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 蘧篨 ”。亦作“ 蘧除 ”。
(1).用葦或竹編成的粗席。 漢 桓寬
《鹽鐵論·散不足》:“庶人即草蓐索經(jīng),單藺蘧蒢而已?!?span id="qugygeg" class="book">《
周書·韋夐傳》:“昔 士安 以蘧蒢束體, 王孫 以布囊繞尸?!?宋
陸游 詩:“蘧蒢作帆三版船,漁燈夜泊 閶門 邊。”
《明史·后妃傳二·莊烈帝恭淑田貴妃》:“暑月駕行幸,御蓋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從者皆得休息。”
(2).身有殘疾不能俯視的人。
《國語·晉語四》:“蘧蒢不可使俯,戚施不可使仰。” 韋昭 注:“蘧蒢,直者,謂疾?!?宋
王安石 《上執(zhí)政書》:“蓋自古者至治之世,自瞽蒙、昏瞶、朱儒、蘧蒢、戚施之人,上所以使之,皆各盡其才?!?清
李漁 《奈何天·形變》:“那里知道冥冥之中有我這變形使者,能把蘧蒢、戚施變做 潘安 、 宋玉 ?!?br />(3).諂諛獻(xiàn)媚的人。 漢
王充 《論衡·累害》:“戚施彌妒,蘧除多佞?!?span id="ygowykx" class="book">《
漢書·敘傳下》:“ 宣 之四子, 淮陽 聰敏,舅氏蘧蒢,幾陷大理?!?顏師古 注:“蘧蒢,口柔,觀人顏色而為辭佞者也?!?宋
黃庭堅(jiān) 《次以道韻寄范子夷子默》:“持論不蘧蒢,奉身謝夸詡?!?/div>