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槃 → 槃盤”轉換方式進行查詢。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失譯人名。金剛力士哀戀不息,帝釋慰止之。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佛遺教經之本名。
佛涅槃忌
【佛學大辭典】
(行事)(參見:涅槃會)
佛臨般涅槃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之略名。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唐玄奘譯。佛臨涅槃懸記滅后初百年乃至第十百年之事。
法華涅槃時
【佛學大辭典】
(術語)臺家五時之一。法華涅槃二經同為醍醐味,故合為一時也。(參見:五時教)
【佛學常見辭匯】
五時之一,法華與涅槃二經同屬醍醐昧,故合為一時。
【三藏法數】
法華、涅槃,二經名也。時者,謂正說此經,如日輪當午之時也。蓋如來于前四時,調機純熟,故于靈山會上,稱性而談,令其會權歸實,了妄即真,演長遠之壽量,顯至道之幽微,上中下根,咸蒙授記。此法華一經所以說也。猶有馀機未盡,故說涅槃一經,而捃拾之,是名法華、涅槃時也。(捃拾者,即收拾遺馀之意也。)
南本涅槃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初北涼曇無讖,譯大乘之大般涅槃經有四十卷,后南朝劉宋沙門慧觀,與謝靈運等再治為三十六卷,所謂南本涅槃經也,部文精練,天臺章安尊者依此本作疏,但流通于世者甚少,舊本則久行于世也。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一卷,東晉曇無蘭譯。記迦葉赴佛涅槃處。悲哀說偈。
后分涅槃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大般涅槃經后分之異名。
后教涅槃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涅槃經為佛一代中最后之教法,故冠以后教二字。
烏波提涅槃
【佛學大辭典】
(術語)譯言有苦涅槃。謂外道小乘之涅槃也?;墼芬袅x下曰:「烏波,此翻為有,提云苦也。謂二乘所得無馀涅槃,未離變易,行苦隨故。有馀涅槃,及諸外道所計涅槃,并未離三苦故?!筓pa%dhi-nirva%na。
涅槃
【佛學大辭典】
(術語)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舊譯諸師,譯為滅,滅度,寂滅,不生,無為,安樂,解脫等。新譯曰波利昵縛喃Parinirva%n!a。譯為圓寂。滅者,滅生死因果之義也。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滅即度也。寂滅者,寂有無為空寂安穩(wěn)之義,滅者生死之大患滅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無為者,無惑業(yè)因緣之造作也。安樂者,安穩(wěn)快樂也。解脫者,離眾果也。此中單譯滅為正翻。他皆為義翻。肇師之涅槃無明論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異出。蓋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無為,亦名度。無為者,取于虛無寂寞妙滅絕于有為。滅度者,言其大患永滅,超度四流?!鼓鶚勑x上曰:「既可得翻,且舉十家:一竺道生,時人呼為涅槃圣,翻為滅。二莊嚴大斌,翻為寂滅。三白馬愛,翻為秘藏。四長干影,翻為安樂。五定林柔,翻為無累解脫。六大宗昌,翻為解脫。七梁武,翻為不生。八肇論,云無為亦云滅度。九會稽基,偏用無為一義。十開善光宅,同用滅度。」大乘義章十八曰:「外國涅槃,此翻為滅。滅煩惱故,滅生死故,名之為滅。離眾相故,大寂靜故,名之為滅?!鼓鶚劷浰脑唬骸笢缰T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者,乃為涅槃。」