建布政司參議,擢遼東苑馬寺少卿,遷云南按察司副使,未任,卒于家。
李時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李時(1476年—?),號澗松,順天府涿州人,民籍。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順天府鄉(xiāng)試第四十七名舉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式乙丑科會試第一百八十六名,三甲第一百六十五名進(jìn)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76—1532 【介紹】: 明浙江金華人,字仲魯,號竹澗。弘治十五年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出核湖廣等地邊儲歸,不賂劉瑾,被廷杖除名。瑾敗,起刑科右給事中。嘉靖時以右副都御史巡撫南贛,入為工部右侍郎。治河有功。官至兵部左侍郎。有《竹澗集》。
維基
潘希曾(1476年—1532年),字仲魯,號竹澗,浙江金華府金華縣人,民籍。弘治十四年(1501年)辛酉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十八名。弘治十五年(1502年)聯(lián)捷壬戌科第三甲第九十二名進(jìn)士。改翰林院庶吉士,丁憂,服闋,十八年七月授兵科給事中,因發(fā)生災(zāi)異,上疏言八事,斥責(zé)近侍。正德二年九月升吏科右,出覈湖廣、貴州軍事儲備,不賄賂劉瑾。正德三年七月劉瑾矯詔將其廷杖三十,除名為民。劉瑾被誅,起為刑科右給事中,七年八月升禮科左,九年正月升工科都給事中,十一年正月升南京太仆寺少卿。世宗即位,十六年七月升南京太仆寺卿,嘉靖二年(1523年)升南京太常寺卿,十月改任北太常寺卿、提督四夷館。大禮議時據(jù)理力爭。四年六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贛汀漳等處軍務(wù),剿滅惠州反賊。六年九月升遷工部右侍郎,七年七月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理河道,代盛應(yīng)期治理黃河,修筑長堤一百四十馀里,九年五月正二品俸級。十年二月改任兵部右侍郎,八月轉(zhuǎn)左侍郎。十一年五月卒,年五十七,贈兵部尚書。。
白珝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白珝(1480年—?),字德潤,號清澗,陜西鳳翔府寶雞縣人,民籍。陜西鄉(xiāng)試第十二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二百四十六名,登第三甲第二十七名進(jìn)士。刑部觀政,授大理寺評事,升寺副、寺正,升四川敘州府知府,致仕卒。

人物簡介

維基
王納言(1481年—?),字允忠,號北澗,山東濟(jì)南府淄川縣人。正德庚午山東鄉(xiāng)試第七十五名舉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中式丁丑科會試第一百七十五名,登第三甲第五十八名進(jìn)士。禮部觀政,任戶部主事,升員外郎,督餉大同,升郎中。嘉靖八年(1529年)十二月轉(zhuǎn)陜西布政司左參議,鎮(zhèn)撫平?jīng)觯M(jìn)副使,丁祖父母喪歸。起復(fù)河南副使,升陜西驛傳道右參政。十九年十二月考察去職。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484—1555 【介紹】: 明山西蒲州人,字秉節(jié),號南澗。正德六年進(jìn)士。除戶部主事。嘉靖初累遷湖廣僉事。旋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有干才,改巡撫寧夏,進(jìn)右都御史,總督軍務(wù)。以丁憂去職。嘉靖二十九年俺答軍逼北京,詔守禮進(jìn)京。尋寇退,止不行。
維基
楊守禮(1484年—1555年),字秉節(jié),號南澗,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平陽府蒲州(今山西省永濟(jì)縣蒲州)民籍直隸保安州人。山西鄉(xiāng)試第五十六名,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會試二百九十三名,二甲五十八名進(jìn)士。授戶部山東司主事,升戶部廣東司員外郎,正德十二年,外任河南按察司僉事。正德十六年(1521年),任湖廣按察司僉事。嘉靖二年(1523年),任湖廣副使,設(shè)計擒公安賊魁。因事連坐,謫四川敘州通判。嘉靖七年,任四川成都府知府。嘉靖八年,升四川按察使司副使,兵備建昌。嘉靖九年,任陜西按察使。嘉靖十一年,改山東右布政使,同年轉(zhuǎn)左布政使。累升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與副將何卿平諸番作亂。當(dāng)初其被貶敘州時,為僉事張文奎所辱。張文奎升任四川參議,恐與其有隙,率先將此事上奏。明世宗下詔命二人俱解職歸。嘉靖十六年(1537年),楊守禮因工部尚書秦金等舉薦,起用為河南參政。嘉靖十七年,任浙江按察使;同年改四川右布政使,次年改山東左布政使。嘉靖十八年,再升為右副都御史,巡撫寧夏。當(dāng)時固原寇亂,總督劉天和率眾擊退。叛軍遂欲從寧夏走,楊守禮與總兵任杰等一同擊退。恰逢劉天和還朝,晉升楊守禮為右都御史總督軍務(wù)。升兵部尚書,上疏乞休,帝惡其避難,降職兩級。同年秋,蒙古三萬騎抵綏德,游擊張鵬擊退,總兵官吳英等追至塞外,東路參將周文兵亦至,夾擊擊退。但巡按御史殷學(xué)言,敵寇入內(nèi)地五百里,請治諸將罪過。兵部商議延綏游兵俱調(diào)宣、大,寇軍陳我方避實擊虛,而我們卻能以寡勝眾,宜錄其功。于是加楊守禮為太子少保,殷學(xué)謫任外地。楊守禮尋機(jī)丁憂離去,俺答汗進(jìn)攻京師時,廷臣首先舉薦楊守禮,因敵退沒有再實行。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1月)卒。
王傅 朝代:

