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系統(tǒng)已按“丘 → 邱丘”轉(zhuǎn)換方式進行查詢。
《漢語大詞典》:乞士
比丘的別稱。大智度論卷三:“云何名比丘?比丘名乞士。”法華義疏卷一:“比丘者名為乞士,上從 如來 乞法以練神,下就俗人乞食以資身,故名乞士?!?清 梁章鉅 稱謂錄·乞士:“佛經(jīng),僧曰乞士。”
分類:比丘
《國語辭典》:禪師(禪師)  拼音:chán shī
專事修禪的出家人。宋。蘇軾 半山亭詩:「禪師吟絕后,千古指人迷?!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三二:「其時,離原上百里有一個了臥禪師,法號虛谷,戒行為諸山首冠。」
《國語辭典》:苾芻(苾芻)  拼音:bì chú
佛教用語。男子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梵語bhik?u的音譯。女性出家受具足戒者稱「苾芻尼」(梵語bhik?u?ī)?!惰べ煹卣摗肪砹骸钙兤c當(dāng)知于諸法中,假立有我?!挂沧鳌副惹稹?、「比邱」。
《漢語大詞典》:受具
佛教語?!笆芫咦憬洹被颉笆芫呓洹钡穆哉Z。具足戒,指比丘所受之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所受之五百戒。 唐 王維 《大唐大安國寺故大德凈覺禪師碑銘序》:“入 太行山 ,削髮受具?!?宋 沈遼 《蘇州承天寺永安長老語錄序》:“ 永安 禪師名 崇智 , 吳 人 張氏 子,初受具,即出游諸方?!?/div>
《漢語大詞典》:三衣
梵文Tricīvara的意譯。佛教比丘穿的三種衣服。一種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眾聚時衣,在大眾集會或行授戒禮時穿著;一種叫郁多羅僧,即上衣,禮誦、聽講、說戒時穿著;一種叫安陀會,日常作業(yè)和安寢時穿用,即內(nèi)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唱導(dǎo)·曇光:“ 宋 明帝 於 湘宮 設(shè)會,聞 光 唱導(dǎo),帝稱善,即敕賜三衣瓶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沙門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執(zhí)不同,或緣有寬狹,或葉有小大。” 唐 賈島 《送去華法師》詩:“秋江洗一鉢,寒日曬三衣?!?清 姚鼐 《嘉慶丁巳阻風(fēng)于繁昌三山磯》詩:“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
《漢語大詞典》:四輩(四輩)
(1).主持四時助祭的諸侯之長。《公羊傳·桓公元年》“諸侯時朝乎天子” 漢 何休 注:“王者亦貴得天下之歡心,以事其先王,因助祭以述其職,故分四方諸侯為五部,部有四輩,輩主一時?!?br />(2).眾人,四方之人。 南朝 齊 王琰 《冥祥記·僧竺曇蓋》:“ 漢 沙門 竺曇蓋 , 秦郡 人也。真確有苦行,持鉢振錫,取給四輩。” 唐 劉禹錫 《袁州萍鄉(xiāng)縣楊岐山故廣禪師碑》:“十方四輩,瞻禮於斯?!?元 范梈 《奉寄翰林鄧侍講》詩:“閉門讀書古都市,四輩冠蓋方隆隆。”
(3).佛教語。指佛、菩薩、圓覺、聲聞。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夫佛以謙卑自牧,忠虔為道,寧有屈膝四輩而簡禮二親,稽顙耆臘而直體萬乘者哉!” 胡三省 注:“釋氏有所謂戒外四圣:佛,一也;菩薩,二也;圓覺,三也;聲聞,四也。亦謂之四輩?!?br />(4).佛教語。指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即僧、尼及在家奉佛的男、女。百喻經(jīng)·三重樓喻:“譬如世尊四輩弟子,不能精勤修敬三寶,懶惰懈怠。”
《漢語大詞典》:六物
(1).謂歲、時、日、月、星、辰。左傳·昭公七年:“六物不同,民心不壹……公曰:‘何謂六物?’對曰:‘歲、時、日、月、星、辰,是謂也?!?br />(2).六幣。周禮·秋官·小行人:“合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諸侯之好故。”
(3).釀酒所需之六物。禮記·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糵必時,湛熾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jiān)之,毋有差貸。” 孔穎達 疏:“兼用六物者,秫稻一,麴糵二,湛熾三,水泉四,陶器五,火齊六也。物,事也,謂作酒之人用此六事作酒?!?span id="loni4qm" class="book">《呂氏春秋·仲冬》:“兼用六物?!?高誘 注:“六物,秫、稻、麴、糵、水、火也?!焙笠嘁灾妇啤?明 許潮 《武陵春》雜?。骸敖袷嵌禄ǔ?jié),正桃花大放之時,不免駕小舟,具六物,往 武陵谿 ,游翫一遭則箇。”