圓覺經曰:「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名得涅槃。」賢首心經略疏曰:「涅槃,此云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俱舍論二十四曰:「通達言唯自見道,是證圓寂初加行故?!刮ㄗR述記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縛喃。波利者,圓也。昵縛喃,言寂。即是圓滿體寂滅義。舊云涅槃,音訛略也。今或順古亦云涅槃?!谷A嚴大疏五十二曰:「譯名涅槃,正名為滅。取其義類,乃有多方??傄粤x翻稱為圓寂。以義充法界,德備塵沙曰圓。體窮真性,妙絕相累為寂?!?br />
【佛學常見辭匯】
華譯滅度、寂滅、圓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涅槃義別,略有四種:
一、本來自性清凈涅槃 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凈,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圣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無馀依涅槃 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馀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無住處涅槃 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語佛源】
涅槃,梵語nirvana的音譯,意為「滅度」、「寂滅」等。或從梵語Parinivana意譯為「圓寂」?!改鶚劇故欠鸺倚拮C的最高境界。簡單地說,「涅槃」就是經過修道,能夠徹底地斷除煩惱,具備一切功德,超脫生死輪回,入于「不生不滅」。如《涅槃經》卷四所說:「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指生死)者,乃為涅槃?!褂秩纭?a target='_blank'>魏書·釋老志》所說:「涅槃譯云滅度,或言常樂我凈,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购蠓Q僧人逝世為涅槃、圓寂。在文學中運用如郭沫若賦有長詩《鳳凰涅槃》,借用佛語「涅槃」,謂鳳凰經過烈火的鍛煉而獲得新生。又如徐遲《火中的鳳凰》謂:「這是一只火中的鳳凰,一只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里新生。」(李明權)
【三藏法數】
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諸眾生,厭生死苦,修習梵行,斷諸煩惱,證大涅槃,故違煩惱之惑也。
【三藏法數】
梵語涅槃,華言滅度。即如來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涅槃那
【佛學大辭典】
(術語)涅槃之具名。涅槃玄義上曰:「毗婆沙云涅槃那,今經無那字,蓋譯人存略耳。」大乘義章十八曰:「涅槃,此名滅。那者名息。究竟解脫永蘇息故?!谷A嚴疏鈔五十二曰:「那,入義?!?br />【佛學常見辭匯】
簡稱涅槃。(參見:涅槃)
涅槃
【佛學大辭典】
(術語)Nirva%na,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舊譯諸師,譯為滅,滅度,寂滅,不生,無為,安樂,解脫等。新譯曰波利昵縛喃Parinirva%n!a。譯為圓寂。滅者,滅生死因果之義也。滅度者,滅生死之因果,渡生死之瀑流也。是滅即度也。寂滅者,寂有無為空寂安穩(wěn)之義,滅者生死之大患滅也。不生者,生死之苦果不再生也。無為者,無惑業(yè)因緣之造作也。安樂者,安穩(wěn)快樂也。解脫者,離眾果也。此中單譯滅為正翻。他皆為義翻。肇師之涅槃無明論曰:「泥曰,泥洹,涅槃,此三名前后異出。蓋是楚夏不同耳。云涅槃,音正也,(中略)秦言無為,亦名度。無為者,取于虛無寂寞妙滅絕于有為。