人物簡介

維基
王傅(1493年—?),字道宗,別號澗泉,河南衛(wèi)官籍,陜西高陵縣人,嘉靖癸未進(jìn)士。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科舉人,嘉靖二年(1523年)聯(lián)捷癸未科進(jìn)士,初授山西陽城縣知縣,升戶部主事,以事貶蘇州府通判。升南京刑部員外、刑部浙江司郎中,出為山西潞安府知府,僅一年補(bǔ)山東萊州府知府,升山東按察司副使。

人物簡介

維基
李香(1494年—1556年),字汝蘭,號澗山,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袁州府分宜縣人。正德十一年江西鄉(xiāng)試第六十五名舉人,十六年(1521年),登辛巳科會試第二百一名,二甲七十八名進(jìn)士,授工部都水主事,歷刑部廣西司員外郎,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升廣東按察司僉事,復(fù)除山東僉事,十四年三月升山西副使,十六年丁父憂,服闋,起補(bǔ)云南副使,歷山東按察使,二十三年九月升廣西右布政使,二十四年正月升本司左布政,復(fù)除廣東左布政,二十七年十一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二十九年四月改任大理寺卿,三十年六月以赴任違限,革職閑住,歸鄉(xiāng)卒,年六十三歲。。

人物簡介

維基
徐文沔(1515年—?),字可繩,號澗濱,浙江衢州府開化縣人,民籍。嘉靖十三年(1534年)甲午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六十一名舉人,二十六年(1547年)中式丁未科二甲八十五名進(jìn)士。授福建甌寧縣知縣,歷官禮部祠祭司主事。官至吏部稽勛司郎中。

