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專屬海域(專屬海域)  拼音:zhuān shǔ hǎi yù
沿海國家于領海以外擁有管轄、采礦與捕魚等特權的海域。現今海洋國家都以沿岸二百海浬為專屬的經濟海域。也稱為「經濟海域」。
《國語辭典》:成功鎮(zhèn)(成功鎮(zhèn))  拼音:chéng gōng zhèn
鄉(xiāng)鎮(zhèn)名。位于臺灣東部沿海,海岸山脈東南側,隸屬臺東縣。原為阿美族聚落,稱為「麻嘮嘮」。日治時代在此建港,更名為「新港」;光復后為紀念鄭成功的開臺功勞,改名為「成功」。面積約一百四十三平方公里,鎮(zhèn)內的成功漁港為臺東縣最大的漁港,有花東海岸公路經過。
《國語辭典》:廣東灣(廣東灣)  拼音:guǎng dōng wān
海灣名。位于廣東省沿海的中部,為珠江入??冢穹Q珠江口。沿灣地帶北有廣州市、東莞市,東有深圳市,西有中山市、珠海市。香港在灣口東南,澳門在灣口西方,地位重要。
《國語辭典》:海洋權(海洋權)  拼音:hǎi yáng quán
沿海國家對海岸線外一定距離的海域及其資源的所有權。
《國語辭典》:烽火館(烽火館)  拼音:fēng huǒ guǎn
清代由大陸福建沿海鎮(zhèn)營調兵來臺輪戍,三年一更,是為「班兵」。各鎮(zhèn)營班兵在臺常建廟祀神,祈福護佑,也作為輪班換防時候風落腳住宿聯絡聚會之處。約設有提標、海壇、南澳、銅山、金門、閩安、海山、烽火等館?!阜榛痧^」系由福建福寧州霞浦縣烽火門來臺興建的會館。在臺北淡水、臺南安平、澎湖馬公等地皆有設置。現今多已拆毀,僅馬公存遺存古井一口,古碑兩塊。
《漢語大詞典》:走碼頭(走碼頭)
指往返于沿江沿海城市做買賣。 陳登科 《破壁記》第二章:“你看他像不像跑單幫,走碼頭的雜貨販子?!?/div>
《國語辭典》:溺谷  拼音:nì gǔ
由于海平面相對上升,海水淹沒原來的沿海陸地與河流下游谷地所形成的地形。
《國語辭典》:貝類養(yǎng)殖(貝類養(yǎng)殖)  拼音:bèi lèi yǎng zhí
利用沿海巖礁或淺海地區(qū),進行貝類人工養(yǎng)殖或繁殖保護。一般常見的種類有牡蠣、珠母貝、泥蚶等,通常是以插竹養(yǎng)殖、投石養(yǎng)殖及垂直養(yǎng)殖法為主。
《國語辭典》:詔安縣(詔安縣)  拼音:zhào ān xiàn
縣名。在福建省南端沿海,是該省最南的一縣,鄰接廣東省,瀕徐阮溪西南岸。農產有稻、甘薯、花生、甘蔗、荔枝、柑橘、柿及菠蘿等。
《國語辭典》:愛奧尼亞(愛奧尼亞)  拼音:ài ào ní yà
Ionia
地名。古代稱安納托利亞西部沿海的中段地區(qū)為「愛奧尼亞」。北鄰伊奧里斯,南接卡里亞,包括沿海島嶼在內。為古代文化發(fā)源地之一,今屬土耳其領土。
《國語辭典》:麥寮鄉(xiāng)(麥寮鄉(xiāng))  拼音:mài liáo xiāng
鄉(xiāng)鎮(zhèn)名。位于云林縣沿海北端,隔濁水溪與彰化縣大城鄉(xiāng)為鄰。面積約八萬公頃,以農、養(yǎng)殖漁業(yè)為主。
《國語辭典》:下緬甸(下緬甸)  拼音:xià miǎn diàn
Lower Burma
緬甸的南部。包括孟加拉灣、安達曼海沿海和三角洲地區(qū)。行政上分為伊洛瓦底、勃固、仰光和丹那沙林等省。
《國語辭典》:沿岸流  拼音:yán àn liú
在碎波帶內,沿海灘平行方向流動的水流。通常波浪與海岸成斜交碎波時產生。
《國語辭典》:通商港  拼音:tōng shāng gǎng
沿江或沿海的貿易港口。也稱為「通商口岸」、「商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