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鴛鴦(鴛鴦)  拼音:yuān yāng
1.動(dòng)物名。鳥綱雁形目。體小于鴨,雄者羽毛美麗,頭有紫黑色羽冠,翼之上部黃褐色,雌者全體蒼褐色,棲息于池沼之上,雄曰鴛,雌曰鴦。也稱為「匹禽」。
2.因鴛鴦常偶居不離,故以鴛鴦比喻夫婦?!都t樓夢》第一回:「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
3.成對的物件。如:「鴛鴦劍」、「鴛鴦瓦」。又凡以二物相配映者,亦多稱為「鴛鴦」。如菜肴中有鴛鴦捲。
4.《詩經(jīng)。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據(jù)〈詩序〉:「鴛鴦,刺幽王也?!够蛞嘀笧轫灦\天子之詩。首章二句為:「鴛鴦?dòng)陲w,畢之羅之?!?/div>
《漢語大詞典》:鴛鴦劍(鴛鴦劍)
寶劍名。劍分雌雄兩股,故稱。紅樓夢第六六回:“正走之間,只聽得隱隱一陣環(huán)佩之聲, 三姐 從那邊來了,一手捧著鴛鴦劍,一手捧著一卷冊子?!?清 王韜 《淞隱漫錄·薊素秋》:“女初見其入也,微有慍色,及聞斯語,憬然改容,即起向生斂衽再拜曰:‘當(dāng)如君教?!窗未差^鴛鴦劍引頸自刎。”
《漢語大詞典》:鴛鴦陣(鴛鴦陣)
古代陣法名。兵馬兩翼分列,相互聯(lián)絡(luò)拴伴。 明 戚繼光 練兵實(shí)紀(jì)·練營陣:“外圍兵將馬退入隊(duì)后,仍照鴛鴦陣,二馬一列,聯(lián)絡(luò)拴伴如式,務(wù)要隊(duì)伍分明,兵俱趨出馬前,立成鴛鴦陣勢,鳴鑼坐定?!?清 魏源 圣武記卷十四:“ 譚綸 、 戚繼光 之鴛鴦陣法,即土兵之法。如一參將領(lǐng)三千人為一營,十人為隊(duì),隊(duì)有長,百人為哨,哨有長,五百一把總,六總一參將。儻一營全退,斬參將;一總?cè)?,斬把總;一?duì)一哨全退,斬哨長、隊(duì)長。如是則將與長無敢不奮死矣?!?/div>
《國語辭典》:邯鄲(邯鄲)  拼音:hán dān
縣名。在河北省西南部,與河南省接界處。平漢鐵路經(jīng)此。
《漢語大詞典》:邯鄲曲(邯鄲曲)
古代 趙國 都城 邯鄲 流行的舞曲。 清 姚鼐 《秦宮辭》:“ 秦皇 愛聽《邯鄲曲》,不及 叢臺(tái) 夜宴聲?!?/div>
《國語辭典》:木蘭(木蘭)  拼音:mù lán
1.木蘭科木蘭屬植物之通稱,尤多用于「辛夷」。參見「辛夷」條。
2.改易男裝代父從軍的孝女。古樂府有〈木蘭詩〉詠其事。姚瑩《康輶紀(jì)行》以為北魏人,宋翔鳳《過庭錄》以為隋恭帝時(shí)人,程大昌《演繁露》以〈木蘭詩〉中有「可汗大點(diǎn)兵」語。則以為非隋即唐之人。姓氏不可考,或以為姓花。
《國語辭典》:中山  拼音:zhōng shān
1.山中。《荀子。富國》:「辟之是猶使處女嬰寶珠,佩寶玉,負(fù)戴黃金,而遇中山之盜也。」
2.國名。位于今河北省定縣一帶。戰(zhàn)國時(shí)為魏所滅。
3.相傳古代劉元石,到中山酒家買酒,酒家與之千日酒,元石回家后大醉不醒,家人疑其已死,遂葬之。千日后,酒家來訪,乃皆同其家人開棺,元石遂醒。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五。后以中山比喻美酒》。《文選。左思。魏都賦》:「醇酎中山,流湎千日?!埂段倪x。謝靈運(yùn)。擬鄴中集詩。平原侯植詩》:「中山不知醉,飲德方覺飽?!?br />4.縣名。參見「中山縣」條。
《國語辭典》:西陵  拼音:xī líng
1.泛指皇帝的陵寢?!段倪x。陸機(jī)。吊魏武帝文》:「汝等時(shí)時(shí)登銅爵臺(tái),望吾西陵墓田。」
2.復(fù)姓。如春秋時(shí)有大夫西陵高。
《國語辭典》:西陵峽(西陵峽)  拼音:xī líng xiá
長江三峽之一。位于湖北省宜昌縣西北十三公里處,長江奔流至此,水勢趨于和緩,逐漸漫為平流。也稱為「夷山」。
《國語辭典》:彭城  拼音:péng chéng
1.縣名。春秋時(shí)宋邑,秦置彭城縣,在今江蘇省銅山縣。
2.鄉(xiāng)鎮(zhèn)名。在河北省磁縣西五十里,以磁器著名,并產(chǎn)煤。
《國語辭典》:易水  拼音:yì shuǐ
