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加沙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Kas!a%ya,又作迦沙。袈裟。色名。譯曰不正色,染色,濁色。又曰乾陀。加沙野,赤色之義。(參見:袈裟)
袈裟
【佛學(xué)大辭典】
(衣服)具名迦沙曳Kas!a%ya,譯曰不正,壞,濁,染等。又與加沙野之語同。譯曰赤色。比丘之法衣有大中小三件,避青黃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他之雜色,故從色而云袈裟。其形為長方形,故從形而云敷具,臥具等。其相割截小片,綴合如田畔,故從相而云割截衣,又云田相衣。其他有道服,法衣,忍辱鎧,解脫幢相等種種之德名。大中小三枚之別名,其小者曰安陀會,又云五條,其中者曰郁多羅僧,又云七條,其大者云僧伽梨,又云九條大衣等。天竺于此三枚袈裟外無所謂衣者。支那日本氣候寒故于里著衣,而掛于表也。天竺于五條上重著七條或大衣,或于五條七條上重著大衣,此方則不必重著,里有衣也。其色有三如法色,其中通常天竺用乾陀,支那用木蘭色,日本用香染。即赤而帶黑者。唐武后賜僧法朗等紫袈裟。玄應(yīng)音義十五曰:「袈裟,上舉祛切,下所加切。韻集,音加沙,字本從毛,作袈裟二形。葛洪后作字苑,始改從衣,案外國通稱袈裟,此云不正色也。諸草木中,若皮若葉若花等,不成五味,難以為食者,則名迦沙。此物染衣,其色濁赤,故梵本五濁之濁亦名迦沙。天竺比丘多用此色,或言緇衣者,當(dāng)是初譯之時,見其色濁因以名也。又案如幻三昧經(jīng)云:晉言無垢衣,又義云離塵服,或云痟瘦衣,或稱蓮花服,或言間色衣,皆從義立名耳。真諦三藏云:袈裟此云赤血色衣,言外國雖有五部不同,并皆赤色,言青黑木蘭者,但點(diǎn)之異耳?!剐惺骡n下一曰:「增一云:如來所著衣名曰袈裟,所食者名為法食,此袈裟衣者,從色得名。下文染作袈裟色,味有袈裟味。若據(jù)此土所翻,通名為臥具。四分云:應(yīng)以刀截成,沙門衣不為怨賊劫,應(yīng)作安陀會,襯體著。郁多羅僧,僧伽梨,入聚落著。而此三名,諸部無正翻,今以義譯?;凵掀兴_經(jīng),五條名中著衣,七條名上衣,大衣名眾聚時衣。(中略)若就條數(shù),便云十九十七乃至九條七條五條等。律中無五七九名,但云安陀會乃至僧伽梨,人名五七九條也?!辜臍w傳一曰:「袈裟乃是梵言,即是乾陀之色。元來不干東語,何勞下底置衣?若,依律文典語,三衣并名支伐羅也。」同二曰:「一僧伽胝,二嗢呾啰僧伽,三安呾婆裟,此之三衣,皆名支伐羅。北方諸國。多名法衣為袈裟。乃是赤色義。非律文典語?!褂衷唬骸阜渤黾乙路?,皆可染作乾陀。或為地黃黃屑,或復(fù)荊檗黃等,此皆可以赤土赤石研汁和之。量色淺深,要而省事?!够墼芬袅x上曰:「袈裟,具正云迦邏沙曳。此云染色衣,西域俗人,皆著白色衣也?!?br />【佛學(xué)常見辭匯】
比丘的法衣,有不正色壞色染色等意義,因為出家比丘所穿的法衣,都要染成濁色,故袈裟是依染色而立名的。又因其形狀為許多長方形割截的小布塊縫合而成,有如田畔,故又名割截衣或田相衣,亦稱福田衣。有大中小三件,大者名僧伽梨又名九條大衣,中者名郁多羅又名七條衣,小者名安陀會又名五條衣。
【俗語佛源】
身披袈裟,是佛教出家人的特征。南朝陳·徐陵《諫仁山深法師罷道書》說:「才脫袈裟,逢人輒稱汝我?!埂?a target='_blank'>北史·西域傳》記載,疏勒國曾遣使贈釋迦牟尼佛袈裟一件,入火不燃?!隔卖摹故氰笳ZKasaya的音譯,意為不正色,即僧侶的法衣。法衣的用色要避開五正色(青黃赤白黑)和五間色(緋紅紫綠碧),故稱。因其色濁,亦稱「淄衣」、「染衣」等。不過,袈裟傳入中國后,用色也不盡一致。也有用鮮艷顏色的,如金縷袈裟、紫袈裟等。正如《中國佛教漫談·漢族僧服》指出:「在唐宋時代一直都以賜紫衣為沙門的榮譽(yù)。因而引起忽視戒律的規(guī)定,隨意選用袈裟的顏色?!刽卖挠眯∑B綴而成,呈長方形。其制分五條、七條和九條(九條至二十五條為一類,稱作袒衣)三種。(李明權(quán))
加沙野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kas!a%ya,譯曰赤色。百一羯磨九曰:「乾陀色,梵云加沙野,譯為赤色。」
北方毗沙門天隨軍護(hù)法真言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不空別行翻譯。不入于正經(jīng)。
北方毗沙門天隨軍護(hù)法儀軌
【佛學(xué)大辭典】
(經(jīng)名)一卷。唐不空譯。為降伏敵國祈念毗沙門天之法式。儀軌曰:「昔五國大亂,有八個月。經(jīng)月行多法,遂無法驗。行此法降伏五國五萬軍,自平安故名隨軍護(hù)法?!?/div>
