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比量  拼音:bǐ liàng
1.比試較量。元。關(guān)漢卿《玉鏡臺》第一折:「他每都恃著口強,便儀秦呵!怎敢比量!」
2.了解真理的三種方式之一。經(jīng)由推論而了解真理稱為「比量」。
分類:比量
《國語辭典》:比量  拼音:bǐ liang
不用尺而用其他物品大概的量一量。如:「師傅比量這間房子的大小?!?/div>
《國語辭典》:比量齊觀(比量齊觀)  拼音:bǐ liàng qí guān
將事情看得一樣重要。如:「環(huán)保和開發(fā)應(yīng)該比量齊觀,找到最適當(dāng)?shù)钠胶恻c?!?/div>
《國語辭典》:等量齊觀(等量齊觀)  拼音:děng liàng qí guān
將不同的事物同等看待。如:「將貧賤、富貴等量齊觀,就不會有什么好憂愁掛懷的了!」
《漢語大詞典》:三支比量
古 印度 因明學(xué)的推理方法。因明法之宗、因、喻稱三支。以因、喻論證宗,稱比量。整個論證過程稱三支比量。 章炳麟 《國故論衡·原名》:“辯説之道,先見其恉,次明其柢,取譬相成,物故可形,因明所謂宗、因、喻也。 印度 之辯,初宗,次因,次喻。(兼喻體、喻依。) 大秦 之辯,初喻體(近人譯為大前提),次因(近人譯為小前提),次宗。其為三支比量一矣?!眳⒁姟?三支 ”。
《漢語大詞典》:三支
(1).指 漢 末、 三國 時來 華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讖 、 支亮 和 支謙 三人。 支謙 受業(yè)于 支亮 , 亮 受業(yè)于 支讖 。當(dāng)時稱“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陳師道 《別寶講主》詩:“暫息三 支 論,重參二祖禪。” 梁啟超 《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六章第二節(jié):“ 三國 時代 支纖 、 支亮 、 支謙 ,皆自 印度 來傳教,時號‘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學(xué)指組成比量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即:宗(立義),因(論證),喻(設(shè)譬)。翻譯名義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況,喻曉宗因?!?章炳麟 《諸子學(xué)略說》:“近人或謂 印度 三支,即是 歐州 三段?!?/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