河川名。有中易、北易、南易之分,其源皆出于河北省易縣境。
《漢語大詞典》:碣石
(1).山名。在 河北省 昌黎縣 北。 碣石山 馀脈的柱狀石亦稱 碣石 ,該石自 漢 末起已逐漸沉沒海中。書·禹貢:“導(dǎo) 岍 及 岐 …… 太行 、 恒山 ,至于 碣石 ,入于海?!?span id="sgekkyw" class="book">《漢書·武帝紀(jì)》:“行自 泰山 ,復(fù)東巡海上,至 碣石 。” 唐 韋應(yīng)物 《彈棋歌》:“豈如 昆明 與 碣石 ,一箭飛中隔遠(yuǎn)天?!?明 王錂《春蕪記·獻(xiàn)賦》:“似迢遙乘槎海畔,把 碣石 相望?!?毛澤東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東臨 碣石 有遺篇。”
(2).指墓碑。 唐 司空圖 《偶詩》之三:“一掬 信陵 墳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div>
《漢語大詞典》:東陽(東陽)
(1).古邑名。 春秋 魯 地。在今 山東省 費(fèi)縣 境。左傳·哀公八年:“ 吳 師克 東陽 而進(jìn),舍於 五梧 ?!?br />(2).古邑名。 春秋 齊 地。在今 山東省 臨胊縣 境。左傳·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東陽 而遂圍 萊 。” 杜預(yù) 注:“ 東陽 , 齊 竟上邑?!?br />(3).古邑名。 戰(zhàn)國 楚 地。在今 江蘇省 盱眙縣 境。國語·楚語上:“若資 東陽 之盜使殺之,其可乎?” 韋昭 注:“ 東陽 , 楚 北邑?!?br />(4).古地區(qū)名。 春秋 晉 地。相當(dāng)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東 邢臺(tái) 、 邯鄲 一帶。左傳·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吳 略 東陽 。” 杜預(yù) 注:“ 東陽 , 晉 之 山 東邑, 魏郡 廣平 以北?!?br />(5).古地區(qū)名。 戰(zhàn)國 趙 地。韓非子·初見秦:“以 代 、 上黨 不戰(zhàn)而畢為 秦 矣, 東陽 、 河 外不戰(zhàn)而畢反為 齊 矣?!?陳奇猷 集釋引 鮑彪 曰:“ 東陽 屬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br />(6).指 漢 東陽侯 張相如 。漢書·賈誼傳:“於是天子議以 誼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東陽侯 、 馮敬 之屬盡害之?!?顏師古 注:“ 東陽侯 , 張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賈》:“上既悅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與 東陽 ,道既擯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br />(7).指 南朝 梁 沈約 。因其曾為 東陽 守,故稱。 宋 曹組 《驀山溪·梅》詞:“孤芳一世,供斷有情愁,消瘦損, 東陽 也,試問花知否?” 元 袁易 《臺(tái)城路》詞:“風(fēng)流漸懶,但詩惱 東陽 ,病添 中散 ?!眳⒁姟?東陽銷瘦 ”。
(8).復(fù)姓。 南朝 宋 有 東陽無疑 。
《漢語大詞典》:東陽銷瘦(東陽銷瘦)
梁書·沈約傳:“﹝ 沈約 ﹞ 永明 末,出守 東陽 ……百日數(shù)旬,革帶常應(yīng)移孔;以手握臂,率計(jì)月小半分?!痹^ 沈約 因操勞日漸消瘦,后以“東陽銷瘦”為形容體瘦的典故。 宋 賀鑄 《滿江紅·傷春回》詞:“誰念 東陽 銷瘦骨,更堪白苧衣衫薄。”亦作“ 東陽瘦體 ”、“ 東陽瘦 ”。 元 喬吉 《雙調(diào)行香子·題情》套曲:“ 東陽 瘦體, 潘岳 蒼顏,我怕春歸,愁日永,捱更闌?!?清 納蘭性德 《采桑子·又塞上詠雪花》詞:“誰憐辛苦 東陽 瘦,也為春慵,不及芙蓉,一片幽情冷處濃?!?/div>