人物簡介

維基
陳瑞龍(1516年—1562年),字體乾,號云澗,廣東潮州府潮陽縣縣廓都(今棉城)人。嘉靖十六年(1537)中廣東鄉(xiāng)試第25名舉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庚戌科會試243名,二甲88名進(jìn)士,授南京戶部主事。升工部營繕郎中。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升任福建興化府知府,體察民情,防備倭寇。因母逝,正將扶柩回鄉(xiāng),倭寇突然攻城,瑞龍帶孝指揮守城獲勝。由于積勞,背部疽發(fā)而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游樸(1526—1599),明福建福寧(今福建柘榮縣)人,字太初。少聰慧,九歲能屬文。萬歷二年進(jìn)士,授成都府推官。入為大理寺評事。歷遷刑部郎中。三任法曹,辦案力求公正。官終湖廣參政。有《藏山集》。
游參知藏山集序
鳴鶴以隆慶改元,補(bǔ)博士弟子。是歲,參知游先生舉于鄉(xiāng),其文于同舉者最爾雅,余獨(dú)善之,恒誦習(xí)以為模。萬歷甲戌,先生舉進(jìn)士,遂以制義名海內(nèi)。及為比部郎,慮囚浙江,又善書獄,其文則東西京,其所反除則寧成、義縱之流不能易。籍而布之,士味其文,老吏味其法,莫不人人知有游先生矣。久之,余從謝司徒漢甫許得先生詩數(shù)篇,每一讀,輒一嘆賞,恨不遂負(fù)先生之墻,窮其青箱也。歲癸丑,秦川有修志之役,余以賓萌得與筆札。是時先生捐館舍十五年矣,余采輿論,傳之名宦。其子惟輔居柘陽山中,去州治百二十里,不知也。比余將歸之前,一日輿疾來請校其先集。余業(yè)戒徒不得留。明年,惟輔不祿。又明年,其子仲卿輩因余友張叔韜示余以《藏山集》,柘陽非群玉藏書一也。先生樂府格高詞峻,聲可繞梁;七言古雄逸瑰偉,氣可拔山;五言古及諸近體皆雅秀醇厚,正宗遺響。其文則以逮意,不事雕琢而宏論如云。自唐設(shè)科取士,有秀才,有明經(jīng),有進(jìn)士,有明法,有書有算,士各顓門,才無兼茂,是以李杜之文,不入于藝苑,韓柳之詩,僅附于接武,而士之抽經(jīng)譚詩者,未有能習(xí)竹刑而無害者也。我明以制義貢舉,收尋其風(fēng)雅,芻靈其古文,無所用之耳。徐何李鄭,首奮于正、嘉;中原七子,嗣興于隆、萬。然皆年少登庸,精力尚銳,故得生今反古,圖樹千秋。至于爰書李法,則惟恐其塵污人矣。況肯委心以求其當(dāng)乎?游先生八歲能詩,博極群書,鄉(xiāng)紳林僉憲試以典故,無所不知,僉憲大驚,遂引與抗禮為小友。則先生之于詩文,其天性耳,顧又不自居高,而推其余力于爰書李法。其書獄則如其詩文,煥乎耀采;而詩文則如書獄,斤斤守法,是殆夫子之所謂“猶龍成體成章,而變化無形者”耶。先生與七子同時而惡涉其頹波,及棄參知?dú)w山,詩文遂與身俱隱。余嘗論著《東越文苑》,自薛令之以迄于當(dāng)世,作者凡五百余人,而不及先生。余之寡聞固不足道,徐孝廉惟和鄧少參汝高,皆號博洽善知人者也,惟和之輯《晉安風(fēng)雅》,汝高之輯《閩詩正聲》,皆于先生失之。嗟夫,入海探珠而遺明月,可勝恨哉。先生不秘《延露》、《陵陽》而秘《采菱》、《陽阿》,其以余輩為鄙人乎?余幸后死,二子復(fù)因叔韜固請而發(fā)之,亡久藏名山,令后世終遺明月也。是刻詩十卷、文二卷,其讞書別為集。萬歷丙辰臘月望日候官后學(xué)陳鳴鶴序。
游子樂府?dāng)?/span>
古詩皆樂也,古樂皆詩也。離詩而稱樂府自漢始,至唐而詩諸體分,樂府居一焉。至宋元以詩余詞曲為樂府,而詩亡矣。余嘗取漢樂府準(zhǔn)三百篇:郊祀,頌之遺也;鐃歌鼓吹,雅之遺也;琴曲雜詩,風(fēng)之遺也。又取漢、魏、六朝、唐人詩準(zhǔn)樂府:其中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絕句易見者無論,若齊梁人《折楊柳》、《梅花落》,非五言律乎?虞世南《從軍行》、耿緯《出塞曲》,非五言排律乎?沈佺期《盧家少婦》、王摩詰《居延城外》,非七言律乎?《孔雀東南飛》、《木蘭詩》,非五七言長篇乎?蓋樂府備古今詩體如此。漢去古近,樂府多于古詩,六朝十之四,盛唐十之二,中晚以降,百不得一,誠難之耳。而好事者往往為擬樂府,用力勤而失之彌遠(yuǎn),何以故?王僧虔云:詩有豐約,解有多少。諸曲調(diào)解有辭有聲,而大曲有艷有趨有亂。今所傳多不可解,迫詰屈曲,或謂缺文斷簡,或謂曲調(diào)遺聲,或謂兼正辭填調(diào),大小混錄,取其訛誤以為規(guī)萭,其不能合宜矣。即不然者,面目雖合,神情中乖,安足貴哉?閩人游太初,自為諸生,及仕為蜀理官,入為廷評,居京師為比部郎,使越,出秉憲嶺南,參知藩政守郢中,積三十年之功為古樂府,不規(guī)規(guī),法其調(diào),襲其意,而調(diào)與意、時與古相得,國事民情,有所感概,形諸詠嘆。率自創(chuàng)體裁,不復(fù)仿效,悲壯激烈,渾雄真致,質(zhì)而不俚,淺而能深,近而能遠(yuǎn),上者優(yōu)孟之抵掌,胡寬之營新,豐次不失,為蔡中郎之虎賁矣。余亟善元微之持論樂府,沿襲古題,唱和重復(fù),文有短長,義咸贅媵,不如寓意古題,刺美見事,猶有詩人引古以諷之義。近代惟杜甫《悲陳陶》、《哀江頭》、《兵馬》、《麗人》諸歌行,即事名篇,無有倚傍,友人白樂天輩謂是論為當(dāng)。明興,自許為古樂府者,莫如歷下、下雉,然且不免后生彈射,獨(dú)太倉樂府,變有少陵卓絕之識,即他所擬,亦總之類虎頭傳神手。太初與元美生同時而不及從游,假令元美遇之,相視而笑,莫逆于心矣。太初詩,諸體俱有至境,而沾沾樂府,摶心輯志三十年不休。夫三十年攻樂府,則其于詩諸體,譬之破竹,數(shù)節(jié)之后,迎刃而解。太初之以詩名,有以也。(南新市人 李維楨 撰)
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太初,福寧州人。萬歷甲戌進(jìn)士,除成都推官歷官湖廣右布政使有藏山集
維基
游樸(1526年—1599年),字太初,號少澗。福建福寧柘洋(今柘榮縣)人。萬歷甲戌進(jìn)士,官至湖廣參政。原籍柘榮縣,父游德。游樸生于嘉靖五年(1526年),少年聰慧,九歲能文,因家貧寄讀于桐山園覺寺。隆慶元年(1567年),中式福建鄉(xiāng)試第八十四名,萬歷二年(1574年),登三甲第七十一名進(jìn)士。為成都府推官,入京擔(dān)任大理寺評事,“三主法司,無一冤獄”,升遷郎中。出為廣東副使,后再升遷湖廣參政。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退休,回柘榮,任《福寧州志》總裁。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