滅度者,言其大患永滅,超度四流?!鼓鶚勑x上曰:「既可得翻,且舉十家:一竺道生,時人呼為涅槃圣,翻為滅。二莊嚴大斌,翻為寂滅。三白馬愛,翻為秘藏。四長干影,翻為安樂。五定林柔,翻為無累解脫。六大宗昌,翻為解脫。七梁武,翻為不生。八肇論,云無為亦云滅度。九會稽基,偏用無為一義。十開善光宅,同用滅度?!勾蟪肆x章十八曰:「外國涅槃,此翻為滅。滅煩惱故,滅生死故,名之為滅。離眾相故,大寂靜故,名之為滅。」涅槃經四曰:「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者,乃為涅槃?!箞A覺經曰:「以因緣俱滅,故心相皆盡,名得涅槃?!官t首心經略疏曰:「涅槃,此云圓寂。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咕闵嵴摱脑唬骸竿ㄟ_言唯自見道,是證圓寂初加行故?!刮ㄗR述記一本曰:「西域梵音云波利昵縛喃。波利者,圓也。昵縛喃,言寂。即是圓滿體寂滅義。舊云涅槃,音訛略也。今或順古亦云涅槃?!谷A嚴大疏五十二曰:「譯名涅槃,正名為滅。取其義類,乃有多方??傄粤x翻稱為圓寂。以義充法界,德備塵沙曰圓。體窮真性,妙絕相累為寂?!?br />
【佛學常見辭匯】
華譯滅度、寂滅、圓寂、大寂定等,是超越時空的真如境界,也是不生不滅的意思。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涅槃義別,略有四種:
一、本來自性清凈涅槃 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凈,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等共有,與一切法,不一不異,離一切相,一切分別,尋思路絕,名言道斷,唯真圣者自內所證,其性本寂,故名涅槃。
二、有馀依涅槃 謂即真如出煩惱障,雖有微苦所依未滅而障永寂,故名涅槃。
三、無馀依涅槃 謂即真如,出生死苦,煩惱既盡,馀依亦滅,眾苦永寂,故名涅槃。
四、無住處涅槃 謂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輔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樂有情,窮未來際,用而常寂,故名涅槃。
【俗語佛源】
涅槃,梵語nirvana的音譯,意為「滅度」、「寂滅」等?;驈蔫笳ZParinivana意譯為「圓寂」?!改鶚劇故欠鸺倚拮C的最高境界。簡單地說,「涅槃」就是經過修道,能夠徹底地斷除煩惱,具備一切功德,超脫生死輪回,入于「不生不滅」。如《涅槃經》卷四所說:「滅諸煩惱,名為涅槃;離諸有(指生死)者,乃為涅槃?!褂秩纭?a target='_blank'>魏書·釋老志》所說:「涅槃譯云滅度,或言常樂我凈,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购蠓Q僧人逝世為涅槃、圓寂。在文學中運用如郭沫若賦有長詩《鳳凰涅槃》,借用佛語「涅槃」,謂鳳凰經過烈火的鍛煉而獲得新生。又如徐遲《火中的鳳凰》謂:「這是一只火中的鳳凰,一只新生的鳳凰,它在大火之中涅槃,卻又從灰燼里新生?!梗ɡ蠲鳈啵?br />【三藏法數】
梵語涅槃,華言滅度。謂諸眾生,厭生死苦,修習梵行,斷諸煩惱,證大涅槃,故違煩惱之惑也。
【三藏法數】
梵語涅槃,華言滅度。即如來所證究竟法身之果。以其無滅無生,不遷不變,是為常住果。
二種涅槃
【佛學大辭典】
(名數)一有馀涅槃,二無馀涅槃。新譯曰有馀依,無馀依。依者,有漏之依身。對于惑業(yè)而曰馀。有馀涅槃者,為生死之因之惑業(yè)已盡,猶馀有漏依身之苦果也。無馀涅槃者,更滅依身之苦果無所馀也。此二種之涅槃,同為一體。三乘之行人,于初成道時,雖證得之,而無馀涅槃之現(xiàn),則在于命終之時。智度論三十一曰:「涅槃是第一法無上法。是有二種:一有馀涅槃,二無馀涅槃。愛等諸煩惱斷,是名有馀涅槃。圣人今世所受五眾盡,更不復受,是名無馀涅槃。」此二種就大小乘分別之,有三門:一、單就小乘分別。斷生死之因,猶馀生死之苦果,謂之有馀涅槃。斷生死之因,同時使其當果畢竟不生,謂之無馀涅槃?,F(xiàn)無馀涅槃之相,在命終之時。蓋無馀涅槃者,灰身滅智,一有情都滅也。