《國語辭典》:龍沙(龍沙)  拼音:lóng shā
1.地名。本指白龍堆、沙漠兩地,皆在西北塞外,自劉孝標(biāo)有「龍沙宵月明」的詩句以來,詩家誤以為只有一地。
2.泛指塞外的地方。宋。姜夔 翠樓吟。月冷龍沙詞:「月冷龍沙,塵清虎落,今年漢酺初賜。」
《國語辭典》:白龍堆(白龍堆)  拼音:bái lóng duī
1.地名。在新疆羅布泊以東至甘肅玉門關(guān)間。屬礫質(zhì)荒漠,系古代湖積層及紅色砂礫層的隆起高地遭受風(fēng)蝕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許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巖塔和土柱。呈東北──西南方向,溝谷中有流沙堆積,蜿曲如龍,故稱為「白龍堆」。古代為西域交通要道。
2.地形學(xué)上指乾燥地區(qū)的風(fēng)蝕地形。多成群出現(xiàn)于乾燥地區(qū)。也稱為「風(fēng)蝕脊」、「雅爾當(dāng)」。
《漢語大詞典》:幽燕
古稱今 河北 北部及 遼寧 一帶。 唐 以前屬 幽州 , 戰(zhàn)國 時(shí)屬 燕國 ,故名。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旦刷 幽 燕 ,晝秣 荊 越 ?!?唐 杜甫 《恨別》詩:“聞道 河陽 近乘勝,司徒急為破 幽 燕 ?!?鄭觀應(yīng) 《盛世危言·治河》:“我朝定鼎 幽 燕 ,正 河 道敝壞之后,潰決頻仍?!?毛澤東 《浪淘沙·北戴河》詞:“大雨落 幽 燕 ,白浪滔天?!?/div>
《漢語大詞典》:兩河(兩河)
(1). 戰(zhàn)國 秦 漢 時(shí), 黃河 自今 河南 武陟縣 以下東北流,經(jīng) 山東省 西北隅北折至 河北 滄縣 東北入海,略呈南北流向,與上游今 晉 陜 間的北南流向一段東西相對,當(dāng)時(shí)合稱“兩河”。呂氏春秋·有始:“ 兩河 之間為 冀州 , 晉 也。” 唐 孔穎達(dá) 《毛詩正義序》:“ 晉 宋 二 蕭 之世,其道大行; 齊 魏 兩河 之間,茲風(fēng)不墜?!?br />(2). 唐 安 史 之亂后,稱 河南 河北 二道為 兩河 。 唐 韓愈 《論捕賊行賞表》:“況今 元濟(jì) 承宗 尚未擒滅, 兩河 之地太半未收?!?清 吳偉業(yè) 《武林謁同門張石平》:“二室才名官萬石, 兩河 財(cái)賦導(dǎo) 三江 ?!?br />(3). 宋 稱 河北 河?xùn)| 地區(qū)為 兩河 。宋史·李綱傳:“莫若於 河北 置招撫司, 河?xùn)| 置經(jīng)制司,擇有材略者為之使,宣諭天子恩德、所以不忍棄 兩河 於敵國之意?!?清 錢謙益 《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絕句》之一:“ 兩河 三鎮(zhèn) 全輸卻,殘局休論 十六州 ?!?鄧方 《論詩》:“哀哀望 兩河 ,獨(dú)使人肺酸?!?/div>
《國語辭典》:幽州  拼音:yōu zhōu
地名。古代九州之一,約今河北省一部分及遼寧省地?!吨芏Y。夏官。職方氏》:「東北曰幽州。」
《漢語大詞典》:滹沱
亦作“ 滹沲 ”。 水名。即 滹沱河 。在 河北省 西部。出 山西省 繁峙縣 東之 泰戲山 ,穿割 太行山 ,東流入 河北平原 ,在 獻(xiàn)縣 和 滏陽河 匯合為 子牙河 。至 天津市 ,會(huì) 北運(yùn)河 入海。 唐 李頎 《欲之新鄉(xiāng)答崔顥綦毋潛》詩:“寒風(fēng)卷葉渡 滹沱 ,飛雪覆地悲峨峨?!?宋 沈括 夢溪筆談·雜志一:“凡 大河 、 漳水 、 滹沲 ……悉是濁流?!?/div>
《國語辭典》:孤竹  拼音:gū zhú
1.孤生的竹?!吨芏Y。春官。大司樂》:「孤竹之管,云和之琴瑟。」宋。朱熹。注:「孤竹,竹特生者,孫竹竹枝根之末?!?jié)h。張衡〈東京賦〉:「爾乃孤竹之管,云和之瑟?!?br />2.樂器名,吹管樂器。古代的一種管樂器,常作定律或調(diào)律之用。晉。張協(xié)七命〉:「吹孤竹,拊云和。」
3.復(f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