吉慶阿利沙偈
【佛學(xué)大辭典】
(雜語)行灌頂時,賀受者吉事所唱之伽陀名。又曰吉祥伽陀。阿利沙偈者,古圣主所作伽陀之通稱。(參見:阿利沙)。大日經(jīng)疏八曰:「經(jīng)云吉祥伽陀等廣多美妙言者,此頌凡有三種:一名曰吉慶,二名曰吉祥,三名曰極吉祥,皆是阿利沙偈。用之慶慰其心,仍有加持用,阿阇梨當(dāng)自說之。次于次文,且出吉慶一種。」疏中出十一段吉慶偈梵漢二種,疏示其梵贊之出所曰:「吉慶阿利沙偈,出縛駟啰阿避廋經(jīng)中,譯云金剛起經(jīng)也?!?/div>
阿利沙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A^rs!a,舊作阿黎沙。譯曰古圣主。演密鈔五曰:「梵語阿利沙,秦言古圣主。即自利利他殊勝功德,古仙圣道也?!梗捶鹨玻?。
在家沙彌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沙彌以持十戒為法,故斷淫,絕生計,全為出家之分,然有但剃發(fā)而家有妻子者,是曰入道或在家沙彌。雖然,入道之稱不正。(參見:入道)
入道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舍世法入佛道也。猶言出家。其人曰入道人?;蚵栽频廊恕毞e經(jīng)三十六曰:「以凈信心于佛法中出家入道。」十住論七曰:「或舍家入道。」遺教經(jīng)曰:「入道智慧人?!怪嵌日撛唬骸敢姰嬽实跻喑畈?。何況入道人,安坐不傾動?!?/div>
灰沙
【佛學(xué)大辭典】
(譬喻)斥聲聞緣覺之悟也。此二乘之人,得悟則稱為灰身滅智,火化色身,都滅心識,終歸于空寂之涅槃?;疑痴?,言火化五蘊(yùn)也。
名字沙彌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二十歲已上為沙彌者,以其為可作大僧之年歲故也。行事鈔下四曰:「從二十至七十,名字沙彌?!雇Y持記下四之二曰:「名字者本是僧位,緣未及故。」
【三藏法數(shù)】
謂能止息諸惡,勤行眾慈,可以沙彌名字稱之。即二十歲已上,皆號名字沙彌也。
伊沙
【佛學(xué)大辭典】
(地名)I^sa山名。譯曰自在。見增一阿含二十三?!居帧浚ㄌ烀┮辽衬侵?。(參見:伊舍那)
伊舍那
【佛學(xué)大辭典】
(天名)I^s/a%na又作伊邪那,伊賒那。居于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羅位于外金剛院之上首。十二天供儀軌曰:「伊舍那天,舊云摩醯首羅天,亦言大自在天也。乘黃豐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三戟鎗,淺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髏為瓔珞,頭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右手作拳,安腰右,左手五指,直豎相著,地水二指屈中節(jié),火風(fēng)空三指,各少相去?!怪嵌日撐迨唬骸敢菱拍鞘谴笞栽谔焱酢!姑夭赜浵略唬骸敢辽崮翘欤谇嗌?,面上三目,系髑髏瓔珞,左手持器盤,右手矛镴?!固ゲ亟缏恿_鈔六詳釋之。瑜伽倫記九曰:「伊舍那者,此云自在,即大自在天?!剐?yīng)音義三曰:「伊沙天,此云眾生主?!拱?,摩醯首羅天居色界之頂,即第四禪,伊舍那天為其化身,居欲界之頂,即第六天。
伊沙那
【佛學(xué)大辭典】
(地名)聚落之名。華嚴(yán)經(jīng)六十四曰:「聚落名伊沙那?!固叫浭嗽唬骸敢捞祗?,本名伊舍那,此云曠野,亦名怖求?!够墼芬袅x下曰:「伊沙那者,此云長直也。」
伊沙馱羅
【佛學(xué)大辭典】
(地名)I^s/a%dhara又作伊沙陀羅。山名。俱舍光記十一曰:「伊沙馱羅山,此云持軸。山峰上聳,猶如車軸。此山能持,故名持軸?!剐?yīng)音義二十四曰:「伊沙馱羅,舊言伊沙陀羅,此言自在持,亦言持軸。」
伊梨沙掌拿
【佛學(xué)大辭典】
(雜名)生殖器病之名。譯曰妒黃門。因見他淫,方有妒心,而起淫根之病也。出名義集二。I^rs!ya%pan!d!aka(參見:五種不男)
污道沙門
【佛學(xué)大辭典】
(術(shù)語)四沙門之一。破戒無慚之沙門而污正道者。
伐里沙
【佛學(xué)大辭典】
(流派)Vars!a,數(shù)論外道部主之名。譯曰雨。唯識述記一本曰:「十八部中部主者名伐里沙,此翻為雨。雨時生故,即以為名。其雨徒黨名雨眾外道。」
仳疏梨沙
【佛學(xué)大辭典】
(真言)陀羅尼名。譯曰無染著。見金光明經(jīng)慧沼疏五。梵Vis/l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