二、單就大乘分別。變易生死之因盡,為有馀,變易生死之果盡,為無馀。三、大小相對而分別。小乘之涅槃為有馀,以猶有變易生死故也。大乘之涅槃為無馀,以更無馀之生死故也。此一義出于勝鬘經。見勝鬘經寶窟下本。又身智永滅,大小乘各異其說。小乘之空義,謂三乘之圣人,入于無馀涅槃,則身智永亡而無一物。法界中滅一有情也。大乘中有相性二宗。相宗之唯識宗謂定性二乘之無馀涅槃,為畢竟都滅。不定性之二乘及佛之無馀涅槃,非為實滅。二乘之人,離分段生死,謂為無馀涅槃,佛息應身之化,歸于真身之本,謂為無馀涅槃。性宗三論華嚴天臺之諸家,謂無有定性之二乘,畢竟成佛也。故法界無有實滅之無馀涅槃者,但息妄歸真,緝化還本,而入于無馀涅槃耳。大乘義章十八曰:「入義有三義:一就實論,入息妄歸真,從因趣果。二、真應相對,息化歸真,故名為入。三者唯就應,現(xiàn)舍有為過,趣入無為,故名入?!?br />【佛學常見辭匯】
有馀涅槃和無馀涅槃。如阿羅漢惑業(yè)已盡,生死已了,但其身體還在,名有馀涅槃,或有馀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雖盡,但猶馀有漏的依身;待其依身亦亡了,才名無馀涅槃,或無馀依涅槃。
【佛學次第統(tǒng)編】
就生死總說涅槃,就涅槃亦說有其差別,故依涅槃有有馀、無馀二種。新譯作有馀依、無馀依。依、有漏之依身也,對惑業(yè)曰馀,此二屬小乘涅槃。
一、有馀涅槃者,生死之因惑業(yè)盡,猶馀有漏依身之苦果也。
二、無馀涅槃者,更滅依身之苦果,而無所馀也。
小乘涅槃與大乘涅槃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大乘義章十八曰:「大小相對,則大乘得成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涅槃。小乘不成,此有五義:一有無分別,小乘之三德是有法,涅槃之體是無法。有無別體,故不相成。大乘之三德體是有法,大乘之涅槃亦是有法。有義相并,故得相成。二常無常分別,小乘之三德體是無常,涅槃之體是常,常無常異,故不相成。大乘之三德,體性是常,大乘之涅槃亦是常。常義相順,故得相成?!梗ㄢ湃x略)。又就常樂我凈四德,分別大小,則大乘之涅槃,具有四德,小乘之涅槃,四義不定。據小說小。則小乘之涅槃,有常樂凈之三,唯無我之一。何則?涅槃為無為,不遷于四相,故說為常,又何斷之惑體,永滅不起,故名為常。寂滅之體永安,故名為樂,離垢染故稱為凈,而于此涅槃中,身智俱滅,無自在之大用,故無可名為我(俱舍論說滅諦之行相,謂為滅,凈,妙,離因而可知無我德),據大說小,則某時全奪四德而悉為無。某時與以樂凈之二,而不許我常之二。全奪之者以彼尚有變易生死故也。許凈樂之二者,就離分段生死上,有一分凈樂之義故也。法華玄論二曰:「大小之涅槃凡有三義:一、本性寂滅非本性寂滅異。小乘之涅槃,滅生死而涅槃也。大乘之涅槃,生死本來涅槃也。故法華方便品言之,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二界內界外斷惑異。小乘之涅槃,唯斷界內分段生死而止,大乘之涅槃,并斷界外變易生死也。三、眾德具不異。小乘之涅槃,無身無智,故不具眾德。大乘之涅槃,具身智,故具法身般若之德?!狗ㄈA玄贊二,謂真如具三德,以成涅盤,一真如生圓覺,名為般若。真如之體為覺性故也。小乘之涅槃體非覺性,故不名般若。二真如之體,以出所知障名為法身。彼為一切功德法所依故也。小乘之涅槃,非為功德法所依,故不名法身。三真如之體,眾苦都盡,離分段變易二死,故名解脫。小乘之涅槃,離分段生死,未脫變易生死,故非圓滿之解脫。然就離分段之生死,謂為三乘同坐解脫之床。由此小乘亦得名涅槃,而非為大涅槃,以其不具足故也。要之離分段變易二生死,有無邊之身智,具法般解之三德,常樂我凈之四義者,大乘之涅槃也。唯離分段之生死,滅無身智(身大乘言之有變易生死之身智),三德之中,僅具解脫之一分,四義之中,唯具常樂凈之三者,小乘之涅槃也。
【佛學常見辭匯】
小乘的涅槃和大乘的涅槃。小乘的涅槃,滅生死而涅槃;大乘的涅槃,生死本來就是涅槃。又小乘的涅槃,只斷界內分段生死而已;大乘的涅槃,同時也斷界外之變易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