(4).佛教之制,比丘(受過具足戒的男僧)必備的衣具有六:一、僧伽黎(大衣),二、郁多羅僧(中衣),三、安陀會(下衣),四、波咀羅(鐵缽、木缽、瓦缽等),五、尼師壇(坐具),六、騷毘羅(漉水囊,用以漉去水中微蟲),是名比丘六物,亦名三衣六物,三衣亦在六物之中,然為六物中之主要者,故特標(biāo)舉之。
《國語辭典》:肉山  拼音:ròu shān
肉堆積的像山一樣。戲稱身體肥胖的人。宋。黃庭堅 戲和文潛謝穆父松扇詩:「張侯哦詩松韻寒,六月火云蒸肉山?!?/div>
《漢語大詞典》:五眾(五衆(zhòng))
(1).指司陡、司馬、司空、司士、司寇五官的屬吏。禮記·曲禮下:“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鄭玄 注:“眾,謂羣臣也。” 孔穎達 疏:“言用此上五官,使各守其所掌上之羣眾也。”
(2).佛教語。出家的五眾: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法苑珠林卷十六:“若出家五眾已受得戒,但依修行,不復(fù)別受?!?br />(3).佛教語?!拔逅湣钡呐f譯。《法華經(jīng)·譬喻品》:“分別説諸法五眾之生滅?!?吉藏 疏:“以五法和聚,義稱五眾;又一一陰法各眾多,故云眾也?!?南朝 梁武帝 《喻夢》詩:“甘寢隨四坐,蓋睡依五眾?!?/div>
《漢語大詞典》:三逆
(1).指逆天、逆地、逆人三大罪。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觀 隗囂 之檄亡 新 ,布其三逆,文不雕飾,而辭切事明。”參閱后漢書·隗囂傳。
(2).佛教語。指惡比丘 提婆 所犯五逆中的三大罪,即破和合僧(破壞寺廟僧眾秩序)、傷佛、殺比丘尼。 隋 智顗 《法華夕句》卷八下:“若作三逆,教王、毒爪并害佛攝?!?br />(3).指 吳三桂 、 耿精忠 、 尚之信 。 清 初,三人曾相繼起兵反叛。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滿族士兵:“國初自定中原后,復(fù)遭三逆之亂。”
《漢語大詞典》:法臘(法臘)
佛教語。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安居坐禪,稱為夏臘。后因以“法臘”稱比丘受戒的年數(shù)。 宋 贊寧 等宋高僧傳·興福傳三·后晉東京相國寺遵誨:“﹝ 遵誨 ﹞享壽七十一,法臘五十一。”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 義浄 ﹞ 先天 二年卒,春秋七十九,法臘五十九?!眳⒁姟?法歲 ”。
《漢語大詞典》:法歲(法歲)
佛教語。出家受戒后的僧人,每年夏天安居三月。安居畢,即增加一年的“法歲”。因以“法歲”稱僧人出家的年資。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覽志馀·方外玄蹤:“ 宋 時僧家以四月十五日結(jié)制,安居剎院,不敢起單云游。建楞嚴(yán)會,每日誦經(jīng)脩懺。朝廷降賜金帛,檀信隨喜,施助無虛日。至七月十五日設(shè)齋解制,謂之法歲周圓?!?/div>
《國語辭典》:具壽(具壽)  拼音:jù shòu
佛教僧侶間的稱呼。依戒律規(guī)定,為長老稱年少比丘專用。
《漢語大詞典》:僧伽梨
亦作“ 僧迦梨 ”。亦作“ 僧伽棃 ”。 梵語的譯音。僧佛大衣名。為比丘所服“三衣”之一種。長阿含經(jīng)·游行經(jīng)中:“爾時世尊自四牒僧伽梨偃右脇,如 師子王 累足而臥?!?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宋云惠生使西域:“初, 如來 在 烏塲國 行化,龍王瞋怒,興大風(fēng)雨,佛僧迦梨表里通濕?!?周祖謨 校釋:“僧迦梨者,沙門之法服,即復(fù)衣也。由肩至膝束於腰間。《西域記》、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作‘僧迦胝’,同?!?span id="qutady2" class="book">《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復(fù)告 迦葉 ,吾將金縷僧迦棃衣,傳付於汝?!?/div>
《國語辭典》:耆臘(耆臘)  拼音:qí là
僧團中的長老比丘?!顿Y治通鑒。卷一二九。宋紀(jì)十一。孝武帝大明六年》:「寧有屈膝四輩而簡禮二親,稽顙耆臘而直體萬乘者哉!」
分類:長老比丘
《漢語大詞典》:刮舌
佛教戒律謂比丘用楊枝潔口并刮除舌垢。法苑珠林卷一一八引大比丘三千威儀:“刮舌有五事:一不得過三反,二舌上血出當(dāng)止,三不得大振手污僧伽梨若足,四棄楊枝莫當(dāng)人道,五當(dāng)著屏處?!?/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