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69,分105頁顯示  上一頁  81  82  83  84  85  87  88  89  90 下一頁
佛類詞典(續(xù)上)
靈河
觀河
恒河
恒河沙
香象渡河
恒河沙數(shù)
象渡河
馬渡河
兔渡河
殑伽河
縛芻河
徙多河
在摩伽陀園泥連河邊
我一名與六十二恒河沙名,等無有異
其它辭典
河亶甲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商代國君。仲丁弟。繼外壬為君。居于相。時(shí)殷復(fù)衰。
靈河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住龍之河川也。智度論謂之龍泉,以龍力故雖大旱而河水不竭。安樂集上曰:「譬如寄花五凈,風(fēng)日不萎,附水靈河世旱無竭?!怪嵌日撈咴唬骸钙┤琮埲埩什唤??!?/div>
觀河
【佛學(xué)大辭典】
(譬喻)釋迦牟尼佛示波斯匿王以本無生滅也。首楞嚴(yán)經(jīng)曰:「波斯匿王言:我生三歲,慈母攜我謁耆婆天,經(jīng)過此流,爾時(shí)即知是恒河水。佛言:汝今自傷發(fā)白面皺,其面必竟皺于童年,則汝今時(shí)觀此恒河,與昔童時(shí)觀河之見有童耄否?王言不也。佛言皺者為變,不皺非變也。變者受滅,彼不變者,元無生滅?!?/div>
恒河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恒伽河的簡稱,恒河又名殑伽河,是印度三大河流之一。
恒河沙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恒河是印度大河,兩岸多細(xì)沙,佛說法時(shí),每以恒河之細(xì)沙喻最多之?dāng)?shù)。
香象渡河
【俗語佛源】
經(jīng)上以「三獸渡河」比喻小乘、中乘、大乘這「三乘」證道程度的淺深?!?a target='_blank'>優(yōu)婆塞戒經(jīng)·三種菩提品》說:「如恒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緣河也。聲聞渡時(shí),猶如彼兔;緣覺渡時(shí),猶如彼馬;如來渡時(shí),猶如香象,是故如來得名為佛?!瓜阆蠖珊又^香象涉水最深,直到河底,比喻佛菩薩證道最深、最徹底。后常用以稱美詩文之透徹、精深。如宋·嚴(yán)羽《滄浪詩話·詩評》:「李杜數(shù)公,如金擘海,香象渡河,下視郊島輩,直蟲吟草間耳?!挂嘧鳌赶阆蠼^流」。明·袁宗道《雜說類》:「至若般若緣深,靈根夙植,伽陵破卵,香象絕流?!梗ɡ蠲鳈?quán))
恒河沙數(shù)
【俗語佛源】
恒河,是印度的一條大河。《大智度論》卷七說:「問曰:『如閻浮提中,種種大河,亦有(超)過恒河者,何故常言恒河沙數(shù)等?』答曰:『恒河沙多,馀河不爾。復(fù)次,是恒河是佛生處,游行處,弟子現(xiàn)見,故以為喻。復(fù)次,諸人經(jīng)書皆以此恒河為福德吉河,若入中洗者,諸罪垢惡,皆悉除盡。以人敬事此河,皆共識知,故以恒河沙為喻。復(fù)次,余河名字屢轉(zhuǎn),此恒河世世不轉(zhuǎn),以是故以恒河沙為喻。』」后來用以形容數(shù)量多得像恒河里的沙粒那樣無法計(jì)算。如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八:「顧自古及今,遭喪者恒河沙數(shù),何以獨(dú)示兆于是夜?」(寬忍)
象渡河
【三藏法數(shù)】
象渡河者,喻菩薩之人也。謂菩薩修六度萬行,利益眾生,斷見、思惑,及斷習(xí)氣盡,而證菩提。如象之渡河,得其底也。(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進(jìn)、五禪定、六智慧也。見、思惑者,意根對法塵而起分別曰見惑;眼耳鼻舌身貪愛色聲香味觸五塵曰思惑。習(xí)氣者,即見、思馀習(xí)之氣分也。)
馬渡河
【三藏法數(shù)】
馬渡河者,喻緣覺之人也。謂緣覺修十二因緣,斷見、思惑,雖兼斷習(xí)氣,未能凈盡,而證真空之理。如馬之渡河,雖不至底,而漸深也。(十二因緣者,一無明、二行、三識、四名色、五六入、六觸、七受、八愛、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兔渡河
【三藏法數(shù)】
兔渡河者,喻聲聞之人也。謂聲聞修四諦法,斷見、思惑,未能除斷習(xí)氣,而但證真空之理。如兔之渡河,但浮水而過,不能深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殑伽河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殑伽,華言天堂來,以見其從高處而來也,又名恒河。此河從阿耨達(dá)池東面銀??诹鞒觯@池一匝,入東南海。(梵語阿耨達(dá),華言無熱惱。在香山之南,大雪山之北,周圍八百里,金銀琉璃玻璃銅鐵等以飾其岸也。)
縛芻河
【三藏法數(shù)】
梵語縛芻,華言青河。此河從阿耨達(dá)池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繞池一匝,入西北海。(梵語琉璃,華言青色寶。)
徙多河
【三藏法數(shù)】
梵語徙多,華言冷河。此河從阿耨達(dá)池北面頗胝迦師子口流出,繞池一匝,入東北海?;蛟粷摿鞯叵拢龇e石山,為中國之河源也。(梵語頗胝迦,華言水精,即玻璃也。)
在摩伽陀園泥連河邊
【三藏法數(shù)】
梵語摩伽陀,華言善勝。梵語泥連,未見翻譯。佛于此河邊菩提樹下而成正覺,故建塔于此,以供養(yǎng)焉。(梵語菩提,華言道。)
我一名與六十二恒河沙名,等無有異
【三藏法數(shù)】
謂菩薩得真圓通,能令求福眾生,但持我之名號,與彼俱持無數(shù)菩薩名號之人較量所得福德,等無有異,是為無畏。經(jīng)云: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郏葻o異。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